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反思1
剛剛結束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用了兩節(jié)課不到。記得在上學的時候巨恨魯迅的文章。難懂,難背,包括這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此奠定了討厭這個愛罵人的老頭的基礎。直到現(xiàn)在。但是在給學生講這篇文章之前,我就想,能不能不讓我的學生產生我這樣的情緒,拋開個人偏見,魯迅是堪稱文壇泰斗的人物,如果讓他們現(xiàn)在就失去了興趣,那必將是和我一樣的結果,見魯迅的文章就退避三舍。于是,我讓自己不帶任何成見的去重新品讀這篇文章,其實《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還是相當有趣的,初讀下來,會被其中有趣的事物所吸引。記得小學的時候我還曾經嘗試著按照魯迅的方式去捕過鳥,雖然一無所獲,但是孩童的那份好奇和天真,現(xiàn)在回想起來仍然很有趣。
所以,在講的時候,第一,要讓學生體會得到童年魯迅的那份樂,事實證明,孩子們的確能夠感受到那份童真和樂趣。但是如果僅僅停留在這個層面就未免太膚淺了,魯迅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四十六歲了,身處上海,這自然要從《朝花夕拾》的寫作背景入手,四十六歲的魯迅回憶童年生活,除了快樂意外,還有淡淡的憂傷,這憂傷來自于他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正所謂落葉歸根,人到中年,經歷了太多世事的蕪雜,唯有童年那些亮麗、清純的地方才是心靈的避難所。而作為十幾歲的孩子,讓他們深刻的理解這些委實不容易,他們無法感同身受,那么,就要讓他們了解這些背景,去體會魯迅寫文章時不同的心境。
鑒于以上各方面的考慮,一層一層不斷的深入的同時,適時的引導學生不斷的讀很重要,每讀一篇就帶上不同的情感和體悟,在讀中品味,在讀中走進魯迅。講完以后,有些小小的遺憾,覺得沒有引領學生真正的體會到這篇文章深層的情感。但是,下課后,有一個學生跑過來和我說:“老師,為什么了解了魯迅以后,理解起來就不一樣了呢?”這也算是對我小小的安慰吧?傆X得語文中有很多東西是可以受用終生的,在現(xiàn)在不被名利所擾的時候,多帶給學生一些真正語文的東西是我的目標和最大的快樂。繼續(xù)努力。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反思2
本文教學是開學的第一篇文章,有好的開頭上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教學中我仍然堅持用“生本”的方法。經過一個假期,學生是否在學習中又不適應?是否還能夠用生本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來迎接新的學習?為此,我這樣來處理:
第一課時,我將“前置性作業(yè)”放在堂內進行,向學生明確學習內容,獨立去完成。我則不斷巡視,及時給予個別指導。
第二課時,我重點解決兩個問題:(1)整體感知。(2)交流閱讀體會。在解決第一個問題時我特別注意訓練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概括能力,先口頭,后筆頭,糾正學生個在表達上的不足。在解決第二個問題時,我尤其關注學生在“引讀”方面的功夫做到沒有,同時也引導學生善于從多角度去思考賞讀文章。
總的感覺,學生在賞讀批注方面還可以,使上學期生本語文教學的成果得到鞏固。但在“引讀”上學生還是很欠缺的,尤其是材料不豐富。因此,我應該借此來引導學生必須進行大量的閱讀,這樣才能積累到豐富的材料,才可以使得“引讀”的角度更廣,使學生的思維有深度。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反思3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篇經典課文,從我們上中學時到現(xiàn)在,無論教材如何變化,這篇文章卻為所有編寫者青睞。這就是“經典”的魅力。
本文是作者少年時代的生活戀歌,充滿著濃濃的童真童趣,也有淡淡的失落和惆悵。對這篇文章的主題有很多的解讀,諸如“批判”,“揭露”,“不滿”等此類字眼幾乎在每一篇涉及此文的分析中隨處可見。在本文中,作者詳盡生動的回憶了自己童年時代的生活。在我的“樂園”里,有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有神奇驚險的傳說,有雪地里捕鳥的樂趣;即使在三味書屋里,面對嚴厲的老師,我同樣能找到樂趣,新奇的追問,園內嬉戲,課下偷玩,一切都是那樣的天真,那樣的美好。為了能讓學生更好的把握文章的主題,我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設計了“各抒己見”這一環(huán)節(jié)。預設的問題是:“有人認為,百草園是樂園,三味書屋是苦屋,你贊同這種觀點嗎?為什么?”要求學生速讀課文,為自己的觀點尋找依據(jù)。課堂上本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參與人數(shù)最多,積極性最高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有的說三味書屋是苦屋,理由是學習內容枯燥無味;有的說三味書屋不是苦屋,因為作者也寫了一些趣事,如尋蟬蛻、折臘梅枝……經過學生的探究,再由教師點撥,提煉出這樣一個觀點:三味書屋中既有苦也有樂,應該說是一個“苦中有樂”的書屋。再聯(lián)系文章的第一部分,文章的主題自然得以凸現(xiàn),課后“研討與練習一”中的問題迎刃而解。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認識到課堂上問題的提出很關鍵。老師提出的問題必須具有有效性,必須能撥動學生的心弦,必須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這樣學生才樂于回答,急于回答。問題必須提到點子上,課文的難點才能得以突破。
當然,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如其它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不太合理,導致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學生讀課文的方式有些單一……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摸索,力求達到課堂教學最優(yōu)化。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反思4
這是一篇經典的課文了,從我們上中學時到現(xiàn)在,或者更遠可以到我的父輩的中學時代,無論教材如何變化,這篇文章卻為所有編寫者親睞。這就是經典的魅力。
我個人是很喜愛先生的文章的,先生的大多數(shù)文章都一一拜讀過,先生的文章難懂確實不假,和讀現(xiàn)在許多的文化快餐不同,許多的文章你得耐下心來,細細的品味才行,一遍兩遍就想讀出點子丑寅卯的人是萬萬不能體會先生文章的妙處的。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先生回憶童年時期生活的一篇文字,本身充滿著濃濃的童真童趣,有著淡淡的失落和悵惘。在初中階段先生的文章中,我是經常把它和另外一篇《社戲》相提并論的。但不知是什么原因,大概是先生一貫的戰(zhàn)斗者的鋒利,思想者的深邃,播火者的勇敢讓人們忽略了他的細膩,他的溫情?或者是那些需要口號,需要狂熱的年代使人們把先生和他的作品一起推上了圣壇,而圣壇之上是容不得這些東西的?總之,一代代對這篇文章的詮釋讓人如梗在喉,先是扣上了一頂批判腐朽的封建禮教,和摧殘兒童身心健康的檄文,后是回憶童年美好生活,表達自己對三味書屋那種教學方式的厭惡和摒棄,諸如批判,揭露,不滿等此類字眼幾乎在每一篇涉及此文的分析中隨處可見。在這些分析中,先生成了一個樣板戲里苦大仇深的老貧農,在任何一個場合都不忘一把血一把淚的詛咒那萬惡的舊社會,那萬死的老地主。不知先生泉下有知,看到這些東西,會不會一下子坐起來,再寫一篇《論XX》的文章
誠然,先生對于黑暗的社會,貧弱的國家,愚昧的民眾是有著痛心疾首的恨,那是基于一個先覺者的敏銳,一個思想者的責任之上的,但這一切并不妨礙先生作為一個有血性,有情感的男人抒寫自己的夢想,回憶,失落與惆悵。
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作者用實在的筆調詳盡生動的回憶了自己童年時代的生活,那是一個孩子眼里的世界,有百草園里與自然的親密接觸,有神奇驚險的傳說,有雪天里捕鳥的樂趣,也有離開百草園的失落和疑惑,三味書屋里新奇的追問,單調的學習和課余時偷樂的興奮。一切都是那樣的天真,那樣的美好,而這些才是此文的`終極目的,那就是一個年已不惑的男人對自己童年最甜蜜,最溫暖的回憶。
當然,做為一個中年男人,尤其是一個有著深刻思想和犀利筆觸的作家,他的作品中不可能不帶有自己的思想和風格。那些不加修飾而自然天成的描寫,沉穩(wěn)凝重的敘述,深刻詼諧的議論,張弛自如的抒情無不顯示著一代文學大師老道的功力;蛟S這些就是被許多人認為的檄文,戰(zhàn)斗的特征吧!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反思5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我們用了三個課時學習了這篇文章,雖然總體看,教學效果是好的,但是,教完了之后,發(fā)現(xiàn)許多環(huán)節(jié)還沒有盡善盡美,反思一下,希望對以后的教學有所幫助。
本文是作者少年時代的生活戀歌,充滿著濃濃的童真童趣,也有淡淡的失落和悵惘。對這篇文章有很多的解讀,諸如“批判”,“揭露”,“不滿”等此類字眼幾乎在每一篇涉及此文的分析中隨處可見,但是在文中作者詳盡生動的回憶了自己童年時代的生活,那是一個孩子眼中的世界。在我的“樂園”里,有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有神奇驚險的傳說,有雪地里捕鳥的樂趣,有離開百草園的失落和眷戀。即使在三味書屋里,面對嚴厲的老師,我同樣能找到樂趣,新奇的追問,園內嬉戲,課下偷玩,一切都是那樣的天真,那樣的美好。
我的學習目標是這樣設計的: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學習對比寫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會文章寫景的方法;
這個目標注重了知識的學習,但是,經過反思發(fā)現(xiàn),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學生能力的提高。在本文的學習中,學生可以學習準確的形容,準確地表述動作,學習如何增添文章語言的生動性;學習寫景的方法;從寫景中領悟作者熱愛留戀百草園的思想感情;以點帶面,以課本為基礎,跳出文本之外,深層挖掘,從文章中領悟魯迅成為偉人的原因等。
在我的教學設計中,我首先是配圖片介紹作者,然后是介紹這組散文,介紹三味書屋的三味,重點放在感知課文,分析課文,分析的過程也是按照由課文順序進行。
反思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教學設計忽略了檢查字詞這個環(huán)節(jié),因為課文較長,所以設計時就沒有想學習字詞,但是,在讀文章時就發(fā)現(xiàn)了問題,也使我明白了無論多么細小的問題,教師都要重視,學生畢竟是跟著教師的思路走的。而且,介紹作者的圖片也應該用上,否則,只是浪費,毫無意義。最主要的是課程的進行未必非要按照作者的寫作順序,可以重新組織,使之成為一個有關聯(lián)的整體。
總之,這節(jié)課的設計重視的是知識的灌輸,而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問題上,課前的考慮不夠充分。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反思6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回憶童年時期生活的一篇文字,本身充滿著濃濃的童真童趣,有著淡淡的失落和悵惘。在學習過程中,我讓學生反復朗誦文中描寫精彩的段落。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朗讀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發(fā)掘文中的童真童趣,并能結合自己的生活體念去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學生通過學習與回憶童年生活,感受到童年無拘無束的生活的美好和對童年生活的留戀。同時通過在課堂上對作者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生活的對比,體會到是百草園樂園,三味書屋也不是苦屋,一般教學都是通過二者的對比批判封建社會教育對兒童身心的束縛而忽視了教育就是要有要求、規(guī)矩。通過引導學生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生活的對比而發(fā)現(xiàn)各有滋味。百草園生活無拘無束,三味書屋生活是有限制的、有安排的、有引導的,是一個人從小到大必須學習和經歷的。學生從中領會到我們?yōu)槭裁匆綄W校學習,在學校學習生活如果沒有限制是不好的,人由小到大是要是要學好守規(guī)矩的。激發(fā)學生認同學校生活,拋棄厭學思想。我想對現(xiàn)在的留守學生還是有用的。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反思7
在講授這篇課文的三味書屋那部分時,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在童年魯迅的眼里,百草園充滿了無限的趣味,那么相比較下,三味書屋是不是就是枯燥無味、沒有絲毫的樂趣呢?”學生都很積極,紛紛舉手回答,大家一致認為就算是讀書生活也是有一點樂趣的,主要體現(xiàn)在兩點:一是跑到后園去折桂花,捉螞蟻喂蒼蠅;二是趁老師讀書入神時在下面做戲或者畫畫。
在整篇文章結束后,我又提示道:“每一篇文章都蘊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魯迅通過這篇文章想表達一種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呢?請看課后研討與練習一中的第三小題,請你靜靜的思考一下,看看你同意哪種觀點,并說出你的理由。”五分鐘后,學生紛紛舉手作答,大部分學生都贊成第三種觀點,即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美好生活的回憶,表現(xiàn)兒童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但也有同學贊成第二種觀點,即用百草園自由快樂的生活同三味書屋枯燥無味的生活作對比,表現(xiàn)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我問他們的依據(jù)是什么,他們說老師拒絕回答怪哉這個問題就是很好的依據(jù)。我再追問還有沒有時,他們都搖頭說沒有了。
這時周睿哲舉起了手,他的依據(jù)是趁老師讀書入神時同窗們在下面做戲或者畫畫。他的話剛一出口,其他同學都紛紛指責他,說他是胡說,明明前面已經說了這是讀書生活中的一點樂趣,怎么又變成了枯燥無味的依據(jù)呢?我搖手制止了其他學生,我讓周睿哲說一下他是怎樣理解這個地方的,他說了很多,但一直沒準確的表達出來(他平時的成績不是很出色)?粗侵钡纳袂,我突然明白了他的意思,我說:“請你聽我說,看看你想表達的是不是這個意思?你的意思是如果老師教授的知識很有趣的話,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的話,學生就會全神貫注的讀書,就不會偷偷的玩游戲了。是不是這個意思?”他面露感激的神色,連連點頭。其他同學聽后也很是贊同。我表揚了周睿哲并鼓勵其他同學以后也要多動腦筋并敢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課后,我一直在想,如果當時我按照優(yōu)差生的觀念來否定他或者直接忽略他舉起的手,那么我和其他同學不就失去了這么精彩的一個觀點嗎?尊重每一個學生,給予他們平等的空間,在當前的教學模式下是多么的重要啊!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01-07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01-05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12-30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反思02-16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反思07-23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12-08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10-19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10-01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01-05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范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