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育教學理論讀書心得體會8篇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教學理論讀書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育教學理論讀書心得體會1
我仔細閱讀了華南師范大學教授、著名的博士生導師郭思樂教授的教育專著《教育激揚生命》,這是一本有意義的書,這是向師本教育一次有力的出擊,它把學生看作是學習的主人,而不是說教的對象,它建立了先進的生本教育理念: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從價值觀、倫理觀、行為觀幾個方面闡述了生本的新生態(tài)教育,給予了我深深的啟迪。
從教十多年來,我清醒地認識到,對于一個真正優(yōu)秀的教師來說,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比快樂,你為學生素質的提高做了什么,你為學生今后的和諧發(fā)展提供了哪些幫助?戳恕督逃P生命》這本書后我感受頗深,除了吸取它的精華之外,靜下心來思考著這樣一個問題:教師的觀念、教育態(tài)度、教育境界,讓人對教育產(chǎn)生不同的認識、不同的情感,也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教育效果,如果我們有較高的教育境界,學生達到這樣的學習境界不就水到渠成了嗎?
對學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質和基本原則,我平常對學生應該是比較尊重和友愛的,但有些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出了一些隨意、散漫,甚至影響到同學學習的不良現(xiàn)象,某種意義上來說,我的尊重和友愛成了他們不和諧的音符的“溫床”,如何在不變“溫床”為“冰床”的前提下,能夠讓“溫床”飄出和諧的音符,這又是擺在我面前的一道難題,我唯有從教學中尋找突破口,發(fā)現(xiàn)他們感興趣的興奮點,讓他們愛上學習。
先前的我只是把教育當作一種普通的職業(yè),一種生存的方式來做,因而,即使我再努力,也只能算是一個熟練的從業(yè)者,而絕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教育者。我并沒有深入到真正的教育境界之中去,并沒有與我的學生一起領略迷人的教育風光,也就品味不到教育給人帶來的無限快樂。
《教育是慢的藝術》讀后感“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慢,需要平靜和平和;慢,需要細致和細膩;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教育,作為一種慢的藝術,尤其需要合理地對待學生的不足缺陷甚至錯誤教育,作為一種慢的藝術,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間和時間!睂Υ,回想從教二十年以來我,很有感觸、深有體會。作為教師的我們,今天該怎樣理解“教育是慢的藝術”呢?另我思考很多很多……
一、“慢”而不“怠慢”。我會經(jīng)常遇到有一部分屬于“問題學生”,他們在學習上基礎較為薄弱,理解和接受能力差,未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失去信心,自暴自棄;在生活及其他方面,早戀、打架斗毆等現(xiàn)象不時發(fā)生,給我們的教學和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難度。作為教師,我們常常有恨鐵不成鋼的感覺,缺乏足夠的耐心和寬容。對此,我反復思慮著如何將他們引上良性發(fā)展的軌道。如果對這部分學生“怠慢”,就意味著放棄他們,后果不堪設想;相反我認真思考,改變了自己的否定性思維。雖然他們的壞習慣很難改變,但并不是不可救藥;雖然他們在學習方面起點比較低,但仍然可以有所作為;雖然他們進步的速度比較慢,但并不等于到達終點的速度就慢。我會想辦法的列舉古今中外的例子告訴學生“火車理論”:一個跑得慢的人搭上一輛快車,和一個跑得快的人搭上一輛慢車,最后,先到達終點的是跑得慢但搭上快車的那個人。我會鼓勵、啟發(fā)、引導、耐心、寬容、等待等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逐漸調整和理順好自己的狀態(tài),再差的學生都有它的基礎點,就從每個學生的具體基礎點做起,自然生長點開始,逐漸延續(xù)增長,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自然就會產(chǎn)生興趣,而繼續(xù)續(xù)下去。
二、“慢”需要感悟。我們老師在我們的教學中慢慢地去感悟,就像為人父母,育人的經(jīng)驗也是慢慢感悟出來的。一個好教師,應是偶有所得,有些獨特的理解、獨特的發(fā)現(xiàn)。教育是些潛移默化、潛滋暗長的東西。作為老師,尤其如我們成天和孩子打交道的老師,對待孩子,我們要有耐心,要學會傾聽,要平等對待每個孩子,不能戴“有色”眼鏡。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即使我們心中有不滿,有怒火,都應該壓制自己。靜下心與孩子交流,打開孩子的心結。也許,你一句溫暖的話語,改變的卻是一個人的人生。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勵與喚醒”,在思想上有了進一步的提高;首先我們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平時,我們要更細致、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與克制。我們要腳踏實地,善于發(fā)現(xiàn),做好觀察記錄,捕捉更多的瞬間。
三、“慢”需要等待。這個“慢”,要有足夠的期待,足夠的耐心,減少教育浮燥與功利。而作為一種慢的“藝術”,尤其需要合理地對待孩子的不足缺陷甚至錯誤。每個人的成長過程,就是點滴錯誤、點滴成績、點滴感悟積累而至質變的過程。這個慢,也就是讓孩子感受、體驗過程,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個過程中充滿著跌下去和爬起來。他一跌到,你就去懲罰他,而不是等待他、鼓勵他自主地站起來,那他也許會耍性子,干脆不起來,等著你來拉扯他。對學生來說,錯誤是什么?錯誤是一種經(jīng)歷,錯誤是一種行為,錯誤是一種認識的暫緩,錯誤是一種履歷性的成長資源。學會使用這種不可再生的資源,需要教師發(fā)揮慢的藝術!敖逃荒茏非罅⒏鸵娪暗男Ч⒏鸵娪啊谋澈罂赡芫褪欠唇逃男袨,所有反教育的行為都立竿見影!蔽乙源俗鳛橐粍┣逍褎r時告誡自己,欲速則不達,對待“問題”學生,要寬容,要等待,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簡單粗暴。在具體做法上,這幾年我改變了以往遇到他們“作亂”時批評、埋怨的做法,尤其注意當眾保護他們的自尊心。然后以自己的熱情和真心感染他們,以欣賞他們的優(yōu)點為出發(fā)點,以保護他們的自尊心為基礎,拿起表揚的武器,營建“贊美文化”。告訴他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的道理,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他們“向上”、“向善”的精神。
四、“慢”需要永恒的責任。一個人在校期間只是他人生的一個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他走下去,“活到老學到老”是生存的需要,畢業(yè)時的他,還有那么多的不完善,一個好老師在學生心中的地位是至高的,師生之間的偶爾一個短信、一句問候、一次思想的交流和碰撞等等對一個人的激勵、鼓舞、發(fā)展導向都是有很大作用的,我想這也是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神圣之處吧?這也是我們對社會的責任吧。作為一個教育一線的教師,我非常喜歡“慢教育”這個詞。教育并不是立桿見影的工作。急功近利,往往與教育背道而馳。以“慢”的心態(tài)來對待教育,陪著學生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賞成長的快樂,慢慢地陪著學生長成參天大樹,何嘗不是一種睿智,一種氣度?
教育教學理論讀書心得體會2
”教育終究是基于生命和貫穿生命的,因而,它最終能夠以更美好的生命的方式,緩慢而堅定地證明人性的勝利,證明我們內(nèi)心對自由、光明、幸福不可扼制的渴求。誰專心致志于自己的事業(yè),誰就能夠把這樣的信念堅持更久!斑@是張文質老師在《教育是慢的藝術》中所寫的自序中的一段文字。
我挺喜歡這樣的文字。肖川老師的文字里也會常常讀到這樣的一種感受。真正理解教育、熱愛教育、尊重教育的人,他的文字里就總能流露出對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教育是需要等待,需要耐心的,確實是”緩慢“然而又是”堅定“的。每一次考試之前的班會課,學校都安排主題為誠信教育,考風考紀講了又講,誠信簽名也是簽了又簽。然而,作弊的行為依然屢禁不止。每次年級通報作弊的學生名單時,我的心就揪得緊緊的,生怕聽到自己班級孩子的名字。不知道是對學生不信任還是對自己不信任,總之會有一種緊張的情緒。雖然每次考前動員,我都費盡心思,總要講一些他們之前沒聽過的故事。因為,我擔心老生常談最后會變成空談。比如這次期末考前,我講了一個留學生到德國去的時候所經(jīng)歷的一件事。來自其他國家的留學生都可以順利通過檢查,唯獨來自中國的學生要被留下來詳細檢查,他們不大相信文憑上的鋼印,不大相信身份證是真實的,因為中國假的東西太多了,以至于他們覺得這個民族他們不敢隨意相信。你在國內(nèi),覺得處處防假,經(jīng)常打假,都習以為常了。然而,走出國門,你才會發(fā)現(xiàn),原來,民族的誠信危機已經(jīng)影響到整個國家的尊嚴了。國有國格,人有人格。面對這樣的誠信危機,我們能做些什么?每一次考試,希望我們都能想到我們的責任。類似這樣的教育很多,我們得不厭其煩地去尋找新鮮的教育故事,因為我們一直希望孩子們的生命會很美麗,能盡量少沾染一些市儈的污濁氣。
孩子們今后走上社會,會看到很多陰暗面,會遇到很多挫折,會遇到很多與學校所教育的價值觀相沖突的東西。然后,我想,只要每個生命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已經(jīng)得到了生命的教育,那么,他會知道該怎么去面對陰暗面,該怎么去陽光地、積極地對待挫折。
要”專心致志于自己的事業(yè)“,才能把教育的信念堅持更久。也只有專心致志于自己的事業(yè),才能得到更多的幸福和自由。
教育就是這么一個工作。每帶一批學生,我便投入極大的心力。收獲的就是艱辛與幸福。每次非常疲憊之后,我想,下次,即使再大的幸福,我也不全心投入了。然而,當接手一個班級之后,又不自覺地投入進去了。我發(fā)現(xiàn)自己沒法不投入。于是就難免很累。現(xiàn)在慢慢的也接受這么一個事實了,我就是這么一個控制不住會牽掛人的人。也許,這正證明著我”內(nèi)心對自由、光明、幸福不可扼制的渴求“呢。
用生命潤澤生命,教育是基于生命且貫穿生命的。所以,我們的生命得時時在場。不能含糊,不能應付。
教育教學理論讀書心得體會3
李吉林老師借鑒了“境界說”的“真”、“情”、“思”、“美”的精華,儒家文化“敏于行”的思想,以及杜威的以兒童活動為中心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構建了情境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操作要素:
(一)以“情”為紐帶。在這一點中,李老師指出,老師應該利用兒童的情感,使其成為其主動投入、參與教學過程的“力”;更應該培養(yǎng)、發(fā)展兒童的情感。情感素養(yǎng)是人的一切素養(yǎng)的血肉。她指出應在教師與學生之間,教材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建立親密的關系。從素質教育的目標來講,更應該培養(yǎng)、發(fā)展兒童的情感。
(二)以“思”為核心,情境教育從兒童發(fā)展的明天考慮今天的教學,在理論構建上,提出以“思”為核心,促進兒童素質的發(fā)展,主張教師的教學應始終以兒童思維發(fā)展這一核心,設計組織教學過程,努力把孩子教聰明,并且以“發(fā)展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作為不懈追求的教育的高境界。
(三)以“兒童活動”為途徑,因為人的發(fā)展是在活動和相互關系的過程中進行的”——這是關于人的科學的一條根本原則。
(四)以“美”為境界,面對小學教學損傷兒童發(fā)展現(xiàn)狀的焦慮和全面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責任感,迫使我們必須尋找一個突破口、一個著力點。情境教育選擇了“美”。原因之一:教學不僅為了學生學習,還為了學生主動地學習;之二:教學不僅為了學生知識的習得,還為了學生精神世界的豐富;原因之三:教學不僅為了學生的明天作準備,還為了今天獲得最初幸福的人生。
(五)以“周圍世界”為源泉。在整個小學學習生活中,兒童不斷地與周圍世界接觸,充分領略到大自然賦予的美感,逐步地認識社會生活。
情境教育是多情的教育。各種各樣的情感體驗伴隨著課堂教學的開展而生發(fā)。在充滿情意的課堂中,教師是幸福的,因為是他們的引導使課堂充滿真情,使學生付出真情;學生也是幸福的,因為他們從學習中體驗到深情、溫情、熱情,感受到優(yōu)美、壯美、秀美,發(fā)現(xiàn)真誠、善良、正義、勇敢等世間珍貴的品質,從而擁有蘊涵在美與快樂之中的情感財富。運用情境教學的老師是傳播真情的使者,處在情境課堂中的學生在感受和體驗之后又能成為創(chuàng)造美與快樂的精靈。這樣情真意切的體驗,令人怎能忘懷!情境教育為學習開拓了廣闊的天地,李老師探索野外情境課堂的勇氣令人欽佩。雖然說:“生活的外延有多大,教育的外延就有多大”,但是在平時,學生仍被局限在教室內(nèi)進行學習。這樣教師省力了,學生的安全似乎也更有保證。然而方寸之地怎能讓思想的韁繩隨意馳騁?課本上的小小篇幅又怎能囊括社會、自然、生活的大千世界呢?只有走進生活,才能發(fā)現(xiàn)更多緊鎖在智慧之門內(nèi)的寶藏。但是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老師每一次都自己先實地考察、比較,選擇最合適的場景作為戶外教學的課堂,其間的種種繁瑣和艱辛不難想象。我想,學生在教室外的大課堂中不單是豐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應該也能感受到李老師付出的辛勞吧!
在學習的過程中,使我震撼的不光是李老師的情境教育理論,還有她那“生命不息,學習不止”的精神。她對學習的熱情令人感動,她讀書之多、涉獵之廣令人驚嘆。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我很幸運地處在人生最好的年華,有這樣好學不倦的前輩,促使我更要鞭策自己緊緊追隨。不但自己要不斷學習超越自我,還應將“學無止境”的理念傳播給每一位學生,讓他們也能成為終身學習的人。李吉林老師把情景教學法運用的淋漓盡致,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雖然我一輩子也成不了李吉林老師,但我一定會以李吉林老師為榜樣,樹立“終身學習”觀念,做李吉林老師情景教育的受用者、繼承者、實踐者和創(chuàng)新者。
教育教學理論讀書心得體會4
我認真讀了趙國忠的《讓教師愛上教學》這本書。我們是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也是我們的生活主旋律?墒,日復一日,你感覺到單調了嗎?物價上漲,你感覺到貧窮了嗎?壓力不斷,你感覺到疲憊了嗎?……那么,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該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如何輕松快樂的去工作,如何去熱愛,去更熱愛我們的職業(yè)呢?這不正是我內(nèi)心的疑問嗎?我行走在教育的路上,欣賞了兩邊的風景,低頭前行的那份茫然讓我的內(nèi)心格外苦悶。順著淡淡的墨香我整本通讀下去,一切都讓我豁然開朗!蹲尳處煇凵辖虒W》本書針對新修訂的課程標準為我們提供了高效教學的45個技巧,關注的是學校教師的素質和能力,并針對各種教學問題和狀況,提供給教師日常用的“錦囊妙計”。我感受到書中字里行間流露著教師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情、對學生的摯愛,散發(fā)著教師智慧的光芒。細細品味它,我更加明確了自己前進的方向。
第一、教師要為了課堂更精彩而教。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老師的職責主要定位在知識的輸出和傳遞上,就像是把知識從一個倉庫搬運到另一個倉庫,這樣一來老師就變成了知識的“搬運工”,職業(yè)活動變成了一種單調乏味、簡單重復的機械“操作”,日復一日的按部就班地工作,循環(huán)往復的課堂教學使廣大教師身心疲憊,產(chǎn)生了“職業(yè)倦怠”,淪為了只是按照固有程序機械運行、毫無思想、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的“教書匠”。在這種單調乏味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只是把自己的工作視為一種義務和奉獻,體會不到自己職業(yè)生活的快樂、幸福,感受不到自我生命價值和意義的實現(xiàn)。
理想的課堂教學是既有助于學生成長,又有益于教師提升教學生命的課堂教學。在這種課堂教學中,教師自我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在創(chuàng)造性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得以體現(xiàn),課堂教學成了一種自己參與社會生活,實現(xiàn)自我理想的創(chuàng)造性實踐活動,它是教師個人的幸福生活和不斷持續(xù)發(fā)展的源泉。
也就是說,在理想的課堂上,我們在付出的同時,也得到了巨大的收獲——向學生所付出的情感不僅使學生體驗到了愉快,而且學生給予我們的回報也是我們加倍的快樂;我們不僅在課堂教學中享受著學生的發(fā)展和進步帶給自己的幸福,而且在自己的職業(yè)生活中感受著自我發(fā)展帶來的幸福。
所以說,“當你將一個一時糊涂而做錯事的學生說服,師生彼此之間意見溝通的喜悅是多么甜美啊!又當你將一個聰明的學生培育成更聰明,往更高的理想邁進,又是多么的喜悅呀!我們都為著培育我們的美好世界而快樂無比的努力,更在享受著這神圣職業(yè)的芳馨!
第二、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成長。
當我們把教學視為自己的生命活動時,我們所面對的文字就充滿了靈性和活力,我們所面對的學生就充滿了智慧和激情,課堂就成了不斷凈化自己靈魂、挑戰(zhàn)自身能力、激發(fā)自身智慧,不斷促進自身成長變化的場所。
作為教師,要邊教邊學,需要把學到的東西投放課堂,改造課堂,促進教學變化。感悟“教”的變化,有利于增強“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可以說,教師的幸福就蘊含在這良性互動過程和結果中。
第三、教師要在創(chuàng)造中享受喜悅
我國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曾把教師的講課分成兩種講法:一種是照著講,一種是接著講。所謂照著講,就是書上有什么,我就教什么,這叫照本宣科照著講;老師怎么說,我就怎么講,這是依樣畫瓢照著講;過去怎樣講,今天還是那樣講,這叫固步自封照著講。照著講離不開書本,離不開定論,舍不得過去。所謂接著講,就是對書本要批判性的講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講完現(xiàn)有結論,接著有自己的看法和質疑,這是超越定論接著講;對自己受教育時的老師的教學方法、對聽到和學到的其他歷史的教學方法,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在借鑒中批判,在借鑒中創(chuàng)新,這是超越前人接著講:對自己的教學始終抱著批判的態(tài)度,始終“不滿意”并致力于改進使自己“滿意”,這是超越昨天接著講。
照著講天天如此,始終如此,盡管可以輕松一點,但卻難免枯燥和痛苦。接著講,“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它將使我們對教學充滿期望,并享受實現(xiàn)希望的幸福。
原來,“教師”也可以精彩。感謝工作,讓我們生存,也帶給我們快樂,讓我們在浮躁的生活中靜下心來思考,覺得充實而有意義。愛上工作,也愛上了教師這個職業(yè)。
教育教學理論讀書心得體會5
時間過得飛快,想想自己工作也已二十幾年了。送走的學生也是形形色色,各有各的樣,也體會到了作為教師的酸甜苦辣?傆X得現(xiàn)在的學生真是越來越不好管,工作壓力越來越大。曾幾何時漸漸和瀟灑自如越離越遠,苦和累成了每天的必修課。
前不久看了《魏書生教育教學藝術》一書,思緒萬千,感慨不已。既感嘆其教育思想的時代性和切實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針對性、多樣性,回顧這些年的教育教學生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巴瑸槿藥,為何一些簡單不過的道理在自己身上就不能運用,起不到好的效果”成為看魏書生書的同時時常徘徊在腦海中的問題。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戰(zhàn)不殆。我們的教育又何嘗不是如此,只有了解學生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綜觀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師、教育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有知人之明,能察覺學生思想深處的奧秘,能觸摸到學生感情的脈搏,他們的心和被教育者是息息相關的。也只有這樣的教學,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才是一種幸福和享受。反思過去,作為教師,自己的責任心很強真是把他們都當成了自己的孩子,對他們嚴格要求,關愛有加;可是今天想來,自己對他們又了解多少呢?又有多少時間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朋友那樣與他們聊天、談心,真正走進他們的心靈?
在了解學生方面,我們也往往是從學生學習態(tài)度、行為習慣的表現(xiàn)上簡單的了解和簡單的評價學生,對那些上課認真聽講,下課也不調皮搗蛋的孩子老師當然是越看越喜歡,也自然給他們的機會多一些;而那些所謂的“不討人喜歡的孩子”有時就被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忽略了。長此以往,孩子的發(fā)展當然是越來越失衡。這些都是我們所不愿看到了。因此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思想、行為變化的特殊規(guī)律,而且要了解學生思想、行為變化的普遍規(guī)律,不僅善于把精力花在偶然的個別事件的處理上,更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帶有普遍性、規(guī)律性的問題上,從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學了魏書生的有關理論,現(xiàn)在漸漸認識到了學生的心靈都是矛盾的統(tǒng)一體,好學生和后進學生的區(qū)別只在于頭腦中是非,好壞排列的順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為后進同學上進心的幼苗小而枯黃,有的常常被壓在石頭下,才更需要教師的同情、關注和扶植。懂得了這些理論知識,我在具體教育過程中加以運用,果然效果明顯,某些平時不聽話的同學,調皮的同學經(jīng)過一階段的努力,都有了較大的進步,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也更和諧了。
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發(fā)展,教師的角色地位也在不斷地變化。以前教師說的,學生就得無條件的服從,無條件的執(zhí)行老師的.安排,F(xiàn)在我們更多的是關注人文性,也在不斷提倡“人性化服務”。說到底其實我們的教育更應人性化,我們一直在說:要蹲下身子和孩子說話,就是要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性。老師也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學生的今天就是老師的昨天,學生犯了錯誤時的心情,老師通過回憶自己當年犯的錯誤時的心情就能認識更真切一些。這就是魏書生說的“用回憶的方法去感知”。
讀魏書生的書是一種享受,讀魏書生的思想是對自身思想、靈魂的提升和升華,讀了魏書生的書才知道什么是教書育人,什么是為人師表。
教育教學理論讀書心得體會6
開學初學校給我們每位課改班的老師發(fā)了《讓教師愛上教學》這本書,利用工作之余我便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下面我就簡單說說我的感想。
這本書從書名看起來應該是如何讓老師愛上教學,但實際上講的更多的是如何上課,教我們?nèi)绾芜M行課前準備,如何進行課堂講授,課堂中應注意的問題以及教學點撥、方法指導和調控管理等,認真讀了這本書,我學到了不少知識和方法。
反思這一節(jié)我覺得講得非常好,“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就可能成為名師”這句話說明了反思的重要性,但是作為老師也許是工作的繁忙,更多的是自己懶惰導致很少寫反思,每次學校組織要求寫的時候才逼迫自己像擠牙膏一樣擠出一點點,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不光多寫課后反思,更多的要寫課前反思,只有“三思而后行”方能提升教學效果。要反思課前目標是否明確,內(nèi)容是否恰當,情境是否適用,反思學生的認知水平。更多的是反思課件的使用是否得當,利用課件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果,在培養(yǎng)學生探索與創(chuàng)新精神等有很大的優(yōu)越性,利用課件應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該用則用,但是在現(xiàn)實的教學中,很多教師為了圖省事,每次上課直接打開課件一步步給學生看,一節(jié)課下來黑板上還是空空,這種教學模式并沒有利用現(xiàn)代技術突破陳舊的傳遞式教學設計,削弱了教師的主體作用,也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失去了應用課件的本意,重要的定理定義共識還是需要在黑板上進行書寫,因為課件一閃而逝的效果很難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影響了教學效果。更有甚者,完全依賴課件,電腦壞了,課件用不起來就不知道怎樣上課了,我覺得在以后的教學中該板書的還是要板書。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少講、精講,講學生終身發(fā)展必備的”,書中舉了一個例子,講的是作者自己上歷史課上總喜歡在講臺上講個沒完,而忽視了學生們的感受。我覺得這一節(jié)我和作者很類似,也有同樣的毛病,同樣的感受,課堂上自己是激情澎湃,滔滔不絕,學生卻是苦悶難耐,望天發(fā)呆,一節(jié)課講完,累得疲憊不堪,可謂口干舌燥,效果卻是不怎么好,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自己卻不明白,讀了這一節(jié)我找到了答案,我應當選擇嘗試提問,討論式,并配合多媒體教學,應盡量做到少說少講,用材料或者問題去誘導和啟發(fā)學生思考。當然材料和提問一定要緊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這一目的,在具體的操作上,特別是所提出的問題必須要注意恰如其分,還要設計出能激發(fā)學生求知興趣的問題,并且要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能進一步的探究和思考,我按照作者的方法,自己試探性地上了一節(jié)課,能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整節(jié)課中我真正做到了少講和精講,所以只要老師把知識點講清,把難點講明,學生就會在合作學習中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完成得盡善盡美。
教學中常常會遇到令我們特別頭疼的學生。本書中最后一章是調控管理篇。在課堂中,我們需要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調控,需要排除學生的打斷和干擾,在需要的時候還得對付破壞活動。那種傳統(tǒng)教學中令教師“頭疼”的學生行為背后,往往蘊藏著豐富煩人教學資源和良好的教學價值。在教學中,善于課堂調控的教師不但可以有效的落實教學計劃,達到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益,還能大大地增強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和愿望。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歐冠,教學過程有條不紊,教學任務高效完成,不僅是學生的知識得到增長,智力得到啟迪和開發(fā),道德、情感得到升華,而且教師本人也從中樹立了威信,獲得了尊重,課堂氣氛融洽。
趙國忠老師教給我們的這些方法,讓我們每個教師在教學中只要愛上教學并持之以恒,一定能成為一個好老師,為我們每位青年教師成為名師指明了方向,確實是一本很不錯的教育著作,值得大家去讀。
教育教學理論讀書心得體會7
佐爾丹-柯達伊(Zoltan ·Kodaly,1882-1967年)匈牙利著名作曲家、民族音樂家、音樂教育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柯達伊教學法”是當代世界影響深遠的音樂教育體系之一。他的教育體系有深刻的教育哲學思想,有高標準的藝術、審美要求,并且探討了一系列音樂教育觀念和實踐中的根本問題,例如,藝術教育與人的自身成長、全面發(fā)展的關系;音樂文化在全部知識文化中的作用;民族民間音樂在音樂教育中的意義;繼承本民族傳統(tǒng)與學習人類優(yōu)秀藝術文化的關系;如何借鑒前人的、國外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等等?逻_伊在幾十年中為不同程度兒童所寫的上千首歌唱、讀譜練習,在匈牙利被稱為“黃金儲備”。從60年代起,這種教學法迅速地傳播,遍及歐洲、美洲、亞洲、大洋洲的許多國家。他的教育思想、教學原則對于世界各地的音樂都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其教學法主要內(nèi)容是首調唱名法、柯爾文手勢、節(jié)奏唱名、節(jié)奏和唱名的簡記法。
匈牙利的學校開展音樂課教育已有久遠的歷史,近百年來其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普遍采用了柯達伊教學法。他們的音樂程度廣博而精細,因為匈牙利人認為音樂是孩子教育的靈魂與核心。在常規(guī)學校里,孩子們每周都有兩次音樂課,音樂學校里,每天都有音樂課,孩子們有機會學習一種樂器。音樂課程同樣也包括傾聽、即興創(chuàng)作、識譜等等。匈牙利的教育工作者們堅信,音樂與數(shù)學、自然科學有著直接的內(nèi)在的聯(lián)系。他們相信,音樂對孩子們的邏輯性和批判思維有所幫助,學習音樂的過程能夠發(fā)展完整的人格。因此,也取得了較大的柯達伊音樂教育的基本特色。
柯達伊倡導以歌唱為主的靈活多樣的音樂教育
柯達伊認為,兒童只有積極參與藝術實踐活動,才能獲得審美體驗、獲得真正的音樂文化。歌喉是每個人都有的樂器,歌唱是每個人都可以參加的藝術活動,是普及音樂教育的切實可行又有效的途徑。合唱對于促進合作意識、促進個體的社會化具有積極的作用。這也是音樂教育目的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在合唱中人們學會傾聽、配合、理解默契,會使人們走出封閉狹窄,培養(yǎng)人際間的合作理解的態(tài)度,培養(yǎng)人的社會人格。
兒童音樂活動開始階段最重要的是體驗、感覺。在匈牙利的幼兒園中的歌唱往往是以歌唱游戲的方式出現(xiàn),特別是在低年級。“兒童表演的歌唱游戲主要是坐著或站成圓圈,做手臂運動或踏腳的動作,在歌唱游戲中,他們可以扮演簡單的角色,但是由于年齡發(fā)育的限制,游戲也不要復雜,”“兒童教育中歌唱和動作總是緊密聯(lián)系的,通過經(jīng)常的音樂活動使兒童得到全面的發(fā)展!笨梢姡逻_伊所提倡的音樂教學并不拘泥于歌唱這一種單一的形式,而是將歌唱、動作、游戲、表演、即興創(chuàng)作等形式相結合的綜合音樂教育。
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強調用最符合兒童特性的民族音樂、童謠等教學素材于兒童音樂教育中,并創(chuàng)作大量的優(yōu)秀作品
優(yōu)秀的民族音樂,特別是匈牙利本民族的優(yōu)秀音樂,是柯達伊體系中教材的主要來源?逻_伊認為,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最完美的表現(xiàn)。所以,兒童的音樂教材必須是真正的民間音樂,童謠和優(yōu)秀作曲家根據(jù)民族音調創(chuàng)作的作品。
《50首兒童歌曲》、《五聲音階音樂》、《333首讀譜練習》是柯達伊專門為兒童寫作的作品,這些都是五聲音調、最大音域不超過六度的歌曲,在2個音級到5個音級范圍內(nèi)使用。其中,歌詞是優(yōu)秀詩人專門為兒童所寫的抒情小詩,他們也提高了曲調的感情效果和吸引力,它使用兒童自己的語言,但又不是口齒不清的呀呀學語。這些短小的作品可以使兒童進入游戲,我們也可以為真正的歌曲學習作準備。
柯達伊一生中寫作了大量的兒童作品。其數(shù)量之大、藝術規(guī)格之高,在各國作曲家中是罕見的。豐富的教材建設是柯達伊教育思想得以實現(xiàn)的重要保證之一?逻_伊多次在文中提到過粗俗淺陋的藝術趣味所帶給兒童的影響。他作了許多作品可以用于兒童的隊列活動和游戲,并配以生動的教學方法,這些都符合兒童的天性,是最自然、最富有生命力的東西,來促進兒童音樂能力的發(fā)展。
柯達伊音樂教育關注兒童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
創(chuàng)作能力實際上是人與生俱來的潛能,只要有適合的環(huán)境和方法,就能開掘這種能力。教學中應結合各種音樂要素,啟發(fā)、鼓勵兒童的創(chuàng)作體驗。
——柯達伊
感知音樂結構、形式的能力對于獲得完美的音樂體驗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匈牙利音樂教育中把結構意識與分析看作既是理解音樂的基礎又是培養(yǎng)兒童創(chuàng)作能力的基礎,這種能力培養(yǎng)需要長期的訓練、學習、貫穿音樂教育全過程?逻_伊認為,創(chuàng)作能力實際上是人與生俱來的潛能,只要有適合的環(huán)境和方法,就能開掘這種能力。教學中應結合各種音樂要素,啟發(fā)、鼓勵兒童的創(chuàng)作體驗。
兒童教育階段主要通過歌唱游戲和各種音樂活動培養(yǎng)兒童對音樂結構的感性認識,從而培養(yǎng)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例如,把游戲可以設計為:教師發(fā)出的聲音表示在山上,兒童的模仿表示是回聲;教師是電報發(fā)報員,兒童是收報員;教師在衛(wèi)星上發(fā)信號,兒童是地面接受站,等等,孩子們非常有興趣參與這些活動。幼兒園的孩子可以自己設計各種節(jié)奏片段,在集體中進行創(chuàng)作和模仿的練習。教師還可以歌唱兒童熟悉的曲調,但是變化為新的歌詞內(nèi)容,使兒童適應歌曲的部分變化,感覺旋律與不同歌詞的結合。還可以選擇一句兒童熟悉的曲調,游戲式地輪流填詞,內(nèi)容是孩子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句話。這些練習啟發(fā)了兒童用他們自己頭腦中已經(jīng)積累的音樂語言表達他們的感情
教育教學理論讀書心得體會8
當張老師一再提醒要在考試之前讀一本教育學專著時,我心中就一直在嘀咕,“教育學專著—-苦澀難懂的玩意兒”。然而當我從書柜中翻出在地壇書市淘的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時,我的心不禁興奮起來。
在網(wǎng)上搜索“蘇霍姆林斯基”,可以看到“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jīng)驗的教育理論家,他主張個性和諧發(fā)展。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寶庫中的瑰寶!
為了解決中小學的教育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他專為中小學教師寫了《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建議談到一個問題,這中間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真讓我感觸頗深,受益匪淺。
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段時,讓我產(chǎn)生了很大的共鳴。特別是想想自己在幾年后將作為一名年輕教師的身份走上講臺,肯定總會發(fā)現(xiàn)時間不夠用,每天備課、上課、批改作業(yè)、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還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jié)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余,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著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于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著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腳”。有時為了應付作業(yè),在網(wǎng)上和雜志上匆匆忙忙的搜索著相關的知識;有時為了寫一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后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jié)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nèi)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知識,才能贏得自身的發(fā)展,這是將來做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書呢?我又認真看過多少本書呢?本書中第一章節(jié)就提到“在學習中取得成就——這一點,形象地說,乃是通往兒童心靈中點燃的想成為一個好人的火花的那個角落的一條蹊徑。教師要愛護好這條蹊徑和這點火花!痹趺蠢斫饽?其實就是一個“因材施教”的問題。蘇霍姆林斯基說到:造成學生成績差異大的原因主要來自學校生活最主要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里。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tài)度占主要的緣故。蘇霍姆林斯基告誡我們:要盡可能地讓每一位學生從課堂、老師那獲得什么,不管多少,哪怕是很小的進步。這也就是現(xiàn)在的中小學里一直提倡的“既備教材又備學生”。
要想因材施教,就必須對“材”進行細致的了解,諸如性格、脾氣、家庭背景、學習方式、思維特點等加以熟知,從而在課堂上為不同的學生創(chuàng)造能發(fā)揮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情境。就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fā)揮出來,使他們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這樣他們就會感覺到他們也是在不停地進步,才會“點燃起成為一個好人的火花!
怎樣更好的做到這點呢?蘇霍姆林斯基又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多讀書,不斷地吸取書中的知識,跟書籍結下終身的友誼,畢竟很多建議是前人多年實踐總結出來的理論。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從事教學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識成為我們所具備的知識海洋中的滄海一粟,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工作中做到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另外,本書還向廣大教師提出一些好建議,如:怎樣教給學生觀察;不能讓能力和知識失調;關于寫教師日記的建議;要敢于鼓勵學生“超大綱”;怎樣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
相信我們每一位有志從事教育事業(yè)的學子讀過這本書后,都會和我一樣從中獲得啟迪。
【教育教學理論讀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教育教學理論讀書筆記06-19
教育教學理論心得體會08-19
教育教學理論讀書筆記范文07-15
教育教學理論著作讀書筆記07-17
關于《小學教育教學理論》讀書筆記01-22
小學教育教學理論讀書筆記范文10-19
《新教育之夢》教學理論讀書筆記11-27
教育教學理論讀書筆記(精選13篇)03-02
教育教學理論讀書心得體會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