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度:
-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 推薦度:
- 語文課教學反思 推薦度:
- 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度:
- 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鋤禾》語文教學反思范文
《鋤禾》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一首膾炙人口的感嘆詩。這首詩寫出了烈日下農(nóng)民辛苦勞動的情景,在現(xiàn)代也賦予了新的意義,下面給大家分享《鋤禾》教學反思,歡迎借鑒!
《鋤禾》教學反思1
由于學生對農(nóng)民勞動的情景缺乏感性認識,所以如何讓學生體會勞動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從而認識到應珍惜勞動成果,這是教學的難點。而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較發(fā)達。于是我特地設計了農(nóng)民在烈日下除草的動畫,以及糧食的生長過程,讓學生感受勞動的辛苦以及糧食的來之不易。同時讓學生發(fā)揮想象,農(nóng)民伯伯在糧食的生長過程中,還會遇到怎樣的困難,又會如何克服?既讓學生體會了勞動的辛苦以及糧食的來之不易,又訓練了學生的說話能力。
注重吟誦,培養(yǎng)語感
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良好語感的培養(yǎng)。一年級學生讀古詩,一般都是做到讀正確就行,在本課教學中,我除了教給學生劃分節(jié)奏和重音的方法,同時還配上悲緩的音樂,讓學生在音樂中進一步感受到勞動人民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
《鋤禾》古詩的思想教育意義,在于要求學生樹立“糧食來之不易,我們要愛惜糧食”的美德。在教學中未能聯(lián)系學生平常生活中喜歡浪費的表現(xiàn),進行教育,從而使學生對農(nóng)民鋤禾的辛苦,糧食珍貴銘刻于心。其次,學生寫字時間在課堂上沒有得到保證。
《鋤禾》教學反思2
本課的兩首古詩《鋤禾》和《憫農(nóng)》均是唐代詩人李紳的作品,反映了農(nóng)民的辛勤勞作,表現(xiàn)了詩人對農(nóng)民的深切同情。面對泡在蜜罐里的孩子,怎樣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呢?我覺得書上的插圖要好好利用,還有我們的孩子身處農(nóng)村,農(nóng)忙時爺爺奶奶的勞動場面也是很好的教學資源。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教學這一詩句的時候,我先讓學生觀察插圖,學生一眼就看到了那火辣辣的太陽,我就問孩子,看到這樣的太陽,你想出去嗎?孩子們個個搖頭,這時再看這位農(nóng)民在埋頭勞動,孩子們在對比中感受到了農(nóng)民的辛苦。為了加深學生的感受。我還請學生回憶自己的爺爺奶奶在農(nóng)忙時的生活。很多孩子都說爺爺奶奶天不亮就要到地里去勞動,到天黑了才回家。回到家,累得動也不想動了,有時飯都不想吃就躺在床上睡覺了。爺爺奶奶的辛苦孩子們都看在了眼里,記在了心里。這次的學習,更能使學生銘記在心。
學《憫農(nóng)》一詩時,學生提出了質(zhì)疑,為什么農(nóng)民豐收了卻還是要餓死呢?這時我就為孩子們講了當時的社會制度,學生有所領(lǐng)悟了。我還補充了《江上漁者》、《陶者》和《赤日炎炎似火燒》,通過誦讀這些詩歌,學生的感受更加深刻了。
《鋤禾》教學反思3
《鋤禾》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一首膾炙人口的感嘆詩。這首詩寫出了烈日下農(nóng)民辛苦勞動的情景,能夠讓學生體會勞動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從而認識到應珍惜勞動成果。古詩在現(xiàn)代也賦予了新的意義,一切勞動成果都是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成果,我們每個人都要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特別在現(xiàn)在提倡節(jié)約型社會,珍惜勞動成果、節(jié)約社會資源更是每個人的責任。生活在物質(zhì)生活豐富的現(xiàn)代孩子,如何感受到勞動者的`艱辛,如何從心底和作者共鳴,這是教者特別需要考慮的,并且在行為上進行指導,真正懂得尊重人,尊重人們的勞動。
現(xiàn)在的音樂教學一節(jié)課下來所學的歌曲學生跟音樂或跟琴她們都能唱得到,可是一離開了音樂讓他們清唱沒幾個能準確唱下來,音樂課學生連歌也不會唱這還叫音樂課嗎?根據(jù)這一情況我在這次教學活動中離開了以前的情景游戲音樂活動,采用了直接導入、歌詞對比朗誦;通過打節(jié)拍、模唱等各種形式熟悉音樂,再采取游戲競賽法演唱歌曲加大了對歌曲的演唱訓練取得了一些收獲,但在歌曲細節(jié)處理上如:有些同學在21一字多音上唱的不準,我沒有及時把她們糾正過來。
現(xiàn)在我疑惑的是:通過這一系列訓練學生歌曲會唱了,可對于后面的音樂活動卻沒有時間去處理,只能在演唱歌曲的時候讓學生想像一下并模仿動作,最多也只是邊唱邊律動。這跟課標中的藝術(shù)又有些脫離了。音樂課究竟該怎樣唱我真是越來越疑惑了……
對生活在城市中的一年級孩子來說,農(nóng)民的勞動情景比較遙遠,干巴巴地照著詩句說意思未免有些枯燥。為此,我在教學中運用了一段農(nóng)民勞作的錄像資料,是一段和本首詩完全一致的畫面,制作十分精美,讓他們目睹農(nóng)民的勞作,體會詩句的描繪,也明白我們吃的糧食呀、菜呀都是農(nóng)民勞動的成果。學生在聲音、形象、色彩的感染下看得津津有味,深有感觸?墒钱斂赐旰,我問:“你從哪些地方感到農(nóng)民勞動的辛苦?”大部分孩子如夢初醒,不知道應該怎樣回答,個別孩子舉起了手,記住了畫面最后一個鏡頭:“我知道了我們吃的花生、菜呀都是農(nóng)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苯(jīng)過啟發(fā),有的孩子陸續(xù)舉手發(fā)言:“我看到農(nóng)民勞動很辛苦,汗水都流下來了!”“農(nóng)民很節(jié)儉,我剛才看到他腳上只穿著草鞋!彼麄兛床坏睫r(nóng)民粗糙的手掌,黝黑的臉龐,看不到從一棵禾苗到一粒米的艱辛,看不懂每天背朝藍天面朝黃土的艱辛……
因此,不是僅僅有畫面有行了,特別是對低年級的孩子,首先畫面不宜過長;其次畫面要有重點——特寫、慢鏡頭等;再次,畫面的目標性要強。不能只是提供一種完整的過程,因為小孩無法在眾多的形象中抓住主要的事物,分散了他的注意力。
當老師問:“你能告訴大家還有哪些東西是要珍惜的呢?”一些學生又是覺得無話可說,在他們的身上一切都是來得那么容易,要什么就有什么,別人為他們的付出都是那么理所當然……
所以,教者有必要抓住點,比如抓住畫面中從一棵禾苗到一粒米的過程凸顯,突出糧食的來之不易及農(nóng)民的艱辛。再從身邊的一支粉筆、一塊橡皮、一件衣服、一本作業(yè)本談起,透過文字,通過對話,從一點一滴中看到勞動者的成果,最后達成了共識:所有的勞動者都是光榮的,都是值得我們尊敬的,所有的勞動成果都要珍惜。
【《鋤禾》語文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蘇教版《鋤禾》教學反思01-27
《鋤禾》教學設計01-19
小學《鋤禾》語文教案01-21
《鋤禾》優(yōu)秀教學設計02-04
古詩兩首鋤禾語文教案07-08
語文必修教學反思12-20
語文教學反思07-20
語文雨點教學反思12-16
語文《影子》教學反思12-16
語文趕海教學反思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