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課件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是季羨林先生寫的一篇精美雋永的短文。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課件,希望大家有所收獲。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及理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等詞語。
2、抓住主要內容,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品評重點詞句,感悟“人人為我 我為人人”的境界。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優(yōu)美語言,并從中體會蘊涵的情感。
教學重點:
朗讀與推敲中讀懂含義深刻的詞句,積累優(yōu)美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文中蘊含的哲理和情感,受到啟發(fā)與教育。
教學準備:
通過多種途徑(書籍、網(wǎng)絡等)了解關于德國風情民俗以及作者季羨林先生的資料,對德國和作者有所了解。
利用課件媒體的輔助功能,使學生更直觀地感知課文內容,為品味課文內涵而服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讀題激趣:
同學們,看老師在黑板上寫一個字。(板書:花)看到這個字,你會想起哪些帶“花”的成語?(預設:百花爭艷、花紅柳綠、春暖花開、花好月圓、繁花似錦……)
一提起“花”,我們總是把它和美麗芬芳聯(lián)系在一起,而在季羨林先生的眼中,它更代表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崇高的精神境界。讓我們跟隨季老,一起走進這愛花的國度,這奇特的民族—— 板書課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有詩意、有哲理地讀題目)
二、初知文意,直入中心:
1、師: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課文,思考:作者先后幾次踏上了德國?德國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1)學生自由讀文,指名答。(這篇課文寫了季爺爺兩次到德國的所見所想。)
。2)雖然事隔四五十年,但是這兩次德國之行讓季爺爺留下了極其深刻印象,他是怎么評價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呢?
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指導學生透過兩個“奇”讀出由衷的贊美)
2、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從課文中的哪些句段中體會到景色的'奇麗和民族的奇特?讀一讀,畫一畫,可以批注自己的體會,有了感受之后再和同桌交流交流,一會兒把你的感受說出來(學生默讀,教師巡視)
三、感受景色之“奇麗”:
1、交流,說說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德國“景色的奇麗”?
課件出示:“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2、誰來讀讀這句話?同學們,看看這一段美在哪里?請用筆畫出關鍵的詞語。自己先把這些詞自由地讀一讀。
預設一: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1)、指名說詞語意思:“花團錦簇”的“簇”怎么講?是怎樣的一種感覺?(花很多,很茂盛)教師雙手做花綻開狀,讓學生上臺來和老師擺出一簇花的樣子,有高有低,有疏有密,從中體會到錯落有致、千姿百態(tài)的感覺。 “一簇”是這樣,“一簇簇”呢? “花團錦簇”又是什么樣子?你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體會到花多、花茂盛、側重寫花的形態(tài)。)
2)、“姹紫嫣紅”呢?(看課件出示的幾幅圖)花的顏色有哪些?花的品種呢?花的姿態(tài)呢?(體會花五顏六色、十分艷麗,側重寫花的色彩。)
3)、這兩個詞就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奇麗的景色”,誰能把這美的畫面讀出來。(練讀,特別指導要把“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讀好、讀慢一點,慢慢回味。)
預設二:應接不暇。
“暇”是指空閑,“不暇”就是“沒有空閑”,就是說:這里的花非常奇麗?戳俗筮呌窒肟从疫叄戳藰巧嫌窒肟礃窍,看了近處又想看遠處,看了怒放的,還想看含苞欲放的,看了這條街,還想看那條街,看得眼睛都忙不過來了,這就叫做——應接不暇。
3、引讀:這迎面而來的郁金香、蝴蝶蘭、紅玫瑰……叫得出名的,叫不出名的,山陰道似的大街上都有——讀句子;
這迎面而來的,粉的如霞紅的似火的顏色,形容來的,形容不出的,山陰道似的大街上都有——讀句子。
4、好一片花的海洋啊!誰來把這么美的畫面讀給大家聽(指名讀),其他同學閉上眼睛靜靜地聽,并想象畫面。(配樂朗讀)
透過這些語言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生說畫面。大家所描述的就是這樣的景色,人們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聞著花香,聽著鳥語,望著窗外一朵朵,一簇簇,競相開放,姹紫嫣紅的鮮花,真是一種美的享受。請你們用朗讀把老師帶到這美麗的異國風光吧。
5、創(chuàng)設情景:走在如此美景中,你的感受怎樣?
假如你是一位留學在此的學生,假如你是一位剛走下手術臺的醫(yī)生,假如你是一位疲憊的游人……(把自己置身其中,學生暢談高興、愉悅、舒暢的感受)帶上你此時的感受再讀這一段。(齊讀,再試著背誦)
四、感受民族之“奇特”:
1、師:剛才,我們感受了德國奇麗的景色,你又從哪里體會到這個民族的奇特?
課件出示:“家家戶戶都在養(yǎng)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yǎng)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接窗戶的外面;ǘ涠汲忾_,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花的“脊梁”是哪?(花的背面,只能看到花的枝干、葉子)
(2)他們養(yǎng)花和我們有什么不一樣呢?我們是喜歡花的人在家養(yǎng)花,他們是—— 我們是把花養(yǎng)在屋子里,他們是——
再讀句子: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也就是說,德國人在家里看不到嫵媚動人的花瓣,看不到爭奇斗艷的花朵,只能看到花的——
如果你是作者,剛到德國,看到德國人這樣養(yǎng)花,你的感受是什么?(奇怪、不理解)好, 就把你的這份驚奇讀出來吧。
2、他們這樣做季老先生很不理解,我們也很不理解,他們?yōu)槭裁匆@樣做呢?
。▌(chuàng)設情境)現(xiàn)在你們就是德國的養(yǎng)花人,老師當記者,采訪采訪你們——
你好,你家里養(yǎng)的花,自己只看到枝枝葉葉,不覺得委屈嗎?——生答
你好,你們這樣辛苦養(yǎng)花不是白費了嗎?——生答
房東太太,你養(yǎng)花是給別人看的,心里怎么想的?——生答;你“莞爾一笑”,這“莞爾”中的深意在哪里呢?——生答。
3、正是這樣。房東太太眼中再普通不過的現(xiàn)象,季羨林爺爺又有怎樣的感慨?就是——(齊聲)“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1)誰來說說“耐人尋味”的意思是什么?(意味深長,值得人深思。)
2)為什么說這種境界讓人“耐人尋味”呢?這種境界是指什么?
他們把花給別人看,心里想的都是別人,這是種多么美麗的情懷,這是一種多么崇高的境界。那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高尚的、無私的精神境界,讓我們耐人尋味。
3)生活中有這樣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嗎?(學生暢談,指導聯(lián)系二、三、四自然段的句子和實際生活中的事例談。)
4)我們理解了這個問題,明白了每個人要先為別人奉獻,在為別人奉獻的同時,也能得到很多,這確實耐人尋味呀!相信大家再來讀,會讀得更好,更“耐人尋味”了。(出示這段文字課件。)齊讀句子。
4、此時,作者已由先前的那份吃驚變成——贊嘆。(板書)讓我們一起贊嘆著來讀。
五、重尋鄉(xiāng)夢,品味“美麗”:
1、出示:德國四五十年前后街頭的圖片,對比觀察。
2.師:來,讀讀季爺爺說的這句話——“變化是有的,而美麗卻沒有改變!边@里面藏著他第二次到德國的所見所想。
。1)師:四五十年后,作者已由青年變成老年,什么變了?什么沒有變?指名答。
。2)師 :這美麗指是什么?對,德國街頭還是那樣的美麗--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花的海洋、山陰道上,應接不暇;美麗僅僅指花嗎?幾十年過去了,德國人這種美好的心靈卻從來沒有改變!再讀這句話。
(3)此刻,作者對德國這個民族產生了一份怎樣的情感?敬佩(板書)
六、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今天,我們不但感受到了德國奇麗的風景和與眾不同的民族風情,也感受到季老先生情感的變化,(指板書)由吃驚到贊嘆,再到敬佩。讓我們帶著由衷的敬佩,再讀這句話: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2、學到這里,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篇課文在表達上還有一個特點,它不同于一般寫風景風情類的文章,不是把作者游覽過的各種新奇的景物羅列出來,而是像拉家常一樣娓娓道來,單單寫出這多年不變的景色,這究竟是為什么呢?(帶著這個思考走出課堂)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課件】相關文章: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說課稿04-26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說課稿04-27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說課稿05-01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說課稿精選02-25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語文教學反思04-03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語文教學反思04-03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課文理解12-11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讀后感04-18
小學語文《自己花是讓別人看》聽課報告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