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爭畫》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表達的對領袖深切的贊嘆之情。
二、學會在朗讀中把握文章的精髓,從讀中受到感悟。
三、利用朗讀與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或稱參與式)進行學習。
四、學習文章中的口語式的語言。
教學重點:
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及重點語句的感悟。
教學方法:
多種形式的`朗讀。
教學設計:
一、初步感知。
1、以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再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預習中遇到的問題。
2、小組討論時,要求每位同學都要發(fā)言,都要傾聽同學的發(fā)言并有自己的思考。討論時,還要把組內(nèi)已經(jīng)解決了的問題及答案簡要記錄在小卡片上。
3、匯報討論結果,并提出小組尚未解決的問題。也可將小卡片貼于教室四壁,組員對其予以介紹,其他組可要求對一些問題做出進一步的解釋或幫助解答該組未解決的問題。
通過這一過程,篩選出共性的問題,便于教師有的放矢地進行下一步教學。
二、深入閱讀
教師根據(jù)上述討論的實際情況提出進一步的學習要求:
1、細讀課文,想一想:
課文講了什么故事?
你能講講有關毛澤東的一些故事嗎?
哪些語句表達對領袖的贊美之情,從哪些語句可以體會出來?你覺得課文中的哪些語句寫得好?讀一讀,說說為什么。
你能說說“視若珍寶”的話外之音嗎?
從這篇課文中,你還了解到些什么?
2、分組討論上述問題,每組發(fā)給大白紙和彩筆,要求同學將討論結果寫到紙上。
3、展示討論成果,要求同學將討論結果貼于教室墻壁上,組內(nèi)推薦一名同學向大家講述(或輪流講)。教師要視具體情況進行必要講解,引導朗讀,幫助學生理解一些詞句,學習某些生字,糾正學生理解中的某引起偏差等等。
三、朗讀悟情
上一步的討論、學習,可能有點瑣碎,以至于造成孩子們對課文整體印象的模糊,因此,通過朗讀將零碎的印象整合起來,是很必要的。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同學認真體會,怎樣讀,才能把作者的感情表現(xiàn)出來?
2、朗讀比賽。引入競爭機制,
讓學生互相評價,互相啟發(fā),達到對課文深層次的理解。
四、讀后反思
教師可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談談本文學習的得與失。這一步是必要的,它使孩子有機會對自己的學習活動有所反思,溫故而知新,有利于進一步的學習。
五、課外引伸
1、提供一些寫骨肉之情的文章供大家閱讀,最好,讓他們自己去收集,并把其中的好段落抄寫下來。
2、為父母做一件事,并把它寫下來。
板書設計:
爭畫
廢畫――>爭畫(畫中有毛澤東和郭沫若的名字)――>題畫――>存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