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枝的學問》教學反思精選
6月1日,我在實小上了一節(jié)展示課,課題是《剪枝的學問》,這是一篇記敘文,記敘“我”在桃園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啟示我們:“減少”是為了“增加”;生活中處處有學問,我們要做有心人。
文章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以“我”“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的心理變化為線索,以輕松活潑的筆調娓娓到來。最后,“我”的感悟寫得含蓄蔚籍,雖未一語道破,但讀者心中自明。
整節(jié)課有得有失,通過學員和導師的點評,收獲很大,引起了我的一些反思。
一、開篇點題 引入正題
開始就由“生活處處皆學問”一句中的“學問”,引出“剪枝究竟有什么學問?”,并抓住“我”的心理變化(即書后第四題)這條線,引導學生把握情節(jié),循序展開,直至明理,感覺這樣上思路還是比較清晰的。
二、抓住了關鍵詞、句
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對關鍵詞、句的朗讀、品析,加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和體驗(如:咔嚓 咔嚓、剪刀揮舞、王大伯說的'話等等),促進學生在朗讀、品析中領悟到王大伯有著豐富經(jīng)驗、確實是種桃能手,并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再次體會種桃能手王大伯話中所蘊涵的道理。
三、總結延伸 深化認識
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去思考、發(fā)現(xiàn)和探索,這里設計一個問題:你能舉一些生活學習中常見的減少是為了增加的例子嗎?于是學生暢所欲言,列舉出許多好的例子,如:減少了錯別字,是為了增加字的正確率;減少了缺點,是為了增加優(yōu)點等等,更好的促進學生對道理的內化。
四、缺少思考空間
例如:在學習課文第五自然段,看到桃子豐收的景象的時候,師問:小作者的心情是什么樣的?生回答:又驚又喜。接著師又問:他“驚”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這里本來是讓學生說的,但由于學生缺少了思考問題的時間,結果讓老師自己給說了,這一環(huán)節(jié)處理的不妥。
五、請不要吝嗇自己的范讀
例如:課文第四自然段,寫桃園很美,我想讓學生通過朗讀來體會,學生盡管讀書了,而且我也讓他們反復讀了幾次,可學生讀得卻沒有興趣,感受不到那種美景,如果老師給以范讀,那效果肯定不一樣。
總之,這一節(jié)課留給自己的反思很多,爭取在不斷的實踐和反思中不斷的進步。
【 《剪枝的學問》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剪枝的學問》教學反思06-05
《剪枝的學問》的教學反思06-11
《剪枝的學問》教學反思12-31
剪枝的學問教學反思07-04
剪枝的學問的教學反思02-22
《剪枝的學問》教學反思08-11
《剪枝的學問》教學反思09-06
《 剪枝的學問》教學反思01-23
剪枝的學問反思 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