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柜臺前的孩子》的教學反思
《玩具柜臺前的孩子》是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的第24課。它所在的第六單元課文是圍繞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zhì)來編排的,寓優(yōu)秀的思想品質(zhì)教育于生動感人的故事之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
本文主人公“渴望要小汽車”和“堅決不要媽媽買”這一巨大的心理反差,強烈地向我們傳達著“愛母親”的信息。然而,現(xiàn)在這些在春風雨露中長大的獨生子,是很少有文中小男孩這樣的情感體驗的。如何使本堂語文課達到教學目標,使學生在這堂課后更加發(fā)自內(nèi)心地愛父母、愛他人,真正體現(xiàn)“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這一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呢?我想,莫過于動之以情!
雅斯貝爾斯曾說:“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弊寣W生在自讀自悟中感動;讓這個玩具柜臺前的孩子的高尚情感,撼動學生的心靈;讓學生與老師的感動產(chǎn)生共鳴。
語文的人文教育,就要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通過語感、文感的磨練,實現(xiàn)“美感”的積淀,發(fā)揮其“美化人”的功能。
1、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
教育不能沒有感動,教師不能沒有感動。教師要用自己的感動去感染學生。否則怎能教會孩子學會感動呢?教師接觸文本后難以平靜的心緒,在教學中化為飽含情感的教學語言、適時深情的小結(jié)、與學生如遇知己般的共鳴。這些大大增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2、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
通過導(dǎo)入時的兩次看圖說話,鍛煉了言語表達能力和觀察力;更重要的是由此形成對比,創(chuàng)設(shè)了教學情境,醞釀著滋養(yǎng)心靈的養(yǎng)分——感動,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中又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引導(dǎo)學生把握字里行間中的點點情絲,從而走進玩具柜臺前的孩子——小兵的情感世界,與他在思想感情上相互交流,形成共鳴。然后“自化其身”, 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心靈上得到陶冶,成為美的情境中的人物,激發(fā)思想情感,達到語文學習的思想性目的。
3、不足: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時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還發(fā)揮得不夠。
【《玩具柜臺前的孩子》的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玩具柜臺前的孩子教學反思11-10
《玩具柜臺前的孩子》教學反思01-07
《玩具柜臺前的孩子》教學反思范文11-10
《玩具柜臺前的孩子》的教學反思范文10-26
玩具柜臺前的孩子教學反思范文02-22
《玩具柜臺前的孩子》教學反思介紹10-27
《玩具柜臺前的孩子》課后教學反思11-12
《玩具柜臺前的孩子》教學反思范文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