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五年級上冊《憶讀書》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1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上冊《憶讀書》教學反思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五年級上冊《憶讀書》教學反思 1
上完了《憶讀書》一課后反思如下:本篇課文體現了北師大版教材的教學特點——學生的自主意識強。
本課教學由學生自己根據“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提出三個問題學習課文,這一教學設計較難,學生操作起來較難。因此我充分發(fā)揮課堂上學生質疑的優(yōu)勢,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質疑的能力,又很好地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體驗。在學生學習課文的時候,我又盡量運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讀書經歷理解作者的讀書體驗,使學生也能和作者產生共鳴,讓學生明確,作者取得的成就離不開讀書,正因為讀過很多的書,作者才能成為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家。
但因為本課涉及的名著較多,學生對名著的內容了解不深,因此我課前布置了搜集資料的作業(yè),這就為學生拓寬了知識面,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
我認為本課的重難點,教學目標制定是比較準確,但在“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這三個問題上的順序上注意一下,應該為讀書好,所以才要多讀書;不僅要多讀書,還要讀好書。對于文中提到的作者的讀書感受,沒有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讀書體驗,體會作者的情感體驗。因此在學生學習課文的時候,盡量運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讀書經歷理解作者的讀書體驗,使學生也能和作者產生共鳴。指導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多讀書,讀好書,會讀書。
再者要將語言文字訓練放在首位,不能忽略學生的品詞析句訓練,這樣才能有效地進行朗讀指導。
五年級上冊《憶讀書》教學反思 2
今天我執(zhí)教了北師大版語文第十冊《憶讀書》,這篇課文是冰心會議自己童年時的讀書生活的文章。通過學習這篇課文要然給學生理解“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的意思,讓學生真正的做到這一點。
這篇課文的的內容淺顯易懂,學習本文時,我避免瑣碎的分析和逐個段落的講解,讓學生從整體入手,抓住文章的要點?稍趯W生初讀課文后,讓學生回答冰心奶奶在這篇課文里最想告訴我們什么呢?引導學生抓住課文最后一句話“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這就是課文想要告訴我們的主要內容。
然后在深入讀課文,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和自己的生活實際來概括一下“讀書”有那些好處?這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如書中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們各種感情,讓人們獲得多種美的享受。讀書能擴大知識面。讀書有助于提高人們的品德修養(yǎng)。讀書對寫作有很大的幫助。還能得到“做人處世的獨立思考的大道理”。最后由讀書的“好處多”引導“多讀書”并要“讀好書”。
另外課文涉及了一些名著,有些書籍學生平時接觸的較少,可讓學生交流課前查詢的資料,我也做了適當的補充。但是我卻沒有過多的講解,只作為適當了解即可。
在課文最后要引導學生體會“總而言之,統而言之”這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和作用?山Y合具體內容理解。要引導學生體會出它們是“總的而言或總體而言”的意思,起總結概括的作用。
五年級上冊《憶讀書》教學反思 3
這節(jié)課,基本完成教學設計。在每節(jié)課的課初一兩分鐘,都是詩詞欣賞時間。這節(jié)課教授的是冰心先生的散文,所以讓學生學習冰心的一首小詩《成功的花》。課文《憶讀書》,雖然行文平易,但字詞和文化常識較豐富,基于學生的語文基礎比較薄弱,我在設計基礎知識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上,多花了些時間。而后,在梳理課文內容方面,我希望以冰心文末"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為突破口,但效果不佳,學生還不能真正理解這句話的內涵。而后,我又針對本課的教學建議的提問,引導出一個新的文學概念"線索",在解釋了概念之后,讓學生說說本課的`"線索"時,學生也較難回答得出。后來評課時,我才知道"線索"是初三要求掌握的知識點。
可以說,這節(jié)課暴露出自己教學上的一些問題,自己在轉型中,對教學的重難點把握不夠準確,對初中學生的準備不足,對初中教學法的理解不夠,還沒從高中重思辨的課堂模式中走出來。
當然,課上,學生們有感情地朗讀,受到了同組老師的肯定。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習慣,時常讓學生聽名家朗讀,鼓勵學生模仿,并給學生表現的舞臺。
五年級上冊《憶讀書》教學反思 4
回憶上周五我執(zhí)教的《憶讀書》一文,今天仍記憶猶新。文章開篇一句“一談到讀書,我的話就多了”讓人聽來很親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與自己談活,一下子抓住了讀者的心。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對自己親身經歷的講述,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跟隨冰心奶奶成長,直到文章結尾得出結論:“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辨告傅纴碇Z,讓人終身難忘。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感覺有幾點值得回顧。
一、 梳理課文內容,打亂課文的段落排序,以問題引領理解課文內容,感悟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想要學生明確三個問題。第一,本文的主要內容:課文通過回憶作者幼時少時讀書的經歷及多年來讀書的經驗,勉勵青少年“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第二,請學生在文中圈畫作者回憶了幼時、少時讀過哪些書?有《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等。這些內容體現了“多讀書”這一中心。第三,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回憶幼時、少時讀書經歷的?在文中圈畫表明順序的詞語。
二、課內外相結合,把課堂延伸課文中兩次提到了作者讀《三國演義》的事。我安排學生在課余時間閱讀《三國演義》,讓學生通過自己親自讀《三國演義》把自己的體驗和作者的體驗相對照,發(fā)現些什么,并把自己的體會與發(fā)現及時地記錄下來和同學交流,通過學生閱讀原著可以加深他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在于:忽視了本文的中心句“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這三個問題的邏輯順序。因為只有讀書好所以才要多讀書,在多讀書的時候要做到讀好書。這是冰心奶奶通過自身的讀書感受給孩子們總結出來的經驗,而我卻在教學中給忽視了。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如果我再執(zhí)教這節(jié)課的話,我一定會引導學生順著作者的寫作思路閱讀,細心體會作者的情感體驗。
五年級上冊《憶讀書》教學反思 5
這段時間我一直在思考“備課怎么備”、“教學設計如何設計”、“寫教案如何寫”之類的問題。在大學讀書時,教《教育學》的老師在講到“如何備課”這一節(jié)時,苦口婆心地強調要“備教材”、“備學生”,以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學情”作為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工具的依據。記得期末考試時出的考題就是“怎樣備課”。
自己做了教師之后,我一直按“備教材”和“備學生”這兩個要求來設計我的教學。后來我發(fā)現,“備教材”與“備學生”其實是合而為一的事情而并非分開的兩個要求或兩個程序。我將它理解為“根據學生的學情梳理教材的知識結構”。
有—段時間,我很為我白己的這個想法和做法得意。學校曾在全校范圍內檢查教師的教案,我寫的教案作為優(yōu)秀教案受到學校領導的認可和贊賞。
但做教師的時間長了,我感覺我的教案越來越沒有個性、越來越沒有生機。像周圍其他老師—樣,我發(fā)現我的教案不過是在不斷“重復”昨天的、過去的故事。教案也越來越簡單,有時甚至懶得做教學設計,懶得寫教案。
我開始為教案的問題感到困惑。
前兩天接到學校通知,說有大學的'專家來聽我的語文課。學校領導提醒我“要注意教學設計”、“專家可能要看教案的”。
我對這個任務并不陌生,我已經習慣于上所謂的“公開課”了。
但是,在為這節(jié)“公開課”準備教案的過程中,在我自己提醒自己“要注意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開始反思我自己以往的“公開課”的得意與失意。我意識到我所有的得意與大意,似乎都與“教案”、“教學設汁”相關。而且,關鍵的問題似乎還不在“上課前”我如何設計教案,關鍵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根據學生在課堂中的實際狀況調整我的原先設計好的“教案”。如果這樣來看,“教案”可能不完全是在上課之前設計好的,真正的教案,是在教學之后。
我不知道我這個想法是否正確,但我很愿意按照這個想法來展開這次的“公開課”。
五年級上冊《憶讀書》教學反思 6
今天上完了來大學路小學的第一節(jié)課。本課是冰心的一篇關于讀書的散文。我把本課分成了兩個課時進行講解,從本課中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一、審時度勢,因材施教脫離應試教育模式,做學生學習的陪伴者,引領者。
我的課堂中把學生想得過于簡單,為孩子做的太多沒有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傉J為孩子在學習中有些鮮明的觀點學生概括不出來。這里的學生思維活躍度遠遠高于應試考試下的乖乖兒。把課堂還給學生定能收到自己意想不到的結果。自己只有把自己放置在學生的位置上,站在學生的角度一起去分析才能讓學生有課堂主人翁的感覺。我是一個老師更應該是一個五年級的孩子。放眼遠光,放高標準才能提升自己的水平。讓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二、提升教學應對機制,應對好預設與生成。
課堂教學中,我總是走不出自己為自己劃設的圈子。學生有了自己獨到的見解,我對此卻沒有進行加以深層次挖掘,只是一概而過放過了很多有價值,學生感興趣的東西。課堂只是在沉悶中走自己的老路子,行自己的老方向。一節(jié)好的課堂需要原生態(tài),學生真實有自己切身體會的。
三、發(fā)揮課堂鯰魚效應,做好課堂的有效組織者,讓語文走進生活走向學生。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課堂氛圍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課堂的效率。教師是鯰魚效應中池塘里的鯰魚。教師如果沒有投入自己的激情,沒有給課堂足夠的正能量,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很難創(chuàng)造出精彩的局面。教師發(fā)揮鯰魚效應是學生學習質量好壞的重點。教師思想保守沒有活力,學生就沒有活力可言。
四、放遠課堂,讓課堂教學設計走出一課范圍走向單元模式。
本節(jié)課我的'教學設計重點僅僅放在了本節(jié)課的內容中,缺乏對單元目標的思考,沒有讓課堂同單元發(fā)現形成系統性知識結構。每課的內容只是孤立存在形不成體系,最后單元總結單獨處理的時候就要花費大量心血和精力處置。學生在進行單元總結學習時缺少真正材料的累積。將來的教學就會缺乏空洞感,散亂感。
五、豐富學生課堂評價語激活課堂活力。
教師的課堂評價語是孩子的興奮劑。教師的評價語可以讓學生精神飽滿,積極進入到學習的狀態(tài)中去;仡櫛竟(jié)課的課堂評價語都比較單調,缺少對學生的及時評價。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積極性不高。
六、解放自己盡可能消除時間觀念,明確學生學會了什么。
課堂中不要拘泥于時間的觀念中,要注重學生的一課一得。備課中我總是在考慮時間夠不夠用,目光對于課堂中學生到底學會了什么沒有過深入的思考。上課的習慣總是想著課時目標在已定的時間內完成便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除了學習框框條條的內容,缺乏課堂教學中學生對于語文的體會,對于語言藝術的品味。語文課是靠課堂呈現生活情境讓學生通過感知說出自己獨特感受的教學。生活即語文,語文即生活。
五年級上冊《憶讀書》教學反思 7
本文內容淺顯易懂,在引導學生學習時不必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課文中的一些書籍學生平時較少接觸,了解的東西少,所以在第二節(jié)課時就比較難上。我就將該部分的內容轉為請同學講講自己看過的,記憶深刻的書或一篇文章。這樣一變學生的熱情就來了,一改剛才死氣沉沉的狀態(tài)紛紛舉手發(fā)言,有的甚至自己站起來搶著向同學敘述自己所看到的精彩的內容。有描述櫻桃小丸子的任性,有的則描述蠟筆小新的調皮淘氣,有的描繪了一幅美麗的山水景色,有的則描述自己家里的可愛的小貓小狗……我看了這樣的情形不禁暗暗高興,不按已定的教案來上課那也是很好的,最重要的是要在課堂上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不能只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雖然沒有完成教學任務,但我在另一個方面上激起了學生學習興趣,促進他們進行課外閱讀,并能夠將自己所讀到的文章說出來與大家共享。這就在不同程度上體現了《課標》中“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這個目標。但課后還要多引導學生去閱讀,特別是閱讀一些名著,加深他們的文學修養(yǎng)。像中國的四大名著,文言文較多,學生看起來較難懂,可以先引導他們去讀讀簡單的兒童版,然后再引導他們讀讀原著,這就可以加深他們對內容的理解。片段作文訓練是為組織學生開展讀書心得交流活動做好準備的,有的`同學就做得很好,能夠及時的完成,而有的同學卻沒有完成。從中可以看出有完成的同學是有所思考的去讀書,讀過之后才有所得;沒有完成的同學可能是沒有去看什么書或者是看了卻沒有思考結果是寫不出來?磥恚粌H要引導同學去閱讀,更要教他們如何閱讀,讀后應做什么。
不足之處:在課堂的導入方面相對來說較難,如第一課時的導入可以換成俗語或謎語來導入如:千層寶典一翻開,黑白縱橫一排排。歷代往事它記載,知識沒它傳不開。(請打一物)謎底為書。而第二課時則可以用同學們沒積累到的有關書的名言來導入。
新課標明確闡述了關于語文課程的基本教育理念,這就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新的教育理念促使我對以往的教學方式要有所改變。在學習本課時,我采取了不同于以往的做法,既沒有嚴格地劃分文章的段落層次,也沒有逐段進行講解。我認為關鍵是要引導學生抓住文章思想內容的要點,對作者所說的“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有比較透徹的理解,引導學生聯系自己讀書的實際,加深對讀書的認識,以便今后更好地進行閱讀。這堂課的教學很好地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
課外學習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課外學習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對學生的發(fā)展具有獨特的價值,與教科書相比,豐富多彩的課外學習資源能給學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開拓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在愉悅中增長才干、培養(yǎng)能力。同時,新課標倡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求學生在各種課程中,適當開展探究、資料收集、交流討論等學習活動,以發(fā)展學生各種基本能力。新課標對初中學生在閱讀上也提出了“能利用圖書館、網絡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這是舊大綱所未曾提及的。因此,在講冰心《憶讀書》這一課時,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去搜集冰心的有關資料及關于讀書的名言警句,一改過去由教師介紹作家作品,學生被動地聽記的局面,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主動獲取信息的好習慣。學生在開發(fā)利用課外資源的過程中,發(fā)展了能力,又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自信心。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傳統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是灌輸式的,學生的學習方式基本上是聽講,完全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而這次教改重要的一項就是改變學生舊的學習方式,代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特點的新的學習方式。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是平等的對話關系,是互學、互動、合作、平等的關系,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占有者和傳授者。在這堂課中,我首先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種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發(fā)現、分析、解決問題。在本節(jié)課上,我先讓學生確定所學內容,然后讓他們根據個人理解,說出自己印象最深的語句,并說明為什么,這其實就是一種探究式的學習。學生先去發(fā)現,然后說出依據,學生的思維就被激活、歸納、演繹、類化,既調動了學生閱讀課文的積極性,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解決本課重點時,采用了小組討論的方法,充分體現自主、合作的精神,既有個人的見解,又有集體的智慧,各抒己見,互相交流,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喚醒學生內在的潛能。他們嘗試了探究的方法,經歷了研究的過程,探索精神與研究能力得到了鍛煉。讓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名言,主要目的不在于他們能說出多么深刻的至理名言,而在于他們的思考過程,讓學生養(yǎng)成批判的意識、創(chuàng)新的精神,不盲從。在探究學習中,教師要時時認識到,自己只是學生成長的引領者,學生知識建構的促進者。教師的“教”一定要能夠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使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豐富而富有個性。
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語文學科要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但這種培養(yǎng)不是孤立進行的,而是同培養(yǎng)學生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同步發(fā)展的。語文課程改革強調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這意味著教師要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心靈,使學生獲得語文知識和技能的過程成為形成價值觀的過程。語文教育是與語言,與人的學識、經歷、個性聯系在一起的教育。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習《憶讀書》不僅要在知識上使學生理清文章的內容要點,并在其中進行多方面的能力訓練。更重要的是通過對文章的理解,掌握科學的讀書方法,對今后的學習有所指導,這才是他們終生受益的。
五年級上冊《憶讀書》教學反思 8
我認為本課的重難點,教學目標制定是比較準確,但在“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這三個問題上的順序上注意一下,應該是因為讀書好,所以才要多讀書;不僅要多讀書,還要讀好書。對于文中提到的作者的讀書感受,沒有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讀書體驗,體會作者的情感體驗。
因此在學生學習課文的時候,盡量運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讀書經歷理解作者的讀書體驗,使學生也能和作者產生共鳴。指導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多讀書,讀好書,會讀書。
這課結束后,我還及時教育學生在以后讀書的歷程中,一定要把冰心奶奶給我們提出的三個要求記住,并時時得到應用,同時,我還送給他們三個詞語:開卷有益、博覽群書、擇善從之,讓我們課堂中得到的知識在以后的學習中得到真正的應用。
五年級上冊《憶讀書》教學反思 9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睅捉浤ズ希液秃⒆觽兺瓿闪恕稇涀x書》一課的學習。這次教學研討是在二期課改全面鋪開之際開展的一次關于“文本解讀”的專題研討。對于我和我的孩子們來說,這是對課的打磨,更是對我們的磨礪。古人說,“玉不琢不成器”,在我看來,課不琢不成型,師不琢不成材。
出鞘——集體備課
05年11月24日下午,教研員王老師、實驗中學的金、周老師以及學校全體語文組老師對我的教學設計多處需要斟酌的地方進行了熱烈地討論。他們指出教學設計中“說說你知道的冰心老人;談談你的讀書體會;交流讀書的名言警句”這三次拓展過多。這也是當前新教材教學中存在的一個誤區(qū),教師對文本的研讀不深入,一味強調拓展,舍本求末。大家一致認為教學仍然要以文本為依托,以文本研讀為主,拓展要適度。
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周秀芳老師深厚的文學底蘊,她認為這篇文章是冰心老人九十歲高齡時的作品,語言質樸,含義雋永,平淡中透露著睿智。比如在文中冰心先生認為“我永遠感到讀書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樂”,這是她一生的讀書體會,為什么是“永遠的”“最大的”“生命中的快樂”?
從她的點撥中我領悟到解讀文本,不單單是對文本本身的理解,還要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與作者對話。關于“讀書”這樣的話題,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經歷和感悟,而對于冰心這樣一位世紀老人,百年人生歷程,讀書是她唯一的嗜好,對于讀書她有著深刻的體會,品讀全文,字里行間無不蘊含著老先生的智慧和情感,因此,解讀文本,就是解讀作者,與大師的心靈對話,感悟其背后的文化現象。
教研活動結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梢哉f,當初選擇《憶讀書》的初衷很簡單,就是想通過這篇文章的教學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然而越走進文本,越感受到這篇文章的內涵深刻,怎樣才能深入淺出的把文章教給學生、讓他們學有所得呢?我重新閱讀了冰心先生的生平資料和她的代表作品,深入了解冰心其人、其作、其情;另外深感研讀文本的關鍵是對重點字詞句段的敲打。于是在仔細研讀文本的基礎上,我預設了幾處重點分析的詞語,例如對體會作者“含淚上床”的心情,為什么要“咬了牙”讀《三國演義》等等。
試劍——第一次實踐
05年11月28日上午,第一次試講下來,我的感覺糟透了,總感到有的地方不對勁,卻又說不清楚。汪春芳老師為我指點了迷津:字詞敲打蜻蜓點水,不夠深入,比如第四節(jié)的“咬了牙”,為什么冰心要咬了牙讀《三國演義》呢?一是因為一個七歲的孩子讀《三國演義》確實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咬了牙”下定決心來讀書;二是從她決定“咬了牙”讀書,足可以看出挑戰(zhàn)困難的勇氣,以及對讀書的熱愛。
試講結束了,我體會到文本解讀對詞語敲打不能淺嘗輒止,在外圍兜圈子,如何有效地引導學生分析、品味語言的內涵是我接下來要做的。一要多讀、品讀;二要引導學生利用工具書了解詞語本來的含義,然后分析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含義及其表達作用。對于理解有一定難度的詞語,可以采用討論的方式解決,但要注意討論的有效性。
磨劍——第二次實踐
05年11月29日上午,實驗中學的專家和我的指導教師周敏華老師聽了我的第二次試講,在肯定教學設計的基礎上,對部分細節(jié)進行了指導。
第一,突破口“冰心老人對讀書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的指向性不明確,學生們在文中多找的是“我永遠感到讀書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樂”這一句,既然教師的設計意圖是希望同學們找到“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這一句在全文中起提綱挈領作用的重要語句,那就設計一個不會令學生產生混淆的問題。
經過仔細的思考,將突破口確定為“文中冰心奶奶回憶了自己的讀書生活,她對我們少年兒童的讀書有怎樣的建議?”
第二,對冰心老人的稱呼,在課上我稱冰心為“先生”,引起了學生們的疑惑,他們不能理解把一個女作家稱作先生,金老師建議不如稱冰心為“奶奶”,這樣既親切又不易產生異議。
第三,僅僅板書“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過于簡單,板書是文章重點內容的呈現,要利用板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幫助學生梳理重點知識,易于學生建構知識網絡,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在實際的教學中,往往應用多媒體后,許多人就忽視了傳統的板書。在我看來,雖然多媒體信息量大、直觀、形象,但是也存在制作時間長、制作者技術水平受限以及突發(fā)情況無法操作的問題。因此,傳統的板書不能丟。
第四,學會傾聽學生的發(fā)言。這次是借班上課,我很擔心會因師生之間的陌生,影響學生回答問題的質量,所以總是急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忽略了學生的自主體驗和個性化的研讀,課堂教學一定要學會傾聽學生的發(fā)言,盡量捕捉學生發(fā)言的閃光點,不必強求回答和預設答案完全一致,文本閱讀強調學生自主體驗和個體感悟。
亮劍——第三次實踐
05年12月1日下午,我和孩子們共同經歷了這次磨練。上課之前,有的學生看到教室后邊坐著七八十位老師,低聲地說“緊張”,我的心也倏地提了起來,就說了一句“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話:“同學們,看到這么多老師,你們緊張嗎?我不緊張,所以大家也不要緊張。”
我們還是緊張了。
當我請同學們談談“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的含義時,一個學生直接談讀書的好處,我一下子懵住了,這不是教學設計中預設的一環(huán)。但我肯定了她的回答,接著將“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的意思做了簡單的解釋,然后請同學們在文章中找出體現“讀書的好,要多讀書,要讀好書”的具體內容。這顯然是一種重復。課后師傅周敏華老師指出:為什么不順勢就那個學生的回答進入“選點讀析”環(huán)節(jié),那個學生回答的多好啊!這成了課堂的遺憾。
學生們在朗讀時出現了一個錯誤,將“不能自已”讀成了“不能自己”,在黑板上,我將“已”與“己”的字形和意思做了比較,但是忽略了知識的呈現方式,既然學生們帶了字典,為什么不讓他們自己去獲取知識呢?
評課的老師們認為教學設計是無懈可擊的,而我則是太唯教案、唯教學設計了,忽略了這是一個動態(tài)的、生成的過程,面對生成性問題缺乏一種隨機應變的.能力。
我們常說教師要智慧的教,學生要智慧的學,然而沒有教師智慧的引領,學生又何來智慧張揚的平臺。而教師的智慧就體現在每一節(jié)課的細微之處,當時在課堂上有個學生認為讀書的好處在于有利于我們積累,這是備課時對文本研讀沒有考慮到的,于是我就簡單的評價了一句“很好,請坐”,既沒有抓住這一契機進行文本研讀的指導,也沒有相機強調閱讀的重要性。其實我們都知道正因為讀書積累的知識、情感體驗才讓我們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更高。我最大的收獲就是在以后的每一次備課中力求做到對文本的深刻解讀,適合于學生現有知識結構、理解力的適切解讀,以不變應萬變。
老師們也指出了板書與講課脫節(jié),拓展環(huán)節(jié)中學生談的是讀書的體會,沒有談到讀書的享受。實驗中學的王崢老師一針見血的指出,之所以學生沒有談出讀書的享受,是對文本的研讀還不夠深入,他認為全篇文章只要圍繞“讀書好”講清楚,講透徹,那么其他兩個問題水到渠成就能解決了,學生就能深刻地體會到讀書的好處,認為讀書是一種享受?磥韱栴}的關鍵還是要精心研讀文本……
……
記得周敏華老師在研討教案的時候說過:“我們不怕出丑,我們要在這樣的磨礪中不斷地成長。”而要面子的我是太害怕出丑了,將這節(jié)課看得過重,反而束手束腳,失去了平時上課的揮灑自如,心態(tài)要放正,成敗得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給其他老師、給你自己積累寶貴的經驗,我對自己說。
令我欣慰的是孩子們課堂活動和表現得到了聽課老師的贊賞。他們認為六年級的孩子在表述時出現“我認為”、“在我看來”、“我們小組的看法是”這樣的字眼兒很了不起,而且表述得很完整,尤其是小組交流后,代表小組發(fā)言的學生能夠歸納小組意見做代表性發(fā)言非常精彩,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團隊合作意識很有益處。同時他們對孩子們朗讀的流利、感情的充沛表示了肯定。
盡管入學只有三個多月,孩子們的說話和朗讀技能都有了明顯的進步,也堅定了我繼續(xù)進行這方面有意識訓練的信心。我說過,這是一次磨練,對于孩子們來說,經歷這次大型的公開課展示,他們會更自信的面對每一次挑戰(zhàn)。
礪劍——完善
課結束了,但這堂課的工作還要繼續(xù)。翻開教學設計,將整理好的思路,再次揉合到教案中,彌補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不足。完善不能完美,正如一位老師所說:“你們年輕教師,有激情,但缺少經驗,因此允許你們犯錯誤,在一次次的磨練中成長。”
但是我也警告自己,不能以年輕、缺少經驗為借口,放松對自我的要求,我們要做的事太多了。尤其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至關重要。要多讀、多想、多練筆,不斷的提升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改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要常磨劍,把每一節(jié)課都當作公開課來準備,積累經驗,形成一種工作機制,
在二期課改的浪潮中乘風破浪,不斷前進。
是的,課結束了,但文本解讀的研討才剛剛開始。在語文教學的天地里我們是稚嫩的,就像剛出爐的劍,需要一次次的鍛造和淬火,才能礪出鋒利的劍芒。
五年級上冊《憶讀書》教學反思 10
《憶讀書》一文開篇一句“一談到讀書,我的話就多了”讓人聽來很親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與自己談活,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心。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對自己親身經歷的講述,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跟隨冰心奶奶成長,直到文章結尾得出結論:“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辨告傅纴碇Z,如心底之泉水,緩緩流進了學生的心田,讓他們終身難忘。
在備課的時候,我以課程標準為準繩,以教師用書為依據,深入研究教材,最后確定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理解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相關詞語在文章中的作用等為教學重點。能夠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并能夠真正做到“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為教學難點。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感覺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梳理課文內容,打亂課文的段落排序,以問題引領理解課文內容,感悟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想要學生明確三個問題。
、俦疚牡闹饕獌热荩赫n文通過回憶作者幼時、少時讀書的經歷及多年來讀書的經驗,勉勵青少年“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谡埻瑢W在文中圈畫作者回憶了幼時、少時讀過哪些書?有《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等。這些內容體現了“多讀書”這一中心。
、圩髡呤前词裁错樞騺砘貞浻讜r、少時讀書經歷的?在文中圈畫表明順序的詞語。課文中表時間的詞語:“七歲時”“同時”“到我十一歲時”“在我十二三歲時”。
二、課內外相結合,把課堂延伸
課文中兩次提到了作者讀《三國演義》的事。我安排學生在課余時間閱讀《三國演義》。讓學生通過自己親自讀《三國演義》把自己的體驗和作者讀《三國演義》時的體驗相對照,發(fā)現些什么,并把自己的體會與發(fā)現及時地記錄下來和同學交流。這樣做符和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的要求。再者,通過學生閱讀原著可以加深他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教學之后反思,我認為,如果能適當地和現實社會相結合來讓學生理解和接受“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長期效果應更好,尤其在我校,讓“書香溢滿校園”還要扎扎實實開展下去。
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在于:
忽視了本文的中心句“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這三個問題的先后順序,沒有幫助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讀書習慣。因為只有讀書好所以才要多讀書。在多讀書的時候要做到讀好書。這是冰心奶奶通過自身的讀書感受給孩子們總結出來的`經驗,而我卻在教學中給忽視了。這是致命的弱點。
如果我再執(zhí)教這節(jié)課的話,我一定會對文中提到的作者的讀書感受,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讀書體驗,體會作者的情感體驗。在學生學習課文的時候,盡量運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讀書經歷理解作者的讀書體驗,使學生也能和作者產生共鳴。
五年級上冊《憶讀書》教學反思 11
《憶讀書》向讀者按時間的先后順序回憶了作者一生讀書的經歷及過程,該文章篇幅較長,因此在教學中我采取了長篇短教的方法,讓學生能領會冰心先生的《憶讀書》。
我校語文教學本著研究“抓精彩細節(jié),營造有活力的語文課堂”的理念。運用“抓文眼,扣關鍵句切入,進行閱讀教學”的閱讀教學模式。這節(jié)課我努力緊扣我校的研究主題,以課題中“憶讀書”的“憶”入手,緊扣關鍵句“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進行閱讀教學。
首先我以介紹冰心奶奶的背景來導入課文,學生讀題目后談談對題目的理解。目的在于讓學生對冰心奶奶有大致的認識,因為標題就是本文內容的概括,讓學生從“憶”入手,學習冰心奶奶的讀書經歷和感受。
然后學生通過聽錄音找出冰心奶奶多年的讀書感受“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從而找出這篇文章的關鍵句,展開閱讀教學。
接著,只有“多讀書”“讀好書”,才能體會到“讀書好”。讓學生在文中圈畫作者回憶了幼時、少時讀過哪些書,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回憶幼時、少時讀書經歷的?在文中圈畫表明順序的詞語明確時間,理解2-10自然段的內容。把文中的篇目及讀書的時間在電教屏幕中一一列舉,旨在說明冰心從七歲開始讀書,八十多年間,她讀了很多書。這一環(huán)節(jié)在板書“多讀書”之后宣告結束。然后進入下一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周老師一針見血地指出就是犯了小學語文教學通。骸拔谋镜奈灰啤薄皟热莸膹椭啤保虒W沒有實效性。其實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分析冰心所讀的書,適當歸類,如文學名著、古典詩詞、外國小說、《修身》課本等,讓學生感受到冰心“讀了很多書”,進而初步認識“愛讀書”的冰心。
然后讓學生通過“比著讀”“挑著讀”,體會什么是好書。以上兩個環(huán)節(jié)是為了下一環(huán)節(jié)“讀書好”作鋪墊。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和聯系自己的讀書實際,認識“讀書好”。讓學生緊抓文本感悟品讀,如七歲時,她“聽得津津有味”,對故事的下文“無限懸念”,常!昂瑴I上床”。這足以說明她從小就對讀書有濃厚的興趣,渴望讀書。再如,讀《三國演義》時,她“哭了一場”,“又哭了一場”。讀《水滸傳》,她會“義憤填胸”,常常被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所打動。作者這樣寫的意圖在于說明“我”讀得投入。在朗讀的同時,我引導學生學會圈畫,回答問題從文本出發(fā),找出關鍵的.句子和詞語,用圈畫幫助閱讀。這環(huán)節(jié)上得到老師們肯定的是,我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讓他們通過“圈、讀、悟、議”等步驟,讓他們參與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與表達能力。但在這環(huán)節(jié)上,我的不足之處是對于文中提到的作者的讀書感受,沒有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讀書體驗,體會作者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聯系自己的讀書實際談談。我們常說教師要智慧的教,學生要智慧的學,然而沒有教師智慧的引領,學生又何來智慧張揚的平臺。而教師的智慧就體現在每一節(jié)課的細微之處,通過這次的研討,我最大的收獲就是在以后的每一次備課中力求做到對文本的深刻解讀,適合于學生現有知識結構、理解力的適切解讀,以不變應萬變。
最后的拓展活動,讓學生積累有關讀書的名言警句,并根據自己的閱讀實際,選擇一本好書或一篇好文章推薦給大家。希望可以通過拓展,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閱讀課外書的興趣。在這環(huán)節(jié)上,聽課老師都肯定了我的拓展設計,但由于時間的限制,我只請了一位同學來介紹,有點草草收場的感覺。如果在時間的允許下,多請幾位學生交流分享會更好。對啊,在實際教學中,要把上述復雜的“解讀”變成簡單的教學設計,避免繁瑣的分析講解,騰出時間來讓學生多交流分享,把課堂回歸與他們,這才是高效的課堂。
這堂課令我欣慰的是孩子們課堂活動和表現得到了聽課老師的贊賞。他們認為五年級的孩子在表述時出現“我認為”“在我看來”“我從這句讀懂了”這樣的字眼兒很了不起,而且表述得很完整,個別同學發(fā)言非常精彩,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和表達能力很有益處。同時他們對孩子們朗讀的流利、感情的充沛、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等方面表示了肯定。
孩子們的說話和朗讀技能都有了明顯的進步,也堅定了我繼續(xù)進行這方面有意識訓練的信心。這一次,對我說來說是一次磨煉,而對于孩子們來說,經歷這次公開課展示,他們會更自信地面對每一次挑戰(zhàn)。
課結束了,但這堂課的工作還要繼續(xù)。翻開教學設計,將整理好的思路,再次融入教案中,彌補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不足。完善不能完美,正如一位老師所說:“你們年輕教師,有激情,但缺少經驗,因此允許你們犯錯誤,在一次次的磨煉中成長!
但是我也警告自己,不能以年輕、缺少經驗為借口,放松對自我的要求,我們要做的事太多了。尤其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至關重要。要多讀、多想、多練筆,不斷地提升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改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法。
是的,課結束了,但文本解讀的研討才剛剛開始。在語文教學的天地里我們是稚嫩的,就像剛出爐的劍,需要一次次的鍛造和淬火,才能礪出鋒利的劍芒。
【五年級上冊《憶讀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憶讀書的教學反思03-07
憶讀書教學反思02-02
《憶讀書》教學反思04-17
《憶讀書》教學反思04-17
憶讀書教學反思范文05-16
《憶讀書》教學反思(精選10篇)06-17
憶讀書教學反思(精選14篇)06-01
憶讀書教學反思17篇12-13
《憶讀書》教學反思(通用13篇)12-08
倆篇關于憶讀書教學反思參考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