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那一只蟋蟀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聾校校本教材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積累字詞、學會朗讀。
2、過程與方法:在自讀、品讀中領會“蟋蟀”的象征意義。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閱讀中品味分離的痛苦與鄉(xiāng)愁,渴望民族的團結與統(tǒng)一,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之情。
教學難點:
品味詩中各種意象的作用,及詩人的心聲。
教學重點:
品味詩中各種意象并領會作用。
教學方法:
誦讀法、聯(lián)想法、拓展法
教學步驟:
一、課前準備:
作者流沙河的資料,與詩歌主題相關的資料
二、導入新課,介紹作者
1、教師談話,指生背誦余光中的《鄉(xiāng)愁》一詩,引出思鄉(xiāng)主題
一灣天然的海峽,一道人造的鴻溝,幾十年來鎖住了臺灣回歸祖國懷抱的腳步,卻鎖不住海外游子們懷念母親的心,思鄉(xiāng)是一個古老而永久的話題,多少文人墨客為之吟唱。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當代詩人流沙河的詩作《就是那只蟋蟀》,來共同體會他的思鄉(xiāng)之情。
2、出示教學目標:A、在自讀、品讀中領會“蟋蟀”的象征意義。
B、在閱讀中品味分離的痛苦與鄉(xiāng)愁,渴望民族的團結與統(tǒng)一。
3、根據學生搜集的資料,介紹作者
流沙河,原名余勛坦,1931年生,四川省金堂縣人。曾代任《川西日報》副刊編輯,與別人一起創(chuàng)辦《星星》詩刊。作品有詩集《農村夜曲》《告別火星》《流沙河詩集》《故園別》等。
4、創(chuàng)作背景:據木斧先生《中國新詩鑒賞大辭典》介紹,臺灣詩人余光中,抗戰(zhàn)期間在四川以北縣悅來場讀了5年中學;晚上在窗前做作業(yè),窗外常有蟋蟀伴唱。后來他到了臺灣,1982年6月他給流沙河的信中談到這件事情說:“當我懷念大陸的河山,我的心目中有江南,有閩南,也有無窮的四川。在海外,夜間聽到蟋蟀叫,就會以為那是在四川鄉(xiāng)下聽到的那一只。”于是詩人流沙河有感而發(fā),作《就是那一只蟋蟀》以為唱和。
5、介紹蟋蟀:又叫促織或蛐蛐兒,因其好斗,兩翅摩擦能發(fā)聲而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但是詩歌中的蟋蟀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昆蟲,是托物寄情的載體。
二、合作、探究、理解
1、學生自讀課文。
要求:A、借助工具書掌握字詞(將好詞好句記入積累卡),理解課文內容;
B、找出詩歌中的意象,體會隱含在詩中的比喻義及象征意義。
2、教師點撥,學生運用聯(lián)想法合作探究,對詩歌進行整體品讀。
思考:A、怎樣理解蟋蟀的鳴叫聲?
B、詩中借助哪些意象傳遞心聲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歸納:
A、作者在此是借物寄托情思。借蟋蟀的鳴叫來表達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蟋蟀的鳴叫實際上是一種綿綿思緒。
B、詩經、古詩、木蘭詞、姜夔詞等象征悠久的歷史、相同的情感;
驛道、烽臺、天井、戰(zhàn)場、月餅、桂花、石榴果、殘荷、黃葉、雁南飛、草垛、臺北巷子、四川鄉(xiāng)村、露珠、螢火、鷓鴣等象征不同的時空、相同的情感
蟋蟀象征共同的心態(tài)、共同的血緣和文化
2、具體分析幾副意境畫面
A、詩中描寫了幾幅意境?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么?學生討論后,教師小結:
詩中描寫了四幅意境:穿越時空的蟋蟀、穿越歷史的蟋蟀、穿越記憶的蟋蟀、穿越永恒的蟋蟀
B、通過表決,學生一致最喜歡:穿越記憶的蟋蟀。原因:詩人以兩人共同回憶的方式,截取富有鄉(xiāng)村氣息的典型畫面,借以表現美好的童年生活,說明雖然每個中國人的經歷不同,但對故鄉(xiāng)的思念相同。
C、學生說說對其他幾個意境的理解,教師提示:從歷史背景(時間)(第二節(jié)從詩經到姜夔,表現了一種悠悠的鄉(xiāng)思,代代相傳的`鄉(xiāng)情)、地域背景(空間)的角度先從客體上來抒情,接著又從童年的回憶、現在的思念這一角度從主體上進行抒情,反復詠嘆,表達思鄉(xiāng)的主題。
3、全詩點題句是哪一句?詩中抒發(fā)的僅是作者自己的情感嗎?
學生討論后,教師小結:
“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心態(tài),中國人有中國人的耳朵”。不只是作者,是所有中國人的情感。因為我們擁有共同的祖先、土地、文化,血緣相通、心靈相通。
4、貫穿全詩的線索是什么?
學生討論后,教師小結:
板書:明線—蟋蟀的歌唱暗線---永不老去的鄉(xiāng)愁
5、思考:“就是那一只蟋蟀”一句在全詩反復出現的作用?
學生討論后,教師小結:
這一句的反復出現可以不斷豐富蟋蟀這一意象的內涵,增強著詩歌的可讀性與感情深度,呼喚著人們記住分離的痛苦與鄉(xiāng)愁,呼喚著人們記住民族的團結與統(tǒng)一。
三、鑒賞詩歌的藝術特色
詩歌除了內容含蓄雋永,令人回味,具有內涵美外,形式上也有許多讓人品味之處,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它的形式特點。
提示:欣賞詩歌形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句式特點、押韻、表現手法(包括修辭)語言特色等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
1、結構美。主要體現在本文對應手法的運用及長短句式的交錯運用上。
2、節(jié)奏美。主要體現在回旋反復,一唱三嘆的旋律上,及押韻上。
3、語言美。主要體現在語言凝練、含蓄雋永,能觸發(fā)人們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
學生練讀,多種形式讀,要求讀出詩歌的韻味及感情。
四、深化理解、拓展延伸
1、我們都是聾啞學生,沒有聽力,你怎樣理解蟋蟀的鳴叫呢?
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教師談話:我們有著共同的祖先、共同的土地、共同文化心理,因而我們有著共同的心理感覺,我們的心永遠息息相通。蟋蟀的鳴叫是一種意象,我們雖聽不見它的叫聲,可是我們依然能感覺到它所蘊涵的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
2、品讀詩歌,即興仿寫。
當堂競賽,一比高低。
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總結。
五、課終總結
指生說說你對本文中心的理解。
歸納:蟋蟀的鳴叫是一種鄉(xiāng)愁的象征,作者通過客體上的敘述以及主體上的抒情,緊緊圍繞鄉(xiāng)愁這一主題展開,表達了作者悠悠的鄉(xiāng)思,綿綿的鄉(xiāng)情。
板書設計:
就是那一只蟋蟀
流沙河
意境:穿越時空的蟋蟀
穿越歷史的蟋蟀
穿越記憶的蟋蟀
穿越永恒的蟋蟀
明線:蟋蟀的歌唱
暗線:永不老去的鄉(xiāng)愁
藝術特色:結構美、節(jié)奏美、語言美
【就是那一只蟋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就是那一只蟋蟀教學設計05-18
《就是那一只蟋蟀》 教案教學設計12-06
就是那一只蟋蟀教案09-10
詩歌就是那一只蟋蟀賞析11-18
《就是那一只蟋蟀》課堂實錄(袁衛(wèi)星)(本站論壇稿) 教案教學設計12-06
蟋蟀教學設計05-01
《蟋蟀的住宅》教學設計05-27
蟋蟀的住宅教學設計05-25
《蟋蟀的住宅》的教學設計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