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下冊《燕子》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3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下冊《燕子》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年級語文下冊《燕子》的教學反思1
《燕子》是鄭振鐸的一篇散文,文章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追趕春天的候鳥習性,輕快靈活的飛行姿態(tài),文靜優(yōu)雅的休息場面,都一一躍然紙上,動靜結(jié)合、有聲有色,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春天和燕子的喜愛之情。四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基本掌握了一些熟知的修辭手法,也懂得了去品讀散文優(yōu)美的語言,加上本篇課文插圖意境優(yōu)美,對學生讀懂課文、理解課文很有幫助。
基于以上,我是這樣開展教學的:
首先,我采取談話的方式導入新課,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看燕子的情景,說說記憶中的燕子是什么樣子的,且在板書課題時相機教學“燕”字。第一課時便是基礎的讀準生字、讀通句子、讀懂課文,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內(nèi)容,根據(jù)課文描寫燕子的情景將其分成四個部分:外形、習性、飛行和休息。在教學第二課時時,我先將第二自然段提取出來先講,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如“微風吹拂”、“柔柳舒展”、“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等詞句一一品悟,從而來感知春天的爛漫無比,而這些美麗燦爛的春景因燕子而更富有生趣。接著,順理成章地以“燕子怎樣給春光增添生趣的?”為中心問題,開展第一、第三和第四自然段的教學。我詳細講解了短小的第一自然段,“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這就是活潑機靈的小燕子。”第一自然段雖短,但其寫作手法十分出色。作者采取了從整體到部分、從前部到后部的描寫順序,抓住了燕子外形最顯著的特點進行描寫,從而刻畫出一只活潑機靈的小燕子。這些寫作手法是學生學習了之后可以學以致用的,所以我在這里重點強調(diào)了。
接著,燕子的飛行和休息我放手讓學生去品讀,感悟散文的語言美。值得一提的是,學生關注到了“電線桿之間連著的幾痕細線”這句話為什么要用“痕”?對此,我組織學生進行了小組討論,通過積極地發(fā)言,學生們一致認為用“痕”會比用“條”、“根”等字來得好,有的同學點出電線桿離我們較遠,電線抬頭看去不甚明朗,甚至有些模糊不清,而“痕”字恰好寫出了這種模模糊糊、朦朦朧朧的感覺,假如換成“條”和“根”就看得太清楚了。還有學生說,“痕”字如同山水畫一般,淺描淡畫間自然有其畫面的美感,假如換成“條”便失了美感。學生的見解都很獨到,我一一肯定了他們,認為講得都很有道理,這說明他們對于課文,是認真去讀、去品、去玩味了。
通過《燕子》兩課時的教學,讓我感悟到在教學散文時,還是要回歸課本語言,讓學生一遍遍地去讀、去品讀、從讀中他們自然會有所悟。在朗讀中,讀出春天的美麗爛漫,讀出燕子的活潑機靈。而在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的教學上,我過于放手了,假若能夠第三自然段我來引導,然后讓學生學習到品讀的方法,從而自己去品悟第四自然段,這樣子教學應該會更加流暢。至于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我覺得也是有必要的,這樣可以豐富教學的形象性,避免一些枯燥乏味的分析,圖文結(jié)合,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讀好課文、讀懂課文、讀悟課文。
三年級語文下冊《燕子》的教學反思2
度過了歡鬧的新年,迎著春風,我們踏上了新的征程。初春的氣溫并不很高,天氣乍暖還寒。孩子們用求知的熱情,融化了三春的.積雪,滿懷希望的來到課堂,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睛,燃燒了我對教育的夢想。
春天,柳綠花紅,鶯歌燕舞。一對對小燕子,伴隨著優(yōu)美的歌聲,矯捷的飛翔于長滿淡淡綠葉的柳條之間。孩子們看著《小燕子》的兒歌視頻,漸漸引入本學期的第一課《燕子》。
《燕子》一課是鄭振鐸老先生的一篇佳作,課文篇幅短小,卻將燕子寫得十分逼真、傳神。機敏、靈活的小燕子,給北國的春天增添了勃勃生氣與靈性,讓春天顯得更加美麗、絢爛。整篇課文字字傳神,無不表達出作者對小燕子的喜愛,對絢爛春天的熱愛與憧憬。
文章開頭簡潔明了,直奔主題,寥寥幾筆就給同學們勾勒出一只活潑、機靈的小燕子。一身烏黑的羽毛、輕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讓同學們從顏色、外形、重量等方面感受到,小燕子的小巧、可愛。
接著,課文又通過一個自然段的篇幅,描寫了小燕子飛行時的特點。在學習這一自然段時,我放手讓學生自學,通過組內(nèi)分工讀文,孩子們進一步的了解了課文的內(nèi)容,通過自主提問、交流,孩子們大部分將矛頭指向“掠”,和“沾”這兩個字,古詩文講究一字傳神,那么現(xiàn)代文亦如此。于是,我借機引導同學們抓住這兩個字,掀起大討論,看看這樣兩個字用的好在哪?可不可以換成別的字來代替,比如把“掠”換成“劃”字。經(jīng)過一陣激烈的組內(nèi)交流,孩子們紛紛發(fā)言,有的覺得“掠”字能更加恰當?shù)谋憩F(xiàn)出小燕子的輕巧靈活,而“劃”則力道大一些,在情感上更重一些,不能表現(xiàn)燕子輕的特點,而且“掠過”輕輕的,迅速的擦肩而過。所以“掠”字用的更準確、更恰當!罢础弊郑ǔJ且驗榻佑|而被東西附著上面,燕子的尾巴沾一下水面,迅速而輕快的飛走,時間極短,所以燕子只能是輕輕沾,加入沾的時間久了,燕子也許會掉進水里……。聽著同學們認真而細致的分析,我內(nèi)心是無比的高興的,也是無比的驕傲的。
在教學過程中,我有意地滲透習了寫作教學的內(nèi)容。因為這一單元《語文園地》的作文內(nèi)容就是寫寫家鄉(xiāng)的景色!堆嘧印芬晃脑诿鑼懷嘧语w行的特點時,采用了由近及遠的觀察方法,同樣在描寫家鄉(xiāng)景色也可以采用多種的觀察順序,于是我向同學們介紹了由遠及近,由近及遠,從前到后,從后到前,先中間后兩邊等等不同的觀察順序,為孩子們在寫作本單元的作文練習奠定基礎。
整篇課文,作者把春天美景與燕子聯(lián)系起來,燕子因春色而雀躍飛翔,春色因燕子而靈動、活潑,燕子與春色構(gòu)成了一個悅動,生機勃勃的春景圖。讓我和孩子們感受到春天的美好與快樂!
三年級語文下冊《燕子》的教學反思3
這天新學期的第二天,我上了《燕子》一課。我認為本課透過掌握教學目標,巧設教學情景,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學生說話,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學有實效。
一、激發(fā)興趣,引導說話,學以致用。
開始我出現(xiàn)了一幅春天的圖畫,先問學生畫上畫的是什么季節(jié)?從哪些地方能夠看出來?學生說是春天。畫上畫著才長出嫩葉的垂柳,柳樹隨風飄著。地上開著各種顏色的鮮花。小草也綠了。之后我出示一只正在飛行的小燕子。問學生畫面還有什么?學生說小燕子。我請學生來描繪一下小燕子。有學生就唱起了《小燕子》的歌,其它學生也跟著唱起來: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到那里,我問燕子你為啥來?燕子說那里的春天最美麗?粗⒆觽兂鴥焊瑁沂中老,正因孩子們學習的熱情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了。之后,我請學生們描繪一下畫上的燕子。學生說:“燕子披著一身黑色的羽毛!庇械恼f:“燕子的嘴巴尖尖的!庇械恼f:“燕子的爪子細細的。”還有的說:“燕子的肚皮白白的!蔽易寣W生打開書本讀讀第一自然段資料,同時提醒學生思考書上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歸納出寫事物必須要抓住特點。我透過適當?shù)狞c撥,為學生的思維起著“搭橋引路”的作用。之后,我讓學生繼續(xù)觀察,發(fā)現(xiàn)作者寫燕子還是按照先整體后部分的寫法。我讓學生仿照這樣的寫法來說一種動物。結(jié)果學生說了兔子、鱷魚、烏龜?shù)。有學生說,“一身白白的毛,一雙紅紅的眼睛,一對長長的耳朵,再加上一條短短的尾巴,湊成了可愛的兔子!绷⒖逃袑W生補充“兔子還有一個特點,三瓣嘴!庇袑W生說,“一身又厚又硬的皮,一個又長又大的嘴巴,一口鋒利的牙齒,加上一條硬而有力的尾巴,就是兇猛的鱷魚。”有學生說:“三角形的頭,一個能伸能縮的脖子,四只腳,加上背上背著厚厚的殼,就是慢吞吞的烏龜!蔽仪擅畹膭(chuàng)設說話情境,讓學生們運用寫作方法學以致用,舉一反三,讓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投入聽說訓練中,從而學得更扎實,更靈活,鍛煉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提高了寫作水平。
二、平等對話,共同探究,激發(fā)聯(lián)想。
在學習飛行中的小燕子的各種姿態(tài)這一自然段時,我說:“同學們,你們就是春天里活潑可愛的燕子,請你們盡情地飛翔吧!”之后,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在微風中,在陽光中……”讀完第三自然段,我說:“我想采訪一下小燕子們!蔽覍σ粋學生說:“小燕子,你在空中飛行快樂嗎?”學生高興地說:“我很快樂!”之后我問:“你在空中看到了什么?”學生說:“青青的禾苗,高高的柳樹,紅紅的花!绷硪粋學生說:“我看到了桃花漲紅臉,迎春花笑彎了腰!边有學生說:“我看到了農(nóng)民伯伯在播種呢!”“我看到小朋友在放風箏!甭犞鴮W生們的充滿豐富想象的回答,我心里充滿了感動。之后我又問:“小燕子,你唧唧地叫著。你想說什么?”一個學生說:“我想說春天真美啊!”我問另一個學生說:“小燕子,你唧唧地叫著,你唱了些什么?”一個學生立刻唱:“小燕子,穿黑衣……”
整個課堂充滿了歡聲笑語。
用心營造良好氛圍,創(chuàng)設情境,給予學生開放的空間,讓學生想飛多高,就飛多高。
【三年級語文下冊《燕子》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3篇)】相關文章:
三年級語文下冊《燕子》教學反思03-15
《燕子》教學反思05-12
燕子教學反思04-17
燕子教學反思05-10
小學語文《燕子》教學反思(通用5篇)03-16
《燕子專列》教學反思05-08
燕子專列教學反思04-17
燕子專列教學反思05-12
三年級下冊語文《燕子》教學設計三年級03-11
語文下冊《木蘭詩》教學反思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