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詩兩首——我愛這土地》教學案例及反思范
一、教學設想
現(xiàn)代詩歌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很微妙,往往被視為可為又可不為的教學。說它可不為,是因為受考點影響,僅僅要求默寫或淺層次的理解而已,不為也罷;說它可為,是因為現(xiàn)代詩確實凝聚了文學中很多精華的因素,學生學會欣賞益處多多。作為語文教師,如能從此入手,確實大有可為。在教學中,如何能做到詩歌教學有所為呢?我想,首先應指引學生體味詩中強烈的情感。通過朗讀,通過對詩歌字句的賞析獲得一些信息,品味詩中具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繼而結合相關的時代背景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從而在教學中讓學生獲得欣賞詩歌的方法。在教學中,我試圖讓學生自主、生動地學習,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整理、去收獲。
二、教學目標
。ㄒ唬、體味詩中強烈的愛國情感
。ǘ┢肺蹲髌分懈挥斜憩F(xiàn)力的語言
。ㄈ┏醪脚囵B(yǎng)學生[此文轉于]欣賞詩歌的能力
三、教學案例設計及部分教學實錄
。ㄒ唬⿲дZ設計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現(xiàn)代詩歌《我愛這土地》(板書)
有人說,讀詩就像走迷宮。對于有方法的人來說很簡單,因為詩中有很多小標記會給你指引方向,讓你升堂入室。英國思想家培根曾說:讀詩使人聰慧。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踏上這一次智慧之旅吧。
。ǘ┳杂衫首x詩歌
。ㄈ⿲W生齊讀詩歌(齊讀時較整齊,但感情不夠濃厚)
。ㄋ模⿴煟豪首x詩歌的方法有很多,你們剛才齊讀時是怎樣處理的?(學生從感情基調、語速、重音等角度談談自己對詩歌朗讀的處理及理由)
生1:我覺得這首詩應該讀得深沉些,因為詩中的最后一句是這樣寫的“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從這里可以看出,這首詩表達的是一種對土地和祖國的一種深沉的愛,因此感情基調應該深沉些,語速也應慢一些。
生2:我基本上同意這個觀點,但我還要補充一點的是,這首詩還給人一種悲憤的感覺,“激怒的風”、“悲憤的河流”、鳥兒的歌唱后的淚水,老師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肯定是借助這些形象來表達自己悲憤的情感。
。ㄆ渌鼘W生點頭微笑)
生3:我想談談重音的處理,“也”“嘶啞”“歌唱”要重讀,因為這些詞流露出作者對祖國執(zhí)著的愛,即使化為鳥兒,哪怕喉嚨“嘶啞”,也要歌唱。
師說:很有見地,詞語的重讀與否,主要由詩的情感所決定。一般來講,能鮮明地表達出詩人情感的詞語,包括中心語、修飾語,就應該重讀,但對詩句的處理又可以不乏個性色彩。這個問題同學們可以暢所欲言,互相對話,并要及時追問“為什么”,從而進一步加強對詩意的理解。
學生思考,并自由討論。得出自己的認識。
。ㄎ澹┯懈星榈乩首x詩歌(將自己的理解落實在朗讀中)
師:剛才同學們的發(fā)言都很精彩,尤其可取的是他們能從詩中的語言入手去分析,得到朗讀的方法。詩人想通過這首詩表達什么感情呢?
生3:詩人表達的是對祖國的熱愛和眷戀之情,通過標題和詩的第二節(jié)可以明確地知道。
師:不錯,古人云:吟成一個字,捻斷數莖須。又云: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梢娫娭械拿恳粋字每一個詞都是為作者表情達意而服務的。接下來,就讓我們去尋找這些能解讀詩人情感的詞語和句子,并自己給自已提問。
示例:“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中為什么它的喉嚨會是嘶啞的?
學生開始思考,小組討論后提出了一些很有價值的'問題
第1小組:“假如我是一只鳥”,在假設時,作者為什么說是一只鳥,而不是別的什么?
第2小組:河流為何是悲憤的?風為何是激怒的?
第3小組:“無比溫柔的黎明”代表什么?
第4小組:“然后我死了”,在這里,“死”在這里意味著什么?
學生們就這幾個問題開始思考,討論,交流,
生1:詩人把自己說成是一只鳥,其實不是偶然,因為,鳥在人們心目中,是自由的象征。表明作者對自由生活的向往。
師說:是啊,這首詩寫于抗戰(zhàn)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軍連續(xù)攻占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qū),所到之處瘋狂肆虐,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面對淪陷區(qū)人民的痛苦生活,詩人由衷地渴望自由,這完全是情理之中的理解。
生2:我還有一種看法,作為一個詩人,他只能通過寫詩來喚醒人民,吹起時代的號角。這也類似于鳥兒的歌唱。
師說:真是有個性,我很佩服你!
生3:我想說說悲憤和激怒兩個詞,我覺得這兩個詞說是不是河流和風,而是當時的中國人民,在抗日戰(zhàn)爭這種情況下,全國人民在進行悲憤的反抗,其實表現(xiàn)的是一種不屈的反抗精神。而黎明則是一種希望,一種光明,因而是無比溫柔的。
師說:真不簡單,這就是詩歌中象征手法的運用,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來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種較為普遍的意義。怎么理解“然后我死了”這一句?
生4:連死了也要與土地融為一體,它表現(xiàn)的是一種至死不渝的愛國熱情和為祖國而獻身精神。
師小結:你真是太聰明!看來同學們這節(jié)課收獲不小。在學習詩歌中,你們都學到了哪些方法呀?
學生小結
生1:我知道在學習詩歌時要緊緊扣住文中的語言進行分析,然后,還要結合寫作背景去理解。
生2:我還知道了象征的手法。
生3:要自己給自己提問,學會自學。
生4:多讀,也會幫助我們理解詩歌
師小結:是啊,這些方法能讓我們感受到詩歌的美,詩人曾在《復活的土地》中極富激情地寫道“我們曾經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復活了”“在它溫熱的胸膛里,重新漩流著的,將是戰(zhàn)斗的血液!彼苍f:凡是能夠促使人類向上發(fā)展的,都是美的,都是善的,也都是詩的。讓我們再一次用激情唱響生活中的那些詩的情感。
全體同學起立,閉上眼睛,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ㄏ抡n)
四、教學反思
特級教師寧鴻彬曾提出:語文教學不但要加強語文基礎,而且要大力培養(yǎng)學生[此文轉于]的自學能力——因為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教給學生方法比知識本身更重要,如果能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學習的方法,并從中享受到成功的快樂,這樣的課堂教學必定會讓學生收獲更多。
在《我愛這土地》這堂課中,我注重從培養(yǎng)學生[此文轉于]的探究能力入手,讓學生自已去發(fā)現(xiàn)問題、探討問題、得出結論。老師重在引導和激勵,這種為培養(yǎng)學生[此文轉于]的探究能力為目的的探究性學習方式,怎樣才能更好地落到實處呢?
1、在發(fā)現(xiàn)問題之前,學生對于文本應有一個較為深刻的整體感知。任何有效的教學活動都必須建立在對教學內容的充分熟悉和思考的基礎。因此,在新課開始的時候,我組織學生對詩歌進行朗讀,并談談自己對朗讀的處理及理由,學生分別從感情基調、語速、重音等角度進行探討交流。交流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詩歌的理解,并能準確地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在這個基礎上再將達成共識的朗讀處理落實在第二個層次的朗讀中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
2、要善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可以是海闊天空地提問,也可以在限定的范圍內提問。詩歌教學中,最應該關注的是其精煉的語言和語言背后含蓄的情感。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扭住這個重點,我引導學生去尋找能解讀詩人情感的詞語和句子進行質疑。
3、在教學中,老師要準確地把握好自已的角色。首先是一個組織者,在設計好符合教材特點的教學過程后,要組織全體同學積極地參與其中進行有效地學習。其次,做好一個引導者,能在學生的認識基礎上,學習的重點和難點處作一些必要的引導和點撥。最后,做好一個幫助者,在學生迷茫時,知識不是十分清晰時,教師及時地幫學生,如課堂上背景的及時插入,象征手法的點破等。另外,課堂上對學習能力不夠強的學生的關注和幫助顯得更為重要,教師要及時地鼓勵他們,并為他們的成功鋪路,讓他們充分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九年級語文下冊《詩——我愛這土地》教學案例及反思范】相關文章: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詩兩首——我愛這土地》教學案例及反思范03-19
《我愛這土地》語文教學反思09-16
《我愛這土地》教學反思02-12
《我愛這土地》的教學反思06-15
我愛這土地教學反思01-30
《詩兩首——我愛這土地》教學反思12-30
《詩兩首我愛這土地》教學反思12-30
《詩兩首(我愛這土地)》的教學反思05-14
九年級語文下冊《我愛這土地》教學反思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