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憶》的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精讀課文的閱讀教學過程,是學生在編者的啟示下(通過“預習”和“思考·練習”),在老師的引導、合作下,與課文對話的過程,即透過語言文字、感知思想內(nèi)容,體驗課文所表達的情感、接受課文美的熏陶。學生主動參與的程度越高,學習策略掌握的越好,對課文的體驗也就越深刻。因此,本課教學設計,注重引導學生根據(jù)“預習”和“思考·練習”的提示,深入到課文中去,和作者一起感受李大釗的偉大人格,一起體驗失去李大釗的巨大的悲痛。
[教學過程]
一、交流對李大釗生平的了解和對當時社會情況的了解
1、揭示課題后,引導學生交流對李大釗生平的了解和對當時社會的了解,要求說得概括些,不必說得很具體。
2、學生如果了解不多,老師可作適當?shù)难a充介紹。
補充要點:(1)李大釗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設人和早期優(yōu)秀領導者之一。(2)1926年3月,盤踞在東北的軍閥張作霖率兵進關,占領河北、山東等地,加緊迫害革命人士。
二、整體感知課文
1、檢查課文閱讀情況,結(jié)合生字正音教學。(方言對普通話的影響,要注意糾正。)
2、檢查對課文的初步理解。
課前已布置預習,預習重點要求之一是“想想課文主要寫了李大釗同志的幾件事”。課上,可要求速讀課文,找出表示時間的事,想想課文寫那個時間里發(fā)生什么事。只要能找到表示時間的'詞,對事情的概括也就不難。
課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和那個時間里的事:
(1)“那年春天”:李大釗堅持留在北京做革命工作。
(2)“4月6日的早晨”:李大釗被捕時十分鎮(zhèn)靜。
(3)“十幾天過去了”、“有一天”:李大釗在法庭上表現(xiàn)非常沉著、機智。
(4)“28日”、“第2天”:聽到父親李大釗遇害消息,全家人十分悲痛。
三、深入理解重點詞句
(1)教師:在每件事的敘述中,都有值得深入體會,揣摩的句子。這些句子,有的是寫人物的神態(tài)、語言,有的強烈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抓住這些句子深入后,可以加深對李大釗人格美的認識。
(2)先讓學生自己在課本上勾畫、思考,然后小組交流。小組交流既要交流對重點句的感悟、理解,還要交流朗讀體會,大組匯報時,對學生認識模糊的老師要加以適當?shù)闹更c或引導討論,使學生對重點句的正確的和比較深入的理解。
下面的句子都值得深入體會,學生如果說漏了,老師要以適當?shù)姆绞教岢。對學生提出的其他句子,老師不要拒絕,仍要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理解。
(1)那年春天,父親每天夜里回來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時候他又出去了。
體會要點:一是李大釗革命工作的忙碌,二是當時局勢的緊張。
(2)父親堅決地對母親說:“不是常對你說嗎?我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你要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時候,這里的工作有多重要。我哪能離開呢?”
【《十六年前的回憶》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設計01-24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設計03-08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設計01-13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設計10-10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設計模板06-26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設計范文03-06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設計范文02-11
課文《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設計10-01
《十六年前的回憶》的教學設計范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