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上《最后的姿勢》的教學反思
《最后的姿勢》講述的是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級特大地震時,譚千秋老師臨危不懼,組織他的學生迅速撤離,并用自己的身軀護住了難以脫身的四名學生,而他卻因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學生對于5.12特大地震都很了解,還捐了款,對譚千秋老師的事跡也有所耳聞,但是要讓學生更好地進入情境,僅靠幾張圖片和朗讀是很難實現(xiàn)的。為此,我上網(wǎng)搜集了介紹譚千秋老師的事跡的視頻,穿插于教學中播放。
課文寫得很好,很多語言都是學生值得品味和學習的,我也花了較多時間引導學生進行反復朗讀和細細品味。
一、人物語言和動作描寫。
課文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和動作描寫,把人物形象深刻地展現(xiàn)了出來。比如譚老師給學生上課的那一番話,正是他精神的寫照,他是這么想的,這么教育孩子的,也是這么去做的。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學生上了一堂什么是真正的人生的價值的課,可歌可泣。再如,當?shù)卣饋砼R的時候,他鎮(zhèn)定自若,一心想的是讓學生趕快離開,完全忘記了自己的'安危。譚老師的動作描寫也是十分感人的,當四個孩子無法脫身的時候,有這么一段譚老師的動作描寫:“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其中的“拉、撐、護”詮釋了什么是愛,什么是責任,這是一種大愛,一種無私的師愛。我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體會譚老師的品質(zhì),自由讀、配樂讀、表演讀,在讀中,學生感悟到了譚老師的義無反顧,譚老師的大公無私,譚老師的舍己救人。
二、環(huán)境描寫。
另外,課文中還用了四處環(huán)境描寫,對學生更好地進行寫作提供了素材,也為學習課文內(nèi)容做了鋪墊:
第一處:天空陰沉沉的。預示著地震的來臨。
第二處:忽然,課桌搖晃起來!整個樓房都搖晃起來!地震!連續(xù)的幾個感嘆號,寫出了情況緊急,也突出了譚千秋老師的鎮(zhèn)定。
第三處:樓房搖晃得越來越厲害了,并伴隨著刺耳的吱吱聲,外面陣陣塵埃騰空而起。說明情況危急到了極點。
地四處:地動山搖。碎裂的磚塊、水泥板重重地砸下來,樓房塌陷了……暗示了譚千秋老師已經(jīng)遇難。
通過配樂讀,學生們明白了環(huán)境描寫對于烘托事件和人物形象是十分重要的,對自己的寫作有了更深的認識。
三、最后的姿勢
“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勢!”這句話耐人尋味,我讓學生欣賞了視頻,如果說之前學生通過朗讀文本是感動的心情,當看視頻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了學生的沉默,發(fā)現(xiàn)了學生眼睛的濕潤?赐,我問學生有什么感受,宋天站起來久久說不出話,后來說了四個字:“感動,想哭。”不用說太多了,學生體會到了,敬意隱隱上升。
【六年級語文上《最后的姿勢》的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最后的姿勢》教學反思11-02
《最后的姿勢》的教學反思11-06
《最后的姿勢》教學反思03-15
最后的姿勢教學反思范文12-14
《最后的姿勢》的教學反思范文12-06
《最后的姿勢》教學反思范文09-29
《最后的姿勢》教學反思(15篇)06-10
《最后的姿勢》教學反思15篇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