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瀑布》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瀑布》教學反思1
葉圣陶先生說過:“入境始于親”。只有當學生親生體驗過,才會展開積極的想象,從而主動積極、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課文,體悟情感。這句話指引著我整篇教學的設計。所以在教學中,我覺得有一點是成功的,這是一篇語言優(yōu)美的寫景散文,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分別介紹了黃果樹瀑布的聲音和形態(tài),由于瀑布離我們生活比較遠,對于孩子來說,缺少直觀的感受,缺乏生活的沉淀對文中的有些語句。如果就這樣講一講,孩子只能浮光掠影地了解課文,所以這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使用了多媒體,使圖文音像相結合,帶給學生多種感官的刺激,使學生能盡快進入美的境界,與文章產生共鳴,有最大程度的感悟,這樣,才能將外部語言文字化為自己的內在情感,在讀賞說中深切感受黃果樹瀑布的壯美!又使學生開闊眼界、受到審美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一節(jié)課下來,我總感覺這個多媒體的播放是不是多了,總共有5次,再加上不是串聯的,也正是因為這樣開關開關,影響時間和師生的思路。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仔細想來,這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還有:
1、課的節(jié)奏不夠緊湊,前松后緊。
2 、沒有關注學生,缺乏教育機智。
不知從何時起,好像很不滿足于很順當的課堂,但是真正面對學生的生成時又缺乏教育機智。原因有: 只顧一廂情愿地完成教學任務,而沒有停下腳步認真傾聽孩子們的回答,沒有關注課堂中的實際情況,對于學生的生成不夠敏感,沒有很好地利用生成的資源。如當學習瀑布的形態(tài)時,學生說到“瀑布像銀河從九重天落下來。這時沒有及時引導學生把黃果樹瀑布與廬山瀑布進行對比,提煉出黃果樹瀑布的寬,以及它的氣勢非凡和雄偉壯觀。
《瀑布》教學反思2
《大瀑布的葬禮》是一篇閱讀課文,講述的是巴西總統(tǒng)親自為一條曾經是世界上流量最大,而如今即將枯竭的塞特凱達斯大瀑布主持葬禮的故事。教學難點是體會巴西總統(tǒng)親自主持瀑布葬禮的深遠意義。根據教學的重點、難點,我設計了三個問題:一、大瀑布以前和現在的景象有什么不同?二、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塞特凱達斯大瀑布的悲?三、聯系實際和同學交流讀了課文后的感想。課上我著重引導學生抓住大瀑布昔日和今天的不同景象進行深入學習和研究,通過今昔對比,學生意識到了保護環(huán)境,愛護地球的緊迫性和重要性。為解決教學重點,我化難為易,先利用課件讓學生直觀感受昔日大瀑布的雄偉、壯觀與如今大瀑布的即將枯竭,把學生帶入意境,再帶著自己的感受讀課文,這樣學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了共鳴。接著讓學生默讀第七自然段解決第二個問題,學生很容易找到了原因。然后把問題引向深入,使學生明白導致大瀑布逐漸枯竭的根本原因是人們缺乏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不愛護地球。
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我覺得閱讀類課文的教學,就應該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放手讓學生進行研究,進行合作學習,但必要時也要作適當講解,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
課后靜下心來思考,發(fā)現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讀的指導不到位;學生發(fā)言面兒小;教師缺乏激勵評價的語言;新舊知識沒有很好地結合起來。我想:要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備學生,而且要備自己。
《瀑布》教學反思3
《黃果樹瀑布》是選自蘇教版小學五年級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祖國各地”。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游記散文,記敘了“我們”在黃果樹瀑布風景區(qū)的所聞、所見、所感,描繪了黃果樹瀑布的壯觀景象,謳歌了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對人的性情的陶冶。
首先,我在課前利用多媒體播放那英等歌星歌唱《黃果樹瀑布》,激情澎湃的歌聲能激起學生的熱情,課堂中再為學生展示了黃果樹瀑布的美景圖,有聲響的視頻能很快將學生帶入到壯觀的瀑布世界,如此一來,喚起學生對“黃果樹瀑布”的喜愛與向往之情。這樣做,不僅激起了學生學習新課的濃厚興趣,而且提升了學生的審美能力,讓他們產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懷。課堂教學時,我巧妙地賦予學生游客的身份,使學生對文本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fā)了他們的好奇心。
其次,這篇課文作者的高明之處是運用優(yōu)美的語言,真實細膩而又具體生動地描繪了黃果樹瀑布的壯美無比、生機無限,文中運用了許多修辭手法,如比喻、夸張、對比等。本課長句子也較多,在教學第一課時時,我便重點讓學生讀通讀順全文,并讀出感情,領悟作者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對景物進行描寫的好處。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重點即“寫瀑布聲響、形態(tài)、感受”的句子重點品悟,品味瀑布的特點,感受作者的用詞之美和精準,并很好地為第二課時的學習打下基礎。
再次,《語文課程標準》第二部分“課程目標”第三學段(5-6年級)中指出:“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苯虒W本課時,我引導學生掌握文章的寫作結構和寫作順序。文章第一句話是全文的總起,作者運用總—分的寫作結構,從不同角度對黃果樹瀑布進行了描寫。全文運用“移步換景”的寫作方法,從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描寫了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教學時我適時地提醒學生學習這一寫作方法,并且安排課外練筆,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黃果樹瀑布語言優(yōu)美,教學本課時,運用詩句總結本課時:“黃果樹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懸掛在天地間的歌;她用動人的歌喉譜寫了天地間雄壯的樂章,讓我們下一節(jié)課再來繼續(xù)黃果樹瀑布之旅!”此筆我覺得為畫龍點睛之筆,讓學生的審美情感得到了升華,為第二課時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瀑布》教學反思4
是一首飽含深情的風景詩,通過對瀑布的生動描寫,突出祖國山河的壯麗,抒發(fā)作者對祖國山河無比熱愛之情。本課重點是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詩歌的韻律美,體會瀑布的雄偉、壯觀。領略美好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發(fā)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發(fā)揮學生的想象。
一節(jié)課上下來,我覺得做的比較好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充分并有效利用搜集資料。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倡導大語文觀,它強調課文只是一個載體,而不是教學資源的全部。語文教師,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所以,在上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瀑布的資料,從課堂的匯報可以看出,通過搜集交流,學生對瀑布的了解,不僅僅局限于詩歌所表現的內容,而是圍繞瀑布這一中心所形成的一種大的學習氛圍,特別是學生所展現出來的搜集過程,更是為語文學習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空間,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語文學習”。交流之后,要求學生“下課以后把所有的材料都粘貼到墻報欄里,大家都來讀一讀”,使材料發(fā)揮了最充分的作用。
2.調動多種感官的參與,拓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的拓展,可以引發(fā)學生豐富的想像和聯想,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發(fā)散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還能使學生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教學中,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的眼、耳、口等多種感官的積極參與,相機進行了創(chuàng)新思維的拓展教學。如:導入新課時利用多媒體播放了瀑布的聲音讓學生聽,然后猜猜是什么聲音,讓學生感受到瀑布的聲音不僅像詩歌中所描述“疊疊的浪涌上岸灘,陣陣的風吹過松林”,有時還像火車疾馳而過的轟鳴,像悶雷滾動,像萬馬奔騰……又如:學生觀看了瀑布的圖片后,進一步引導學生“你剛才看到的瀑布是什么樣的?”學生說,有的像白色的馬尾,有的像一條長絲帶,有的像又寬又長的水簾子……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顯示出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他們身上所釋放的巨大能量。
可是也有不足的地方。雖然能夠重視學生的朗讀,體現新課程“以讀為本”的理念和要求,但還不夠深入。應采用多種形式的讀,如:個人讀、同桌互讀、男女分讀、小組讀、集體讀,配樂讀,加動作讀等,更加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朗讀積極性,讀出感悟,讀出體會。同時,對學生朗讀的引導和評價上還應該更為細致和耐心些,要說到點上去,更加富有人情味和鼓勵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學一篇課文,就是為學生打開一扇心窗。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讀中有所感悟。在廣闊的知識領域獲得更多的知識。只要這樣堅持下去,閱讀教學一定會在學生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中走向更廣闊的天地,學生的閱讀能力等語文素養(yǎng)也一定會不斷地得到發(fā)展與提升。
冷眼看質疑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教師都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增加了”質疑環(huán)節(jié)“,以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是令人欣慰的!但質疑過程中低效率、低質量的“兜圈子”現象,也應當引起我們的警醒。
。保摶我粯,兩張皮。一次我聽一位老師執(zhí)教《瀑布》。在第一課時的最后環(huán)節(jié),學生一連串提出好多問題,比如,“好像疊疊的浪涌上岸灘”中“疊疊”是什么意思?“萬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中怎么說是“白銀”?“一座珍珠的屏”中“珍珠”是什么?……面對提問,教師只是傾聽、點頭,態(tài)度極其和藹。待學生問完了,教師說,很好,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解決這些問題——為什么不趁熱打鐵而要留到下節(jié)課?等到了“下一節(jié)”,學生的興奮期已過,解疑的意義還有嗎?同時我也擔心:到下一節(jié)課,熱情已經冷卻的,可能不僅僅是學生,教師可能不再理會“上一節(jié)”的問題,依然執(zhí)行自己固有的教學思路。
2.明知故問,走過場。引導學生質疑主要有兩方面意義:一是使教師清楚學生學習的難點、疑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提高效率。二是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但是,我發(fā)現,好多質疑就是注重形式,走過場——為疑而疑。
“看到題目你產生了什么問題?”這是我在另一節(jié)《瀑布》課上聽到的發(fā)問。學生馬上開始了動嘴不動心的所謂質疑:“為什么寫瀑布?”“怎么寫瀑布的?” “瀑布是怎樣的情景?”其實,這是服務于老師思路的明知故問。試想,我們日常閱讀時,看到題目,如果感覺吸引人,就會一氣讀下去,怎么可能“!痹谀抢,思考這篇文章“寫什么”“怎么寫”“為什么這樣寫”——即便有,也只能從閱讀中尋找答案,而下是坐在那兒傻想。
。常细∑迹坏轿。高質量的“問”,應當是開山的斧子,深耕的犁杖。學生質疑水平的不同,正反映了教師教學能力的高下。如果學生的問題僅僅停留在 “這個詞語我不懂”“這個句子我不明白”上,我們教師就該好好反省自己了。對字、詞、句進行解釋,這些疏通性問題,不應該成為課堂質疑環(huán)節(jié)的重點。研究性、鑒賞性、評價性的問題,才應該成為教師與學生質疑、探索的方向。
還說《瀑布》。有些學生質疑:“白銀是什么東西?”“我沒見過珍珠,珍珠是什么?”這些問題,作為四年級學生,應該事先查字典或者用其他辦法解決,教師不該為它們消耗太多的課堂教學時間。學生真正應該思考的是這樣一些問題——為什么遠望瀑布,仿佛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這里作者怎么不形容是“珍珠”,而在近瞧時才說“站在瀑布腳下仰望,好偉大呀,一座珍珠的屏”呢?
要理解這些詩句,教師就須引領學生反復朗讀、深入體會:遠望瀑布,灰白顏色,不透亮,就像白銀一樣,一種蒙?模糊的美。當近在眼前,瀑布傾瀉而下,無數水滴在陽光的照射下晶瑩剔透,五光十色,像一座珍珠的屏,美麗極了!這樣,質疑才能達到應該有的目的,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學生所理解說的“白銀比白色好聽”的層次上。
實際上,深入觀察,我們會發(fā)現,課堂上好多老師設置質疑環(huán)節(jié)的最終結果是教學以失敗而告終。回顧自己,我也出現過類似問題。比如,學生質疑,我就跟著跑,放棄了主導作用;教材被肢解,成了支離破碎的問題課,以至于“整體感受”“圓融之美”成為夢想。
《瀑布》,這么短小優(yōu)美的一首詩,學生卻提出那么多,那么碎的問題,讓老師一一解答。我想,這絕對不是作者希望看到的。質疑太多,詩的神韻就“散”了。應當讓學生在聲情并茂的朗讀中反復感受瀑布的整體美,對個別的詞語理解不必“較真兒”。
無論如何,對于語文教學而言,深而真的“感”永遠比細而碎的“懂”更重要。
有聲有色的語文課堂教學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計算機的大量普及,給現代社會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給現代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添了色彩。課件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輔助者,應該以人為本,關愛教學雙方,充分考慮到學生和教師的主體和主導作用,切實成為語文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有效工具。學生步入三年級上期,其認知特點還是喜歡形象鮮活、生動有趣的事物。因而在教學中,有效地使用課件進行教學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瀑布》是葉圣陶先生寫的一首短詩,從聲、形、色三方面生動刻畫出瀑布恢弘的氣勢,柔美的景致。在教學中我以引導學生體會瀑布的聲音、形狀、顏色為教學重點、難點切入。運用課件展開教學,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還沒看見瀑布,先聽見瀑布的聲音,好像疊疊的浪涌上崖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苯虒W時,先播放瀑布轟隆隆的聲音,學生以聽覺感受瀑布的恢弘氣勢。再引導學生細讀文本,對瀑布聲音的體會更加深刻。指導學生進行朗讀,學生想著瀑布的聲音,那壯觀的氣勢自然聲情并茂地展現出來。
對于本課教學難點的突破,運用課件也收到良好的效果。“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突破此難點,只需一幅青山襯白色瀑布的遠景圖,便使學生即刻感受到色彩的對比,體會到“遙看瀑布掛前川”的意境,那欷歔聲化為對瀑布美景的贊美,化于充滿豪情的誦讀之中;而領會“一座珍珠的屏”,則將珠簾圖與瀑布對照,花千言萬語費盡周折講解的難點就在這形象的圖景前化為動情的吟誦,融入字里行間中了;同樣,那如煙如霧如塵的縹緲意境,也讓學生一邊欣賞相應的圖片,一邊輕輕讀出它那曼妙的變化來。學生們在這欣賞與誦讀的過程中,充滿了欣喜,充滿了激情,一次次動情的誦讀使學生們沉醉于瀑布時而恢弘、時而輕柔的情境之中。
多媒體課件的有效應用不僅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突出了重難點,還多感觀、多渠道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內化,同時還能提供與教學相關的媒體信息,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資源環(huán)境,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拓展信息源。
因此,教學中,我還利用課件拓寬學生的視野,向學生展示了世界知名瀑布:中國最大瀑布——黃果樹瀑布;世界第一黃色瀑布——黃河壺口瀑布;最潔凈的瀑布群——九寨溝瀑布;亞洲最大跨國瀑布——德天瀑布;世界上最寬瀑布——加拿大尼亞加拉瀑布……欣賞到這些奇美的瀑布,學生的話匣子打開了,爭先恐后談論自己的感受。信息量擴大,語言表達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
可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運用課件,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幫助學生從被動接受向主動學習的轉變,有利于從知識教育向智能教育的轉變。有效地運用課件,是對傳統(tǒng)教學的完美和補充。
《瀑布》教學反思5
《望廬山瀑布》意在讓學生熟讀的基礎上知道:在陽光的照射下,廬山的香爐峰升起紫色的云霧。一條白練似的瀑布從青翠的山壁間跌落下來,好像一條大河掛在山前。那長長的瀑布飛快地直往下瀉,真讓人以為那是銀河從九重天外落了下來。多么壯觀的景象啊!詩人李白運用極其夸張的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盡情抒發(fā)了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我在仔細研讀了教材之后,將目標設定為:1、會認4個生字,會寫4個字。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3、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二年級的學生學習重點仍然在識字、寫字上,而在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則為難點。
一、情境引入,揭示課題
課前我先讓學生看有關廬山風景的視頻,再通過談話引導學生知道我們的大詩人李白也去過廬山,看到了這么美的風景,而且還把他看到的寫成了一首詩,詩名就叫《望廬山瀑布》。
二、讀誦課文
1、了解李白,先生講,再幫忙補充。
2、了解李白的其它古詩。
3、掃清障礙,主要解決生字。學生小組間互相幫助學習,然后檢查個別字朗讀,并通過為生字找朋友讓學生鞏固生字。這首古詩里生字比較簡單,學生學起來比較輕松。
4、理解古詩
首先讓學生讀,讀通讀準古詩。接著幫助學生逐句理解詩意,體會作者李白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梢酝ㄟ^給個別組詞理解字義,比如照就可以組為照射;學生理解香爐是指香爐峰, “三千尺”是作者用夸張的方法,“銀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繪廬山瀑布的雄偉壯美。之后又讓學生讀,有感情的讀,讀出廬山瀑布氣勢磅礴的感覺。在熟讀的基礎上成誦。
三、總結
反思:古詩學生比較難理解,于是我就借助多媒體進行《望廬山瀑布》的教學。上完課后,感想頗多:
1、材料的充分準備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前提。
為了上好這節(jié)課,我提前一周開始通過各種方法收集資料。瀑布圖片網上很多,但是能準確切題、合乎心意的卻甚少。從關鍵字“望廬山瀑布”到“瀑布”,從自己認真查找資料到求助朋友,所有能尋求幫助的途徑都用上了。短短一個星期的時間,瀏覽的圖片就有幾百張。最后才在這幾百張中選取了8張。視頻資料也是如此。廬山瀑布的視頻有很多,但是我要求的視頻資料是——既要表現出廬山瀑布的氣勢恢宏,又要有能震撼人心的瀑布聲。尋找資料的過程無疑是艱辛的,但艱辛過后的收獲卻讓我感覺一次比一次甜蜜,一次比一次興奮。
2、有效的教學設計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關鍵。
對于所有課來說,有效的教學設計是關鍵。剛開始的我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候有些急于求成。在試講時我利用多媒體上的課,幾位聽課老師給我提了很多寶貴意見,再就是在理解詩意上引導的還不夠透徹,我發(fā)現自己不應該讓教學來體現多媒體的功用,而應該讓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所以我在教學的重心不應該在多媒體上,而應該在教學的有效性上。認識到這一點后,我又調整和修改了自己的教學設計。
3、我在講授《望廬山瀑布》一詩時,導入部分先是使用了多媒體來介紹廬山的風景,接著播放廬山瀑布的視頻錄像,讓學生對廬山瀑布有一個直觀印象,并使學生心靈得到震撼。在古詩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通過“讀—理解—讀—誦”這4個步驟學習課文。在第一個讀中,學生做的很好,很快的解決了生字,還給生字找了一些課外的朋友。低年級古詩教學重在入情入境地計,而要讀得入情入境,只能從圖片、錄像上感受,或是聯系生活實際,在老師的情境語言中讀。我也尋找了大量的資源引導學生讀,《望廬山瀑布》一詩中的名句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我?guī)е⒆觽兛戳苏n件高山瀑布的景象,讓他們感受到了“飛流直下”的感覺、領略了“三千尺”的高度和寓意,就有個別學生感言,真的“像天上的銀河落下來了”。 但是最終還是沒能達到預設的效果,反思自己,發(fā)現:只有放慢語速,引導學生感受作者的意境,去領略作者當時的心情,讀起古詩來才會更有味道。在枯燥的課文中,教師是學生學習路上的向導,有了教師正確的指引,學生的思維大門就會打開,一切看似疑難的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瀑布》教學反思6
實際的課堂教學的把握卻是不盡人意的,甚至凌亂。比方導入課題后,沒有及 時地板書課題,后來才補上 (這是一個失 誤)。板書設計沒有突出文本的脈絡,主要 內容的概括,不盡合理。由于緊張的緣故,沒有走下講臺,走進學生中去,把老師學生割裂了 開來,沒有和學生、課堂很好地融為一體。時間 的把握上,拿捏不住尺度,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學 目標。
這堂課值得思考的就是:一堂課的把握上,究竟該怎樣設計,定立什么樣的教學目標,最后 又究竟生成了什么樣的教學效果。我的這堂課, 在目標的設計上,有點“貪多嚼不爛”的感覺, 目標設置的模糊和不確定性,導致這堂課的時 間不夠用,沒有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最后一個 環(huán)節(jié)關于“人生意義 ”的思考,只能留待下一節(jié) 課。
總之,學習《紫藤蘿瀑布》,我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拜訪了作者,走進了紫藤羅的心靈。雖然,這種方式可能是很唐突的,但畢竟是我對語文課堂探究的一次嘗試。
《瀑布》教學反思7
《黃果樹瀑布》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寫我們在黃果樹瀑布景區(qū)游覽的所見、所聞、所感,描繪了黃果樹瀑布景觀的壯美,謳歌了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及對人的性情的陶冶。文章詞匯豐富,語句優(yōu)美,尤其是比喻句的大量出現,使語言格外具體、生動,讓人感受到黃果樹瀑布的壯美和大自然的勃勃生機。那如何讓學生也能有這樣的感受呢?
1.讀為主線,多形式、多層次朗讀。
朗讀是賦予作品以生命,是老師的再創(chuàng)造。朗讀是活的,講解是死的。講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讀則理解、感動。徐永年說過:“閱讀教學是要讀,寧愿讓學生跟著我一句一句地讀,也不要多分析,多講一句!彼裕@節(jié)課中我讓“讀”唱主角。作為第一課時,我舍得花時間給學生讀書,縱觀整節(jié)課,兩次通讀全文,一次默讀全文,更有多次感情朗讀、回讀。特別是精讀環(huán)節(jié)。以課后習題4為統(tǒng)領,讓學生先找出描寫瀑布形態(tài)和聲響特點的句子,再說說感受,最后把感受帶到文中反復體會、朗讀、誦讀,用讀讀出自己對文本的理解。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通過品味關鍵詞句,體會作者遣詞造句謀篇的匠心,學生是用“兩只眼睛”讀書,這樣,才能不斷地讀出恍然大悟。
2、不動筆墨不讀書,勾勾畫畫好方法。
新課程標準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明確閱讀教學的重點在培養(yǎng)學生的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所以課堂上老師告訴學生,用筆畫畫書中的關鍵詞句,在旁邊做上批注,而圈點批注使語文課充滿了源頭活水般純正的味道,它的的好處就在于:學生讀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學生理解得越好,朗讀就越有感情。
3、目標簡明,扎實有效。
都說,我們的語文教學必須“大道至簡”,返璞歸真。實踐也證明,課堂教學中,越是集中目標,就越容易抓住課堂的重點;越是目標簡明的課,就越容易抓住文章的核心和實質。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明白、輕松起來。
這節(jié)課,我引領學生緊緊圍繞“瀑布的形態(tài)和聲響特點”品詞析句、誦讀感悟。集中教學力量,抓住教學主線,把文字、文章中所蘊涵的知識、能力、情感等“轉化”為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有最大的收益和進步。正所謂“教的越少,學得越多”。
縱觀整堂課,這樣的寫景美文應以朗讀為主,但是感覺學生沒有讀到位,我也沒有指導到位。比如“銀雨灑金街”這個環(huán)節(jié),沒有抓住“騰空而上、隨風飄飛、漫天浮游”等詞語進行指導朗讀,也沒有找到相關的媒體資源,讓學生直觀感受,去體會“銀雨灑金街”的奇景。最后,學完課文,由于時間關系,我總是抓住了一些句子來讀,沒有讓學生整篇課文美美地讀一讀。公開課上這樣的寫景文,是第一次,我想以后還會繼續(xù)嘗試。
《瀑布》教學反思8
《瀑布》是葉圣陶老先生所寫的一篇抒情散文詩歌。這首詩以瀑布為主題,進行了生動的描寫,詩句使用疊句、對偶和排比,十分富于節(jié)奏感,讀起來瑯瑯上口。非常適合中年級學生閱讀。這么美的一首詩歌,沖著孩子們高漲的朗讀興趣,我當然不能把它上失敗了。因此,課前我進行充分的準備,從查資料、請教年老教師、做課件,到怎樣把學生自主學習放到第一位,引導學生有感情地品讀詩歌。經過我一系列地修改,最終確定教程設想:聲音感知——體會感情——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在開始上課,我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靜靜地聽瀑布飛流直下的聲音,孩子們一下子被我創(chuàng)設的情景吸引住了,情不自禁的想去探尋瀑布到底隱藏著什么樣的秘密。接著他們睜開眼睛立刻被眼前的美麗景象震撼了,都想說點自己的感受。張子其同學說:“這瀑布真是美得沒法比喻,我都沒有詞語再形容我的感受了!蓖踉隼m(xù)同學說:“我覺得這瀑布正如李白詩中所說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蔽覜]有料到孩子們把自己內心的感受說得這么真切,我當時如果不是上課,真想把孩子攬入懷中,撫摩著他們的頭,說:“老師覺得你們太棒了,我為你們而感到驕傲!苯又捎诒菊n識字量少,孩子們在課前的預習都做得非常好。所以,自主讀文不成問題。
詩歌的重難點是在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小詩。我首先配樂進行了一次詩歌范讀,這樣一來,又一次把學生帶入到了優(yōu)美的意境當中。他們當然想讀愿讀,我發(fā)現一個個都在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有的都快迫不及待地小聲讀起來了。我馬上把詩歌分為“聲、色、形”三方面,每一小節(jié)的引領著學生采用移步換景的手法學習。這樣一來,使詩歌的層次更為清晰,孩子們學起來也不費勁。從朗讀遠聽瀑布聲(第一小節(jié)),再到遙望瀑布狀(第二小節(jié)),最后到近觀瀑布形(第三小節(jié)),我為學生配上了圖片,孩子們都覺得這樣幫助他們理解詩歌中重點詞句的意思,比如:“疊疊的浪涌上岸灘陣陣的風吹過松林!薄皶r時吹來一陣風,把它吹得如煙,如霧、如塵!边@些詩句讓學生觀看錄象,體會身臨其境的感受,瀑布的雄偉氣勢。領略美好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發(fā)了學生愛家愛國的情感。在課中朗讀我采用多種形式的讀,從面到點,由小組讀、集體讀、分男女生讀、指名讀,到合上課文,配上音樂,師生齊背,使整個課堂氣氛到達一個高潮,老師、家長、學生都深深地與作者葉老產生了共鳴。這既體現新課程理念,又調動了學生朗讀的積極性,使整個課堂書聲瑯瑯。
《瀑布》教學反思9
多么壯觀的景象啊!李白運用極其夸張的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奇壯麗的景色,盡情抒發(fā)了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開始教學古詩,我讓學生對照插圖,體會詩人描繪了怎樣的情景,引導學生把想像的畫面說生動,說具體。
接著便問:知道廬山在哪嗎?之后馬上放廬山的風景圖還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和自己的解說詞,一下便把孩子們帶入了景色迷人的廬山。當播放結束時,看到孩子們還是那如癡如醉的神態(tài),于是引導學生朗讀和領悟詩情。
領悟詩情這方面,我覺得這首詩有一定的難度,孩子們似乎受到了圖片的影響,逐句逐句地對詩去進行解釋。這是,巧妙地引導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讓學生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審美樂趣。
課堂中,一直把自主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說發(fā)現,說理解,說體驗,在學生之間的互動互補中,感悟詩句,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讀書的過程變成了學生自主發(fā)現和探索的有趣經歷。
《瀑布》教學反思10
在上《望廬山瀑布》這可時,導入我用了學生在之前上過的《廬山的云霧》這課,因為學生知道了蘆山的云霧的特點,現在來虛席蘆山的瀑布會使他們有熟悉感。這課時教材中第13課《古詩兩首》中的一首,這首詩詩描繪了壯麗的廬山瀑布,展現了詩人瑰奇的想像與創(chuàng)造力。本課重點是學生能把4個生字認識和會寫,還有能理解課文之中穿插的以描述瀑布的詞、句、文等,同時從不同角度激發(fā)表達欲望,增進學生語言積累,為他們從讀到寫做好遞進式鋪墊。
古詩學習對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很多經典能張口倒背,但對其中的字句、意境卻隔了一層,對學習古詩的方法更是不求甚解。所以要重視引領學生感悟詩境。我使用了課件的形式,讓學生能夠通過圖片加深對這課的理解,在上這課時對于有些上下文的銜接處處理的不是很恰當。還有在提問的方式上也應該加強。這樣才能使學生能夠對老師的課感興趣,帶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給學生古詩學習的方法,啟發(fā)他們抓住重點字詞品讀想象,借助課外閱讀文字激發(fā)學生書面表達欲望、積累運用語言。
《瀑布》教學反思11
小學的整個語文教學都應當以朗讀為主,不管是那種類型的文章,都必須在讀中去感悟,理解,體會。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就更應當以朗讀指導為主了。教師的范讀,能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調,要有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導入部分先我是利用了多媒體來介紹廬山的風景,接著播放廬山瀑布的視頻錄像,讓學生對廬山瀑布有一個直觀印象,并使學生心靈得到震撼。開課后,我為學生范讀了一遍課文。雖然,我在上課時課件出了一點小問題,沒有播放出配置的一點古箏的音樂,但并不影響我的范讀。我看見學生情不自禁的跟著我一起朗讀古詩,心里真的很高興。
在古詩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通過“讀—理解—讀—誦”這4個步驟學習課文。在第一個讀中,學生做的很好,很快的解決了生字,還給生字找了一些課外的朋友。低年級古詩教學重在入情入境地計,而要讀得入情入境,只能從圖片、錄像上感受,或是聯系生活實際,在老師的情境語言中讀。我也尋找了大量的資源引導學生讀,《望廬山瀑布》一詩中的名句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我?guī)е⒆觽兛戳苏n件高山瀑布的景象,讓他們感受到了“飛流直下”的感覺、領略了“三千尺”的高度和寓意,就有個別學生感言,真的“像天上的銀河落下來了”。 但是最終還是沒能達到預設的效果,反思自己,發(fā)現:只有放慢語速,引導學生感受作者的意境,去領略作者當時的心情,讀起古詩來才會更有味道。在枯燥的課文中,教師是學生學習路上的向導,有了教師正確的指引,學生的思維大門就會打開,一切看似疑難的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課中,通過學生多種形式的讀自由讀,齊讀,小組長帶領大家讀等,悟出了詩歌中所蘊藏的優(yōu)美的畫面時,教師一定要做具體的指導。那些字該重讀,詩歌的節(jié)奏時怎樣的,古人讀詩,吟詩時搖頭晃腦,聲斷氣不斷的樣子······這些朗讀的技巧,教師都要做細致的指導。讓學生從小就養(yǎng)成好的讀書習慣,不唱讀,不拖讀。由此而感受到朗讀詩歌的`樂趣,激發(fā)學生學習背誦古詩的興趣,從而積累古詩中的名句,做好長遠的打算,奠定基礎。今后在寫作中能信手拈來。正所謂:熟讀唐詩八十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總之, 要上好一節(jié)課,真的不簡單。必須經過反復的思考,反復的修改,反復的試講,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瀑布》教學反思12
對這篇課文深層次的理解,主要是靠了學生的智慧,但是如果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不為學生的智慧和潛力的發(fā)揮創(chuàng)造條件,不為不同的學生進行選擇提供可能”的話,那課堂上的“個人智慧”和“集體智慧”就無從體現了。我總是先給學生一些時間看書預習、獨立思考,再激發(fā)他們相互糾正、相互討論、相互評價,他們就會有話可說,并且從中學到一些自己沒思考的東西,他們互相學習到的東西比從老師那里學到的東西要來得深刻。還能改變學生期待老師最后給個正確答案的傳統(tǒng)思維
散文好讀不好教,這是許多語文老師的共識,在我看來,借景抒情散文的教課就象是跳水運動員做高難度的跳水動作,成功了滿堂喝彩給人美的享受,失敗則成殘缺品全部變味,教的人不是滋味,聽的人更是無聊。該怎么上好一堂借景抒情的散文課呢?準備《紫藤蘿瀑布》這篇課文時,我著重思考這一問題。以學懂一篇課文為目標轉變?yōu)檫M行某項語文能力訓練為目標明確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基本原則之一。目標在教學中起導向、激勵和檢測作用,任何有效的教學活動都必須先有明確的目標。這是已被教學實踐所證明了的。我在《紫藤蘿瀑布》這篇課文中設定的目標是學會品味文章的優(yōu)美語句,體會文章借景抒情的寫法,課后能夠模仿課文寫描寫景物的小文章。根據新課標的精神,把課堂的主動權給學生,我采取了合作與獨立思考相結合的學習教學方式:在學習課文前,先讓學生預習解決生字詞,掃清教學障礙,這樣才能讓學生上課專注品味文章的語言,做到有的放矢。掃清文章生字詞障礙,對于整堂課的學習是有很大幫助的,學生可以通過課文生字詞的自習,對課文有初步的了解,這樣也就達到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這個語文教學的基本目標。
新課標特別注重語文教學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強調口語交際,上課一開始我就設置了一個回憶性的啟發(fā)導入,要學生將小學時學過的,《望廬山瀑布》背出來,回憶其中描寫瀑布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想象瀑布的形態(tài)和氣勢,接著我問學生喜歡什么花,描繪一下自己曾經見到過的最難以忘記的花開的情景,包括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什么環(huán)境中見到的開著什么顏色什么樣子的花。接著我又要他們想象,自己喜歡的花象瀑布一樣是什么景象,該用什么語言來形容最合適,學生沉默了,我讓他們翻開課文。簡單的將課文背景以及作者的情況介紹了一遍。課文的導入應該是比較成功的,學生聽的很認真,積極的參與了課堂的討論,講述自己曾經歷過的感動一刻。
《瀑布》教學反思13
《黃果樹瀑布》是一篇文筆優(yōu)美、構思巧妙、富有感情的散文(游記)。作者通過自己游覽黃果樹瀑布的所見、所聞、所感,不僅寫出了黃果樹瀑布的雄偉壯觀之美,更提示我們大自然富有勃勃生機,展現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美好畫卷,表現了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對人的性情的陶冶。
蘇霍姆林斯基曾這樣說過:“我一千次地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的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fā)展……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那是不可思議的!边@樣的美文,我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媒體,借助范文,進入美的境界,與文章產生共鳴,盡可能讓學生充分地、最大限度地去感知、體驗課文中的美——黃果樹瀑布的壯美、情致的美好,受到審美教育。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致。
上課伊始,我緊扣文末兩個“沉醉”,創(chuàng)設徐霞客與游客飽覽黃果樹瀑布后沉醉的情境,啟發(fā)學生“連徐霞客這樣一位足跡幾乎遍及全國名山大川的地理學家都陶醉了”,可見這黃果樹瀑布不同凡響啊!以此來激發(fā)學生興致,使他們急切地想了解這黃果樹瀑布的神奇與壯美。
二、借助媒體,品悟壯美。
新課程標準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讀中感知,讀中感悟,培養(yǎng)語感,進而理解課文。”遵循這樣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我充分地放手讓學生去讀,從讀中品味瀑布的特點,感受作者的用詞之精、之美。有些文句學生一下子難以想象畫面,我便借助媒體開啟他們的想象之門。
1、感悟形態(tài),領略壯美。
在設計時,考慮到“騰空而上、隨風飄飛、漫天浮游、銀雨灑金街”等這幾個詞語難以在一些想象力較弱的學生腦海中產生具體的畫面,所以在學生學習這一段時,一張水花飛濺、漫天飛舞的圖片適時出現在課堂中,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了圖片與錄象創(chuàng)設的情境之中,情由境生,如此美妙之境怎能不讓學生感受到瀑布揮灑飄揚之美,這樣,朗讀也成為一種另有風味的美,我在欣賞黃果樹壯美的同時,也在聆聽一支唱響在孩子心中的贊歌。
2、研讀想象,體悟感受。
在感悟黃果樹瀑布聲響、形態(tài)的特點之后,我讓學生研讀抒發(fā)作者感受的句子,從作者的感受中尋求自己的感受。由于媒體中的圖片、畫面,已深深震撼了學生的心靈,所以,他們能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風光讓人心曠神怡,陶冶了人的情操。
三、贊美瀑布,升華感受。
此時,課堂接近尾聲,學生也深深沉醉黃果樹瀑布的壯美中,難怪文末寫道:“綠樹掩映間,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他遙對瀑布,仿佛在凝神諦聽遠處的瀑布聲。他完全沉醉了。此時此刻的我們,也完全沉醉了!睂W生也早已領悟,寫塑像上的徐霞客完全沉醉,是更加襯托出作者、我們完全沉醉了。
當我提問:你在觀賞了黃果樹瀑布后,想怎樣贊美黃果樹瀑布,學生思考后紛紛發(fā)言。有的說:黃果樹瀑布的美景,只應天上有。有的說:我愿化作瀑布旁的一尊塑像,與瀑布朝夕相處,永遠觀賞這一美景。也有的說:黃果樹瀑布這樣壯美,我們應好好保護它,讓它永葆青春,永遠美麗!敺磸妄R讀全文第一句作者對黃果樹瀑布的高度贊嘆:“黃果樹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學生對黃果樹瀑布的感受已達到了高潮。
當然,這堂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在感悟黃果樹瀑布的聲響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原本計劃在學生研讀想象的基礎上,播放瀑布漸近漸響的聲音,但由于對多媒體掌握還不熟練,沒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因此給本節(jié)課留下了一大遺憾。另外,學生的朗讀還不夠充分。不過,這些遺憾也將激勵我今后再接再厲,不斷努力。
《瀑布》教學反思14
《紫藤蘿瀑布》是作者宗璞在經過紫藤蘿花之前的一段情感的歷程,我們可以把這個情感歸為兩類,一是對花的情感,花是本文主要主要描寫對象,用的是工筆。二是寫人,而寫人的情感是放在歷史的大背景中,主題句是“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句話是寫花和寫人的匯聚處,作者認為,對于個體的人和話來說,他們的生命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苦難,有些苦難像她的弟弟那樣,是沒辦法挺過去的,但對于歷史來說,它都穿行在險灘平原之間,它總是向前進的,個人要獲得生活的意義,就要把個人的生命意義和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聯系起來,雖然說個人生命生命隕落,但因為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應有的一筆,后人的美好的生活里有他留下的痕跡,個人的生命就因此有了意義。
“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敝垣@得高度的張力和作者對紫藤蘿以及她的賞花的心情和對歷史事件的回顧和描述是有很大關系的,這就是說,前邊的敘事和描寫的充分的抒情和議論的基礎。
備課時我想到這基礎問題我又想到一個“基礎”問題,學生能理解這一篇文章嗎?他們理解這一篇文章有基礎嗎?根據以前教學,我感覺到學生理解這一篇散文有困難,這些閱讀困難來自學生缺乏宗璞那樣的經歷的共鳴點。我認為學生缺乏的共鳴點有。
一、紫藤蘿是什么樣的植物?大家覺得這個問題可能很好笑,我不這樣想,因為我也不知道紫藤蘿是一種怎么樣的植物,我這兒沒有紫藤蘿,后來我問學生,全班沒有一個人認識紫藤蘿,前邊的插圖其實離“瀑布”太遠了,還好,我上網去查閱,看了許多有關紫藤蘿的圖片,是一大片一大片,近似于課文中說的“瀑布”的紫藤蘿,我還下載了許多圖片,可惜的是,上課的時候沒到多媒體教室里去,就沒用上,不過,我在上課的時候讓學生想象看“層層疊疊”的三角梅花墻,三角梅我們這兒很多,學生用三角梅的層層疊疊的其實來想象有穗子垂下的紫藤蘿,果然理解“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的紫藤蘿變得相當容易。
二、宗璞的弟弟是什么樣的人,他和宗璞之間的事是什么?本文比較含蓄,學生閱讀時是不太可能很敏銳地發(fā)現“生死謎,手足情”的本文的背景。因此,我花了許多時間講宗璞弟弟和宗璞的關系,對于現在不少獨生子女來說,“手足情”的理解不是那么容易,而且這個年齡的學生更難理解了。
三、文革和改革開放。這也是妨礙學生理解宗璞感情的一大問題。因此我從“那時的說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關系”說起,講了許多文革和這相關的故事,學生聽了大為驚訝,他們完全無法理解那個瘋狂年代瘋狂的事,他們認為文革那個年代,生活應該和現在是差不多的,甚至還不知道文革是什么年代。
缺乏了這些理解共鳴點,朗讀能讓學生理解本文主題嗎?如果能理解的話,我認為也可能遠離了宗璞的原意甚遠,不過,你問學生理解了嗎?我相信,學生會高聲回答:“理解了!”只是此理解和彼理解是有很大的差距,這差距不是用“個性化閱讀”的解釋所能解釋的。
我們能假裝學生已經理解了以上幾點共鳴點來“硬教”下去,雖然“硬教下去”可能會讓課程完結用時少,可真正的效益未必是大于這樣提供背景迂回的教。
《瀑布》教學反思15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一直思索如何才是“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
上周和學生一起學習了宗璞的《紫藤蘿瀑布》。此文語言優(yōu)美,所以我打算利用此文教給學生賞析句子的方法及答題的格式。于是教學時,在通過朗讀整體把握文章內容之后,先把賞析句子的方法教給學生,主要講了兩個方面。一、從修辭的角度,重點講了比喻、擬人、排比、夸張; 然后讓學生賞析本文的語言美,寫一段賞析句子的話!巴ǜ小边@種修辭學生沒有接觸過,我先舉了例子,再讓學生到文章中找。學生很快就找到了。二、賞析富有哲理的話,抓住關鍵的詞語。這樣學生也很快地找到一些值得感悟的話。從中也就將本文的主旨也品味出了。第二個方面:此文寫作思路值得借鑒,由物到人再到意。也讓學生進行了一次小練筆。
整個過程,我想學生是有收獲的。但我又在想,這樣會不會太急功近利。那到底什么才是最佳的用教材教呢?原以為隨著教學的時間越來越長,教學的工作會越來越輕松,可是出現的困惑卻越來越多。
【《瀑布》教學反思15篇】相關文章: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03-16
《壺口瀑布》課后的教學反思12-18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15篇)10-10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15篇10-10
《紫藤蘿瀑布》教學反思2篇12-16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集合15篇11-26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集錦15篇10-11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集錦15篇)10-11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通用15篇)10-10
《望廬山瀑布》反思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