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1
《蝙蝠和雷達》這一課的教學要點是讓學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關系,大班《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這既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又是難點。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為了突破難點,使學生便于領會掌握文中所要說明的道理,我通盤考慮,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內容,我首先創(chuàng)設了實驗內容,讓學生來當一回科學家的情境,通過三次試驗來探究蝙蝠夜間飛行的秘密,激發(fā)學生閱讀的欲望和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方面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還值得改進。如在學習科學家三次實驗的經過,填寫表格這一學習環(huán)節(jié)沒有處理好。學生在復述這部分內容時,沒有很好地運用到課文中的語言,只是用自己的`話來組織語言,沒有達到復述課文的真正目的。復述完后,如能帶領學生再回到課文中讀一讀,回味課文語言,感悟課文語言,體會作者寫作思路的縝密,我相信效果會更好。讀的訓練還顯得較為薄弱。今后,我將再接再厲,不斷地探究語文教育教學的藝術和方法,更上一層樓。
在學生已完全理解課文內容之后,我扣住課題進行牽引:
“蝙蝠和雷達之間究竟有什么關系?”在這時提出這一問題,基本上已是水到渠成了。學生都能明白雷達的發(fā)明是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啟示。于是,我因勢利導,話題一轉講:科學家研究蝙蝠探路的方法不僅僅發(fā)明了雷達,還發(fā)明了聲納和掃雷儀。你能夠試著說一說聲納和掃雷儀的工作原理嗎?進一步考察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理解。出乎我的意料,學生基本上能夠把它們工作原理說出來,教師再加以適當的補充說明。
拓展延伸:就這樣從動物、植物身上得到啟示。他們細心觀察,認真思考,不斷實驗研究,進行發(fā)明創(chuàng)造。于是,再問學生:人們還從哪些動物、植物身上得到啟示而發(fā)明過什么呢?讓學生們聯系課內外知識討論“潛水艇”、“水草和鋸”、“蜻蜓和直升飛機”、“人腦和電腦”等,激發(fā)學生對仿生科學興趣。
大班《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2
今天上了《蝙蝠和雷達》第二課時,上課形式是“先學后教,當堂訓練”,也就是先讓學生自學,然后老師再教。時間安排是:自學19分鐘,小組討論5分鐘,講授10分鐘,當堂測驗5分鐘,布置作業(yè)1分鐘。整個流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感覺流暢,學生在整個課堂的學習中,基本能達到預期目標。但在處理“后教”一環(huán)節(jié)中,時間把握得不夠好,10分鐘的講授感覺有點倉促。反思原因主要是解決自學部分第1題,“三次試驗”填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提問和板書時間過長,提問中學生沒有答出標準答案或近似標準答案時出現重復提問;板書時間在備課時就有矛盾:板書詳細,花時間;板書簡單,可能對學生日后做習題有所影響。
從本當堂測驗來看,絕大部分同學達到預期目標,個人感覺本節(jié)課教學目的已達到。其中本節(jié)課本人認為最大的亮點是:
1、通過學生完成自學任務,迫使每個學生動筆,從而動腦,解決了一般授課形式中部分學生人在心不在的問題;
2、老師課堂上講課時間少,只講重難點,則有更多的時間對中下生進行即時指導;
3、整節(jié)課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多,充分體現其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由于初步嘗試“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體會到一點益處,但也遇到很多困惑,有待進一步實踐摸索與提高,也愿同行一起交流。
【大班《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05-15
《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08-28
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04-13
《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06-20
《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07-30
蝙蝠和雷達的教學反思范文02-21
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范文05-25
《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范文06-22
關于《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07-03
數學蝙蝠和雷達的教學反思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