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古詩變得可愛些教學反思
教學片段:
師:“萬里長征人未還”是什么意思?
生:走了一萬里長征,人都沒有回來。
師:(笑)基本正確,很通俗。哪一個字是“回來”的意思
生:還
師:“長征”是什么意思?
生:長途征戰(zhàn)。
師:遠行萬里去邊關(guān)征戰(zhàn),為什么至今沒有返家呢?
生:因為有的戰(zhàn)死了
生:因為有的一直駐守在邊關(guān),沒機會回來。
沉默一會,課堂卡殼。
師:想想,還有什么可能?
生:可能在去的途中病死了,也有餓死了。
生:也可能成為了敵人的俘虜。
生:也有的失蹤了!
師:種種設(shè)想,都可能發(fā)生,這就是生死莫測的戰(zhàn)爭,這就是殘酷的戰(zhàn)爭。
這首古詩學習前沒有預(yù)習。雖然沒有理解的流暢,但卻有一種新鮮感。學生一樣可以通過注釋,加上現(xiàn)代漢語的積累,大致理解古詩的含義。沒有了在預(yù)習中因為查閱參考書帶來的僵化的理解,多了一分探究想象的快樂。
古詩,來自于古代,遠離現(xiàn)代生活,年代久遠,總會帶來一些陌生與疏離。教條般刻板的理解,是一種教與學的捷徑。我們時常運用這種方式來應(yīng)付考試,卻失去了古詩的樂趣。
古詩作為民族文化中精粹的部分,總有許多東西與我們的血脈暗暗相通,這就是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朗讀一首新的古詩,就像與一位素未謀面但神交已久,既陌生又親切的故人相見。古詩默然,等待心靈相通的人兒。
除了一些歷史事實與確定的人物外,古詩中的故事大多需要我們的猜測想象,這種猜測和想象豐滿了古詩,豐滿了干癟的歷史,豐滿了模糊的`人物。這種猜測,帶了了樂趣,帶來了我們參與歷史的代入感,帶來了對久遠年代獨立的判斷和認識。讓古詩變成我們生命的一部分,因為古詩中植入了我們的情感。
古代戰(zhàn)爭的殘酷,學生是不清楚的;駐守邊關(guān)的殘酷,學生更是無從想象。一句“萬里長征人未還”道盡了種種生離死別,慘烈寂寞。在想象中,學生明白了詩人王昌齡為什么那么渴望“龍城飛將”。
想象與猜測是一種有趣的學習方法,即便是瞎猜瞎想也是意趣盎然——這說明你的思想已經(jīng)跳出了柵欄而開始信馬由韁,讓思想開點小差是件奢侈舒服的事。因為我們的思想由于種種原因已經(jīng)趨于僵化或者處于嚴控狀態(tài)。
思想開小差了,說回來。
讀古詩,可以想象細節(jié):這個人在想什么,在干什么,怎么干的,為什么會這樣,越細越好。比如:“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可以想象邊關(guān)上的明月是怎樣的,修筑關(guān)隘的磚瓦是怎樣的,城墻有多高,站在關(guān)口上的戰(zhàn)士那嚴峻的神色,想想寫唐代的明月關(guān)口為什么要提到秦漢。不管學生想不想得通,都是收獲:想明白了,這首詩基本就理解了;不明白,就會在他的心中留下永久疑問——“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為什么呢?那么這句詩不就記住了嗎?我就是因為小時候不明白而記住這句詩的。
想象,有別于邏輯推理,在于自由。其實人這種情感動物,完全用理智是說不通的,人類總在理智與情感之間掙扎,力求平衡。掙扎的結(jié)果呢,就是產(chǎn)生了各種不同的人。詩歌總體上來說偏向于情感。思想的自由是詩歌創(chuàng)作和欣賞的靈魂。所以有時“歪解”“曲解”比“正解”更有趣,更可愛,更有人味(做人要厚道,當然不能出于惡意)。
學習古詩,還有一些有趣的方法比如“置換”。簡單說來,就是把自己放到古詩的情景中去,替古人去愛,去恨,去欣賞,去享受,這是學習古詩的最高境界:人詩合一。我們學習古
的目的是什么?就是為了去享受的,享受這些過去時空里名人的愛恨情仇,我想,如果這些名人如果泉下有知,多會莞爾一笑,欣然接受,因為這才是真正的理解和知音,穿越了時空的血脈相連。
還比如“懷疑”。懷疑意味著個體的獨立,意味著“我思故我在”,意味著人類精神世界的開疆拓土。可以懷疑詩人的矯情虛偽,可以懷疑詩歌所述歷史事件有誤,可以懷疑詩人描寫的自然現(xiàn)象有錯。
懷疑后可以去鉆研,弄個清清楚楚;也可以不管他,陶淵明都可以讀書不求甚解,我們?yōu)槭裁床豢梢?提問的目的是什么?提問的本身就是目的,至于答案,則是人類精神世界發(fā)展的副產(chǎn)品。對世界多一個問題,就是多一份好奇,不好嗎?
讓詩歌變得可愛些,這是在恢復(fù)詩歌的本來面目。在學習中我們變得可愛些,這是讓詩歌舒展我們的心靈。
【讓古詩變得可愛些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讓“排隊走路”變得更有趣一些教學反思12-28
《古詩》教學反思07-14
古詩教學反思01-21
古詩教學反思05-29
古詩教學反思08-10
古詩教學反思11-27
教學反思應(yīng)記些什么11-07
讓學生變得自信音樂教學反思01-16
古詩《草》的教學反思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