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對教學中的新發(fā)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
《司馬光》是一篇看圖學文的課文,寫的是司馬光和幾位小朋友在花園里玩,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盛滿水的缸里,別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馬光卻沒有慌,他急中生智,舉起石頭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過對這個故事的學習,啟發(fā)學生遇事不慌,沉著勇敢,并學習司馬光這種逆向思維的方法——別人想的是人趕緊離開缸,而司馬光光想到的是缸里的水離開人。是一篇比較好的開拓學生思維的文章,目的在于教育孩子們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中,如果能夠發(fā)揮想象空間的內容太少,學生的想象力發(fā)展會受到嚴重影響。錯過了機會,以后再彌補會事倍功半,甚至不可能。在這篇課文中,不僅蘊涵著思維發(fā)展的無限空間,而且還為學生感受和體驗豐富多樣的情感提供了機會。我通過引導學生用各種各樣的方式進行朗讀。如:自由讀、齊讀、賽讀、師生合作讀等。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梢钥闯觯瑢W生真正理解了課文,在閱讀中會情不自禁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變化。
作為語文教師,應當充分發(fā)揮語文教材蘊含的創(chuàng)新教育因素,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想象能力。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特地在課前安排了兩則腦筋急轉彎。在結尾處設計了發(fā)散思維的訓練“如果你是這些小朋友中的一員,你怎樣做?”為了證明的聰明,都踴躍發(fā)言。聽完學生們天真的想法,盡管小朋友想的辦法在當時當地不一定奏效,但是我仍微笑著點頭鼓勵他們,使他們感受到回答的快樂。這閃爍著求異思維的火花,我們教師一定要讓它燃燒起來。倘若用批評、訓斥來澆滅它,簡直是一種犯罪。雖然有些辦法行不通。最后我又問:你們的方法與司馬光的方法比較,哪種方法好呢?通過比較,學生體會到了司馬光的機智、聰明,從而使他們對司馬光有了深刻的了解。
我覺得這課時我做的不夠好的是缺少了寫的環(huán)節(jié),雖然第一課時里沒有安排寫字教學,但我在讀完課文后安排了一個“我會填”的訓練環(huán)節(jié):一( )假山,一( )缸,一( )( ),我只要求口頭填,其實后來才想到應給學生一個動筆寫的機會,我們班有的小朋友課前準備里總少了課堂練習本。課堂上,能讓學生動手就盡量讓他們動手訓練,無形中督促了孩子們在課前準備好課堂練習本。
通過這一課時的教學與學習,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多一點沉著、冷靜,對待孩子們的回答要多一份心思,盡量讓課堂上不留下遺憾。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2
上兩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看花燈》這一課,這一課旨在發(fā)掘中國傳統的民間工藝,使中國的傳統民間藝術能在我們學生的手中得到保留和繼承,同時也更希望能在保留原有的工藝特征和意義風格的基礎上,不斷的進行創(chuàng)新,提高繪畫、工藝的審美能力。在教學我注重以下幾點:
一、傳承民族文化,滲透人文教育
我把《看花燈》以美術教學與民間藝術相結合,讓學生通過欣賞、感知聯想、創(chuàng)設情境、動手設計花燈等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對我國傳統花燈產生一種親切、熟悉和融合的感覺,豐富學生素質教育內涵,培養(yǎng)學生對民間藝術的審美情趣和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民族意識與情感,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研究。教學過程中我出示各式各樣繽紛的花燈,激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興趣盎然、活躍的思維中嘗試用繪畫方式來表現創(chuàng)作欲望。
二、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
充分利用現代美術資源,豐富教育教學(此文來自)內容。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多媒體電腦課件用得很適當,在出現清晰圖片的同時,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讓人沉靜于喜氣洋洋、熱熱鬧鬧的感覺,一下子把本課的主題調子烘托出來。從課件中讓學生直接觀察和欣賞各種節(jié)日花燈,感受源于生活的藝術美,從傳統花燈中重溫民族歷史,整合民族情感,傳承民族文化,并從中領悟和感受到一種文化源遠流長的深邃和厚重,感到自豪。
三、注重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中年級學生的趣味性,帶他們“逛燈會”,讓他們簡單了解花燈的歷史和發(fā)展以及其作用,感受花燈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藝術,寄予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祝愿,是人與人之間傳遞情感的紐帶。
上課的教學語言盡量兒童化,注重語音語調有強有弱,講課有激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色彩方面就讓學生自己去設計,因為兒童具有對色彩的敏銳感和豐富的想象力,應該給他們自由和足夠想象、創(chuàng)造的空間。學生的設計作品效果很好,幾乎全班每個學生都在鬧騰騰的氣氛中順利完成了自己設計的花燈,每個學生的作品都與眾不同,有著自己獨特的構思與想法。藝術需要創(chuàng)造、需要個性,我想,這點也是成功的。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3
烏鴉長得又黑又丑。然而,在中國許多抒情詩里,每每給烏鴉以贊美,如,“寒鴉數點”,“暮鴉棲未定”。這是為什么呢?因為烏鴉有許多值得驕傲的地方。在本課,我們又將從烏鴉喝水的故事中,認識它聰明能干的一個方面。
本課導入運用的是故事導入。我講述烏鴉反哺的故事,并讓學生交流“這是一只怎樣的烏鴉?”沒錯,這是一只懂得孝敬父母這的烏鴉。那本文的烏鴉又會是怎樣一只烏鴉呢?帶著問題讓學生去讀課文。
識字環(huán)節(jié)則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在多種形式朗讀以后,引導學生交流所發(fā)現的識字方法。例如:通過“比較法”認記生字。如:渴—喝、為—辦、右—石、鳥—烏。也可用猜字謎或編順口溜的方法識記生字。如:瓦片層層并一起(瓶);水車千斤重(漸)。
在指導朗讀感悟時,主要方法是:圖文結合,反復朗讀。通過讀,體會烏鴉遇到困難,靠自己動腦想辦法戰(zhàn)勝困難的過程。如讀第一自然段,“到處”語速稍重、稍慢,突出四處找水的辛苦!盀貘f看見一個瓶子,瓶子里有水!边m當強調第一個“瓶子”和“水”,以示驚喜!翱墒牵孔永锼欢,瓶口又小,烏鴉喝不著水!薄八欢唷焙汀捌靠谛 笨勺x得平穩(wěn)一些,“喝不著水”要讀得干脆利落,突出“喝”字!霸趺崔k呢?”可把“辦”適當拉長,以示烏鴉在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指導中,要讓學生自悟自得;學生讀不好的地方,老師可以范讀,也可以讓學生想想該怎么讀;有的地方,也可以讓學生范讀。
在指導說話練習時,為了讓學生理解“漸漸”一詞,先師生共同合作完成:“烏鴉喝水”的小實驗:在燒杯李里裝少許水,往里面加小石子,體驗水漸漸升高的現象,并嘗試說說水升高的原因2.讀一讀:“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了!薄疤鞖鉂u漸熱起來了!闭f一說:______________漸漸______________。
并分組討論,展開想象,比一比“如果旁邊沒有小石子,烏鴉用什么辦法喝到水呢?鼓勵學生多想辦法,想好辦法。學生紛紛展開豐富的想象,答案層出不窮。如:(1)把瓶子推倒喝水。(2)插個吸管喝水。(3)請小猴子等小伙伴幫忙。
最后布置作業(yè):改編故事:在瓶子旁邊沒有小石子的情況下,烏鴉喝水的故事。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4
一、在情境中學文,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課堂上我依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創(chuàng)設了一個富有童趣的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了一個充滿幻想的世界。一開始我創(chuàng)設情境,介紹大自然媽媽以及四位漂亮的女兒,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欣賞春夏秋冬的四幅圖,欣賞圖片;接著讓學生讀準讀通兒歌,然后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哪個季節(jié)和喜歡的理由,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情感體驗拉近與課文之間的距離;最后學文時讓學生學會了兩種朗讀方法,想象讀和表演讀,這樣能讓學生很有興趣的讀,在讀中又能掌握了朗讀的方法。
二、在情境中識字,提高生字的復現率。
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孩子去讀:帶著拼音跟生字寶寶打招呼、去掉拼音開火車讀、摘桃子游戲。在讀的過程中漢字不斷地自然復現,每次的出現又有一定的層次隨語言環(huán)境整體自然復現,無意中使?jié)h字得到鞏固。
三、重視學法,學以致用。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在上課時著重從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一是在識字時讓學生利用生字魔方小組合作學習生字,然后全班交流總結方法,對識字方法進行總結,并板書,如編兒歌,加一加,形象識記等方法。二是在指導課文朗讀時,讓學生先觀察教師朗讀時的表情,然后總結,這就是想象讀;接著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演,并告訴大家這是表演讀。
設想得總是比較好的,實際操作時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學生第一次到多媒教室上課,比較新鮮,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在學生開火車讀生字時,居然有個學生不敢站起來讀,這讓我覺得很為難。由于課堂沒把握好,預設中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沒來得及進行,即以說促讀,說中激情。
《語文課程標準》重視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認知,因此我在預設中是讓學生欣賞完大自然媽媽禮物后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四季還有什么會說,也來模仿課文寫一首小詩,例如:“桔子紅紅,它對人們說我是秋天”。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5
《小松樹和大松樹》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樹。課文批評了小松樹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驕傲自大的行為。
在導入階段,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座山,問學生黑板上畫的是什么。然后告訴學生在這座大山里住著一棵小松樹和一棵大松樹,用圖畫和故事作為課文的導入,學生們各個情緒高漲。
在學生進入情境之后,我又讓學生觀看有關課文的動畫,讓他們自己朗讀課文,對課文有個總體的印象。接著請出生字詞語,先放手讓學生自己認讀,再請小老師讀,開火車讀,全班齊讀。學好生字詞是學好課文的基礎,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在字詞學習這快內容上花的時間偏少,最后發(fā)現學生們在朗讀的時候經常卡殼。這學期開始,我強化了詞語認讀,讓學生們夯實基礎,運用多種方式讓他們多讀多練。
為了讓學生們分清楚小松樹與大松樹與大山的位置,我提前做了小松樹和大松樹的貼畫,課前在黑板上畫好大山的簡筆畫,上課時讓學生先“讀”后“說”再“找”!白x”就是在文中找出它們的方位,“說”就是用自己的話來復述課文內容,“找”就是到黑板上來貼圖,給兩棵松樹找到家。這樣,通過貼圖,調動學習興趣,讓孩子迅速掌握大小松樹的位置,為后文的理解作出了鋪墊。
在教學過程中,我的總體思路比較清晰, 通過師傅的精心指導與評講,我意識到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讓學生讀完第二自然段就問你覺得小松樹怎么樣?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的時間,可能有的學生還沒有找準小松樹的話。在這兒,可以先讓學生找出小松樹的話,讓他們說一說,還可以畫一畫,再讓學生回答你覺得小松樹怎么樣,這實際上就是給學生一個思考的時間。學生發(fā)表完自己的觀點后,我再問是從哪看出來的。孩子們給出的答案是句子,而沒有具體落實到字詞,這時我沒有及時引導,而是用講授的方法代替學生分析文本,這些這點是我這堂課中欠缺的地方,以后在教學中要學會從引到放,通過引導,讓孩子們自己去探究,受之以漁。
雖然這節(jié)課還留有遺憾,但教學本身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每一次授課都是一次歷練,這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在過程中我看到了不足,總結了優(yōu)勢,一點點進步,一次次蛻變,在過程中,我磨練著,并享受著。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6
一、發(fā)揮學生主動性,讓識字變得有趣
只有當學生發(fā)揮了思維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其特有的經驗作為記憶的支柱形成聯想,或利用漢字的造字規(guī)律,特別是形聲規(guī)律對形音義進行有意識記,才能比較牢固地建立起字形與音、義的聯系,記憶的效果也才會好。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我鼓勵學生把自己的識字方法與老師同學分享,并不時地鼓勵學生觀察仔細、方法巧妙,并熱情地為學生精彩的發(fā)言鼓掌,學生識字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識字興趣濃厚,因為識字教學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生呈現出的識字方法可謂百花齊放,課堂充滿了詩意。
二、讀出韻文的節(jié)奏和意韻
詞串識字課文,像優(yōu)美的詩,節(jié)奏強,意韻美;似迷人的畫,有情有境,情境相融。要使課堂書聲朗朗,充滿詩意,教師要善于引導,教會學生邊讀邊想,讀出畫面,擴展情境,使課文所描繪的圖像在腦海中明晰起來,進入課文情境,實現“言——像——意”的統一。并借助學生特有的生活經驗,啟發(fā)他們張開想象的翅膀,大大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和樂趣,獲得審美體驗。我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反復誦讀、品味、欣賞,指導讀出詞語間的停頓、間歇,讀出韻腳和整個詞串的節(jié)奏感,于是讀詞串便有了吟詩般的美感。
三、發(fā)揮學生想象力進入情境
學習詞串識字,學生看圖、讀詞的過程中一定要加上聯想和想象,使詞串和學生合而為一,對文本的認知和對生活的認識合而為一,進入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的美妙境界,在《識字1》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變成小蜜蜂,問問他們喜歡在哪些花朵上采蜜,問問他們看到了哪些小動物,還讓他們再編一些詞串,此時一個個詞與一幅幅畫面不停地閃爍,帶給他們的是愉悅的心情,快樂的回憶,美感便油然而生,學生放飛想象,由文本又聯想到生活,入情入境,草長鶯飛、鮮花爛漫的情景浮現在學生的腦海,美好的意境,和諧的音韻,陶冶了學生的審美情操,學生由衷地喜愛春天、喜愛生活、喜愛語文課。識字課如詩一般美好,語文課充滿了詩意。
愛動是孩子的天性,游戲是孩子最愛的。于是我想,能不能讓我們的課堂也充滿情趣,讓我們的教學也變成一種游戲呢?誰說“上課”就一定是嚴肅的、石板的、一本正經的!如果效果同樣好甚至能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為什么不能讓學生用更輕松、更開心的方法來學呢?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的熱情是那樣的高,思維是那樣的活躍,每一個孩子都是爭先恐后,躍躍欲試!度私贪嬉荒昙壵Z文下冊《識字1》教學反思》這一教學反思,來自!http://<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7
經過前期精心地設計,我認為這篇課文執(zhí)教時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情境激趣,質疑導學
我們的孩子對壁虎不是很了解,為了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上課伊始,我創(chuàng)設了和諧美好的學習情境:出示小壁虎圖,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種小動物叫什么名字嗎?”從而在具體的情境中教學“壁虎”兩個生字。這樣做很好地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調動了他們參與學習過程的積極性。在揭示課題后,我問孩子們:“通過讀題目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然會質疑:“小壁虎為什么借尾巴?它向誰借尾巴?借到尾巴沒有?”學生的這些問題其實是能夠通過朗讀解決的,這樣可使學生明白會提問也是會學習的表現,自己提出的問題可以在讀書中自己解,從而品嘗了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樂趣,實現了引導孩子主動思考主動學習的行為方式。
二、以讀為本,識字學文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只有充分讀書,才能使學生真正地理解課文內容,變“聽學”為“自學”。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我給學生足夠的讀書機會,采用多種形式,如:出聲讀、合作讀、默讀、分角色、齊讀等,求學生真正投入讀書之中。每次讀書都有明確的要求,并在讀書中自然引導識記生字,在反復讀書中掃清了生字障礙。其間,又展開小組讀文,理清課文的主脈,了解文章的內容,知道魚、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最后,女生齊讀,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傊,只有讓學生充分地讀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語感。
三、增長知識,擴散思維
學生了解到小壁虎長出了新尾巴之后,我問孩子們:“你知道這是種什么能力?”繼而通過聯系人體明白什么是“再生能力”。在學完課文后我布置了課下去了解動物尾巴的妙用,到課堂上來講一講。引導孩子們去豐富自然科學知識,這樣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喚起了他們的求知熱情,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當然,這節(jié)課也存在明顯的不足:
一、面對個別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我試圖通過引導學習引他進入學習狀態(tài)不成功后,就沒有再理會他的行為。課中盡管他大聲搶答,但好幾句話都是與我提問有關的,我沒能適時引導。在課堂教育機智方面還需改進。
二、課堂設計環(huán)節(jié)有些多,使整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進行了47分左右。說明一節(jié)課不能面面俱到,要有所取舍。
三、在隨文識字的方法上要繼續(xù)進行研究,如何使生字呈現更自然,更切合文本是我近期要解決的問題。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8
一、識字方法百花齊放,識字課因自主而充滿詩意
只有當學生發(fā)揮了思維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其特有的經驗作為記憶的支柱形成聯想,或利用漢字的造字規(guī)律,特別是形聲規(guī)律對形音義進行有意識記,才能比較牢固地建立起字形與音、義的聯系,記憶的效果也才會好。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我鼓勵學生把自己的識字方法與老師同學分享,并不時地鼓勵學生觀察仔細、方法巧妙,并熱情地為學生精彩的發(fā)言鼓掌,學生識字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識字興趣濃厚,因為識字教學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生呈現出的識字方法可謂百花齊放,課堂充滿了詩意。
二、讀出節(jié)奏和意韻,識字課因書聲朗朗而充滿詩意
詞串識字課文,像優(yōu)美的詩,節(jié)奏強,意韻美;似迷人的畫,有情有境,情境相融。要使課堂書聲朗朗,充滿詩意,教師要善于引導,教會學生邊讀邊想,讀出畫面,擴展情境,使課文所描繪的圖像在腦海中明晰起來,進入課文情境,實現“言——像——意”的統一。并借助學生特有的生活經驗,啟發(fā)他們張開想象的翅膀,大大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和樂趣,獲得審美體驗。我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反復誦讀、品味、欣賞,指導讀出詞語間的停頓、間歇,讀出韻腳和整個詞串的節(jié)奏感,于是讀詞串便有了吟詩般的美感。
三、放飛想象,識字課因有情有境而充滿詩意
學習詞串識字,學生看圖、讀詞的過程中一定要加上聯想和想象,使詞串和
學生合而為一,對文本的認知和對生活的認識合而為一,進入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的美妙境界,在《識字1》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變成小蜜蜂,問問他們喜歡在哪些花朵上采蜜,問問他們看到了哪些小動物,還讓他們再編一些詞串,此時一個個詞與一幅幅畫面不停地閃爍,帶給他們的是愉悅的心情,快樂的回憶,美感便油然而生,學生放飛想象,由文本又聯想到生活,入情入境,草長鶯飛、鮮花爛漫的情景浮現在學生的腦海,美好的意境,和諧的音韻,陶冶了學生的審美情操,學生由衷地喜愛春天、喜愛生活、喜愛語文課。識字課如詩一般美好,語文課充滿了詩意。
創(chuàng)意,碰到正確答案的時候,只能承認自己的幼稚,并懷著羞愧的心情鞠躬離去。創(chuàng)意,往往在訕笑聲中無地自容。有時,創(chuàng)意那么不合常規(guī),那么不可思議,人們往往會不假思索地將它否定!把┗酥笫鞘裁矗俊睒藴蚀鸢甘恰八。有個孩子說是“春天”,得到的是哄笑和“傻瓜”的綽號,對這個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了……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9
走過又一學期,覺得語文教學真是有好多的東西需要在平日教學里勤懇挖掘,就要像蚯蚓不斷地去松學生小腦袋里的土壤,使他們獲得新鮮的知識的時候又得到新鮮的思維方式。下面從三個方面對本學期教語文心得做以反思:
一、識字。
在這冊書中大量的識字認字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學習時我采取了多種方法幫助孩子認字識字。
1、根據學校的自主學習研究專題,先交給學生掌握自學生字詞的方法。借助拼音識字;和家長一起讀一讀。
2、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識字采取了各種方法,讓學生能跟據自己的經驗用加一加、減一減、組詞、和自己、同學的名字聯一連、等方法識記。
通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大部分學生都能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識字,在認字上有了很大的進步,F在班級里有2、3個學生認字速度慢一些,其余學生較好。
二、朗讀。
朗讀教學也是本冊教學的重點。在如何指導好朗讀,我采取了如下方法。
1、每篇課文先讓學生熟讀,達到98%的學生熟讀。
2、老師范讀。每一篇課文精彩的地方或是難懂的文字我都要進行范讀。使學生在聽讀的時候揣摩老師為什么這樣讀,老師為什么要把這個詞重讀、要把那個句子度的很輕,等。在聽讀中感悟文字所表達的思想。
3、學生讀文我采取多種讀文方式,如師生對話,背誦句字男女交換讀、小組讀、分角色讀等形式,讓學生充分練習朗讀,在讀流利的基礎上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讀出情感。在閱讀時,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和看圖片度課文。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小組討論解答,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三、口語交際。
這學期的口語交際基本是根據柏娜老師的《口語交際行為設計》內容上課。
1、布置學生根據口語交際的內容進行定向體驗(觀察周圍的事物或有目的的體驗活動)。
如在教學《我們身邊的垃圾》時,我先帶領學生去參觀操場上,問發(fā)現了什么,根據學生的發(fā)現讓學生談談這些垃圾是從哪來的.,然后再進行下面的教學,最后在回到家里觀察家長是怎么處理,得對不對,還可以怎樣更好的進行處理。
2、引導學生從六要素上進行口語交流。
學生在交流時必須說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這樣經過一個學期的訓練,大部分孩子知道從哪幾個方面入手進行說話,而且說得比較清楚。以上就是我本學期教語文的一點反思。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0
《老樹的故事》這一課的教學設計,我主要想體現四個新課程標準的理念:
一是利用豐富多采的課外生活給學生提供學習的活水源泉。在講課之前,我利用休息日,帶領班級部分學生來到了羅臺子小學,參觀那里的古樹。通過與老樹合影、在老樹下嬉戲,使學生有了一個感性認識,親身體驗到了老樹的茂盛與粗大。在上課時,用這些照片導入新課,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愿望及興趣。
二是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識字方法自主識字,鼓勵學生以主人翁的態(tài)度對待學習,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習慣。這節(jié)課學生需要認識的字有10個,我把它分為三個層次。對學生已經認識了的一些字,我先帶領學生把都會的字,利用很短的時間復習了一下;然后再去學習部分學生不會的字;在剩下的字里面,“禮、談、訴、所”是比較難記的,又做了重點學習。教學中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已知經驗的新課改精神。這樣,既節(jié)省了時間,又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是充分尊重學生個人的興趣愛好,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學習方式。這樣創(chuàng)設了一個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高。選擇讀書小組的:有的齊讀;有的每人讀一小節(jié),形式不一。選擇表演小組的,由組長分工,每人扮演一個角色。學生在“自主、合作”的學習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學習能力,而且感受到了與人相處、共同成長的快樂。
四是注重生生、師生間的互動。評價變得開放,既有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又有學生對教師的評價,體現了師生平等對話。評價的目的不再只為了甄別與選拔,而是通過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讓學生學會與人交流,展現自己,欣賞他人。
教學完這一課后,覺得在設計上除了以上可取之處以外,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讓學生讀課文的次數太少了,學生的朗讀水平由低到高是一個長期的訓練過程,因此應該再多安排一些讀書的環(huán)節(jié)。其次是“小老師”的環(huán)節(jié)不太可取,一是耽誤時間,二是只能使一部分學生受益,大多數學生不能參與到其中。
世上找不到一個完美的人,也不可能有一節(jié)完美的課。問題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我們能不斷的對自己進行反思,不斷的吸取經驗教訓,我相信,我們在教學上一定會不斷地攀登新的高峰!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1
課了情未了,我的思緒還在“月亮、珍珍、媽媽”間徘徊。這是一篇人文性很強的課文,仔細研讀了課文之后,我將教學重點定為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我努力創(chuàng)設情境,想帶領著學生走近文本,感受媽媽愛珍珍,珍珍愛媽媽,月亮關心小朋友的美好行為。并有感情地讀好月亮的兩個心愿以及母女倆的對話。但課上下來,效果不盡如人意。圍繞教學的有效性我進行了以下反思:
1。在識字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學生說出識字方法,在幾個學生講了之后,我并沒有適時地進行識字方法的小結?梢栽趯W生講完之后這樣補充,是啊,像這樣一些合體字,上下結構、左右結構的字我們大都可以采用“加一加”的方法來記。這樣更容易幫助學生在課堂上形成學習能力,便于學生在課外的閱讀時進行識字方法的遷移。
2。在母女倆的感情朗讀中,我努力引領學生通過抓住關鍵詞來進行感悟朗讀。比如:早點兒、還是、可是,不僅僅是這些詞,還有句末的標點符號,兩個感嘆號。指導后,我叫起一組同桌進行分角色朗讀。一個小男生其實讀得很不錯,美中不足的是讀到后面,聲音有點高了,聽得出來,孩子讀到“玩玩吧”是很高興的,在這里,我的引導語沒有及時關注到孩子的讀書情緒上來,而是引向了讀書的聲音:媽媽生病了,說話的聲音還能這么重嗎?這樣一點撥之后,學生的聲音明顯輕了很多,我想他也正很努力地想要進入生病的媽媽的角色,可是也正因為如此,引發(fā)了很多小朋友的笑場,之前創(chuàng)設的情境一下子消失了。課后,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同時,能突顯出教學的有效性。這就對教師的教學機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備課時,能充分考慮到學生對文本的多元解讀以便能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朗讀點撥,能準確到位的觸摸到文本的感情色彩。
3。在內化了文本之后,拓展閱讀環(huán)節(jié)中我出示了一首小詩,語言文字雖十分優(yōu)美,可是站在學生的高度,要真正讀懂文字背后深厚的情感,很難。語言不夠富有童趣,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只能望而卻步,因而無法達到升華感情的目的。
失敗的地方還有很多,請各位老師提出寶貴的建議,幫助我更快地成長,謝謝。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2
在這次課內比教學的年級組初賽賽中,我參賽的課題是《比賽場次》,通過先說課后講課再評課這一系列比賽,在這個過程中我覺得有許多值得我反思的地方。
《比賽場次》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基礎上借助“比賽場次”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通過列表、畫圖發(fā)現規(guī)律,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因此,在課堂中,應給學生創(chuàng)造充分探索解決問題的空間,采用對比、小組合作等方式幫助學生理解解決問題的方法。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充分利用利用學生都喜歡看動畫片,我在導入中引用了學生最熟悉的動畫片人物:大力水手、大頭兒子、大耳朵圖圖和淘氣為慶祝奧運會而舉行扳手比賽,進而引出單循環(huán)比賽,進而導入比賽場次。這些動畫片人物對學生很有吸引力,但作為六年級的學生而言,這些人物和他們的年齡有些不太相符,課后我覺得應該用一些他們現在比較關注的動畫人物可能對他們更有吸引力。
2、以我們所在班級為引例,提出素要解決的問題。全世界的運動員都在積極準備著,我們學校的同學們也響應全民健身的活動,選同學進行乒乓球比賽,我們六年級(2)班8名同學進行乒乓球比賽,每2名同學之間都要賽一場,一共要賽多少場?”問題一提出,學生迫不及待的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探索開來。就連平時注意力一向不集中的同學也都一樣迅速的用自己的方法探究起來。課堂狀態(tài)一下子就進入了正題。
3、鼓勵探索方式多樣化。
在課堂教學中,為了給學生創(chuàng)造充分探索解決策略的空間,我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寬松、和諧、民主的氛圍。為了解決比賽中一共要進行多少場比賽這個問題,為學生提供了游戲、圖例、表格等教學輔助手段,幫助學生發(fā)現答案,有的學生還能運用自己獨特的方法去解決問題。課前為學生制作好探索規(guī)律的圖表,課堂教學中有利于學生分組探究,既可以節(jié)省時間,又可以使學生知道怎樣設計圖例和表格。
4、本節(jié)課還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一是教學時間控制的不好,在引導學生探索規(guī)律時花的時間較多,學生練習時間較少,后面沒有時間拓展延伸。二是在教學中電子白板的使用中還出現了一點瑕疵,主要表現在對電子白板的操作還不夠熟練,特別是用手寫筆書寫時不流利。三是教學效果不是特別明顯,部分學生任然對不同比賽賽制區(qū)分不開,這樣就無法利用探索的規(guī)律來解決問題。
在同組教師的棒組合指導下,我相信如果再上這節(jié)課效果一定會不一樣了。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3
今天我“放手”了,雖然課談不上精彩,但是很真實!“放手”的課堂,真實的學生;真實的老師,真實的課!童心無邪,童心無忌。孩子們心中的春雨,正在呼喚我們學會尊重他們。尊重孩子們的個性,尊重他們的心理自由,尊重他們的觀察,尊重他們的體驗,尊重他們的審美差異,這樣才能取得孩子們內心的認同,教育才能在他們身上達到預期的效果。上了這節(jié)課后,我既高興又慚愧。高興的是,大膽“放手”后,學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思維活躍了,敢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了。但同時,我感到慚愧,與學生相處這么久了,怎么到現在才發(fā)現我班的一個個學生是那么有見解啊!我差點淹沒了一個個具有潛力的人才呀!作為接受新課程洗禮的我培養(yǎng)的是有個性的學生,有主見的學生,而作為年輕教師的我是否也需要一點個性?需要有自己的見解與思考……看來,所謂的接受新觀念只注重了表面功夫,舊觀念還是存留在我的腦海里。因此,作為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我們必須要打破陳規(guī),允許學生“插嘴”,讓學生自覺參與討論,暢所欲言,課堂教學多一點民主,少一點“紀律”,多一點活躍,少一點沉悶。這樣,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就縮短了,師生在課堂教學中處于一種和諧的交互活動狀態(tài),以此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促使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看著課堂上孩子們那一只只高高舉起的小手,那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那一張張?zhí)煺鏌o邪的笑臉,我們還能懷疑課改是否可行嗎?試想:如果我按照老教材的處理方法,只讓學生單純地聽話、說話,硬牽著學生走,會有像剛才那樣精彩的瞬間嗎?我相信,課堂上,教師只要留給孩子機會,只要告訴他們表達意見是他們的權利,只要說明很多問題是沒有標準答案、許多領域是未知的有待探索的,只要熱情地鼓勵孩子,真正地賞識孩子,就能看到孩子敞開的心靈之窗,就能聽到孩子發(fā)出內心深處的聲音。我得感謝“新課程”,是“新課程”給予我“放手”的信心,讓我真正體會到“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我深深感悟到“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讓我親身體驗到接受新課程理念后的收獲!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4
下午請教阿溫如何上《月亮的心愿》。當她毫不保留地告訴我她的思路時,我感動于她的大方無私,更佩服她老道的富于經驗的教法和學法。其實我也已經上了一節(jié)課,但我卻沒想過像她這樣上:
一、從題目“心愿”入手。首先讓學生談談對心愿的理解,然后說說自己的心愿,最后轉到文中:月亮也有心愿,它的心愿是什么呢?讓我們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雖然我沒用這個方法,但我可以想象得到,學生多活躍,課堂多快樂!這樣的導入簡單樸實,學生高興,老師輕松,成功的課堂應該就從這一刻開始了!所謂“好的開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呀!今后,我真得用心設計設計導入!
二、觀察月亮的表情。這一點我從備課到授課都沒有留意過!這也與我平時極少用圖文結合方法教學有關,確實真的沒有將這有效的教學方法深深地印在腦子里,做到合理使用。其實用心觀察就會發(fā)現,月亮前后兩次的表情還是很豐富的:當看到第一個女孩精心準備好明天郊游的水果和點心,然后甜甜地睡覺時,月亮露出了開心的笑臉,因為它決定去跟太陽公公商量,讓明天有個好天氣,好讓孩子們玩?zhèn)盡興!然而,當看到第二個女孩珍珍如此孝順,為了照顧生病的媽媽,放棄向往已久的郊游時,月亮被感動了,它想明天如果是晴朗天,珍珍就不能參加郊游了!月亮高興不起來了,它急了,它覺得不能再等了,必須馬上找到太陽公公,告訴它明天必須下雨!瞧,多傳情傳神的神態(tài)呀,我竟然錯過了,掩蓋住了!如果抓住了這一細節(jié)觀察,那么學生更容易理解月亮前后兩次不同的心理變化了。唉,對于圖文結合的文章,我還缺乏經驗的!
三、夸夸珍珍。如此懂事、孝敬的小女孩,我居然不讓學生夸一夸,就是懂得乏味地說:你們應該向珍珍學習。真夠單調的!真夠死板的!沒趣!夸一夸,既可以使學生進一步感受體會到珍珍的懂事孝敬,從而激勵自己和同學向她學習,又可以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膽量,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
大家的目的都一樣,可不同的形式收到效果卻大不相同。是呀,精心地備課,設想好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問題,每一個細節(jié),才能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
《識字1》是一篇向小學生介紹我國傳統節(jié)日的詞串。全文字數不多,僅4行12個詞語,24個字,讀來瑯瑯上口、韻味十足,讀后覺得了解頗多,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加覺得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非常有學習的必要。
為什么這樣說呢?回顧教學中的一些細節(jié),也許可以找到答案。
在教學中當我問到:“孩子們,你們都知道一年中有哪些節(jié)日嗎?”孩子們爭相發(fā)言:情人節(jié)、圣誕節(jié)、萬圣節(jié)、兒童節(jié)、婦女節(jié)、國慶節(jié)、元旦節(jié)、春節(jié)。此外再也無人回答。看著他們安靜的小臉,我知道孩子們再也不知道其他的節(jié)日了,可是再看看孩子們回答出來的節(jié)日名稱,就覺得心有點隱隱作痛。
當我在學習這四個傳統節(jié)日的時候,又問了他們,這四個節(jié)日分別是哪一天?僅有個別孩子知道中秋節(jié)是8月15日,大多數的孩子竟然是一臉的茫然。
我知道這怪不得孩子,因為我們國家只是最近幾年才把那些傳統節(jié)日列入國家法定假日,忙碌的人們才有時間帶著孩子及全家去慶祝、去歡度!巴鲅蜓a牢,猶未為晚”孩子們是幸運的,今后他們一定會在度過這一個個傳統節(jié)日之后熟悉并牢記這些節(jié)日的。
從孩子們的回答中我還隱約感覺到家庭傳統教育的缺失,現在的家庭,有幾位家長不知道這些節(jié)日的?為什么孩子不知道?原因應該就是家長只顧帶著孩子慶賀,滿足孩子的愿望,卻不知道在慶祝的那一天告訴孩子這個節(jié)日的相關知識。試想,如果每一年的傳統佳節(jié)都能夠告訴孩子一遍,孩子現在大多8歲,也應該在這些年中耳熟能詳了吧!今天回答不出這些節(jié)日的時間的尷尬應該不會出現。
這種現象還透露出孩子留心觀察生活能力的不足。其實,只要稍微留心一下,每年過這些節(jié)日的時候,家庭、學校、社會、媒體,都會有一些慶;顒拥模瑸槭裁此麄冎涣粜挠谶@些慶;顒,而不去關注活動是慶祝什么的?
看來,教學并不是全部,在教給孩子知識的同時,還應該教給孩子一些觀察生活、了解生活的技能,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培養(yǎng)孩子情感的目的,才能有效的實現三維目標的整合。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下冊《木蘭詩》教學反思10-03
語文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小樹謠》教學反思12-16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通用11篇)12-23
一年級下冊語文練習1教學設計及反思12-27
九年級語文下冊鄉(xiāng)愁教學反思11-20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03-07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總結01-20
五年級下冊語文《豐碑》教學反思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