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內的加減法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6篇)
在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今天,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tài)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tài)中自己的表現。如何把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以內的加減法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以內的加減法的教學反思 1
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20以內的數,掌握了10以內加減以及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而在計算20以內退位減法的時刻,需要學生應用學過的20以內的進位加法,也即是所謂的“算減想加”。所以,在教學新課時,我總是進行對應的進位加法口算喚醒小孩對進位加法的記憶,并出示求未知加數的算式。
在教學中,北大青鳥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在實際中解決數學問題。生動的過日子情景,有助于學生了解現實過日子中的數學,感想數學與平日過日子的密切聯(lián)系,增加對數學的親密感,經歷用數學的樂趣。比如:直觀的巡視材一年級下冊9頁的例題圖,要求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進行解答。受過日子閱歷和解析本事的局限,小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頻頻難以解析。所以,例題教學充分應用了當代教學傳媒,闡揚直觀性作用,創(chuàng)設了逼真的情境,為學生供應豐盛、生動的料,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要給小孩供應充分展示自己的時機。在提出問題后,不急于教計算辦法,給小孩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在自己的實驗中摸索發(fā)現,自己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讓小孩學會傾聽,學會互相學習。最后,在對比中,優(yōu)化算法,達到教學的目標。在教學十幾減九時,通過小孩自己的摸索,一下子就想到了聯(lián)系進位加法算加法,還有的小孩還想出了書上沒有的辦法(13—9,我先算13—10=3,因為多減了1,所以再加1得4),這樣的教學跳出了書籍,放寬了學生的思路,更有利于培訓小孩的創(chuàng)新本事。
20以內的加減法的教學反思 2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在學習10以內加減法和20以內的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前面的學習當中大部分學生是有學習基礎的,他們有的是在幼兒園已有了這方面的計算訓練、有的是家長在家教自己孩子用扳手指頭的方法。所以孩子們學習這部分知識的區(qū)別只是在計算速度方面的差別。大部分孩子都能按自己的方法計算出得數。在教學本單元時,我突出體現了以下幾點:
1、以舊引新,正向遷移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20以內的數,掌握了10以內加減以及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而在計算20以內退位減法的時候,需要學生應用學過的20以內的進位加法,也就是所謂的“算減想加”。因此,在教學新課時,我總是進行對應的進位加法口算喚醒孩子對進位加法的記憶,并出示求未知加數的算式,為學生探索20以內退位減法搭橋鋪路。
2、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在實際中解決數學問題。生動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例如:直觀的觀察材一年級下冊9頁的例題圖,要求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進行解答。受生活閱歷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小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往往難以理解。因此,例題教學充分運用了現代教學媒體,發(fā)揮直觀性作用,創(chuàng)設了逼真的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的料,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要給孩子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在提出問題后,不急于教計算方法,給孩子充裕的時間,讓學生在自己的嘗試中摸索發(fā)現,自己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讓孩子學會傾聽,學會互相學習。最后,在比較中,優(yōu)化算法,達到教學的目的。在教學十幾減九時,經過孩子自己的探索,一下子就想到了聯(lián)系進位加法算加法,還有的孩子還想出了書上沒有的方法,這樣的教學跳出了書本,拓寬了學生的思路,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本單元的教學中,還有很多比較困惑和不足的地方。如:在練習中,有的題組是有一定的規(guī)律,學生找到規(guī)律之后,盲目地應用規(guī)律,混淆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規(guī)律。如:十幾減9得數應該是十幾的個位多1,而9加幾時得數的個位比幾小1,在總結完規(guī)律之后,學生喜歡應用規(guī)律快速口算,可是,不少孩子把十幾減9的得數算成比十幾個位少1。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只能禁止學生應用規(guī)律,以免出錯。
20以內的加減法的教學反思 3
通過兩個周的學習,對于20以內退位減法這部分的內容已經結束,在教學過程中遇到了許多的問題也有很多的收獲。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加減法關系、10減幾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有3種,平十法和破十法為一個課時,想加做減為一個課時。在兩節(jié)課的教學后,學生對20以內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掌握的并不是太好。“想加做減”的方法對于學生來說比較容易發(fā)現,在平時的計算中也用得比較多,因為加法是正向的運算,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墒,在過了一個寒假之后,孩子都過了一個快樂的新年,把口算練習都拋在腦后,上學期學習的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及20以內的進位加法都忘得差不多了,因此對這樣一部分孩子來說,學習使用“想加做減”的方法特別難。
根據學生的這些特點,在學習這三種計算方法后,我讓學生自己選擇其中一種方法進行計算。其實,提倡算法多樣化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的思考,開展數學交流,鼓勵探索不同的計算方法,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并不是要求學生掌握多種計算的方法。另外,我注意讓學生在平時每天堅持練習口算,以10內的加減法為基礎,能快速準確的計算出結果,再練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非常熟練后嘗試用想加做減的方法計算20以內退位減法。
20以內的加減法的教學反思 4
本單元教學內容是20以內退位減法,一是十幾減幾需要退位的減法;二是用20以內退位減法和以前學過的進位加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因此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時,必須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方法,并通過合理的練習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切實為以后學習打好基礎。
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許多教學資源編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設一個真實的情景,吸引學生想得出結果,然后引出計算。這樣一方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另一方面能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如加減法的含義、加減法之間的關系等,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自己的知識,學會計算方法。
一年級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特點,而且有意注意時間短、愛說、愛動。我在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具體活動中引導學生多動手、動腦、動口,調動各種感官參加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效率。處理好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數學課程標準提倡算法多樣化,目的是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充分展示每個人的學習潛能。
練習時我采取靈活、有趣的'方法。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在教學時,啟發(fā)學生獨立觀察發(fā)現,主動提出不同的問題;然后根據問題自己搜集信息和數據,進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從這一完整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數學的作用,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
20以內的加減法的教學反思 5
《20以內的退位減法》已經學完,這節(jié)課是學生學習100以內減法的基礎,直接影響了本學期后面的學校。在這單元的學習中,我感覺到不足的地方很多,希望能在往后的教學當中改正。
一是自主探究中的要求不夠明確。
比如讓學生在組內“開火車”將得數是5、6、7、8、9的算式一組一組地說出來,目的本是訓練學生的口算速度和檢查對規(guī)律的掌握情況,但學生開始并不清楚怎么進行,造成每個小組里只有少數一兩個學生在說,其他同學當“觀眾”,沒有切實參與到接龍中去。應該先講清說算式的方法,請一個小組示范,再全班活動。
二是教學當中的時間分配不夠恰當。
在教學中讓學生討論的時間或者自主活動的時間有時超出自己的.預設。如讓學生自創(chuàng)一個新的減法表所花的時間較多,而且多數小組都不能完成,沒能給予學生多次嘗試的機會,鞏固練習時多數學生還“沉浸”在對新減法表的思考和摸索中,沒有將注意力轉移到口算練習上來,造成后面很多練習沒能完成。
三是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
從開學到現在的情況來看,學生出現了些許程度上面的退步,課堂常規(guī)也有些退步,對低年級兒童來說也屬正,F象。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的意識方面還是比較淡薄,“聽”和“說”的能力還非常欠缺。有的學生整節(jié)課都在擺弄算式卡片,并且不愿意將自己拿到的卡片和伙伴放在一起進行整理;有的學生對優(yōu)等生過分依賴,在活動過程中始終充當“看客”的角色;有的學生則對新的座位形式產生很強的新奇感,興奮過度不能平靜,或將注意力放在與同伴做與本課內容無關的游戲上,等等。凡此種種,一方面與我平時教學中對這方面訓練力度不夠有直接關系(尤其是這學期因為時間緊趕進度,課堂上不敢花時間放手讓學生充分展開討論、獲得小組合作學習的體驗);另一方面,教學準備不充分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不可否認的是,新教材中的很多內容需要不少教具和學具,若分組操作、交流則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準備必要的“硬件”材料,因此,學生對新的學習方式依然不能“習慣成自然”,平時更多地還是依靠教師單方面的傳授,而不是同伴之間的合作與探究。
學習是一個持之以恒的事情,有反思才有進步,有失敗才能吸取教訓,希望在往后的教學當中不斷吸取經驗并應用于教學,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20以內的加減法的教學反思 6
由于本單元內容是在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有一部分學生直接通過“想加算減”,就能比較順利地學會20以內的減法,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由于加法不夠熟練,在初學減法時會感覺無從下手。所以,課堂上我給學生提供了小棒,讓學生在操作中探索口算方法。
例1教學十幾減9,情境圖引出的是13-9的計算,學生擺出13根小棒(左邊10根,右邊3根)后,要從中拿走9根,而不同的拿法,就體現了不同的計算方法。但是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方法意識是不明顯的,他們基本上都是數出9根拿掉,(其中有從左邊開始數的,也有從右邊開始數的)然后數數還剩4根,知道了13-9=4。至于從哪部分里拿走了9根,體現了怎樣的計算方法?學生是不明確的,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所以,學生交流的時候,我就在黑板上畫小棒,再現了學生的拿法:
(一)從左邊起數出9根拿走,其實就是先從幾里減去了9?剩下幾根?右邊本來有幾根?一共剩下幾根?邊講邊板書:10-9=11+3=4。
。ǘ⿵挠疫吰饠党9根拿走的.,先引導學生看清楚,13可以分成10和3,說一說你是先拿走了幾根?這時剩下幾根?還要再拿走幾根,為什么?最后剩下幾根?板書:13-3=1010-6=4。
我的意圖是:學生有了這樣的操作方法,教師就要想辦法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認識這種方法,使學生基于操作的感性認識抽象成數學思維,掌握口算方法后,就可以將方法遷移到不同的題目上去了。但是實踐中發(fā)現,這樣的抽象過程學生較難理解,特別是第二種方法,學生不理解為什么先要想13-3=10,由此我覺得,這個抽象的過程應逐步過渡,給學生一個認識上的坡度,使他們的思維水平自然而然逐步提高才合適。所以在教例1的時候,還是應該注重學生感性認識的積累,教師應順著學生的思路,圍繞學生拿小棒的方法,結合實物進行講解,達到慢慢引導的目的。
比如第一種拿法,引導學生說出:“從10根里拿掉了9根,還剩1根,加上右邊的3根,等于4根”就可以了,第二種拿法則是:“先拿走右邊的3根,再從10根里拿走6根,還剩4根”。對照自己擺的小棒,說說自己的算法,這是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抽象口算方法的第一步。然后結合“想想做做”的練習,讓學生看圖說說思考過程,繼續(xù)鞏固思路,逐步認同一種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從而學會十幾減9的計算。
有了“十幾減9”這部分內容里感性認識的積淀,在教學十幾減8、7時,再引導學生從實物的操作,過渡到抽象的數的運算,應該是順理成章的,學生的理解上也不會產生障礙了。
20以內的加減法的教學反思 7
本周一年級的孩子結束了二十以內的退位減法的學習,其實在上這一單元之前,孩子們基本上已經在平時的生活中或者原來的學前教育中接觸到了這些內容,但是我們本單元的教學難點就放在讓學生比較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重點在于“比較熟練”。孩子們雖然都會計算,但是部分學生是掰著手指計算的,有的.學生則是很艱難的想了半天才給出答案,所以我們教的不是計算的正確結果,而是既準確又快速的計算方法。
我覺得本單元的計算方法比較好用的、學生掌握比較好的就是“算減想加”,部分接受能力好一點的對“破十法”很青睞20以內退位減法的反思我記得剛教“破十法“的時候,班上一個平時計算不太靈光的孩子很快的接受了這一算法,在課上的練習中,這個孩子不停的在說個不停,我湊近一聽就聽見她在說著:”13-9,我把13先看做10,10-9等于1,1再加上3等于4,所以13-9等于4.“接著就在書上寫上了自己的答案,抬起頭看見我在看她的時候,她很開心的告訴我:”汪老師,我用這個方法算算的很快哦,而且我保證是正確的。“說完就低下頭繼續(xù)計算了,嘴里也繼續(xù)說著自己的”寶貝“算法,然后寫的題又快又正確,真的很棒20以內退位減法的反思不過在解決問題方面,部分孩子孩子有些迷糊,總是想用加法去擺算式,以后這點還要加以引導。
真的希望七班的孩子可以越來越好,開開心心的學習數學!
20以內的加減法的教學反思 8
一、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靈活機動。
新課程理念下的計算教學提倡在情境中進行計算教學,目的是要讓學生產生對計算的需要,并在教學計算的同時有機的滲透解決問題(應用題)的教學。數學知識有其內在的邏輯性,教學中充分把握這一邏輯性,不必每一部分內容都大搞什么情景創(chuàng)設,重要的是要幫助學生如何很好的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要把教學重點放在分析學生知識體系的新的生長點上。
二、創(chuàng)設游戲的樂園。
在做書上的數學游戲的時候,我采取小組比賽的形式。我把算式卡片平擺在講臺上,每一輪每組派一個代表,按照教師的要求找出算式。比如找出得數是7的減法算式,找出得數和11-2一樣的算式。學生躍躍欲試,能安靜的為組里的同學加油。
三、練習形式多樣,及時評價跟上。
對于純粹的計算,我通常采取開小火車或隨叫隨答的形式。特別是隨叫隨答,通過叫答能不動聲色的.讓開小差的學生回過神來。說計算過程的時候,往往就是紀律最差的時候,很多學生不愿意聽。這時候,獎勵認真聽的學生一顆數學之星并大聲進行口頭表揚能給其他學生榜樣作用,但持續(xù)的時間不長。也就是教師要耳聽六路,眼觀八方,隨時抓住可利用的資源。學生對站起來負責報答案很感興趣,如果事先說誰最認真,就請誰報答案,學生處于這種自我實現的需要,會很認真。
20以內的加減法的教學反思 9
一年級的孩子初步接觸總復習,對知識的整理是沒有經驗的,作為一年級總復習的一種嘗試。我認為更重要的應該是教給學生整理知識的.方法,建立知識網絡圖的概念。因此在今天的課上,通過回憶,發(fā)現知識的無序,再通過查閱書本,找目錄,邊找邊思考哪些內容與二十以內的加減法有關,當內容較多,或記不清具體內容時,通過翻書查閱小標題,對知識進行回憶整理讓孩子經歷這一過程,培養(yǎng)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然后通過逐一復習圖中的知識點,溝通知識間的聯(lián)系,再進行梳理,加深了孩子們的知識理解。
20以內的加減法的教學反思 10
本單元在內容設計上是層層遞進,在課堂上學生參與性積極解決問題的方法多樣,,是讓學生在原有知識基礎上,經歷知識獲得過程,打破了原有的思維定勢,對教材進行重組,讓學生在思考中去發(fā)現,,在發(fā)現中去探索,在探索交流中獲取新知,讓他們在活動中運用自己的經驗去認識世界,進行探索。
1、本節(jié)課以幾個最簡單的口算比賽游戲環(huán)節(jié)進行復習,從一開始就逐漸的引導學生認識到,進行小組合作是最佳的學習方法,從最初的幫助老師解決困難,到單人完成老師拒絕檢查,再到黑板上以對號多少評判小組成績,沒有比賽的比賽,學生們由最初的被動的有意識的合作逐步進入主動的無意識的合作。
2、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之一口算速度和做題方法就是要為學生打好”基本功”練就基本的數學技能,掌握基本的數學思維方法,這樣有利于學生數學思維水平的長期發(fā)展,高難度動作的訓練只適應一小部分學習有優(yōu)勢的同學,所以,本節(jié)課,抓住學生好勝的`心理,在復習中,自然而然的同位中較差的就被多提問幾次,正是達到了復習的目的,程度好的小組也進行了多次練習,使程度較差的同學也從真正意義上復習到了舊知。再觀察每一個小組,各個參與,少有的“大生產大合作運動”
3、美中不足的沒有照顧到后進生。
20以內的加減法的教學反思 11
這節(jié)課上了兩次。第一次試講很不成功,整節(jié)課拖拖拉拉,到最后只有匆匆結束。經過反復思考,修改了一些內容,第二天正式上課,雖說不上成功,但也算是把事先安排的內容都呈現出來了。經歷了和張老師討論教案,自己試講,向吳老師征求意見,直到最后上出一節(jié)“有進步”的課,自己感覺真是收獲不少。
那天聽課后,張老師笑說寫反思不是寫認錯書,要對自己的優(yōu)缺點都進行總結。還真是應該這樣,除了不斷的反省自己的缺點,還要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優(yōu)點,這樣的反思對自己才是最有效的,也能讓自己進步的更快。
先說說自己還存在的問題。
一、對教材的挖掘還不夠深。
總是存在這樣的`問題。為什么每次自己都想不到,但是張老師總是能一點就破呢?我想問題還是在自己設計教學時,一心只想把本節(jié)課的目標落實到位,重難點一一突破,以求最終能夠順利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這樣做似乎已經很完善了,但卻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知識體系的連貫性。我在設計教學時,只停留在了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對教材的認識和挖掘都不夠深刻。如果這節(jié)課在教學計數單位“個”和“十”上再深刻的解析一下,將會有更好的效果,而且為學生在以后學習退位減法時打下理論基礎。
二、教態(tài)語態(tài)還要更生動。
講話時老是一樣的腔調,很容易讓學生疲倦,缺乏吸引力。其實我自己一直都知道這個缺點,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也時刻在提醒自己,但始終感覺放不開,特別是有其他老師聽課的時候。在課堂上老師就是應該像演員一樣盡情表演,用語言和形態(tài)來不斷刺激和吸引學生,讓學生情不自禁的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中,和老師一起做一起學。在學習中提升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師生之間的融洽關系。一個好老師應該是吸引學生的,相反學生喜歡老師也會喜歡上老師的課堂。
找了兩個大問題,也有了自己的改進方向,再說說這節(jié)課的優(yōu)點。
我想,最大的閃光之處應該是很好的呈現了復習課“總-分-總”的結構。開課先由學生回憶歸納知識點,再逐一進行解決,最后又通過綜合練習總合知識。這節(jié)復習課讓我第一次這么深刻的認識了復習課,了解了復習課的上法,不僅為學生,也為自己上了深刻的一課。
20以內的加減法的教學反思 12
1、創(chuàng)設了充滿情趣的問題情境。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lián)系。本課教師選擇了生活中最常見的搭配,如:早餐、服飾、興趣班課程的選擇等搭配問題,并有幾句過渡語很自然地把幾個環(huán)節(jié)串成一個有機整體,課堂充滿生機。
2、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
教師重視讓學生找的'過程,提倡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讓學生通過獨立探索、小組交流經歷知識的再創(chuàng)造進程。
3、引導學生構建數學模型。
本課讓學生經歷了從實物到圖、從具體到抽象的幾個過程,并通過“飲料的種數和點心的種數和有多少種搭配有什么關系”這一問題引導學生逐步構建數學模型。
20以內的加減法的教學反思 13
以上是3節(jié)課的復習內容,在放手給學生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告訴學生將完成了的卡片做上記錄(小組的圖案,各組都有名字并且有自己組名字的簡單圖案)還給老師。并走進各個小組組織和調控小組合作學習。幫助和督促完成所有的題目對以上設計的一些思考:
可以說我在做這樣的設計時,考慮的是把課堂放手給學生,讓學生學會合作,學會按照要求做事情。通過老師在小組中的協(xié)調和幫助指導,讓學生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在過程中老師會分別指導不同的小組完成不同的活動,教室中可能有些地方會比較熱鬧,有些地方又相對安靜,學生在完成本小組的活動時是否能全身心的在自己的組內很好的落實和完成,又怎樣不受其他組的影響,恐怕是我要單獨進入小組進行指導的。由于問題的`隨機性,達到復習的總的效果可能要3節(jié)課后才能都完成。不知道這樣的設計是否是一種冒險。也不知道學生是否喜歡這樣的復習的組織形式!今天既然貼在這里,就是任大家評說的!
20以內的加減法的教學反思 14
1.重視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
計算教學往往只重視算理和算法及技能訓練,而忽視與具體情景的結合,使計算教學變成枯燥的訓練。教師應努力改變這一狀況。在教學20以內退位減法的例題時,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許多教學資源編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設一個真實的情景,吸引學生想得出結果,然后引出計算。這樣一方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同時能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如加減法的含義、加減法之間的關系等,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自己的知識,學會計算方法。學生憑借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在充分發(fā)揮潛能的情況下學會新知識,記得牢,形成技能也比較快,運用起來更自如。教材在設計方面已經體現了這方面的意圖,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自覺地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和設計。
2.引導學生動手操作,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學習知識。
一年級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特點,而且有意注意時間短、愛說、愛動。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具體活動中引導學生多動手、動腦、動口,調動各種感官參加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效率。如教學例1,12-9。由具體情景引入后,先讓學生想,想不出來,就拿出學具來擺,擺明白之后再互相交流,在比較、吸收的基礎上完善自己的想法,學會計算方法。在練習的初始階段,也要強調多擺、多圈、多說,以表象來支持學生的思維。
3.處理好算法多樣化的教學。
數學課程標準提倡算法多樣化,目的是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充分展示每個人的學習潛能。但是學習還有社會性的一面,就是要從與別人的交流中吸取好的“營養(yǎng)”,不斷完善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師在提倡算法多樣化的同時,還要適時組織交流,引導學生在自覺比較、批判中建立起自己的計算方法。如在教學13-8,13-5的例題時,如果讓學生展開思路,由于學生的基礎不同,經驗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可能會出現“破十減”、“想加算減”,甚至還會有“連續(xù)減”、“點數”等方法出現,但組織學生充分討論和爭辯后,再加上在應用中的體驗,學生會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掌握他自己認為好的計算方法。這一過程實際是把教師“教方法”轉變?yōu)閷W生自覺構建方法,學生學得更深刻。
4.采取靈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計算練習的效果。
口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重要的計算技能,在運用中必須達到流暢、準確。但這個要求不是一下子達到,是到學期結束時逐步達到。到那時一般要求每分鐘正確口算8~10道題。具體練習時,應特別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根據一年級小孩特點,多用游戲方式、比賽方式,如“開火車”、“找朋友”、“摘蘋果”、“對口令”等方法進行練習。練習的面要廣,注意照顧到每一個同學。練習過程中,要不斷了解情況,根據不同水平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調動積極性,提高練習效率。(2)練習一個階段后,要篩選數目比較大和經常出錯的題目,如17-9,15-8,14-6等,做成卡片或結合應用,細水常流的練習,穩(wěn)步提高口算的水平。(3)對口算比較慢或計算有困難的同學,首先要弄清他們的問題出在哪里,是道理不清,還是記憶遲鈍,針對問題想辦法。再是對他們要耐心,給予更多的關心和鼓勵,教育周圍的同學尊重他們,看到他們的點滴進步,使他們也有成功感,樹立信心,不斷進步。
5.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站在促進人的發(fā)展的高度,強調讓學生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重視應用意識的培養(yǎng)。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應引導學生自覺地應用所學知識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不斷提高學生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例如,例3后面的“做一做”,教材中提供了一幅“美麗的大自然”的情景圖,里面包含了大量的數學信息,而且可以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教師教學時,可啟發(fā)學生獨立觀察發(fā)現,主動提出不同的問題;然后根據問題自己搜集信息和數據,進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從這一完整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數學的作用,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
20以內的加減法的教學反思 15
一、教學目標
1、根據數的組成進行十加幾、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運算。
2、經歷“擺小棒、寫算式、算得數”等活動過程,讓學生們自主探究口算十加幾和相應的減法的規(guī)律。
3、通過自主交流、合作學習等形式,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動手操作的思維習慣。
二、目標落實情況
老師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交流,借助小棒擺一擺,說一說,比一比,看誰擺得快,說得好,坐得端。借助小棒幫助孩子們理解了20以內加減法的算理,并且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老師做出示范,老師演示操作過程,由學生來說算理,加深學生對算理的理解。
三、成功之處
本課的教學,我注重讓學生在操作、交流中思考,通過讓學生自己擺小棒,同桌互說算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20以內加減法的`算理。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交流,學生感興趣,參與度高,課堂氛圍較好。
四、不足
1、課堂上擺小棒環(huán)節(jié)結束之后,個別學生沒有及時收起小棒,把小棒當做玩具玩耍,影響了聽課效率。
2、活動進行的時間較長,后面做練習的時間較短,各環(huán)節(jié)時間安排的不合理。
五、改進措施
1、在活動結束時,及時提醒孩子務必收起學具,老師親自監(jiān)督并落實,以保證后面的環(huán)節(jié)可以順利高效地進行。
2、精細備課,認真合理地規(guī)劃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用時分配。
20以內的加減法的教學反思 16
在學習這一課時前,按照以往的經驗,認為學生的基礎很有可能會參差不齊。所以備課考慮著要特別重視學生的個體基礎,他們已經學會了什么,還想學什么,想要怎么學等。只有充分地對學生的個體情況做出清楚的了解,才有可能把教學建立在學生的需求之上,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們。希望在學習中,每個學生都能至少獲得一種解法,每個學生都有屬于自己的算法,然后進一步深入領會湊十法。然而,課堂中孩子們的回答卻大大出乎我所料,在讓孩子們匯報多種不同的算法時,竟然就只有湊十法一種方法,原先所預設的概不出現。問孩子們,有的`說家長教的,有的在幼兒園時已學過。既然孩子們這么直奔主題,我就順其自然,所以課中也不再引出其他算法。
一直以為不斷重復著低段教學,對孩子的學習基礎了解頗深。而這一回卻給了我重重一錘,要想真正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還得老老實實地從課前起步,在課中調整并向課后深化,不斷地了解促使與孩子們走得更近,使課堂更為孩子們喜愛。
【20以內的加減法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20以內的加減法的教學反思01-19
20以內的加減法的教學反思(通用6篇)11-24
《10以內的加減法》教學反思04-07
10以內加減法的教學反思06-20
《10以內的加減法》教學反思05-13
《100以內的加減法》教學反思06-20
萬以內的加減法教學反思11-24
萬以內的加減法教學反思11-24
《100以內的加減法》教學反思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