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減兩步計算》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jīng)驗,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乘加、乘減兩步計算》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乘加、乘減兩步計算》教學反思1
《乘加、乘減兩步計算的問題》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初步認識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結構特點,引導學生選擇相關聯(lián)的信息,理解數(shù)量關系,提出并解決問題,初步培養(yǎng)學生探索分步解決乘加、乘減兩步計算的問題。下面就以這節(jié)課為例,談一下自己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自主探究環(huán)節(jié)的策略的運用。
設計有效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探究,理解數(shù)量關系,初步探索分步解決乘加、乘減兩步計算的問題的方法。
課一開始,我這樣引導學生:同學們,上次水災過后小動物們忙著重建家園。出示兩道有關小動物重建家園的信息,引導學生提出用一步計算解決的問題,為學習兩步計算做好鋪墊。同時又設計了兩個根據(jù)問題想條件的問題,幫學生理清解決問題的思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解決小熊每次搬4塊,已經(jīng)搬了5次。還剩24塊沒搬。小熊一共要搬多少塊磚?我是這樣引導的——這個問題可以怎么解答?先請同學們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這個問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結合學生的匯報,引導學生理清了這個問題的解題思路——“一共要搬多少塊磚”這個問題是分幾步解決的?為什么分兩步,不能直接一步求出來嗎?我們第一步求了什么,怎么想到的?這樣的設計引導可以進一步突破本節(jié)課的難點——分析數(shù)量關系,學會通過找出間接問題解決最后問題的方法。
有了對第一個問題的解題思路后,學生解決第二個問題時就比較順利。其實這節(jié)課的關鍵就是讓學生找到第一步要解決的問題。
反思:在解決問題的方法上我把大量時間放在了讓學生說為什么會這樣想的敘述上,由于孩子的年齡太小,總體感覺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不是很好,特別是在說為什么的時候,需要一大竄語言文字來描述,一些同學的訴說,斷斷續(xù)續(xù),不太清楚,所以我得重復他們說的話,在這里耽誤了不少時間。
《乘加、乘減兩步計算》教學反思2
《乘加、乘減兩步計算實際問題》教學反思乘加、乘減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要讓學生找到解題的關鍵所在,抓住突破口,從而體驗并掌握解決乘加、乘減兩步計算實際問題的一般策略。本課的教學過程,我在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都滲透著這一思想。
一、在例題中初探,體驗解題策略
一個豐富多彩的問題情境往往會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索的欲望,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因此我設計了大猴、小猴花果山采桃的情境,孩子們看到喜歡的情景,興致可高啦,很快就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此時,我適時抓住學生的的興奮心態(tài),讓學生說說看到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并相機板書:大猴采了3筐,每筐12個;小猴采了6個。接著請學生提出問題:你能根據(jù)兩只猴的采桃情況提出什么問題呢?并根據(jù)學生的提問有選擇地板書問題。
首先解決乘加問題:兩只猴一共采了多少個桃?先問一問學生你是怎么想的?要求兩只猴一共采了多少個桃得知道什么?(大猴采的個數(shù)和小猴采的個數(shù))可是大猴采的個數(shù)題目里沒有直接告訴我們,所以關鍵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讓學生各自動手列式并計算。最后指名交流,重點說說兩個算式分別算的是什么。
這樣,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給思維以方向;并且,學生面對自己提出的問題,想要解決問題的愿望強烈,探究的熱情高漲,學習興趣也異常的濃厚,給了思維以充分的動力,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初步體驗到了乘加兩步計算問題的解題策略,為進一步的學習打下了比較扎實的基礎。
二、于試一試中嘗試,形成解題策略
由于學生是剛剛接觸乘加、乘減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所以在試一試中還不能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完成,還需要教師適當?shù)匾龑В簩τ谶@個問題你是怎么考慮的?要知道大猴比小猴多采的個數(shù),關鍵要先知道什么?再算什么?接著學生自己就能比較順利地完成解題。交流時請學生重點解釋每個算式在題目中所表示的意思。然后通過對兩道題目(乘加、乘減)解題方法的比較,學生發(fā)現(xiàn):不管是求兩只猴一共采的個數(shù),還是求大猴比小猴多采的個數(shù),都要先算大猴采的個數(shù);求兩只猴一共采了多少個就再用加法算,求大猴比小猴多采了多少個就再用減法算。
學生又經(jīng)歷了一次解題的體驗,通過對兩道題解題方法的比較,明確并形成了乘加、乘減兩步計算實際問題的解題策略。
三、在想想做做時加強,鞏固解題策略
小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并且此時學生思維已經(jīng)有些疲倦,為了更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練習題,都是孩子們喜愛的童話或生活場景,有公園買票、學生種樹,還有兔子拔蘿卜等。在完成公園買票這一題時,我先讓學生觀察情境圖說說圖上的信息后,讓學生自己思考計算方法并列式計算。其他兩題我都放手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有困難的可以和同桌商量一下。在全班交流時讓學生說說解題關鍵是什么?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課堂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徑。我設計了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和童話場景,為學生提供了較為豐富的可觀察、思考的素材,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迪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并強化乘加、乘減兩步計算實際問題的思考方法和解題策略。
本課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
1、課堂應變能力還有待加強。當學生的回答不在意想中時,我還不能靈活地應變,將學生的失誤轉(zhuǎn)化為課堂的有機資源。
2、對數(shù)量關系的分析上還可以再深入。這樣可以減少學生在練習中的出現(xiàn)的錯誤,為以后的數(shù)學學習奠定思維基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乘加、乘減兩步計算》教學反思3
上周學習《乘加乘減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課的開始,我出示書上82頁情境圖,出示情境圖后,我并沒有直接出示書上例例題中的問題:兩只猴一共采了多少個?而是讓孩子們看圖,看著大猴的條件,說說知道什么,能求出什么;然后再完整地看情境圖,讓他們又說說,現(xiàn)在能提出什么問題了。
宇說,大猴采了多少個?
冉說,兩只猴子一共采了多少個?
桐說,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個?小猴比大猴少采多少個?
璐說,大猴采的個數(shù)是小猴的多少倍?
宇的第一個問題孩子們都能正確列式解答,第二個問題兩只猴一共采了多少個?多數(shù)學生說應該先求出大猴采的個數(shù)。我追問,你是怎么想到要先算大猴采多少個的?
學生先小組交流,集體交流的時候,我把他們的方法歸為從問題想起,和從條件想起,并注重了表達,一節(jié)課下來,估計有小部分孩子,能清晰大膽表達;一半的孩子,有自信表達自己的思路,另一半孩子模糊的懂,但不是很會表達,需要同學幫著一起說,小部分孩子可能會做,但是思路不清晰。
一節(jié)課下來,通過學生對題目的解答,我想,從問題想起還是從條件想起,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能理解并做出來。但又想想,如果不讓學生表達,到了高年級解決問題時又不能具體分析,只注重解題結果肯定不行。
課本83頁“想想做做”第2題“有4行樹苗,每行14棵,已經(jīng)澆了38棵,還有多少棵沒有澆?”,生讀完題后,我沒有先講而是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交流時發(fā)現(xiàn),好多學生在學完例題乘加的基礎上,想都沒想直接列了一道乘加算式。
課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乘加做起來比較順手,因為乘加算式在圖中能直接看到兩個部份,對學生來說是真實存在?沙藴p算式中減法那部份則是一種虛擬存在的,對于二年級孩子來說,如果憑空讓他們列出算式容易出錯,因此對有困難的學生,我教給他們:1、畫。把最后一份也畫的和前面的同樣多。2、數(shù)。數(shù)一數(shù)現(xiàn)在有幾個幾。列乘法算式。3、劃。把剛畫上去的劃去即減去。這樣,學生對于乘減就比之前容易些了。
【《乘加、乘減兩步計算》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乘加乘減教學反思03-15
數(shù)學加與減教學案例反思12-27
小數(shù)乘小數(shù)說課稿11-04
《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筆算乘法》教學反思11-21
千乘之國成語故事04-25
分數(shù)乘分數(shù)評課稿01-03
《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乘法》教學反思12-25
南鄉(xiāng)子·乘彩舫原文及賞析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