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教學設(shè)計范文
一、教學內(nèi)容
語文版九年級下第18課《南州六月荔枝丹》1-10自然段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荔枝的外部形態(tài)、內(nèi)部組織。
(2)掌握本部分由表及里,由外到內(nèi)的說明順序 。
(3)分析說明方法及其作用,領(lǐng)會準確地運用語言和引用古代詩文加強說明效果。
2、過程與方法
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法為主,教師適當引導點撥為輔。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的懷疑精神,不讀死書盡信書,要實事求是的學習態(tài)度。
三、教學重難點
1、本部分內(nèi)容的說明順序
2、本部分的說明方法及作用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明朝詩人丘浚(xùn)在七言詩《詠荔枝》中寫到“世間珍果更無加,玉雪肌膚罩絳紗。一種天然好滋味,可憐生處是天涯!痹娙藢笾o以復加的贊美和推崇,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賈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
(二)自學感悟
1、學習1-10自然段
(1)默讀2-10自然段,每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完成下表:
(2自然段) 果殼
(3自然段) 顏色
外部形態(tài) (4自然段) 果形 外
(表) (5自然段) 大小
荔枝
(6自然段) 膜
(里) (7自然段) 肉
內(nèi)部構(gòu)造 (8自然段) 貯藏 內(nèi)
(9自然段) 核
荔枝的花 (10自然段) 花
師生小結(jié):通過上表,我們可以看出這部分作者采用了由表及里,由外到內(nèi)的說明方法,從外部形態(tài)和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兩方面給我們介紹了荔枝的知識。
(2)第1自然段寫的什么?這個開頭有什么好處?
(以小學學習《荔枝圖序》向老師質(zhì)疑為引子,引出“荔枝”這個話題。這個開頭既親切活潑,又符合學生的閱讀心理。原原本本地引用白居易《荔枝圖序》的詩句,為后文提到的與白居易對荔枝的不同看法提供了依據(jù)。起到了引出說明對象,總挈全文的作用。)
(3)課文第8自然段能否刪除?為什么?
不能。本段介紹荔枝的貯運。首先說明“荔枝不耐貯藏”,然后用科學的數(shù)據(jù)加以驗證,最后引用典故說明荔枝保鮮之難。這段內(nèi)容與上段介紹果肉關(guān)系密切,可視為有關(guān)果肉知識的補充。
(4)第10自然段可否歸入荔枝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部分?能否刪除?為什么?
(不可以。荔枝的花不屬于荔枝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范疇。)
(不能刪除。由荔枝果實想到花,有花才有果所以附帶介紹花,給人完整的印象。)
師生總結(jié):課文的1-10自然段是課文的第一部分,這部分主要介紹了荔枝的果實,按照從外到內(nèi)、由表及里的順序進行說明。
(三)合作探討
思考:文中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分別起了怎樣的作用?本文除了介紹荔枝的知識,還有哪些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有何作用?
教師點撥:常用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列數(shù)字、引用、下定義、分類別、作解釋、列圖表等。
討論后交流。明確:
1 說明方法有:
(1)舉例子 使說明更具體,更具有說服力
如:海南島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現(xiàn)實的)
六十年代廣東調(diào)查得知,有鵝蛋荔枝和丁香大荔,重達四五十克。(調(diào)查的)
據(jù)記載南越王尉佗曾向漢高祖進貢荔枝。(古籍記載)
(2)打比方 使說明更形象生動
如:絳囊、紅星、珊瑚珠 說明荔枝顏色呈紅色
飛焰欲橫天、紅云幾萬重 說明荔枝成片成林的絢麗美景
(3)列數(shù)字 使說明更準確有說服力
如: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徑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估計數(shù)字)
荔枝花期是二月初到四月初,早晚隨品種兒不同。廣東有雙季荔枝,一年花開兩次。又有四季荔枝,一年開會四次之多。(準確數(shù)字)
(4)下定義 揭示事物的特點
如:用果樹學的術(shù)語來說,荔枝殼表面有細小的決狀裂片,好象龜甲,特稱龜裂片。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銳如刺,這叫做片峰。
(5)引用
①引用詩文及其作用:
《荔枝圖序》 說明荔枝的外形及內(nèi)部特征
《詠荔枝膜》 說明荔枝膜的輕薄
《過華清宮絕句》 說明荔枝的不耐貯藏
《惠州一絕》 突出蘇軾對荔枝的喜愛
、谝玫涔始捌渥饔茫
唐明皇寵幸楊貴妃兼程送荔枝 說明荔枝不耐貯藏
宋徽宗移荔枝于宣和殿 說明荔枝性喜溫暖
文徵明說顧氏種活荔枝事 說明荔枝性喜溫暖
教師點撥:本文作為一篇文藝性說明文,作者十分注重其文藝性和趣味性,大量引用了古代的詩文和掌故,這些內(nèi)容極大地豐富了文章的知識性和趣味性,使文章增添了不少情趣和文化內(nèi)涵,也極大地激發(fā)了我們閱讀的興趣。
(四)擴展閱讀
1、比較閱讀
下面一段說明文簡要地介紹了另一種果樹石栗。閱讀時把它同《南州六月荔枝丹》比較一下,分析這段文章說明的順序,指出說明的重點,體會加粗的詞語在句內(nèi)的表達作用。
廣州是一個樹木蔥蘢的城市,少說也有一兩百萬株樹木簇擁著它。廣州的街道樹有好多種:榕樹、紫荊、鳳凰木、玉蘭等等。而特別多的一種街樹是石栗。這種樹木枝葉異常繁茂,葉子心臟形,碧綠得仿佛刷上了一層綠油,在陽光下常常灼灼閃亮。這種樹開一種米黃色的小小的花,有一種奇特的香味(在馬來亞的回教堂里,我就曾經(jīng)常常聞到一種和石栗花味很相似的香氣)。它結(jié)成的果實有點兒像核桃果,一層肉質(zhì)的硬皮里面,包藏著一枚或兩枚堅果!笆酢钡拿,大概就是由此而來了。這種堅果堅硬異常,用手或牙齒是壓不破、咬不開的。得用石頭或鐵錘才能把它砸裂,里面,有白色或淡黃色的略具圓形的果仁。每年秋天,石栗果常常落滿街頭,有的是整個掉落,有的是爆裂開了,滾出了它的`堅果。
(節(jié)選自秦牧《“石果”的秘密》)
學生思考,然后自由發(fā)言,并集體評議。
(1)秦牧《“石果”的秘密》中這一段先概括寫廣州街道上的樹,然后詳細寫“特別多”的一種:石栗樹。
(2)說明石栗樹的順序是:枝葉(著重寫葉)→花(著重寫香味)→果實。其中寫石栗的果實是全段重點,說明的順序是:從外到內(nèi),由表及里,先略寫外形,再詳寫內(nèi)核“堅果”,最后寫石栗果的成熟。說明“堅果”的順序是:外殼(突出它的堅硬異常)→果仁(顏色、形狀)。
(3)這段文章中加粗的“特別”“異!,分別強調(diào)石栗樹之多和枝葉之茂盛,符合實際。用“有點兒”“大概”,是為了使語言表達嚴密一些,不作絕對肯定。這些詞語用得很有分寸,準確地反映了對象的性狀、特點,使說明具有科學性。
2、推薦閱讀
荔枝圖序
白居易
荔枝生巴峽間,樹形團團如帷蓋①。葉如桂,冬青;華如桔②,春榮③;實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殼如紅繒④,膜如紫綃⑤,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實過之。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⑥,南賓守樂天⑦,命工吏圖而書之,蓋為不識者與識而不及一二日者云。
注:①帷蓋:車帷上面的圓頂。②華:同“花”。③春榮:春天開花。④繒:帛類。紅繒:紅色繒綢。⑤綃:生絲織品。⑥元和:唐憲宗年號。元和十五年為公元820年。⑦南賓:即四川忠州,今忠縣。公元819年,白居易任忠州太守。樂天:白居易字樂天。(吳小如注釋)
賞析:就拿白居易筆下的荔枝樹及其花、葉、果實等來說吧,作者不僅用極簡潔的文字描繪出荔枝的整體,而且通過文字的敘述竟然同時橫跨過春、夏、冬三個季度。盡管序文是為一幅靜止的圖畫而撰寫的,但繪畫畢竟是平面的,從畫面上不僅不能看到“核如枇杷”“膜如紫綃”這些包在荔枝殼內(nèi)的東西,更無從體驗其瓤肉的色與味。在作者筆下,盡管他一連打了十個比方(“如帷蓋”“如桂”“如桔”“如丹”“如葡萄”“如枇杷”“如紅繒”“如紫綃”“如冰雪”“如醴酪”),可是我們讀后立即對荔枝的色、形、香、味各個方面都有了具體感受。這魅力還小么!何況作者還怕只設(shè)譬喻不足以窮其色、形、香、味之美,又加上了兩句:“大略如彼,其實過之。”緊接著作者進一步闡明摹繪荔枝圖和寫序的目的:原來荔枝之為物十分嬌氣,果實如離本枝,不出三五日便“色香味盡去”。為了讓荔枝永葆其鮮麗佳美的本來面目,在沒有攝影、錄像技術(shù)的千載以前,作者只能利用平面而靜止的繪畫來補救于萬一。前人或謂白居易撰此文是“特為荔枝立傳”(清人王符曾《古文小品咀華》評語),我以為,作為一位詩人和有正義感的士大夫,雖然遭到遠謫巴蜀的厄運,但他之所以要人作畫和親自撰文,主要還是為了體現(xiàn)出他那愛自然、愛生活的本性,懷著一顆推己及人的熱誠的心,把出產(chǎn)在當時尚屬于窮鄉(xiāng)僻壤的新鮮荔枝介紹給中原和后世的人們。作者明白表示,他是為了許許多多“不識者,與識而不及一二日者”才這樣做的。從而可以看出,這時身在貶所的白居易,依然保持著當年寫《秦中吟》時期的仁民愛物的高尚人品。因此,這篇看似平易淺顯而實屬精心結(jié)撰的小文就不僅是為了記錄自然、玩味生活的閑適之作了。我更進一步揣測,作者是否有以荔枝自擬的涵義,為了引起和提醒當政者和廣大的士大夫階層的重視,希望不被人遺忘,更不希望等到“色香味盡去”時,把那鮮美甘甜的佳品當成過時的無用之物而等閑棄置,才寫成這篇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文章呢!
另外,從作者駕馭文字的能力方面看,這篇序文也大有值得欣賞借鑒的地方。作者對荔枝的描繪有六朝小賦的遺韻,卻不露堆砌羅列的痕跡。這是由于文章把對偶句式融匯于參差錯落的排比句式之中,然后又把整齊劃一的排比句式同參差錯落的散體句式有意無意地交織到一起,于是自然而然給人以空靈活潑而不是纖佻細碎的感覺。讀起來只感到生機盎然、情趣洋溢。只有通過這樣的描述,才能起到因小見大、寓莊于諧、既堂堂正正而又美不勝收的良好效果。從詩人的文章里我們毫無意外感覺地獲得了一次詩的享受。
(五)課堂作業(yè)
1、在本文中,作者按照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的說明順序合理地安排了文章的結(jié)構(gòu)。請按題意填空。
(1)課文第2至9自然段按( 由表及里,由外到內(nèi) )的說明順序?qū)懤笾Φ墓麑崳渲,?至4自然段寫荔枝果實的( 外部形態(tài) ),第6至9自然段寫荔枝果實的( 內(nèi)部構(gòu)造 )。
(2)第10自然段寫荔枝的( 花 ),課文將這一內(nèi)容安排在介紹果實之后,根據(jù)的是( 由主到次 )的說明順序。
(3)課文先寫荔枝的( 生態(tài)結(jié)構(gòu) ),再寫荔枝( 生產(chǎn)情況 ),也是按(由主到次)順序進行說明的。這樣安排符合我們對荔枝這種水果認識了解的一般順序。
2、課文中引用了許多古詩句來說明有關(guān)荔枝的知識,試指出下列引詩的具體說明對象。
(1)飛焰欲橫天
( 荔枝成熟時的顏色)
(2)盈盈荷瓣風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嬌。
(荔枝殼膜的形狀和顏色)
(3)紅云幾萬重
(果實成熟時荔枝林的顏色和形態(tài))
(4)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
( 荔枝不耐貯藏)
(5)密移造化出閩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古代歷史上移栽荔枝的情形)
(6)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唐玄宗時以飛馬運荔枝供宮中享用的情形)
(7)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古人對荔枝美味的贊頌)
3、指出下列各段所用的說明方法。
(1)荔枝呈心臟形、卵圓形或圓形,通常蒂部大,頂端稍小。蒂部周圍微微突起,稱為果肩;有的一邊高,一邊低。(下定義)
(2)還有一些稀奇的品種,如細長如指形的“龍牙”、圓小如珠的“珍珠”,因為缺少經(jīng)濟價值,現(xiàn)在已經(jīng)絕種了。(舉例子、打比方)(3)一個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結(jié)實總在一百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諺語。(列數(shù)字、打比方)
(六)知識積累
畫出文中引用的古詩文,讀讀,議議,背背,并逐步學會欣賞。
(七)寫作鍛煉
以下兩道題,按要求完成任意一題。
1、參考以下資料,把這篇課文改寫成一段一百字左右的平實的說明性文字。
荔枝,無患子科。常綠喬木,高可達20米。偶數(shù)羽狀復葉,小葉長橢圓形或披針形,全緣,革質(zhì),側(cè)脈不明顯!ㄐ,無花瓣,呈綠白或淡黃色……果實心臟形或圓形;果皮具多數(shù)鱗斑狀突起,呈鮮紅、紫紅、青綠或青白色。果肉(假種皮)新鮮時半透明凝脂狀,多汁,味甘美而有佳香。
2、用文藝性筆調(diào)寫一篇短文,介紹你家鄉(xiāng)出產(chǎn)的一種水果或其他特產(chǎn),力求寫出其中蘊含的文化意味。要求抓住事物的特征,準確地加以介紹;妥善安排文章的結(jié)構(gòu)層次,注意寫作順序,寫得簡單明了,有條不紊;運用說明、描寫等多種手法說明事物,有意識地打比方,使文章通俗生動。
(八)小結(jié)點撥: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對課文1-10自然段的學習,了解了荔枝的有關(guān)知識,分析了作者在文章中使用的說明方法和作用。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我們還應該學習作者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要有懷疑精神,不死讀書,也不讀死書。
(九)下堂提示
1、自學課文第11-14自然段。分析說明內(nèi)容、說明方法和作用。列出本文提綱。
2、本文的說明語言有哪些特點?
3、通過學習本文,你獲得了哪些啟示?
(十)板書設(shè)計
南州六月荔枝丹(賈祖璋)
果殼
顏色
外部形態(tài) 果形 外
(表) 大小
荔
枝 (里) 膜
內(nèi)部構(gòu)造 肉
貯藏 內(nèi)
核
荔枝的花
【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學設(shè)計08-11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學設(shè)計07-04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學設(shè)計01-29
南州六月荔枝丹 教案教學設(shè)計12-06
《南州六月荔枝丹》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01-02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學設(shè)計范文07-03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學設(shè)計范文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