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學反思1
語文期末考試成績一出來,我發(fā)現(xiàn)一位平時學習吊兒郎當的學生成績居然非常出色,雖然這樣的結果并不意外,但卻又一次證實了我以前提出來的語文到底要不要教的問題,在我的觀點里,我始終認為語文不是學得的,而是習得的,不是老師教出來的,而是學生讀出來的,語文真是不可以教的,教師只能是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而最終要有出色表現(xiàn)的話,還是要靠學生自己琢磨,不能死板應對。
這里有一個學生本身素質的問題,人聰明、善于思考這是聰明的表現(xiàn),但愛讀書就不僅是聰明所能達到的了。教師在課堂上講得頭頭是道,但學生不一定明明白白,相反,學生在自己的閱讀理解的過程中卻可能悟到更多的東西。所以,許許多多的語文教師都肯定的一點就是閱讀是造就學生出色語文水平的基礎。但怎樣的閱讀才能達到如此效果呢?關鍵還在于理解,而且這種理解是在思考和運用中產生的,所謂的“死讀書”并不算數。比如有的孩子被家長逼著去看一些所謂的必讀書、名著之類的,這樣哺育出來的只能是書呆子,是被動地去吸收的傻子。真正愛讀書的,達到茶不思、飯不想的,是因為他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了莫大的快樂,在閱讀中他能將情感融入其中,或笑或悲,或懼或狂,并且讀后還會玩味一番,甚至在現(xiàn)實中再去求證一番,有時還與大人討論一下,也會在生活中引證一下,如此一來,書就讀到了骨子里。這樣的`讀不論是讀經史子集,或是讀日常小報,或是讀兒童故事,亦或是雜七雜八的東西,他總能引起自己內心的共鳴,這樣的理解與思考,這樣的語文運用是超乎任何說教的。想一想,一個孩子如果每天都在大量地與那些心智敏銳的作家進行著閱讀的對話,他的語文成績怎么可能不好呢?再反觀我們的語文教學,老師們?yōu)榱送瓿山虒W任務,為了響應上級的規(guī)定、政策,或者唯恐哪一點不講到誤了子弟,總是兢兢業(yè)業(yè)地按部就班地將那么多的知識教完,不厭其煩地為學生分析這個、分析那個,一會兒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一會兒引導學生接受什么主義教育、什么思想熏陶,任務太多,孩子也無所適從,剛剛在一點上聽得有了味道,想出點東西來,課堂重點就又被轉移到了另一個地方。
語文為什么而教、教什么的問題始終困擾著我們。我想就語文課堂而言,一是基礎的字詞句的積累和語法講解,二是引導學生愛上閱讀。但現(xiàn)實上即使孩子們很喜歡閱讀,教師們也不得不打斷孩子們的興趣,告訴他們“上課了”,然后就講一些孩子們并沒有多大興趣的東西。
興趣是要培養(yǎng)的,養(yǎng)成習慣更要花大量的時間,玩是天性,讀書卻并不是天性,要讓孩子愛讀書、愛學習并且善于思考是全社會的事情,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和積極的教育引導,提供合適的家庭、社會溫床,制定合理的教育方針政策,漸思漸行。
語文教學反思2
首先,從漢字的學習意義上講。
我們不能僅僅把漢字當成是一個工具,學習漢字更不能只是簡單為了讀書,漢字是非常美好的,而且歷史很悠久,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已經開設了孔子學院。漢字的意美、形美、音美,這些美好的感受需要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孩子能夠體會到,并且喜歡上學習漢字,能夠將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下去。
其次,從學習內容上講。
李春旺老師指出:要“讀好書、說好話、寫好字”。對于一年級來說,開學初學習的很多漢字孩子們都能夠讀準字音,同時也可以組成詞語,這就需要老師們在“寫”上多下功夫,如何讓學生把字寫規(guī)范、掌握字的間架結構、注意書寫的筆畫順序、在田格本中的占位等,這些都需要老師引導學生一步步做扎實;語文教學實際是一種語言教學,是需要學生交流與表達的,所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李春旺老師著重強調了要引導孩子在課堂上說完整的一句話;隨著學生識字量的增加,好的閱讀文本便是孩子拓展眼界,增加知識積累的'一個重要的途徑。為孩子提供豐富有趣的閱讀資料,讓學生體驗閱讀的樂趣,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取更多的養(yǎng)分。
第三,從教學層面上講。
李春旺提出要注重一年級學生的習慣養(yǎng)成,從語文課的書寫習慣,到日常學習中的傾聽習慣、舉手習慣等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高效學習的基礎保障;一定要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在快樂中學習、成長。
語文教學反思3
經過短暫的思考后,有同學舉手示意回答,比如有春花繁盛圖,艷麗春花競芳圖,春風和悅圖,蒙蒙細雨圖……舉手的同學都用相應的詞語表達了自己對特定的春景春情的理解。后來,又有同學舉手,他用詢問的口吻說:“老師,我能不能用幾句詩概括?”我開心地回答:“當然可以!庇谑牵徒o每一幅圖配上了一句詩,等他說完,其他同學在下面歡快地笑,原來他用的詩句都是我們學案上有的。但我還是對;他表示了贊許,能說出自己的理解,也是一種收獲。
或許是受這位同學的啟發(fā),后面就接著有同學開始嘗試著用自創(chuàng)的詩句給每一段配詩,最后語文課代表曉雅站起來說:“我給每段都寫了一句,我來說說。”她說完幾幅后,聽著還真像模像樣的有詩的味道,同學們紛紛贊賞。但是,因為時間關系,春雨圖她沒有想好,我一想,這是個機會,于是馬上號召全班同學一起來幫助她完成最后的春雨圖,同學們躍躍欲試,熱情很高,不一會工夫,有好幾個同學就已經寫好了,雖然有些稚嫩,但無論從語言還是形式上都可圈可點,只可惜下課以后我沒有及時記錄,課堂上也沒有進步一組織學生對這些詩句進行修改提升,F(xiàn)在已經記不起來了,實在是遺憾,引以為鑒。
教學是人與書,人與人的`對話,無論怎樣的精心設計,都不可能預知課堂的所有將要發(fā)生的情況,教學過程是一個不斷變化、漸進的過程,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它需要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互動、平等對話。鐘啟泉先生說:“課堂教學應該關注在生長、成長中的人的整個生命。對智慧沒有挑戰(zhàn)性的課堂教學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沒有生命氣息的課堂也不具有生成性。從生命的高度來看,每一節(jié)課都是不可重復的激情與智慧綜合生成過程!毙抡n程也要求課堂教學要以生為本,以學定教,關注學生的發(fā)展,關注學生的真實需要,而不是完成自己的教學預設任務。這節(jié)課,我本來要通過詞語填空,一方面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一方面以此促使學生完成對作者描繪春景的理解。沒想到學生受到以詩句注解的啟發(fā),來了興致,紛紛寫詩句。我認為這個時機不能錯過,于是組織了上面的嘗試和交流,既是實踐新課程觀念,又關注課堂變化,從學生感興趣的點入手,從學生的學切入,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只是自我感覺遺憾的是,如果當時組織學生繼續(xù)依照文本修改詩句,也許學生的收益會更多。不知這算不算是真正的做到了關注學生的成長呢?
語文教學反思4
回顧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取得了許多成績,但同時也存在著好多不足之處。為了搞好今后的工作,現(xiàn)將一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簡單分析如下。
一、成功之處
1、學中,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性,使語文教學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2、在教學中努力體現(xiàn)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tài)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進行了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
3、重視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把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當作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并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去。
4、較好的處理了基本素養(yǎng)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關系。在教學中,注重了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了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了扎實的語文基礎。
5、在教學中,遵循了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語文學習規(guī)律,適當選擇教學策略,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
二、存在的問題
1、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還需在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上下功夫,使學生盡早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2、進一步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語文。
3、學生的學習方法還需要進一步改進。
4、還需進一步擴展學生的閱讀面,借以陶冶情操、發(fā)展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5、學生的綜合性學習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能使學生就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討論,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6、加強寫作訓練,提高作文水平。
三、主要存在的問題:
1、學生仍存在背誦默寫不到位的毛病,主要表現(xiàn)為多字、少字或者張冠李戴的現(xiàn)象。雖然每個班級的人數不多,但影響到了年級的平均成績。
2、學生在實踐題目中存在不寫或者亂寫的問題,把握不住方向。
3、閱讀理解題是我們最主要的'失分項,主要是由于學生們把握文章深層次含義的能力較弱、詞匯匱乏、表達能力不強和答題不規(guī)范等因素引起的。
4、作文存在著膚淺、不生動、跑題和寫字不認真等問題。
四、解決的措施:
1、教師每天要關注這些背誦有困難的學生,有目的地將任務平分到每天的學習中去,以達到積少成多的效果,同時發(fā)動學生和家長幫助他們,動用一切力量解決他們的問題。
2、在課堂上,要側重于對課文中心任務的思考和把握,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問題進行思維能力的訓練和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有針對性地找一些習題進行鞏固,同時要求學生規(guī)范答題,養(yǎng)成良好的答題習慣。
3、對于作文,我們要多選美文進行賞析,通過分析美文中的長處來認識和彌補自己文章中的缺點,此外要堅持周記和隨筆作文來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我相信,學生一定會取得滿意的成績!
語文教學反思5
去年,我加入了課改的行列,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個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新課程改革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門應該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課堂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的精彩。
面對新課標,面對新教材,面對新的教學目標和評價體系,我們就有必要重新學習,甘當一名小學生。要認真領悟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區(qū)別新課程標準與以往教學大綱的不同,吃透新教材的特點,重構新的教學體系。而不能自以為是,要不然在教學實踐中只會“新瓶裝舊酒”,或是“換湯不換藥”而已。作為語文教師,不但要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主要載體,還有必要在新一輪的教學改革中充當教研的先鋒。邊教學,邊研究,成為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同時在具體的語文教學中,還要注意充當不同的角色。既要當學生的教練員,又要當學生的陪練員,有時還是學生學習中的伙伴。應當說,在新課程標準下,對語文教師的要求是越來越高了。若是把握不好課改中的位置,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那只會失去方向,無所適從。
對于新課標,新理念,我們也要理性的對待。語文教學需要改革,這是必然的,于此我們就不能拘泥于傳統(tǒng),而裹足不前;但是,我們又不能急于冒進,要結合舊教材,結合傳統(tǒng)教學法,構建“在實踐中嘗試,在反思中研究”的教學新模式。在每一天的具體教學實踐中,不斷的總結,不斷的反思,從而得到不斷的進步。教材資源的'整合主要表現(xiàn)為語文教材內在知識結構的縱橫交錯,以及與其它學科、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多年來,我們語文老師教學上習慣于“滿堂灌”,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強的文學作品,用理性肢解禁錮學生的審美評價想象;將一篇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將一個個互為聯(lián)系的知識點,肢解得零離破碎,學習新課標以后,在教科書的使用上,就要具備一種開放的理念。打破原來的照本宣科,提倡“用教科書教”,而不是“教教科書”,這是教學中的基本任務。再說語文課,也不一定就是局限于語文教材,應結合其它學習內容,拓寬學習資源。并且要結合生活,用于生活,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學習資源的整合是一個極為廣泛的概念,它包括學習的方式、內容等方面。就學習的方式而言,有整體學習,合作學習,個人學習三種。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是教師一言堂,是教師的獨白,是一對多的單一交流,而忽視了其他幾種學習方式。語文新課標就是提倡研究性、探討性、自主性的一種學習方式,主張師生、生生、人機等多種互動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僅有的學習資源中獲取最大限度的教學效益。教學資源的整合問題,是一篇大文章。在此,限于篇幅,就不多言了。
對于新課標,新教材,應當說大部分教師都尚處于學習階段,并無多少實際的經驗可言。也許正因此而增加了它的誘惑力。自然,我們?yōu)橹芯康目臻g也是極為廣闊的。當然,課程改革是漫長和艱巨的。“路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睂W習新課標,不能形而上學,不能斷章取義,更不能歪曲曲解。對于傳統(tǒng)的一套,我們要懷疑,要創(chuàng)新,但又不能完全摒棄。畢竟教有法,而又無定法。不然,我們又會陷入某種教學模式的泥沼,再一次模式化了。我想這當不是新課程改革的初衷。
讓我用下面的文字鞭策和勉勵自己吧,我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
——新的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們提供一個溫馨、和諧的人文環(huán)境,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激發(fā)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起孩子們的心靈火花,讓語文成為學生們人生成長的心靈雞湯,追求的精神元素。
——新的語文教學應用全人類文化的神韻去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引領他們登堂入室,領略人類文化大廈的恢弘氣勢和神奇美麗,充分享受徜徉人類文化之中的無窮樂趣。
——新的語文教學,應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chuàng)的人生體驗。
——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瑯瑯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作心靈的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讓學生在瑯瑯書聲中,感受和再現(xiàn)作品的情思美感,體驗語言的節(jié)奏感、音韻感,從而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并期待終身學習所帶來的快樂。
當孩子的聲音觸動了我們的耳鼓,那就是音樂。
當孩子的行為觸動了我們的眼睛,那就是繪畫。
當孩子的故事觸動了我們的心靈,那就是戲劇。
雖然我們的工作很繁重,但她仍然可以成為一種樂趣,雖然我們的改革很艱難,但她仍然可以成為一種享受。只要我們用心用做,我們就能找到快樂的理由。
語文教學反思6
有時下去聽課,經常會聽到“你讀懂了什么?”這句話。高年級的老師在說,低年級的老師也在問,似乎這話成了當前閱讀教學課堂語言的經典。那么,這句話到底包含了什么呢?是真正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體現(xiàn)了讓學生自主實踐、探究,還是教師也在“趕時興”?
說實話,本人對這句話并不特別欣賞,尤其是在聽了幾次課以后。我看到曾有老師在學生連課文都沒讀通順的情況下就急于拋出這么一個大問題“你讀懂了什么?”于是學生一時僵在那里,似乎在冥思苦想、搜腸刮肚……老師見學生實在太安靜,心急地又問:“你們到底讀懂了什么呢?來,先同桌討論交流一下!庇谑菍W生中才開始有些嘀嘀咕咕的聲音……到了全班交流的時間了,小手陸陸續(xù)續(xù)舉了起來,你說,我說,他說,經過一番“轟轟烈烈”的回答后,老師的神情也顯得挺滿意,似乎讓學生自主探究這一目標已達成了。其實,作為旁聽者,只要你仔細去聽,再把學生說的內容連起來整理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學生剛才回答的內容重復很多,浮在字面表層理解的很多,而真正體現(xiàn)學生個體思維,有獨特見地,較深刻內涵的精彩回答卻是“難以尋覓”。我不知別的老師們怎么想,至少我覺得這樣的語文閱讀教學顯得太單調,太蒼白,如果語文閱讀教學真是問那么幾個“你讀懂了什么?”的問題就能完成任務的話,那豈不是太容易了。
我時常在反思,語文閱讀教學搞得熱熱鬧鬧,但有一個基本的問題是只否被一些老師搞錯了,那就是閱讀教學最主要教什么?我們在不斷地問學生“你讀懂了什么?”的時候是否也應該好好問自己“我教給你什么”。是啊!教師,教師,首先要對自己的教學任務明明白白———“我教給你什么”,幾度深思后,我覺得以下幾方面是相當重要的。(下面結合幾個典型教學片斷進行反思)
片斷一:
師:今天我們學習兩首古詩,一首李白的,一首杜甫的。通過課外查閱資料,你們對這兩位詩人有了哪些了解(注意了課內外結合,教師的著眼點不僅僅是學會這兩首古詩。)
生:杜甫被人們稱為“詩圣”。
師:李白呢
生:李白被稱為“詩仙”。
師:人們對他們的詩篇喜愛之極,所以給他們這樣的稱號。還知道別的嗎?
生:我知道李白多少歲死的……(眾人笑)
師:應該說病逝。
生:李白是61歲病逝的。
師:雖然只活了六十多歲,卻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還了解些什么?
生:我知道李白寫了九百多首詩。
師:流傳至今的大約有九百九十多首。知道杜甫嗎?
生:杜甫一生不得意。
……
反思一:教活經典
古詩是中華文學的經典。所謂的經典,應該是能經得住時間和空間變化,經得住意識形態(tài)變換考驗的,是人類與本民族文化的精華、人類精神文明的凝聚點。引導學生從經典閱讀入手,可以培育其高尚的審美情趣,從人生一開始就占據精神的制高點。經典閱讀會影響學生終身的學習和精神的發(fā)展,但經典的閱讀對學生或許有一定的困難,需要教師的扶助,其實這也正是閱讀教學的意義所在。從本片斷中反映出執(zhí)教者已打破了傳統(tǒng)的古詩教學模式,他不再是一味強化學生對詩意囫圇吞棗的掌握,而是注意了課內外結合,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初步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如,課前,讓學生查閱有關李白、杜甫兩位詩人的資料;課后,收集兩位詩人的其他詩篇,使學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節(jié)課、一本書,從而擴大學生信息量的交流。這樣做,可充分發(fā)揮語文課本為工具書的作用,不僅加大了教學密度,而且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的選文不夠精美,即使選擇一些名家作品也多有簡化和改動,改動的原因是為了小學生更好理解。但是許多改變的文章失去了原文的靈韻,所以教師一定要抓住那些精美的經典文章,引導學生在課外積極利用網絡、書籍等途徑走近名家作品,體味原汁原味,搜集精美句段,然后在課堂上結合教材深入探討,交流體會各自的思維成果,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片斷二:
師:駱駝和羊都不認輸,此時,如果你在場,你會怎樣想,怎樣做呢?
生:假如我在場,我會勸他們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就斤斤計較,要互相謙讓。
生:我覺得這不是什么互相謙讓的事,應想辦法弄清楚到底誰輸誰贏。
師:噢!看來要平息這場爭論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呢。誰還有什么妙計嗎?
生:我認為駱駝和羊都有一種不認輸的精神,遇到對手,不甘落后,所以我會夸獎他們。
生:我會先表揚他們,再幫他們找到各自的錯誤。
師:你們想法都不錯,都能先看到別人的身上的閃光點,這是珍貴的。可是駱駝和羊卻只看到的自己身上的優(yōu)點,你能不能幫他們找一找缺點呢?
反思二:教會辯正
這一教學片斷重視對課文重點句子的理解的同時,又注重了對育人道理的滲透。教師積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孩子們真正走進課堂,把自己化作課文內容的一分子,想象自己處于現(xiàn)場談感想。這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他們在理解課文所蘊涵的道理時,各抒己見,課堂氣氛活躍、民主,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在其間適時引導、適時點撥,通過師生的積極交往互動既促進了教學的發(fā)展,又避免了教師空洞直白的講述,使學生從自主參與學習中主動感悟了文章蘊含的道理,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正確的道德觀分析課文的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從小學會辯正看問題的能力。
片斷三:
師:出示句子:“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長城內外,傳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同人民的心—齊歡躍起來。”大家細細讀讀《開國大典》里的這段話,休會體會句子意思,想一想: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了哪些地方,在你面前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情景? (生自讀、體會、想象)
師:誰把這句話讀—讀,其他人一邊聽一邊閉目想象,在你眼前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畫面? (指名朗讀句子,其他人閉目想象)
師:誰說說,這宣告、這聲音傳到了什么地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這聲音傳到城市,大街小巷彩旗飛揚,男女老少歡天喜地,大家敲著鑼,打著鼓,歡呼新中國的`誕生,歡慶人民的解放。
生:這聲音傳到農村,田間地頭,村前村后,到處鑼鼓喧天,人們都擁出家門,歡呼著,高喊著,一個個激動萬分,不少人高興得熱淚盈眶。
生:這聲音傳到學校,大家拿著鮮花,揮著彩帶,放著鞭炮,唱啊,跳啊,喊啊好像要讓這個消息傳遍全世界。
生:這聲音傳到了劉胡蘭的家鄉(xiāng),大家一下子擁到了劉胡蘭的家里,把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告訴了她的爸爸、媽媽。她爸爸、媽媽來到了劉胡蘭的遺像前,喃喃地說:“胡蘭子啊,你聽到了嗎?你盼望的一天終于來到了,我們終于有了出頭的日了啦!”
(其他學生發(fā)言略)
反思三:教會聯(lián)想
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終于盼來了解放,迎來了新生,此時此刻,人們臉上的興奮,人們心中的激動,是再怎樣描述也不過分的。但是學生僅僅從作者提供的句子,還是難以深切感受的。
但從上述片斷可以清楚地看到,學生對人們無比激動、無比高興的感悟是深刻的、形象的、真切的。這是為什么呢?主要原因就是教者抓住了課文中集中表達人物情感的重點句子,借助想象,顯化形象,物化情感,從而使學生借助形象的畫面,深刻地感受了蘊涵在語言文字中的豐富情感。想象是思維的一種特殊形式。想象的過程用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藝術的語言說,就是“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的功夫。語言描述的形象本身沒有直接可感性,必須借助想象和聯(lián)想來實現(xiàn),因此從這一意義上來講、沒有想象與聯(lián)想、也就沒有語言的感悟。兒童認識長于感性,側重于形象思維。小學生閱讀最感興趣的是語言文字所描述的形象,那美妙的景色、豐滿的人物、真切的事物,能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各種感官。可見,在閱讀教學中,可引導憑借聯(lián)想,借助想象、還原語言描述的形象,補充語言潛在的形象,延伸語言相關的形象,使學生產生豐富而真切的心理視像,通過對語言的感受,體驗,形成對語言的感性認識,并進入語言的形象中去觀察,去傾聽,去觸摸,去感知,去領悟,以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客的“直觀”感知。
“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長城內外,傳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國人民的心一齊歡躍起來!笔恰堕_國大典》中的重點句子,它集中表現(xiàn)了獲得了新生的中國人民無比激動、無比歡樂的思想感情。這句話蘊涵著極其豐富的形象,但其形象是隱含的、潛藏的,如果不引導透過語言文字去展開想象,創(chuàng)造形象,那蘊涵于其中的思想感情學生就難以得到具體的感知和深切的感受,正因為如此,教者要求學生一邊聽讀,一邊閉目想象,睜大靈動的眼睛,到語言文字中去看。這樣,在學生眼前,語言文字就不是簡單的語言符號,而是豐富的語言形象:城市里“大街小巷彩旗飛揚,男女老少歡天喜地”;農村中,“田間地頭,村前村后,到處鑼鼓喧天”,“個個激動萬分”;學校里,人們“揮著彩帶,放著鞭炮”;劉胡蘭的爸爸媽媽“淚流滿面。激動萬分”……這些形象,包含看學生對語言意義的溶解,對語言情感的感悟,語言內涵的體悟。這樣引導,能充分調動學生知識和形象的原始積累,并在與新的知識進行重構、重組及與學生語言、學生情感產生碰撞中促使學生進行新的探索,創(chuàng)造新的形象,從而使句子的內涵變成具體的形象在眼前顯現(xiàn),化作了真切的情感在心中涌動。
可見,對一些蘊涵豐富形象的詞句,可設法激活學生頭腦中儲存的與語言文字有關的表象。使語言與活性的形象建立起聯(lián)系,使語言在鮮活的形象嫁接中獲得生命活力。這樣,當學生憑著作品語言,跨越廣袤空間去神游時,作品就成了學生心中美麗的畫卷了。
語文教學反思7
一、對教學目標的反思
先進的教學理念首先體現(xiàn)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教師在教學實施前,應該對自己的教學活動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因為教學目標具有導向和控制功能,如果目標定得過高或任意擴展而偏離學生的實際,往往會降低教學效率,不利于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yǎng)。我在教學《荷塘月色》時,根據高中階段的三個層次的能力要求,設置了三個目標:(1)學習并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2)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體會并把握作者的感情脈絡及傾向;(3)在整體感受的基礎上,進行力所能及的鑒賞、評價。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反饋,我發(fā)現(xiàn)前兩個目標基本上能達到,但第三個目標,卻只有四分之一的學生能達到。第三個教學目標不能面向全體學生,顯然超出了教學要求,于是我及時進行了調整:(1)知識目標:學習并積累本文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修飾語、修辭的巧妙運用等);(2)情感目標:反復誦讀,體會作者的“淡淡的憂愁和淡淡的喜悅”之情;(3)技能目標:初步學會鑒賞散文的方法技巧(如抓文眼等)。通過“反思一調整”,教學目標基本上體現(xiàn)了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二、對教學內容的反思
過去,教師因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往往著眼于“精英”的培養(yǎng),而面向全體學生,培養(yǎng)公民的意識不強,對教學內容常常喜歡面面俱到,一味地求深。如我在教學《秋水》時,課堂上用了相當的篇幅分析莊子哲學中的“萬物齊于一(事物沒有差別)”的思想,盡管引經據典補充了相當豐富的材料,學生仍是云里霧里。通過反思,我發(fā)現(xiàn)問題出在教育理念上,教師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仍著眼于“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而這恰恰是拓展型課程追求的目標。于是,在另一個教學班我及時作了調整,降低了難度,突出了“基礎性”,從而順利地落實了教學目標。
三、對教學方法的反思
最近幾年,我基本上是采用問題的形式來組織課堂教學的,在備課時精心設計問題,課堂上隨機應變地補充一些問題,實際上就是“滿堂問”。經過反思,我發(fā)現(xiàn)這種方法與傳統(tǒng)的“滿堂灌”是異體同質的。第一,這些問題不是學生與文本對話生發(fā)出來的問題,而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問題,難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第二,教師仍然享受著話語的“霸權”,這是對學生主體的漠視。于是在教學實踐中,我開始著力強化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變教師問為學生問。
我的基本做法是:首先,營造良好的氛圍。如公開備課資料,鼓勵質疑權威,提倡師生、生生合作等。其次,提供對話空間。課前和課堂上要給學生閱讀文本留足時間,課堂上要給學生提問搭建平臺,課后鼓勵學生對問題的質量進行反思。再次,運用多元化評價。學生提出的問題或深或淺、或難或易,我都視提問者本身的情況而作出不同的評價。如對優(yōu)秀學生盡可能客觀評價,對后進學生則多采用肯定評價,使學生獲得心理上的滿足。當然這些做法還有待于進一步“反思一調整”,在不斷的反思中逐步完善。
四、對“反思性教學”的反思
“反思性教學”要求教師勤于調整反思,即觀察、反思新的教學方法或改進措施后的實際效果?梢哉f,調整反思是嘗試改進的延續(x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首先要研究原有的問題是否已經較好地解決,如果已解決,教師則應針對嘗試改進的成功方法,主動尋求進一步強化的方式和手段,以鞏固自己已經形成的好的教學行為,防止原有問題再次出現(xiàn)。若發(fā)現(xiàn)又出現(xiàn)了新問題,則應謹慎地追問新問題的實質,針對新問題再次嘗試另外的教學方法或其他的改進措施。
語文“反思性教學”的有效運用,還要求教師對教學有自覺的意識,在不斷嘗試“反思性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自己對教學活動的自我評價的習慣和能力。由于個體的自我意識和教學活動豐富且復雜,加上其知識、觀念、動機、情緒、情感等個人因素以及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所以教師的反思能力也具有多方面的內容和多樣化的表現(xiàn)。
此外,教師反思能力結構中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與教學監(jiān)控能力是相互影響、彼此促進的,以教學監(jiān)控能力的培養(yǎng)為切入口,可以進而提高教師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提高對教學過程進行修正和控制的技能,同時養(yǎng)成對學生的敏感性。這樣,面對教學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就可以應付自如。
語文教學反思8
我喜歡上語文課,現(xiàn)在最開心的時刻也就是課上那45分鐘了。它可以讓我和孩子們騎上駿馬馳騁在知識的草原上,可以讓我們乘著巨輪在書籍的海洋里任意航行……周三舉行了一單元測試,今晚一單元的所有內容暫時告一段落。對于這單元我有如下思考:
本單元的主題詞是“讀書”,幾篇課文都是圍繞著讀書來編排的。里面有講讀書樂趣的,講讀書方法的,還有孩子們第一次接觸的訪談錄等。微笑班級從一年級下學期就開始閱讀“閑書”,所以教學課文來講不存在問題,但主要存在的問題是作文,大家知道寫,但寫得很“干癟”,就像一個骨瘦如柴的老人,沒有水潤的肌膚,沒有鮮明的.活力,整個作文看起來奄奄一息。難道我叫他們看“閑書”錯了?難道我的這種方法不可取嗎?今晚講解試卷時,他們給了我答案,擴句“春天來了。”我讓孩子們自己寫,要比試卷上寫得好,還不能和別人重復,不能說別人說過的話。幾分鐘過去了,小手紛紛舉起來,抽了十八個孩子,他們的答案不一樣,但給我的感覺“春天”不是那樣“干癟”,而是充滿了活力與激情。從這個方面來看,看“閑書”是沒有錯的,大家的習作為什么寫不好呢?這可能和我的引導有關系,大多數同學不能把一件事細細描述出來。這將是我本學期重點訓練的一方面。
本學期的《新概念閱讀》我認為是課外讀物最好的一本書了,里面擴展了很多關于“讀書”的詩歌和散文,如《四時讀書樂》(春、夏、秋、冬),學生們尤其喜歡畢淑敏寫的《沐浴書香》,里面優(yōu)美的句子,緊湊的段落,孩子們讀得是如癡如醉,這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我教學本單元時,就在課后把此本書的相關內容穿插進去,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所以本單元考試,班上分數可觀,總體不錯。但在批改試卷時,孩子們丟分最多的是“口語綜合”,這道題的意思是“網絡電子書發(fā)展很快,你認為還有沒有必要去圖書館和書店看書?”這口語綜合很是簡單,但班上有14個人沒有做,分值是5分,這讓我的小宇宙爆發(fā)了,14個同學站起來,我一看,原來是課堂上不太愿意回答問題的同學。我明白了,課堂上還是盡可能的讓每個孩子都發(fā)言。不發(fā)言者,請等一等,或許那對于我和他來講,都是一次突破。
這次考試有喜有憂,我相信“勤能補拙”,只要付出了,就會有回報!疤斓莱昵凇,孩子們,希望我們乘坐的這艘船能在這條航道上走出一條星光大道。
語文教學反思9
斷想之一:如何理解反思?
一個術語被頻繁使用之后,人們往往容易忘卻對這個術語原義的追問。“教學反思”在不同的場合,從不同的角度,說話人往往賦予它個性化的理解。這就造成對“教學反思”這一詞語理解的歧義。善意一點理解,也可稱之為內涵的豐富。
在一般的印象中,“反思”似乎與“反省”或“內省”意思最近,都含有自我省察之意!墩撜Z·學而第一》中有曾子的話,“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大概就是中國知識分子骨子里的“反思”精神的發(fā)端。
“反思”通過內心活動指向自己的言行,反思的主體和對象在這兒合二為一了。換句話說,就是作為統(tǒng)一體的“我”,一方面在做事,另一方面又扮演了一個旁觀者的角色,冷靜地觀察、分析、批判、總結。黑格爾認為,反思是統(tǒng)一體分裂為對立面的二重性活動。
教學反思的主體和對象就是從事教學活動的“我”。在活動中,“我”把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和所做的事情,作為觀照對象予以關注,時時感到“我”在從事教學工作,又時時感到“我”在看著“我”工作。
斷想之二:反思要不要講真實的故事?
在反思的過程中,我們會擺事實、講道理,要用說故事的方式來講道理。故事的真?zhèn),與我們反思中要講的道理有沒有關系?這個問題,我們在一些研討會上經常爭論。我認為,可以分兩種情況來看待:
其一,講別人的故事。引用故事,轉述故事,把這些故事當作教育寓言來看,其真實與否,就是無關緊要的`。我們僅僅是要借這個故事,引申或佐證我們的觀點。而且,此類故事往往無法、也無須考證。試想,有誰會傻到去考證“刻舟求劍”和“掩耳盜鈴”的真?zhèn)文兀?/p>
其二,講自己的故事。寓言故事能提供的,僅是概念化的啟示。但我們自己的故事,卻凝聚著我們自己內心真實而隱秘的想法、復雜而微妙的情感,乃至我們經歷的生活場景,我們的信念、價值觀,等等。它所能給自己和他人的啟發(fā)之豐富,遠非寓言故事可比。而且,有時講自己的故事,還不一定非得總結出一些道理,有句話叫做“擺事實,就是講道理”。在這種情況下,故事的真實性就是至關重要的,是一個應當堅守的道德底線。
虛假的、美化的、偽飾的故事,自己讀了會臉紅,別人讀了會誤解。當然,如果你就是想制造“霧里看花”和“水中望月”的朦朧境界,誤以為這就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藝術境界,是一種創(chuàng)作,像寫教育小說,那就是另當別論的了。
我總覺得,為了預設的結論,虛構或者文飾自己的故事,有點像某些射箭高手。為了表示他的百發(fā)百中,射箭時不是瞄準靶心,而是胡亂放幾箭,再圍繞胡亂放出的箭,畫出一些圈圈,以示都射中了……這其實就是掩耳盜鈴而已。
斷想之三:為什么抵觸“反思”?
“你需要什么樣的教學反思?”當幾乎所有的人,都在說“反思”這個詞的時候,我試著問自己。我想想,是啊?大家都在反思,我也應當反思。受“趨利避害”的從眾心理所驅使,我開始反思了。
可是我反思的第一個問題,不是別的,而是“我究竟需要不需要反思?”想了幾天幾夜,又添了些白發(fā),也沒個答案。我終于明白了,沒有答案實際上意味著,回答是否定的。
語文教學反思10
本周,我教學了《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從整篇課文來看,《富饒的西沙群島》篇幅較長,許多語句描寫優(yōu)美。如何做到長文短教,必須從學生的學情出發(fā),力爭做到以學定教。課文分別從海水、海底、海灘、海島四個方面介紹西沙群島的美景,學生對這四部分都很感興趣。在教學中,我就緊緊抓住這四部分開展教學,主要體現(xiàn)為以下幾點:
一、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由于學生間存在著個別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學生必然對四個不同景點中的某一處特別感興趣,因而,本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由選擇學習內容。教學中明確提出全員參與,共同研究,力求達到學習成果最優(yōu)化。其中老師不是學習的主宰,而是由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老師只是提供相關的資料,成為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參與者。
二、注重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在教學中,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后評價。用有感情朗讀的方式表現(xiàn)海水的美,讀后請同學來評價,讀得怎么樣?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這樣不僅進行了聽說能力的`訓練,同時,同學間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增進了友誼。在知識和能力的維度上,強調綜合和整合。教學中分組討論后,集體交流匯報,由老師給出的知識提示,再整合,跳出過去強調語文知識系統(tǒng)性的老圈圈。
注重語文工具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例如,整個課堂結構設定為研究匯報活動,使學生在沒有任何壓力的情況下愉悅地學習語文知識。如學習海鳥這一部分的時候,順勢進行保護鳥類的環(huán)保教育。最后讓學生飽含激情地朗讀最后一段,充分的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熱情,使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得到進一步升華。
三、培養(yǎng)質疑能力
質疑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核心。本節(jié)課,我給予學生充分的質疑空間,在集體匯報時,讓其他組員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學生再自主回答。一改以往教師問,學生答的教學模式。同時教給學生主動向他人請教的學習方法。
四、努力創(chuàng)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
老師既是指導者,又是參與者。鼓勵學生大膽向老師挑戰(zhàn),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由于本人在語文教學中還很稚嫩,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認為還存在一些不近人意的地方:
1、課堂調控能力有待加強。
2、教師的課堂組織語言不夠精煉。
我真誠的希望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使我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進步。
語文教學反思11
1.恰當地安排教材。
有余數除法這部分知識教材一共安排了5節(jié)課,這是最后一節(jié)。這節(jié)課是有余數除法知識的綜合應用,應該讓學生拓寬應用視野,放手活動,在活動中充分打開思路,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并掌握用進一法求商的近似數的方法,通過多種方案的設計讓學生體會到生活應該有節(jié)約意識,而這位老師的教學則出現(xiàn)了面面俱到與收得過緊的情況,忽視了對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訓練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個人感悟,忽視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備課是功在課前的教學工作,樹立處理教材的整體意識,明了教材編寫者的編排意圖、教材的知識結構、學生的思維水平與最近發(fā)展區(qū),靈活處理教材與設定教學目標,對教材要走得進去、跳得出來,是考察教師教學技能的重要指標。
2. 教學應抓住契機把靜態(tài)的教學預案,轉變?yōu)閷W生動態(tài)的知識生成過程
教學的最終目標是通過教學使學生獲得發(fā)展。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要實現(xiàn)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教案是課前的教學預案,學生是不同的,它進入課堂不同的學生會對它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教師應該抓住學生對數學學習材料的不同反映及時地調整教學的進度,把靜態(tài)的知識轉變?yōu)轷r活的、有意義的、可以觸摸的數學學習活動,展示掌握、運用、整合、實踐知識的過程,使不同學生在課內實現(xiàn)不同的發(fā)展。比如這節(jié)課在學生設計派車方案時就可以充分調動學習者的想象力來設計方案,學生可以都乘面包車,也可都乘小轎車;可以兩種車都乘;每種車可以乘滿達到限乘標準,也可以不乘滿。學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經驗、出發(fā)點不同,設計的派車方案是不同的。教師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計算找到合適的派車方案,這個過程既可培養(yǎng)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表達和傾聽,也可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感悟精打細算、不鋪張浪費的重要性。
3. 數學教學要滲透語文教學的因素
問題是數學學習的核心,學生學習數學是靠問題引路的。問題的的引入、發(fā)展、解決等過程要靠語言文字的支撐,學生只有理解了敘述問題的一些生澀的詞匯,才能促進問題的解決,在低年級尤其要注意這個問題。本節(jié)課限乘這個詞學生是第一次見到,由于有生活經驗的積累,學生理解起來不會很難,但是作為教師一定要引導到位。面包車限乘8人可以理解為它可以容納乘客1人、2人、3人、4人、5人、6人、7人、8人,最多只能容納8人。每次乘坐的乘客人數不同,設計的方案是不同的,學生只有理解了限乘的含義,才能拓寬問題解決的思路。教學是潤物無聲的藝術,教師教學中一句輕描淡寫的話,可能影響著學生問題解決的水平,也可能影響著學生對數學由愛好到興趣,由興趣到樂趣,由樂趣到志趣的轉變。
一個好的教學設計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如果是和諧的,就可以在課堂上看到人性光輝的閃爍,可以看到不同的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實現(xiàn)對數學知識的不同解讀。從一定程度上講,教學成功的關鍵是功在課前---充分備課。只有充分備好課,教學過程才稱得上是讓學生真正發(fā)展的過程,同時也是教師真正發(fā)展的過程,教師的教學思想與方法也才能在這個舞臺上得到實踐、展示與升華。教學的過程是藝術演繹的過程。藝術的過程的實現(xiàn)需要操作者不斷的學習與思考,只有將自己的教學感悟不斷地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才能實現(xiàn)教與學藝術的協(xié)調。
語文教學反思12
語文學科不僅要培養(yǎng)語言能力,還要培養(yǎng)情感。在教學中,教師要相信學生的潛能,努力挖掘學生的情感因素,為學生創(chuàng)造有趣的學習情境,創(chuàng)造廣闊的學習體驗空間,開拓進取,挖掘和發(fā)現(xiàn)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引導學生獨立發(fā)展思維,激發(fā)想象力,表達個性化觀點。
一、點擊教學,激發(fā)學生發(fā)散思維。
新課程語文教學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發(fā)揮主導作用,學生在教學中處于主體地位。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正確運用教學,優(yōu)化教學效果顯得尤為重要。
撥號是激發(fā)學生思考的火焰。在課堂上,嚴格按照教學目標選擇有價值的單詞、句子和容易被忽略的關鍵段落。因為這句話“l(fā)dquo;不僅具有顯示和隱藏主題的能力,還具有聚焦和集中的能力,可以限制全文的所有部分。學生理解這些單詞和句子,這對理解文章起著重要作用。比如我教小說《孔乙己》的時候,我從課文中找出了什么可以引導學生深入,選擇了“孔乙己是唯一一個站著喝酒、穿著長襯衫的人”這句話,并設置了一段文字,讓學生們深刻認識到孔乙己是一個可憐、可笑、可憐、迂腐、謙遜的人,誠實善良的舊時代的小知識分子。此外,我將在每節(jié)課中選擇一個關鍵部分進行指導,引導學生反復閱讀,多途徑訓練,并進行綜合分析。這意味著很多。抓住關鍵段落,就能抓住主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牽一發(fā)全身,少贏多贏的效果。
推薦閱讀: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的關鍵在于教師能夠清晰地觀察到學生思維的火花,并及時添加一把火。適時教學,一方面是在學生遇到困難時運用藝術教學,及時解決學生的難題。另一方面,當學生遇到困難,不能及時掌握時,教師及時指出思考和分析的方法,撥開知識理解的障礙,化繁為簡,化難為易,使學生的研究活動得以繼續(xù)。及時指導還包括,當學生的思維走入歧途時,教師迅速將其作為新教材,并通過巧妙的指導將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正確的軌道。
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藝術指導,可以有目的地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讓學生置身于動態(tài)、開放、生動、多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情感,讓學生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在各種活動中得到體現(xiàn),并得到發(fā)展。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
二、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主要情感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當人們的心理處于興奮狀態(tài)時,工作效率極高。興趣是學習的先導。只有當學生感興趣時,他們才會興奮、快樂地學習并有效地學習。創(chuàng)造一種情境就是創(chuàng)造一種氛圍,調動人們的激情。在教學中,我經常通過聯(lián)想和比較創(chuàng)造問題情境。當學生第一次接觸文本時,他們處理的信息是奇怪的。只有當我們把這些奇怪的信息與學生的一些熟悉的圖像和感性的事物聯(lián)系起來并加以比較時,他們的心理才能相互兼容,易于理解。
例如,當我教授蘇軾的《赤壁懷舊》時,我想讓學生們了解這首詩中的英雄氣概和壯麗意境,以及蘇軾對英雄的崇拜。我首先介紹了學生們熟悉的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的開篇畫面:滾滾的長江東流,激起千波萬浪,這幅強有力的畫面和可感知的畫面突然抓住了他們的靈魂。然后我們介紹《三國演義》中電影片名的歌詞;長江東流,波濤沖走英雄,是非成敗,轉身,青山依舊,,太陽好幾次都是紅色的,“將其與“江河東流,波濤滾滾,千古不朽”相比較。在老基地的西部,人性是:《三國演義》的赤壁、周浪,它們之間有什么不同和相似之處?受《三國演義》開場白的影響,學生們感受到了《三國演義》的'宏偉和廣度長江,他們的心中自然升起了豪情,他們的思想也飛了起來。通過自己對生活和社會知識的積累和理解,他們也可以體會到這些句子塑造了長江東流的開闊境界,從中他們也可以體會到大自然的永恒和生命的短暫。無論英雄們有多么強大和功勛,他們都有著普通人無法抗拒的自然生活規(guī)律,注定會被歷史的巨浪沖走。但在仔細品味之后,他們還發(fā)現(xiàn)這些句子中包含的情感色彩略有不同。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我掌握了英雄場景和英雄情懷的要素,然后通過聯(lián)想和比較,讓他們開拓進取,參與其中,讓他們有機會自由表達。一跳就能抓住的蘋果激發(fā)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德斯托霍曾經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鼓勵和鼓勵。創(chuàng)設情境的目的是激發(fā)并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
教育為學生提供了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但僅僅讓學生掌握知識遠非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夢想是將孩子的知識轉化為智慧,促使他們體驗生活,關注和理解社會,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情感。教師只有關注學生的實際生活,把握學生的主要情感和心脈,通過引導和引導創(chuàng)設情境,才能使學生的心靈振奮,在各種活動中表現(xiàn)出好奇心、探索精神、創(chuàng)造性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實現(xiàn)發(fā)展。在對真、善、美的理解中,我們可以解決思維結和心理障礙,從而優(yōu)化教學效果。安全教育教學反思愛教育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反思13
本學期我繼續(xù)在五班教語文。在第五年級,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與中、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有很大的不同。高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是閱讀語言,理解文本材料,體驗思想感情。因此,閱讀教學應從“閱讀”轉向“閱讀”。教學方式由“教師教學”向“學生自主學習”轉變。
在過去半個學期的教學中,我做到了這一點:;主要是學生,主要是自學,主要是閱讀。
一、學生
教師和學生是教學的主要因素。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應處于主體地位,教師在學生學習中起主導作用,教學應服務于學習&學習始于思考,思考源自懷疑。任何想法都是從懷疑開始的。懷疑是獲得知識的先決條件。有了懷疑,就需要進一步深入學習和新知識“小懷疑導致小進步,大懷疑導致大進步”。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問題,不僅是思維活動的表現(xiàn),也是思維活動的結果。思維的發(fā)展始于問題。每次發(fā)現(xiàn)一個小問號,就像一個小鉤子鉤住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有必要把學習變成一種自愿的心理愿望,從“想讓我學習”變成“我想學習”。因此,在教學之前,我讓學生自己學習,并提出困難和困惑。然后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組織教學,減少教學的'主觀性和盲目性,更有針對性,提高教學效果。
二、注重自學
讓學生自主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是人才素質的標志。好習慣有益于人的一生。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邊讀邊想”是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式。提出并鼓勵學生提問,可以促進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動腦、思考&學而不思則無用。要理解材料,你必須邊讀邊思考,同時理解和理解。
語文教學反思14
學完六個單韻母,開始學習聲母bpmf。在四個聲母之認識這前,我先用出示卡片的形式和唱兒歌的方式讓學生復習單韻母,這樣,學生興趣濃厚并鞏固了單韻母的學習。隨后再出示聲母卡片,因為大部分學生在學前班都學習過漢語拼音,所以大都能讀準確,只有個別學生將b和p混淆,于是,我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去區(qū)別b和p,學生們興趣極高,有的說“像個6字bbb,9字反寫ppp”,有的根據半圓的方向說“右下半圓bbb,右上半圓ppp”,有的孩子還用
自己的大拇指和食指做出b和p的形狀幫助記憶,經過孩子們的踴躍發(fā)言,那幾個讀錯bp的孩子很快認準了bp,孩子們的積極性也調動起來了。
在教學bpmf與單韻母a和o的拼讀時,我發(fā)現(xiàn)學生在拼讀時對單韻母加聲調讀不準確,尤其是三聲和四聲,三聲總是讀不到位,四聲總和二聲搞混,于是我加強了范讀,然后再點名讀,讓讀得好的學生當小老師帶讀,孩子們都好表現(xiàn),學得更認真了。當學生們都差不多掌握的時候,我再采用開火車、小組比賽讀等形式幫助學生加強記憶,這樣一來,除了個別學生難以糾正,其他的'學生基本上都掌握得不錯。
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教學生寫bpmf,采取的是送“bpmf”回家的方式,讓學生觀察bpmf到底住在四線格的哪一格,然后我在小黑板上演示字母書寫筆畫及順序,再讓幾個學生復述,先空書,再在練習本上寫。這樣,學生能很好地掌握書寫格式和筆順。但仍有個別學生由于幼兒園時書寫不規(guī)范,現(xiàn)在糾正起來比較困難,需要個別指導。
不過,在教讀音時,因為有部分孩子在學前班時已經學過,于是沒有耐心聽老師講發(fā)音,在其他學生回答問題或開小火車時自己在下面發(fā)音,這樣可能會影響沒有學過拼音的孩子學習。因此,安靜傾聽的習慣還要進一步強調。這需要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強化,反復抓。
課后再次對自己的課堂進行反思,有些細節(jié)問題還是需要細細斟酌。比如在對比bp時,我讓學生分析它們像什么?有的學生說b像廣播,p像氣球,我當時并沒有細想,后來一想,q不是也像氣球嗎?這個問題在課堂上教師應該進行一下更準確的引導。另外,對bp的讀音指導時可以用一張紙放在嘴前,讓學生發(fā)音看紙的變化來比較bp,這樣學生區(qū)分得可能會更清晰。
總之,經驗尚淺,仍需努力!
語文教學反思15
在本課中,我采用抓重點詞語進行品析、指導朗讀來解決重難點;啟發(fā)學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點、思想品質及故事情節(jié)的基礎上,進行合理想象。使學生進一步領悟到主人公美好心靈,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體現(xiàn)。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要提高閱讀教學效率,重在優(yōu)化閱讀教學過程。
一、突出主體,注重層次
突出主體性,把課堂教學的過程變成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已學習的過程,本案例的整個教學過程力求讓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力求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俗學習,自得學習”,注重層次性,即“引導學生一層深一層地理解課文!崩缭诮虒W1~2節(jié)時,讓學生找出描寫“窮”的語句,再找出你是從哪個詞中感受到的,然后指導朗讀,讀出家里很窮,從“感知”到“揣摩”,再到“吟誦”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閱讀過程,引導學生沿著這條思維途徑,一步一步地閱讀理解。
二、語言和精神統(tǒng)一觀
教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沒有丟開課文語言搞騰云駕霧式的內容分析,也沒有脫離內容搞支離破碎的語言訓練,而是有機地把兩者統(tǒng)一起來,教師在解讀課文的'過程中,研究“溫暖”、“舒適”這兩個詞語,首先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理解“溫暖、舒適”,然后再看圖,從圖上看出桑娜家的“溫暖、舒適”,最后回到課文,從文中進一步體會“溫暖”指什么?“舒適”指什么?此時,學生的回答中已不僅僅是孤零零的描寫小屋的語言文字了,還有描寫小屋外的呼嘯怒吼的寒風,洶涌澎湃的大海的語言文字,還有對在這兩種不同的環(huán)境中的人的處境和感受的聯(lián)想,從而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窮人雖窮但心不窮。這樣,詞義的內涵拓展了,學生的精神空間擴大了,看問題的視野也開闊了。
三、朗讀訓練,讀出個性
《語文課程標準》中說:“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
《窮人》的教學中,教師努力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教學氣氛,充分讓學生自讀,比賽讀,評讀。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說出感受,讀出感受,有的說怕丈夫回來,要讀得非常緊張,有的說怕丈夫回來責怪,要讀得害怕、擔心……教學中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讀,使學生從讀中體會到桑娜的善良,達到情感陶治,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體現(xiàn)了審美價值的個性化。
尊重個性就是尊重生命,在閱讀教學中,構建富有個性化的閱讀教學,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自由飛揚。
【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學校語文教學反思 語文的教學反思11-08
語文的教學反思10-15
語文的教學反思06-29
語文的教學反思10-29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9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9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02-25
語文園地八教學反思反思01-13
語文《琥珀》教學反思09-10
語文秋游教學反思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