男人天堂日韩,中文字幕18页,天天伊人网,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必修五語文《逍遙游》教案

時間:2022-10-13 16:11:14 教案 我要投稿

必修五語文《逍遙游》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必修五語文《逍遙游》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必修五語文《逍遙游》教案

  一、自讀要求:

  (一)了解莊子及其作品、思想。

  (二)結(jié)合課文注釋及工具書讀通全文。

  (三)熟讀課文,背誦的一段。

  二、學習側(cè)重點:

  (一)對比手法的運用。

  (二)超乎尋常的想象力。

  (三)寓言體的特點。

  (四)浪漫主義的奇麗色彩和汪洋恣肆的藝術(shù)風格。

  (解說)本文是一篇想象奇特、對比鮮明、極富浪漫主義色彩的寓言體文章,因此重點研究學習這些方面,對于了解莊子及其作品的全貌,并在此基礎上有所借鑒、發(fā)揮與創(chuàng)造極有幫助,有利于我們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的人才。

  [自讀程序]

  一、在教師簡要交代作者及其作品、思想的基礎上,學生獨立地借助工具書及課文注釋通讀全文。初步體會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及藝術(shù)風格。

  二、在獨立閱讀的基礎上,分小組對自讀時存在的問題、疑難進行針對性研究。

  三、在研究的基礎上分小組向教師質(zhì)疑,教師針對學生的提問有選擇地予以答疑。

  四、強化性自讀檢測。

  (解說)對于閱讀課文,教師必須對學生放開手腳,訓練和培養(yǎng)他們的自讀習慣,提高他們利用教材本身和工具自我學習的能力。為此,教師可采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和手段,培養(yǎng)其合作精神和研究習慣。

  [自讀點撥]

  一、莊子及其作品

  莊子(公元前369-前286年),名周,戰(zhàn)國時宋國人。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莊子生活在一個社會矛盾極其復雜的時代,做過漆園吏。他對現(xiàn)實不滿,不與統(tǒng)治階級合作。相傳楚王曾經(jīng)用千金聘禮請他為相,被他拒絕。

  莊子的生平事跡流傳下來的不多,我們僅能從《史記》和《莊子》中了解一點零碎的東西。他對后人的影響主要是《莊子》一書。〈《莊子》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文筆汪洋態(tài)肆,想象奇特豐富,氣勢波瀾壯闊!肚f子》共33篇、內(nèi)篇7篇是莊子所作,外篇15篇和雜篇11篇學術(shù)界認為是他人偽作!肚f子》善于虛構(gòu),十有_是寓言作品。莊子的想象力十分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變化,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人勝。魯迅先生說:'其文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要》)郭沫若說:'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國古代哲人中,實在是絕無僅有。'(《莊子與魯迅》)也有人稱他的作品是'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二、莊子的思想

  莊子哲學是生命哲學。

  他以人的完整生命為起點來思考人應當度過一個怎樣的生活旅程。他超越了任何知識體系和意識形態(tài)的限制,站在天道的環(huán)中和人生邊上來反思人生。因此,他的思考具有終極意義。那些從某種意識形態(tài)立場出發(fā)的批評家們必然缺乏與他對話的基礎,更沒有無端攻擊他的權(quán)利。

  人活著,這是第一個無可懷疑的存在論意義上的基本事實,沒有比它更優(yōu)先的。

  人活著,是為了追求一個更幸福的生活,更歡樂的人生,這是最高目的,沒有比它更重要了。

  以這樣一個事實為起點,以這樣一個目的為旨歸,莊子問:人,尤其是被拋在滔滔亂世中、作為個體的人,究竟應該怎樣生活?

  哲學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創(chuàng)造生命。

  上一章講天道觀,天道作為'大宗師',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全部思想的綱領。以下幾章皆由此延展開拓出去,反過來又深化了這一主旨。

  莊子說'有',但首先要認清人生的苦難和苦難的根源。既然苦酒是自己釀成的,還是要先嘗一口。

  這是個亂世。'養(yǎng)形必先之以物,物有余而形不養(yǎng)者有之矣。有生必先無離形,形不離而生之者有之矣。生之來不能卻,其去不能過,悲夫!世之人以為養(yǎng)形足以存生,而養(yǎng)形果不足以存生,則奚足為哉?雖不足為而不可不為者,其為不免矣。'

  莊子說,百年大木,被割開做成'犧尊',加以青黃之色的文飾,而不用的部分被棄于溝中,犧尊與棄木相比,美丑雖有差別,但從喪失本性來說是一樣的。夏桀、盜跖與曾參、史魚相比,行為的好壞是有差別的,然而從喪失本性來說都是一樣的。(《天地》)

  但這并不是說,善惡本身沒有差別,而是說,相對于天道和天人合一的本性來說,這種對立是沒有意義的,甚至在'失性'上是一致的。有人認為道家鼓吹無惡不作與居仁行義一樣自然,一樣合理,其實是莫大的誤解。

  莊子接著說,喪失本性的表現(xiàn)有五種:一是五色亂目,使目不明;二是五聲亂耳,使耳不聰;三是五臭熏鼻,激擾嗅覺;四是五味濁口,敗壞味覺;五是好惡迷亂人心,使性情浮動。這五者,都是生命的禍害。(《天地》)

  那么,是不是五味濁口人就不該吃飯?五色亂目人就該做睜眼睛?五聲亂耳就該掩耳盜鈴?當然不是。五色未必亂目,但若失去本性,被五色所炫惑,那么當然心神搖蕩,追逐美色去了。好惡未必亂心,但有好惡就必然有某種立場和先入之見,如果固執(zhí)地堅守這種立場和由此而來的善惡正邪分別,那么要是它們不合天道的話,則必然帶來惡果。

  所以莊子批評主張縱欲的楊朱和主張禁欲的墨子,認為他們只是在欲望數(shù)量的增減上做文章,卻沒有考慮到二者都是不合人性的,沒有考慮到還有實質(zhì)上的變化,即不追逐欲望而又不扼殺欲望的'無無'境界。換言之,假如有了良好的生活意識和合乎天道的本心,欲望是不可能困擾人生的。因此,所謂'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獸'的名言,其實是把人分裂為對立的兩個方面,永遠解決不了人生問題。莊子諷刺道,那些人好惡聲色充塞心中,冠冕服飾拘束著身體,柵欄塞住了內(nèi)心,繩索捆住了身體,眼看著在繩捆索縛中還自鳴得意。要是真有所得話,那么被反手縛綁的罪人、囚在獸欄中的虎豹,豈不是也可算作自得了?'(《天地》)

  莊子既不是以己之昏昏而欲使人昭昭;也不是一副世人皆醉我獨醒的派頭。他知道對于天道,無論誰都應該敬畏,都不該太狂妄太自負,都不該固執(zhí)于成見,師成心而自用,自以為是,而以人為非。否則,天道就被小的成就所遮蔽了,至言就被浮華之辭遮蔽了,儒家與墨家的爭論就屬此類,更何況一般人呢?

  '小夫之知,離不開應酬交際,勞弊精神于淺陋瑣事,卻想普渡眾生,引導萬物,以達到太一形虛的境界。像這樣,只是為宇宙形像所迷惑,勞累身體而無法認識太初之境!蘸!你們的心智拘泥在毫末小事上,怎么會知道大寧的境界呢?'(《列御寇》)

  因此,人生并不必然痛苦,至樂、天樂也是可以獲得的,這就看你懷著一顆什么樣的心靈。

  三、關(guān)于《逍遙游》

  《逍遙游》是《莊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內(nèi)篇》之首。逍遙游的意思,是指無所依賴、絕對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莊子天才卓絕,聰明勤奮,'其學無所不窺'(《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并非生來就無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雖有祈向,不可得也'(《莊子·天地》)。一方面'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胠篋》)的腐敗社會使他不屑與之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的現(xiàn)實處境又使他無法一展抱負。人世間既然如此沉濁,'不可與莊語'(《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靈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絕對自由的境界里尋求解脫。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寫出了苦悶心靈的追求之歌《逍遙游》。

  全文若即若離,疏而難分。為分析方便,權(quán)且分為三段。第一段從篇首至'圣人無名'。作者采用了先述后議、先破后立的寫作順序,首先通過描繪一系列具體事物形象地說明:無論是'扶搖而上'的乘天大鵬,還是'決起而飛'的蓬間小雀,也無論是'不知晦朔'的短命朝菌,還是春秋八千的長壽大椿,它們之間雖然有著大小之分,長短之別,但有所依賴,有所期待都是一樣的,都是并不得逍遙游,進不了絕對自由的境界的。然后又通過三個層次的人物來反復申明絕對自由的難得。那些為世所累,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自不必說,就是'定乎內(nèi)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的宋榮子之流仍是'猶有未樹';列子雖然已能'御風而行',勝過宋榮子,但是仍然'猶有所待',待于風,算不上逍遙游。怎樣才能'無所待'地去作逍遙游呢?莊子在本段的最后說:必須能夠'乘天地之正'(順著天地的法則,亦即自然規(guī)律),'御六氣之辯(駕馭陰、陽、風、雨、晦、明的各種變化)以游無窮(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才是無所待,才是逍遙游。什么人能達到這種境界呢?唯有'無己'的'至人'。'無己'就是忘記自身的存在,做到任乎自然,順乎物理,把自己的形體連同思想都看作是虛幻的不存在之物,也就無所限,無所待了,也就絕對自由地作逍遙游了。

  他所想像的境界也是獨一無二的,那個'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的境界,除了莊子又有誰創(chuàng)造得出呢?不僅如此,作者還通過姑射山神人'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的美麗形象,將那種境界人格化、具體化,使人明知其假,寧信其真。

  把自己的縹緲幻想寫得這樣實在,這樣美妙,除了莊子,恐怕也沒有第二個人了。莊子隨心所欲地想像出這些物事、境界,并非空言誑人,而是其構(gòu)思匠心的必然體現(xiàn)。他極寫鵬之大,椿之壽,一則造成一種聲勢,一種氛圍,引人入勝;二則形成一種對比,一種暗示--以鵬之大暗示人之小,以椿之長壽暗示人生之短暫。

  大鵬必須乘風而飛,尚且要有所待,人生的不自由不難想見;重負之下,立言、立功、立名還有什么意義,爭名奪利根本沒有價值,而出路只有一條,就是無為、無己,在'無何有之鄉(xiāng)'去作逍遙游!

  其次是熾烈而隱蔽的情感?赐噶巳碎g的沉濁骯臟,莊子耽溺于純潔無瑕的幻想王國中,否定了爭名奪利、爾虞我詐的世人。

  莊子醉心于動物、植物與神仙的世界里,所以文章的大部分篇幅都在寫虛的、空的、幻想的、非人世的事物,似乎做到了'無己';但是'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天下》)的背后有深深的苦悶,虛幻的'無何有之鄉(xiāng)'產(chǎn)生于對人間世的`絕望,他追求著逍遙卻無法擺脫人生的羈絆。他把'至人'的境界寫得那樣不可企及,其中不正隱約露出他追求逍遙而不可得的苦惱失望嗎?他把那個'不食五谷,吸風飲露'的神人寫得那樣美麗絕倫,其中不正燃燒著他那熾烈的、對美好理想的追求之火嗎?還有,他雖然提出應該'無己',物我不分,卻發(fā)自內(nèi)心地認為'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由此可見他對智慧的重視,對生命的熱愛;可見這個一心要飛離人世的作者要否定的不是人生社會,而只是人生社會的黑暗和骯臟。這里還有必要提到大鵬這個形象。盡管作者從原則上否定了大鵬,但是卻義正辭嚴地駁斥了蜩與學鳩的嘲笑,強調(diào)指出有'小大之辯',并且三次用濃墨重彩,不避重復地描繪了大鵬的雄偉形象,熱愛之情躍然紙上。這是為什么呢?也許,作者在才能無雙、向往著逍遙卻無法逍遙的大鵬的形象里,正隱藏著自己難言的苦情。

  什么苦情呢?我們不妨作這樣的比較想像:一只大鵬在茫茫北冥中沖天而起,一顆心靈在深深苦悶中掙扎而出,幻想翅膀張開了,怒而飛向無何有之鄉(xiāng)……有所待的大鵬失敗了,那么心靈呢?有所求的心靈能在那廣漠之野找到慰藉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那雄偉的大鵬形象所體現(xiàn)的正是作者這種欲飛的理想和無法飛走的悲哀。

  四、簡論《莊子》寓言的藝術(shù)特色

  善用寓言,這是《莊子》一書很重要的藝術(shù)特點。莊子在其《寓言》篇中自敘其著述特點時就明言'寓言十九',司馬遷在《史記.老莊申韓列傳》中亦指出其'著書十余萬言,大抵率寓言也'。《莊子》全書大小寓言共計二百多個,其短者或二十多字,其長者或千余字;有些篇目全部由寓言排比而成,有些篇目干脆通篇就是一個寓言。如此大量采用寓言來傳達自己的思想的即便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是罕見的。

  《莊子》的寓言又是非常與眾不同的。先秦其他作家如孟子、韓非子等人亦可謂善用寓言的,但孟子多采用民間傳說故事來加強自己的論辯,韓非多利用歷史傳說與典故以佐證自己的說理。而《莊子》的寓言卻大多'皆空語無事實'(司馬遷語),為莊子本人所虛構(gòu)而成,正如劉向所云,其'作人姓名使相與語,寄辭于其人'?梢哉f,莊子是第一個自覺地運用虛構(gòu)手法的作家。

  《莊子》寓言的獨特性,還在于它的'多義性'。莊子在創(chuàng)造了如此大量、豐富多彩、變化多姿的藝術(shù)形式棗寓言之時,其寓意卻是比較隱蔽、模糊的。他在講故事時,并沒有明白、精確地點明他要說明的道理,而是靠那卓異的形象思維,通過故事自然流露出來。這樣,其寓言的寓意就變得多面、模糊,具有'形象大于思想'的特點。一個寓言,需要讀者再三體味,才能領悟其深層含義;或者同一寓言,不同的人讀之會有不同的理解。這種含蓄的'暗示'手法的運用,正與莊子'道'之玄虛空靈的精神實質(zhì)相吻合。這種寓言的背后,包藏的是無窮的萬象,不盡的意蘊,讓人能夠捕捉一二卻也難以全部領悟,因而也是增加它內(nèi)涵的豐富和模糊的美。可以說,莊子在創(chuàng)造這些寓言時,本身所運用的,就是一種直覺的形象思維,因而也要靠讀者的智慧加上靈悟的直覺才能通徹明察。所以單憑直接的、明白的邏輯理性,是無法全部理解體會到那種'神'和'道'的境界。正因為如此,歷來對莊子寓言的解釋,眾說紛紜。

  《逍遙游》原文及譯文

  【原文】

  北冥有魚①,其名為鯤②。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③。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④,其翼若垂天之云⑤。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⑥。南冥者,天池也⑦。

  《齊諧》者⑧,志怪者也⑨。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⑩,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野馬也(13),塵埃也(1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16)?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17),則芥為之舟(18);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19)。而后乃今培風(20),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21),而后乃今將圖南。

  蜩與學鳩笑之曰(22):“我決起而飛(23),槍榆枋(24)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25),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26)?”適莽蒼者(27),三飡而反(28),腹猶果然(29);適百里者,宿舂糧(30);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31)!

  小知不及大知(32),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33),蟪蛄不知春秋(34),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35),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36),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37)。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38),眾人匹之(39),不亦悲乎?

  湯之問棘也是已(40):“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41),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shù)千里,未有知其修者(42),其名曰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太山(43),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44),絕云氣(45),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鷃笑之曰(46):‘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shù)仞而下(47),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48)。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49)。

  故夫知效一官(50)、行比一鄉(xiāng)(51)、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52),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53)。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54),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55),定乎內(nèi)外之分(56),辯乎榮辱之境(57),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數(shù)數(shù)然也(58)。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而行(59),泠然善也(60),旬有五日而后反(61)。彼于致福者(62),未數(shù)數(shù)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63)。若夫乘天地之正(64),而御六氣之辯(65),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66)!故曰:至人無己(67),神人無功(68),圣人無名(69)。

  【譯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鯤。鯤的體積,真不知道大到幾千里;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鵬。鵬的脊背,真不知道長到幾千里;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像天邊的云。這只鵬鳥呀,隨著海上洶涌的波濤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個天然的大池。《齊諧》是一部專門記載怪異事情的書,這本書上記載說:“鵬鳥遷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擊水面激起水花,高達三千里,然后拍擊大翼,憑借旋風直上高空九萬里。它是乘著六月的大風而飛去的。野馬似的空中霧氣也好,飛揚的塵埃也好,凡空中帶有生氣之物,都是靠著風力的吹動而飄揚的。天色深青,難道這就是它真正的顏色嗎?它是高曠遼遠而沒有邊際嗎?鵬鳥在高空往下看,也就是這個樣子而已。

  再說水匯積不深,它浮載大船就沒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處,那么小小的芥草浮在上面就成為一只小船;而擱置杯子就粘住不動了,因為水太淺而船太大了。風聚積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負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夠。所以,鵬鳥高飛九萬里,狂風就在它的身下托著它,然后它才能憑借風力飛行,背負青天而沒有什么力量能夠阻遏它了,然后才像準備飛到南方去。

  寒蟬與小灰雀譏笑它說:“我從地面急速起飛,突過榆樹和檀樹的樹枝,有時飛不到樹上去,就落在地上,為什么要飛九萬里的高那么費勁地去南海呢?”到近郊野林去,帶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還是飽飽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時間搗米準備干糧;到千里之外去,三個月以前就要準備糧食。寒蟬和灰雀這兩個小東西懂得什么!

  小聰明趕不上大智慧,壽命短的小年比不上壽命長的大年。怎么知道是這樣的呢?清晨的菌類不會懂得什么是晦朔,寒蟬也不會懂得什么是一年的時光,這就是小年。楚國南邊有叫冥靈的大樹,它把五百年當作春,把五百年當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樹,它把八千年當作春,把八千年當作秋,這就是大年。只活了800歲的彭祖現(xiàn)在卻因長壽而特別聞名于世,大家都把他同冥靈、椿樹相比,豈不可悲可嘆嗎?

  商湯詢問名叫棘的大夫,也有這樣的話:“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荒原之地,有一個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種魚,它的脊背有好幾千里,沒有人能夠知道它有多長,它的名字叫做鯤,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鵬,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開雙翅就像天邊的云。鵬鳥奮起而飛,翅膀拍擊急速旋轉(zhuǎn)向上的氣流直沖九萬里高空,穿過云氣,背負青天,這才向南飛去,打算飛到南方的大海。斥鴳譏笑它說:‘它打算飛到哪兒去?我奮力跳起來往上飛,不過幾丈高就落了下來,盤旋于蓬蒿叢中,這也算是飛翔的極限了。而它打算飛到什么地方去呢?’”這就是小與大的不同了。

  所以,有的人才智只能擔任一官之職有的人行事只能庇護一鄉(xiāng)之地,有的人德性只能迎合一國之君的心意,有的人只能取得一國人的信任,這些人自鳴得意,也就如同斥鷃小雀一樣。而宋榮子卻譏笑他們。而且宋榮子能夠做到世上的人們都贊譽他,他不會因此越發(fā)努力,世上的人們都非難他,他也不會因此而更加沮喪。他清楚地劃定自身與物外的區(qū)別,辨別榮譽與恥辱的界限,不過如此而已呀!宋榮子他對于整個社會,從來不急急忙忙地去追求什么。雖然如此,他還是未能達到最高的境界。列子能駕風行走,那樣子實在輕盈美好,而且十五天后方才返回。列子對于尋求幸福,從來沒有急急忙忙的樣子。他這樣做雖然免除了行走的勞苦,可還是有所依憑呀。如果能夠遵循宇宙萬物的規(guī)律,順應自然界的意外變化,遨游于無窮無盡的境域,那有何必要有什么憑借呢?因此說,道德修養(yǎng)高尚的“至人”能夠達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脫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沒有功名和事業(yè),思想修養(yǎng)臻于完美的“圣人”從不去追求名譽和地位。

  【注釋】

 、仝ぃ阂嘧麂,海之意!氨壁ぁ,就是北方的大海。下文的“南冥”仿此。傳說北海無邊無際,水深而黑。

  ②鯤(kūn):上古傳說中的大魚

 、垸i:本為古“鳳”字,這里用表大鳥之名。

  ④怒:奮起,這里指鼓起翅膀。

 、荽梗哼呥h;這個意義后世寫作“陲”。一說遮,遮天。

  ⑥海運:海水運動,這里指洶涌的海濤;一說指鵬鳥在海面飛行。徙:遷移。

 、咛斐兀禾烊坏拇蟪。

 、帻R諧:書名。一說人名。

  ⑨志:記載。

 、鈸簦号拇,這里指鵬鳥奮飛而起雙翼拍打水面。

  (11)摶(tuán):環(huán)繞而上。一說“摶”當作“搏”(bó),拍擊的意思。扶搖:又名叫飆,由地面急劇盤旋而上的暴風。

  (12)去:離,這里指離開北海。息:停歇。

  (13)野馬:春天林澤中的霧氣。霧氣浮動狀如奔馬,故名“野馬”。

  (14)塵埃:揚在空中的土叫“塵”,細碎的塵粒叫“埃”。

  (15)生物:概指各種有生命的東西。息:這里指有生命的東西呼吸所產(chǎn)生的氣息。

  (16)極:盡。

  (17)覆:傾倒。坳(ào):坑凹處,“坳堂”指廳堂地面上的坑凹處。

  (18)芥:小草。

  (19)斯:則,就。

  (20)而后乃今:意思是這之后方才;以下同此解。培:通作“憑”,憑借。

  (21)莫:這里作沒有什么力量講。夭閼(è):又寫作“夭遏”,意思是遏阻、阻攔!澳查憽奔础澳查懼钡牡寡b。

  (22)蜩(tiáo):蟬。學鳩:一種小灰雀,這里泛指小鳥。

  (23)決(xuè):通作“翅”,迅疾的樣子。

  (24)槍(qiāng):突過。榆枋:兩種樹名。

  (25)控:投下,落下來。

  (26)奚以:何以。之:去到。為:句末疑問語氣詞。

  (27)適:往,去到。莽蒼:指迷?床徽媲械慕家。

  (28)飡(cān):同餐。反:返回。

  (29)猶:還。果然:飽的樣子。

  (30)宿:這里指一夜。

  (31)之:這。二蟲:指上述的蜩與學鳩。

  (32)知(zhì):通“智”,智慧。

  (33)朝:清晨;匏罚阂粋月的最后一天和最初天。一說“晦”指黑夜,“朔”指清晨。

  (34)蟪蛄(huìgū):即寒蟬,春生復死或復生秋死。

  (35)冥靈:傳說中的大龜,一說樹名。

  (36)大椿:傳說中的古樹名。

  (37)根據(jù)前后用語結(jié)構(gòu)的特點,此句之下當有“此大年也”一句,但傳統(tǒng)本子均無此句。

  (38)彭祖:古代傳說中年壽最長的人。乃今:而今。以:憑。特:獨。聞:聞名于世。

  (39)匹:配,比。

  (40)湯:商湯。棘:湯時的賢大夫。已:矣。

  (41)窮發(fā):不長草木的地方。

  (42)修:長。

  (43)太山:大山。一說即泰山。

  (44)羊角:旋風,回旋向上如羊角狀。

  (45)絕:穿過。

  (46)斥鷃(yàn即暥雀,喻志向狹隘。鳥名

  (47)仞:古代長度單位,周制為八尺,漢制為七尺;這里應從周制。

  (48)至:極點。

  (49)辯:通作“辨”,辨別、區(qū)分的意思。

  (50)效:功效;這里含有勝任的意思。官:官職。

  (51)行(xìng):品行。比:比并。

  (52)而:通作“能”,能力。徵:取信。

  (53)宋榮子:一名宋钘,宋國人,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猶然:仍然。

  (54)舉:全。勸:勸勉,努力。

  (55)非:責難,批評。沮(jǔ):沮喪。

  (56)內(nèi)外:這里分別指自身和身外之物。在莊子看來,自主的精神是內(nèi)在的,榮譽和非難都是外在的,而只有自主的精神才是重要的、可貴的。

  (57)境:界限。

  (58)數(shù)數(shù)(shuò)然:急急忙忙的樣子。

  (59)列子:鄭國人,名叫列御寇,戰(zhàn)國時代思想家。御:駕馭。

  (60)泠(líng)然:輕盈美好的樣子。

  (61)旬:十天。有:又。

  (62)致:羅致,這里有尋求的意思。

  (63)待:憑借,依靠。

  (64)乘:遵循,憑借。天地:這里指萬物,指整個自然線。正:本;這里指自然的本性。

  (65)御:含有因循、順著的意思。六氣:指陰、陽、風、雨、晦、明。辯:通作“變”,變化的意思。

  (66)惡(wū):何,什么。

  (67)至人:這里指道德修養(yǎng)最高尚的人。無己:清除外物與自我的界限,達到忘掉自己的境界。

  (68)神人:這里指精神世界完全能超脫于物外的人。無功:不建樹功業(yè)。

  (69)圣人:這里指思想修養(yǎng)臻于完美的人。無名:不追求名譽地位

  《逍遙游》賞析

  《逍遙游》是《莊子》一書的第一篇,它的中心思想是說:人應當不受任何束縛,自由自在地活動。這實際上反映了莊子要求超越時間和空間,擺脫客觀現(xiàn)實的影響和制約,忘掉一切,在主觀幻想中實現(xiàn)“逍遙”的人生觀!跺羞b游》很能代表莊子的哲學思想,同時也體現(xiàn)出其散文的文學風格和成就。這里入選的并非《逍遙游》全篇,只是節(jié)錄了開頭的一部分,但這部分已經(jīng)可以反映全篇的風格和成就。

  這段選文共有三個段落,下面逐段講解(此文的分段與課文的分段有出入──編者注)。

  開頭一段,從“北冥有魚”起至“眾人匹之,不亦悲乎”止。作者大筆揮灑,以描寫神奇莫測的巨鯤大鵬開端,一開頭就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雄奇壯麗的畫卷:北方深海之中,有一條“不知其幾千里”長的巨鯤。這條魚的巨大,已經(jīng)夠令人驚奇的了,而它竟又變化為一只大鵬,這怎不令人感到神奇萬分呢?應當承認,這樣的魚和鳥是現(xiàn)實生活中絕對沒有的,是人們絕對不曾見過的,但想像力豐富的莊子卻偏要讓你相信世間有此二物,特意對它們進行一番形象化的描寫。描寫的重點是大鵬:這只神奇的大鳥豈止是大,還要騰空而起,還要乘海風作萬里之游,由北海直飛南海天池。它積滿氣力,怒張毛羽,一振而飛上天,翅膀像遮天蓋地的大塊云影。接著,作者又假借所謂《齊諧》一書的話來證明他的描寫是可信的。《齊諧》上說:“大鵬遷往南海的時候,先拍擊水面,滑行三千里,然后盤旋宛轉(zhuǎn),靠風氣相扶,直沖云天,到達九萬里高空。起飛之后,歷時六月,方才止息!蹦敲,九萬里高空又是什么景象,究竟如何高遠呢?作者先以高空中只見游氣奔騰,微塵浮動來形容,接著以人仰視天空的經(jīng)驗來比說,說大鵬在九萬里高空俯視下界,也如同下界的人仰視高空,只見莽莽蒼蒼,難辨其“正色”。經(jīng)過這樣一番描寫、形容和打比方,無形中聯(lián)系了普通人的生活經(jīng)驗,調(diào)動了人們的聯(lián)想和想像,把作者心目中那種為一般人難于理解和想像的高遠哲學境界,變得易于理解和想像了。

  接下來,作者為了說明“有所待”與“無所待”、小與大的區(qū)別,以及小與大之間思想境界和見識的懸殊,而連續(xù)打了一系列的比方。先以水與舟的比喻,說明“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正如同“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這是為了證明:大鵬的高飛南遷,憑借的是九萬里的大風,這還是“有所待”的,沒能做到真正的“逍遙游”,也就是沒有達到作者理想的絕對自由境界。接著,作者又童話般地敘述了蜩(即蟬)和學鳩(小鳥名)對大鵬的嘲笑。蜩和學鳩局促的天地、渺小的見識,自鳴得意的口吻,以及它們毫無自知之明的對大鵬的奚落和嘲笑,本身就表現(xiàn)了它們的可憐和可笑,從而也有力地說明了作者所要表達的“小知不及大知”的道理。下文的朝菌、蛄與冥靈(大烏龜)、大椿的比喻,長壽者彭祖與眾人的比喻等,自然就說明了“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作者作了這一系列的比喻,是為了說明:這些人和物之間小大之辨十分明顯,但都毫無例外地沒能達到超脫一切的“逍遙游”的境界。

  文章的第二段,從“湯之問棘也是已”到“此小大之辯也”止,大意是說:商湯王問他的臣子棘:“上下四方有極限嗎?”棘回答說:“無極之外,又是無極。在那不毛之地的北方,有一個廣漠無邊的大海,就是天然的大水池。那里有一條魚,它的寬度有幾千里,沒有人知道它有多長,它的名字叫鯤。有一只鳥,它的名字叫鵬,鵬的背像泰山,翅膀像遮天蓋地的云,它乘著羊角旋風直上九萬里的高空,越過云層,背負青天,然后向南飛翔,飛往南海。沼澤里的小麻雀譏笑它說:‘它要到哪兒去呢?我騰躍而上,不過幾丈就落下來,在蓬蒿叢中飛來飛去,這也算是我最好的飛翔了。而它究竟要飛到哪兒去呢?’這就是小和大的分別啊!”

  這一段,假托古人的話,再一次形象地描繪了鯤鵬的神奇變化,以及大鵬雄奇壯觀地展翅南飛,也描寫了小鳥對大鵬的譏笑。這段描寫,內(nèi)容上與上文有明顯重復之處。這種寫法在一般散文家筆下很少見到。其實這正是莊子的有意之筆!肚f子》的《寓言》篇中說:“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痹⒀允怯兴脑⒅,重言是重復之言,卮言是隨意變化之言。莊子說他的文章中寓言和重言所占的比重很大,隨意變化的“卮言”則日出不窮,這很合于自然之道。這四句話實際概括了莊子散文的特點!皽畣柤彩且选币欢卧诒疚闹械倪\用,正是通過“重言”以加重論說的分量,加深讀者對“小大之辯”的理解。通過這一段與開頭部分那一段的呼應和印證,更顯出大鵬形象的高大雄偉和那些小蟲小鳥的渺小卑微,從而以鮮明的“小大之辯”來說明了“小知(智)”不及“大知(智)”。

  第三段從“故夫知效一官”至“圣人無名”,在進行了上述那一番奇異無比的比喻和描述之后,逐次展開了對處于不同思想境界的幾種人的描寫和評論。莊子告訴我們:有些人智慧能勝任一個官職,行動能庇護一鄉(xiāng)之眾,道德能符合一個國君的要求,而才能得到全國的信任,他們雖然自我感覺都不錯,但也只不過像僅僅能騰躍幾丈的小麻雀罷了。宋榮子禁不住要嘲笑他們。宋榮子能做到讓全社會都贊譽他,卻不會因此更加努力;整個社會都批評他,也不因此而沮喪。能認清自身和外界的區(qū)別,明白光榮和恥辱的界限。但也不過如此罷了,雖然他對于社會不去計較什么,但仍有未達到的境界。莊子接著又告訴我們:列御寇這個人能夠駕風而行,輕巧極了,他飛行一次,十五天以后能回來。他對于求福的事,并沒有專心專意去追求。但他雖然可以免于步行,但畢竟還是有所依靠和憑借的。莊子設想:如果能夠順應大自然的規(guī)律,而把握好陰陽風雨晦明這“六氣”的變化,遨游在無邊無際的空間,那么他還要依靠和憑借什么呢?所以他的最后結(jié)論是: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這三句翻成現(xiàn)代漢語就是:修養(yǎng)高的人,會忘掉小我;修養(yǎng)達到神秘莫測境地的人,不再去建功立業(yè);修養(yǎng)達到圣人境界的人,更連任何名位都不追求了。到這里,全篇的中心思想和盤托出,使人豁然開朗。原來,按照莊子的看法,不但蟬、小鳥和在一鄉(xiāng)一國有作為的人們只是小知小見,沒有達到“逍遙游”,就連在九萬里高空飛翔的大鵬和能駕風遠行的仙人列御寇,由于仍不得不有所依靠和憑借,也算不上真正的“逍遙游”──即絕對自由。真正的逍遙游是要“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辨,以游于無窮”,也就是要達到至人、神人、圣人那樣的忘我、無為、無用、無所待的絕對自由的精神境界。

  莊子追求的“逍遙游”的境界,是一種天地間根本不可能有的主觀唯心主義的幻想。但他這篇文章卻寫得十分漂亮,代表著他非凡的文學成就。他以寓言作比喻,寓哲理于離奇的想像和形象化的描寫之中。文中的一系列寓言,都寫得奇幻無比而又形象逼真。這些寓言故事性很強,而且窮形盡相,煞有介事,所以能夠深深地吸引和打動讀者,成為論說事理的有力手段。除了想像豐富、形象逼真之外,文章的大開大合的寫法,縱橫跌宕、浩蕩奇警的風格也是非常突出的。這篇千古妙文,不講究一般文章那些起承轉(zhuǎn)合的程式,而是任情揮灑,不拘一格,很像作者本人那飄逸、灑脫的個性。清人林云銘評論《逍遙游》說:“篇中忽而敘事,忽而引證,忽而譬喻,忽而議論,以為斷而未斷,以為續(xù)而非續(xù),以為復而非復,只見云氣空,往反紙上,頃刻之間,頓成異觀。”《逍遙游》的確是古代散文中突破常規(guī)藝術(shù)格局的一道“異觀”。

【必修五語文《逍遙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逍遙游》教案 (蘇教版高二必修五)12-05

《逍遙游》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12-05

高中語文必修三《逍遙游》教案設計08-12

高中教科書語文必修五《逍遙游》節(jié)選教學設計07-10

必修五語文《別離》教案10-26

必修五語文《漁父》教案12-14

《逍遙游》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12-06

高二語文必修五《逍遙游》的文言文翻譯06-14

高二語文必修五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