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學反思范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文言文教學反思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文言文教學反思1
現在的中學生大部分是不喜歡文言文的,這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學生們說:“語文我最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魯迅文!蔽难晕谋涣袨椤白钆隆敝,學生對文言文的畏懼和文言文學習的無助可見一斑。應該如何改變這種不利的局面呢?筆者認為我們應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文言文教學的方向性問題,二是目標實施的方法問題。通俗的說,就是文言文“教什么學什么”和“怎樣教怎樣學”的問題。
問題一:文言文教學的方向性問題——教什么?學什么?
思考1:文言文到底教什么?
即文言文教學是“為言”還是“為文”?
言:文言字詞句、句式等基礎知識。
文:文章的內容、結構、主體和情感等。
文言文,顧名思義,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文本語言的特殊性決定了文言文教學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把浴保c現代文的差異,是必須正視和解決的,故重點文言詞句的字面教學。而作為文章,“文”又是不能完全拋棄的。
那么,如何取得二者的諧和?我們先來看教學要求——
1、“掌握課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詞句含義,讀懂課文”,這是《語文教學大綱》對文言文教學目標的規(guī)定。所以從傳統(tǒng)教學上,文本基礎知識的教學就應該也必須是文言文教學的基本任務。這對應了“知識與能力”目標維度的要求。
2、新課標的規(guī)定:讀懂淺易的文言文。什么是懂?學習什么東西才能讀懂?是學生離開老師,能獨立讀懂一般的文言文。
千百年淘洗而流傳,定是詩文極品。表現在這些作品中的先哲們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正是學生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這是人文精華所在,需要學習吸收。我想,這應屬于人文性的范疇吧。
而獲取這些財富,首先就要讀懂。讀懂的基礎是什么?基本的字詞句。掌握這些基本知識的目的是什么?不僅是要讀透這個文本,更是要從浩瀚的文言大海中自由汲取。這也就是“學課內,為課外”“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這就是工具性的具體含義吧。
海格爾說:語言是存在的寓所。文言文以獨特的語言形式蘊含了廣博的精神涵養(yǎng),如果離開了文言語體,精神的一切也隨之消失。
可見,“為言”是基礎,“為文”是高度。只有“言文兼顧,突出基礎”才是中學文言教學的根本。當然,選修的文言教學將會側重于人文的更大一些。
思考2、文言文學什么?
教與學是統(tǒng)一的。新《大綱》要求重點掌握的120個文言實詞和18個文言虛詞,掌握判斷句、省略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句和詞類活用、固定格式等。這些要常提常講常歸類常整理。是教學的基本要求。
文本章法內容、精神主題等是更高的要求。
就是,把詞語句式、背誦默寫放到首要位置,讓學生堂堂有所得;把思想內容、技法特點放到重要位置,讓學生課課有收獲。要讓學生逐步學會文言文的學習方法。
建議:
1、確立文言文整體教學意識
知識與能力(一位)
讀懂:梳理實詞、虛詞,句式;誦讀名篇!墩n標》
當下學生文言基礎知識的貧乏和高考的命題趨勢,使我們不得不把這點放在第一位。
過程和方法(二位)
注意常用實虛詞分配;強調文言文的讀和背誦(涵泳、吟誦)。
反應獲取的過程和實施的方法本身就是一種學習能力,應該包容在“知識與能力”之中。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位)
文言的魅力(激趣)——歷史的意義(歷史與今天與未來)、文學的意義
2、將常見文言實詞和虛詞統(tǒng)籌安排到各模塊各文章中,零碎消化。
問題二:目標實施的方法問題。即怎樣教怎樣學的問題
思考3、怎樣教?
關鍵在于處理好預設和生成的關系。絕對預設的課堂是單邊低效的,沒有預設的課堂是虛無隨意的。
1、目標預設
目標是行為的標尺,一不能“空”,大而籠統(tǒng)近于無;二不能“死”,由于個體積累的差異,教學目標需要有浮動的空間。三要有彈性區(qū)間。
2、問題預設
傳統(tǒng)預設:讓學生獲得什么——教給什么知識。(知識的角度,是目的預設。只重結果,不管過程方法)
理想預設:引導學生知道自己需要獲得什么,怎樣獲得,獲得的怎樣。——導向什么方向。(知識與能力的角度,是思維預設。重過程方法,重規(guī)范落實)
3、方法預設
。1)誦讀的運用
朗讀和背誦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更是培養(yǎng)語感的好方法。清代姚鼐等人提出“因聲求氣”之說,“聲”就是文句的音韻、節(jié)奏;“氣”就是作者所表達的精神、氣勢?梢,朗讀在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性。而我們的課堂恰恰少了讀書聲,丟掉了傳統(tǒng)的精粹做法。
讀的方式要多種多樣;范讀、領讀;齊讀,個別朗讀;默讀、自由讀……可讀全篇,可讀幾段、還可讀幾句、讀一句。多種形式的吟誦涵詠,同樣為課堂彌漫一層濃濃的古味。對文言文就從陌生到走近,再到融入,從生澀到流暢,再到韻味十足。
總之,要反復讀,一直到讀熟,熟到提出某一段或某一句,要能知道出自哪一篇,是什么意思。
讀要講求目的和效果,讀的方式要恰當,讀的過程要指導。讀要為理解服務,要對深化理解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但是,我們的課堂是怎樣運用的呢?
我們整堂課除了范讀,就是齊讀,恰恰少了最能顯現獨特情感體驗的自由讀。少了能靜心揣摩,思考和閱讀同步的默讀。
。2)務虛預設
在設計中,除了必要的知能預設,讓學生補充自我的東西,體現了新課改“以人為本”的要求。但真正的教學中卻沒有落實。
4、環(huán)節(jié)預設
文言教學也是文本教學,也應有整體感知的環(huán)節(jié)。這是對文章的初讀感知,以后的學習是在這基本感知的基礎上進行的。這符合認知規(guī)律。所以,要重視這個環(huán)節(jié)。
高中文言文教學反思2
文言文知識點在高中語文知識結構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從分值來看,它在150分的總分值中占了19分,所以它是高三語文復習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
文言文試題的訓練似乎很費時且見效慢或效果不明顯,而且多數學生都不喜歡學習文言文,覺得枯燥無趣。那么該如何做有效的復習和訓練呢?作為一個初上高三的青年老師來說,沒有任何教學經驗,只有通過學習他人的教學思路、方法和自己的思考、探索,來慢慢摸索、實踐、反思、積累。
本文主要就自己在高三一年中對文言文這個專題復習時所遇到的問題及采取的探索式的方法來談談個人的感想。
一、系統(tǒng)梳理、歸納總結
結合高考復習資料,按小專題的形式對考點逐個復習。
我安排的小專題順序是這樣的:
。1)18個虛詞
。2)詞類活用
。3)文言句式
。4)翻譯的方法準則
這個環(huán)節(jié)我用了近一個月的時間,主要時間花在18個虛詞上,每節(jié)課講1——2個虛詞,課后再加以配套的習題,對虛詞的復習自認為很扎實。但是,從整體的時間布局來看,我覺得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可以再縮減一點,以便為之后的文言文綜合實題訓練留出更多的時間。
這個環(huán)節(jié)有助于學生對文言文的考點有一個清楚的框架,知道高考考什么,有哪些知識點,該復習什么,即有了個目標和方向,這樣就可以有的放矢,后面的復習就有了針對性和側重點。
二、緊貼教材、回歸文本
學生對知識點有了一個系統(tǒng)的宏觀上的掌握后再回歸教材,把理論性的知識點揉進實實在在的文本里。
第一輪復習一定要慢,要踏踏實實地把教材里的文言知識點過一遍。其實高考對文言文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的考察,教材里都能找到相應的知識點。大綱要求考察120個實詞、18個虛詞,從數量來看并不多,關鍵在于如何靈活有效地記住,我認為還是得通過課文,通過實實在在的語境、句子,有機整體的去記憶,而非獨立、機械地記憶。
但是,由于時間關系不可能再把文章從頭到尾翻譯一遍,且也沒有這個必要。我按教材編寫的順序,從第一冊復習起,我以一個單元的內容為“點”,以每一冊的內容為“線”,以實題演練為“軸”,建立起立體的復習坐標,講練結合,整散相濟。
具體操作如下:
用大約20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先自主復習1—2篇文言文(視文章長短而定),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和以前的筆記把文章內容回憶起來,再思考本文有哪些重要的或是你認為比較難記的實詞,勾畫出來并記在筆記本上。找出本文出現了哪些虛詞,特別注意那些在文中所處的'句子不同,意思也不同的虛詞。找出本文出現了哪些特殊文言句式,勾畫出來。
總之,思考四個問題:第一、本文講了一個什么內容?第二、本文有哪些重要的實詞及其含義?第三、本文有哪些虛詞及其含義和用法?第四、找出本文的特殊文言句式,并判斷它是何種句式。在學生做好這些自主復習工作之后,老師再進行有針對性的重點的分析講解。這樣做的好處是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能動性,讓學生靜下來走進教材里面去,發(fā)現問題,共同解決問題。這樣比老師滿堂灌似的講解效果要好得多。然后再配以緊密結合教材的練習加以鞏固。按照這個方法復習完全六冊。
三、試題演練、注意要點
走進教材后,再從教材里走出來,若進去時是頭腦空空,那么出來時腦袋里應該要裝有東西了。這個環(huán)節(jié)就是讓學生“學以致用”,通過試題演練,來運用消化所學知識。最好是在課堂上進行定時訓練。老師自己打印一篇文言文,為什么是自己在電腦上輸入試題而非選擇現成的試題呢?因為我要在文言文上“做文章”。即把重要的實詞、虛詞打上點,并當作習題寫在后面,告知學生這些是本文需要識記的重要知識點。
根據實際情況來看,學生的忘性非常大,有些詞的含義講過多遍也記不住,怎么解決這個問題?重復!記憶需要理解加重復,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我以為,可以采取這樣的措施:
課堂限時做文言文練習(1至兩篇),做完后馬上評講,解決練習中重要的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等知識點。學生做了至少4篇文言文后,老師再把這篇文言文中考查過的知識點整理成一張卷子,再次考查。
題目內容設置為:
1、實詞解釋(多個解釋的也要寫出來)。如:
比:①②
竟:①②③④
2、虛詞辨析(可以用填空的題型,也可用選擇題的題型。)
3、翻譯(包括“白譯文”“文譯白”兩種題型)
“白譯文”:即用現代漢語翻譯文言文。這也是高考翻譯題采用的翻譯方式。
“文譯白”就是用文言文翻譯現代漢語
例如對《燭之武退秦師》的考查:
譯句:我們還是回去吧!
原句:
或者采取填空式的翻譯,仍以這句為例:
譯句:我們還是回去吧!
原句:吾還也!
高考考的是“白譯文”即用現代漢語翻譯文言句子,為什么還要練習“文譯白”呢?我認為有以下作用:
(1)、熟記文言語句,增強語感。
通過考查的方式,給學生稍稍施加壓力,讓他們更加注重對文言文原句的記憶,積累語感。相當于是背文言文,由于背整篇難度太大(當然,教材中經典篇目還是要一絲不茍全文背誦的),于是我選取其中重要的句子讓學生記憶,日積月累,文言語感則可增強。
。2)、培養(yǎng)學生的“文白對應”意識。
通過每次考試學生的翻譯情況來看,我發(fā)現有些學生沒有這種意識。
比如,2012級5月份第一次強化訓練,有一道翻譯題是這樣的:
原句:華皎之反也,遣使招誘靈洗,靈洗斬皎使,以狀聞。(5分)
譯句應是:華皎反叛,派使者招引誘惑程靈洗,程靈洗斬殺華皎的使者,并且把這件事報告給朝廷。(重點詞是“反”“招誘”“以狀”“聞”)
有個學生這樣做答:華皎反過來被靈洗招誘,靈洗斬了華皎的使者,以表忠心。
這個學生就沒有“文白對應”的意識!耙员碇倚摹睂闹械哪木?“以狀聞”嗎?“忠心”對應“聞”嗎?平時有遇到過“聞”表示“忠心”這樣的情況嗎?同樣,“遣使”在譯句中也找不到對應之處。我想,這個學生如果寫完后再仔細讀一讀原句和自己的譯句,再仔細推敲推敲,應該不難發(fā)現“別扭”之處。
所以,老師在平時的訓練中就應該指導學生有“文白對應”的意識,寫完后,檢查一下你的譯句中的詞在原句中是否能找到“母詞”,要有“踩點”得分意識。文言文翻譯要盡量遵循“逐字翻譯”原則,而對有些特殊句子的翻譯,因為要遵循“信”“達”“雅”這個大原則,則又需要靈活地“意譯”,“意譯”后的句子雖然不能和原句嚴整地一一對應,但從意思上來看,整體上還是對應的。翻譯完后,學生還應該讀一讀自己的譯句是否是病句,并聯系全文的內容來檢查邏輯上是否有問題,是否跟這篇文章的大意相符合。這點也很重要。
比如,仍是這次考試中的一道翻譯題:
原句:靈洗素為鄉(xiāng)里所畏伏,前后守長恒使召募少年,逐捕劫盜。(5分)
譯句應是:程靈洗一向被鄉(xiāng)里人敬畏,前后幾任守長常常派他招募年輕人,驅逐拘捕竊賊強盜。(重點詞:“素”“為……所”“恒”“逐”)
有個學生這樣翻譯:程靈洗一向害怕鄉(xiāng)里人,前后守長恒使他召集少年,抓捕盜賊。
從全文來看,程靈洗作為本文的敘述對象,是被褒揚的人物。文章說到了他的性格特點,特長愛好,平生立下的功績。這樣的人深受國家重用,也是深得百姓愛戴的。他為何要“害怕鄉(xiāng)里人”?這層意思從何而來?且不論他行為坦蕩,抓捕盜賊,為民除害,不需害怕鄉(xiāng)里人,就憑他的社會身份、地位以及他的性格為人(“性嚴急,御下甚苛刻,士卒有小罪,必以軍法誅之,造次之間,便加捶撻……”),他也不至于如此膽小,害怕鄉(xiāng)里人啊!
我問這個學生為什么這樣翻譯,并告訴了他我的疑惑。他說:“我在寫的時候,也覺得很奇怪,但考試時間很緊,我就懶得再想了,就這樣寫算了!”殊不知,這一“算了”,這2分也就“算了”!
還是回到上面介紹的“文譯白”的練習方法。比如填空式的“文譯白”翻譯,由譯句“我們還是回去吧!”來還原成原句“吾還也!”空處應該填什么詞呢?它對應的是譯句中的哪個詞呢?一比照不難發(fā)現應該是“還是”,表委婉的商量語氣。再回顧以前所學知識,不難知道此處應填“其”。就算不知道此處應填“其”,通過自己的查找,或是老師的講解,學生也對“其”的含義加深了印象。學生在做這道題的時候,不由自主地就會去把原句和譯句一一對應,久而久之養(yǎng)成一種謹慎的習慣,而非天馬行空、想當然地胡亂翻譯。且有針對性地強化記憶了“其”有表示一種委婉商量的語氣“還是”的意思。所以我認為這樣的訓練,是很有價值的。
。3)、培養(yǎng)學生的“踩點得分”意識。
其實培養(yǎng)了學生的“文白對應”意識,也就培養(yǎng)了他們“踩點得分”意識。學生在翻譯文言句子時“踩點得分”意識非常薄弱,看到給出的句子,不會去思考,這個句子哪些字詞可能是考察的重點,也就是一定要翻譯出來才給分的。哪怕整個句子的大意你翻譯對了,而這個關鍵字你沒有譯對或是沒有明確地翻譯出來,都會扣分。比如上面那個把“以狀聞”翻譯成“以表忠心”的同學就沒有踩點得分意識。這里的“狀”“聞”都沒有很明確地譯出來。而通過“白譯文”和“文譯白”這兩種方式交叉訓練,讓他們學會判斷,哪些是關鍵詞,并知道這些詞是一定要譯出來才有分的。久而久之,他們對待翻譯題就不會那么大意和隨便了。
總之,學生做翻譯題時,總體顯得較急躁,因為看不懂文章,急!越急則越看不懂。又加上沒有嚴謹的答題習慣,有些也許本來會做的,或是只要稍微冷靜點就能做對的,也做不對了,甚至犯了一些很低級的錯誤。所以在平時的訓練中,老師應該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有意在這些方面進行指導和訓練,使學生有一個正確的思維和答題習慣,知道做文言文翻譯時應注意哪些問題。這樣訓練之后,我想,學生的文言文翻譯題得分應會有所提高。
以上的幾點內容只是自己在這輪文言文復習過程中或之后所積累的,有些方法是自己實行過的,有些只是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問題后總結的教訓,也許有些方法還不成熟,權且當作自己這一年的所謂“經驗”吧,或許能為我以后的教學工作起到一個借鑒作用。
【高中文言文教學反思范文】相關文章:
文言文《河中石獸》教學反思范文09-01
高中作文教學反思范文01-15
文言文《觀潮》教學反思范例11-17
高中化學教師教學反思范文12-16
高中語文年度教學反思范文12-27
高中地理教學課件反思范文10-03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02-17
高中課堂教學反思范文(精選6篇)12-23
高中語文老師教導的教學反思范文12-28
高中語文試題分析的教學反思范文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