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天堂日韩,中文字幕18页,天天伊人网,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高一語文優(yōu)秀教學設計

時間:2022-07-22 14:26:54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高一語文優(yōu)秀教學設計(通用8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yè)業(yè)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一語文優(yōu)秀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語文優(yōu)秀教學設計(通用8篇)

  高一語文優(yōu)秀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把握文章抒情線索,學習象征手法,理解文章內(nèi)涵。

  2.過程和方法目標:啟發(fā)引導學生把握文脈,深入課文,體會作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妙處。

  3.思想和情感目標:體會作者深沉的愛國情感,理解不屈的民族精神,樹立積極的生命價值觀。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體會作者由“愛綠”到“囚綠”再到“釋綠”的情感的變化。了解借物抒情、托物寄意散文的鑒賞方法。

  2.教學難點:理解‘綠’的象征意義,升華思想。

  三、教學設想:

  從形式到內(nèi)容逐漸深化,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領會“綠”的象征意義,提高感悟能力。

  四、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要求學生用成語說出看后的感受。如心曠神怡、賞心悅目、生機勃勃、朝氣蓬勃等。綠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僅是蕓蕓眾生喜歡的顏色,也是文人墨客歌詠的顏色。這樣充滿生命力的綠色,我們“求”之不得,可有人卻偏偏要“囚”住它。要想理清其中緣由,請讓我們一起走進陸蠡的《囚綠記》

  2.研讀課文

  第一塊:與陸蠡相識

  學生根據(jù)自己搜集的資料談作家作品。

  巴金回憶一位作家時說,他有“優(yōu)美的性格和黃金的心”,同他談話,“仿佛聽完一曲貝多芬的交響樂,因為,我是和一個崇高的靈魂接觸了”。

  陸蠡是一位真誠勇敢的作家,也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研讀陸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綠記》,去接觸他那崇高的靈魂。

  第二塊:走近那抹綠

  1.綠是什么?“我”為什么如此熱愛這抹綠?

  (圓窗外面長著常春藤。當太陽照過它繁密的枝葉,透到我房里來的時候,便有一片綠影。)

  (綠色是多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我忘記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許多不快的記憶。人是在自然中生長的,綠是自然的顏色。)

  2.為什么要“囚”綠?

  (讓綠色和我更接近,更親密。我拿綠色來裝飾我這簡陋的房間,裝飾我過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綠色來比喻蔥蘢的愛和幸福,我要借綠色來比喻猗郁的年華。我囚住這綠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鳥,要它為我作無聲的歌唱。)

  3.我“囚”住了那抹綠嗎?

  (可是每天早晨,我起來觀看這被幽囚的綠友時,它的尖端總朝著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細葉,一莖卷須,都朝原來的方向。永遠向著陽光生長的植物。它漸漸失去了青蒼的顏色,變得柔綠,變成嫩黃;枝條變成細瘦,變成嬌弱,好象病了的孩子。)

  第三塊:評論那抹綠

  聯(lián)系當時的社會背景,對作者“囚綠”的行為,對這位被囚的“綠囚”你是如何理解的?

  前后四個人討論后回答。

  本文是作者在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一年后寫的,作者回顧了一年前在北平寓所將窗關的常春藤囚禁起來的事。

  (因為綠蓬勃向上,充滿生機;因為綠永遠向著陽光,固執(zhí),堅持已見;因為綠使處于孤獨、寂寞、苦悶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勵,所以,他深深地愛綠——一株常春藤,因而想將它“囚”住。作者那份對綠的渴望,表現(xiàn)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對光明的向往。常春藤的不屈不撓;顯示了生命不可侵犯。)

  全班交流中明確,形成板書:

  蓬勃生命、希望

  綠向陽象征向往光明、自由

  固執(zhí)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

  小結(jié):作者借一株常春藤,抒發(fā)了對光明與自由的向往之情。作者以一株常春藤為線索,牽出無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綠色生命之歌。綠色是自然給予人類的審美心理需求,它給人以和平安寧的象征,給人以生命活力的感召力量。

  古詩詞中就有不少寫“綠”的名句,能背幾句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白居易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賀知章

  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白居易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杜牧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

  句中寫到綠,體現(xiàn)了詩人獨特的感悟、思想,因此千古傳頌。綠在視覺上給人以美感,色彩美;心理上使人愉悅,安寧。這就是一般人都喜歡綠,愛綠的原因。而我們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時刻,不僅寫愛綠,更賦予綠以時代需要的象征意義。我們從中窺見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喚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靈魂”。他確實有一顆——“黃金的心”。在那抗日救國的年代,《囚綠記》確實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民族的心靈。

  第四塊:拓展“那抹綠”

  其實我們每個人就是一抹綠色,免不了要被生活的苦難和痛苦囚住。遺憾的是,有的沒有能夠永遠向著陽光生長,枯萎了!就以一些作家藝術家為例吧……

  你能舉出一些被人生的苦難“囚住”了但“永遠向著陽光生長”的“常春藤”嗎?

  自由發(fā)言。

  正面的有司馬遷、張海迪、史鐵生、海倫凱勒、保爾柯察金、蘇軾、李白等。反面的有海子、梵高、海明威、川端康成等。

  總結(jié)語:

  藝術家的心靈和靈魂大都是純凈、復雜、深邃又有很多有痛苦的,有一些人自殺了,原因雖然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對自己對人類對這個世界感到絕望。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有一顆追求真善美之心,擁抱善良和純真,善待生命,珍視生命,善待他人和世界,像司馬遷、張海迪、史鐵生、海倫凱勒、保爾柯察金一樣,在人生的風風雨雨里,讓生命之樹永遠向著陽光生長!

  結(jié)束語(生齊讀):

  當我們的生命之綠被囚住時,我們不能失去生機,更不能枯萎和凋落!要永遠向著陽光生長!勇敢地追逐生命的美麗和輝煌!

  第五塊:抒寫“那抹綠”

  請同學們從表現(xiàn)手法角度好好品味一番,就你感受最深的某一特色,寫一段200字左右的鑒賞文字。(作業(yè)布置)

  高一語文優(yōu)秀教學設計 篇2

  自讀導言

  1、理解、體味史鐵生對“生命”的感悟。

  2、把握文章的脈絡線索。

  3、品味作者沉靜、綿密、抒情的語言。

 。ń庹f:史鐵生的所有作品,包括散文、小說,均貫穿一點,就是“對生命的解讀”,本篇尤其如此,它是史鐵生散文的代表作。閱讀本篇,可以說就是跟隨作者去閱讀生命。文章比較長。因而把握線索非常重要。文章對我們情感的沖擊,對我們心靈的敲打,都是通過語言傳達出來的。)

  自讀程序

  1、默誦全文,初步感知文章內(nèi)容,體悟作者感情,概括前后兩部分要點。

  明確:第一部分,寫古園風景、我的思緒。第二部分,寫對母親的追思,對母親生命的理解。

  2、讓學生深入思考,邊思邊讀,抽象概括貫穿全文的思路是什么?

  明確:全文的總體思路是:追尋,解答。前半部分是追尋,后半部分是解答。

  提醒學生注意第一部分中這樣幾句話,“我一連幾小時……我為什么要出生!薄笆O碌木褪窃鯓踊畹膯栴}了,這卻不是……去窺看自己的心魂。”這實際是史鐵生在園中15年,全部所思所想的總體線索。也就是說,這就是史鐵生的“追尋”的“問題”,共三個:

  第一個,我的身體殘疾了,我的生命是不是就此結(jié)束,是不是就一死了之算了?也就是說,我該不該去死?

  第二個,我為什么要出生?

  第三個,我應該怎樣活?這是作者追思的“心魂”。

  關于第三個問題。當作者對前兩個問題“想了好幾年”后終于想明白了,終于感悟到“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感悟到“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的時候,實際已經(jīng)找到答案了,已經(jīng)對那“生”與“死”這兩個問題釋然了,解答了。最關鍵的問題是怎樣活下去?——為了什么活下去?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tài)活下去?怎樣面對冷酷、殘忍、不公平的命運。

  這個問題是貫穿全文的核心問題。如果師生找準了這個關鍵的核心問題,那么,就等于找到了一把解讀這篇佳作的“鑰匙”?梢哉f,如何面對命運是本篇追思的核心。

  3、再讓學生深入思考一下,邊讀邊思考:既然如何面對命運是本篇的追思核心,那么第一部分那么多風景描寫和第二部分寫母親是為什么?

  明確:非常概括地說,寫母親,實際是寫“我”(史鐵生)對母親的“理解”,寫史鐵生對母親對待生命、對待命運的態(tài)度的“理解”。開始,史鐵生是不理解母親的,逐漸地,隨著思考的深入,隨著精神追尋的深入。精神閱歷的廣泛,隨著年齡的增加,史鐵生終于理解了母親,讀懂了母親。母親完全是在苦難的折磨中度完了她自己的生命?磥,命運的造就也就決定了角色的分配和承擔的方式,有些人仿佛生來就是為了承受苦難,在苦難中默默地忍受著命運的重壓。也就是說,母親的“活法”,就解答了自己應該怎樣活、怎樣面對命運、怎樣面對苦難的問題,就是“活法”的答案之一。

  景物描寫,第一,有襯托作者心境的作用;第二,為作者的思考提供了一個特定的“情緒背景”,在那樣一個安謐、沉寂、荒蕪的背景上,最容易展開對生命的思考。第三,景物描寫本身,實際上也是對“生命”對“世界”(世界本身也是生命)的解讀。請看這一段:“十五年中,這古園的形體被不能理解它的人……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園子里去!边@不是寫出一種永恒嗎?

  自讀點撥

  《我與地壇》所講述的是有關生命本身的問題:人該怎樣來看待生命中的苦難。這問題的提出首先是由于他自身經(jīng)歷中的殘酷事件,即“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這種并非普遍性的事件落到了個體的頭上,使他的命運頓時與他人判然有別,而他對這命運的承受也只能由他獨自來完成。從這個意義上說,史鐵生對生命的沉思首先是屬于他個人的心境內(nèi)容。

  在整篇散文中,這沉思大致是歷經(jīng)了前后兩個階段。在最初的那個階段中,史鐵生觀察與反省個人的遭遇,漸漸地看清了個體生命中必然的事相:“這樣想了好幾年,最后事情終于弄明白了: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边@樣的結(jié)論便引出了無法反抗的命運的觀念:人生就是一種不可捉摸的命運的造就,包括生命中最不堪的殘酷與傷痛也都是不能選擇的必然,人對于由超越個體生命的外在力量所設定的事實顯然沒有任何改變的余地。

  接下來,史鐵生將視界稍稍越出自身的范圍,寫到來這園子里的其他人,去看看別人都有什么樣的命運和活法。先是寫到他的母親。他自己的不幸在母親那里是加了倍的。

  他在園子里又遇到一個漂亮但卻是弱智的少女(刪節(jié)部分),再一次感受到“就命運而言,休論公道”,這就是一個因苦難而有差別的世界,如果你被選擇去充任那苦難的角色,“看來就只好接受苦難——人類的全部劇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既然如此,事情也就變得非常絕望了。不幸的命運已經(jīng)為你規(guī)定了承受苦難的角色,那么你還能有什么別的方式來度過你的人生呢?或者說,你還能有屬于自己的救贖之路嗎?很顯然,問題的關鍵就是在于那個想不透的方式:人到底應該怎樣來看待自己的苦難。

  史鐵生個人的問題其實已變成了眾生共同的問題——“一切不幸命運的救贖之路在哪里呢?”有論者從“平常心和非常心”的關系來看史鐵生的寫作,所謂“平常心”的根基所在,是指“他把內(nèi)在的痛苦外化,把具體的遭遇抽象化,把不能忍受的一切都扔給命運,然后再設法調(diào)整自我與命運的關系,力求達到一種平衡”。這種在根本上認可了苦難的命運和不幸的角色,卻不是看輕生命自身的殘酷和傷痛,而是把這生命的殘酷和傷痛從自我中抽離出來,去融入到一個更大也更恢宏的所在之中。這個“所在”就關系到了“非常心”。它是指“以最真實的人生境界和最深入的內(nèi)心痛苦為基礎,將一己的生命放在天地宇宙之間而不覺其小,反而因背景的恢宏和深邃更顯生命之大”。這就是史鐵生在這篇散文中最后畫出的自我形象了:他靜靜坐在園子的一角,在融會了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融會了死生的時刻里?吹搅税萑魏喂陋毜膫體生命在內(nèi)的更大的生命本相。關于怎樣活著和怎樣達到自我救贖的困擾,也終于為所有生命永恒的欲望所滌凈,當投入到永無終結(jié)的生命之舞中時,對于個體苦難以及一切不幸命運的自我超越就都變成了一種必然。這樣一種洋溢著生命本色之美的境界,既成就了史鐵生內(nèi)心的希冀與不舍的探詢,也完成了他為文的寄托。為文與為人在此才是真正的一體。整篇《我與地壇》都是那樣的和美親切。(參見陳思和先生相關文章)

  自讀思考

  1、說說作者史鐵生是沿著怎樣的思路,使自己的精神走出陰影、獲得超越的?

  2、找到全本《我與地壇》,通讀全篇。抄寫第三部分的一段文字(見下),背誦,并在寫作中仿寫。

  “如果以一天中的時間來對應四季,當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黃昏,冬天是夜晚。如果以樂器來對應四季,我想春天應該是小號,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圓號和長笛。要是以這園子里的聲響來對應四季呢?那么,春天是祭壇上空漂浮著的鴿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長的蟬歌和楊樹葉子嘩啦啦地對蟬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頭的風鈴響,冬天是啄木鳥隨意而空曠的啄木聲。以園中的景物對應四季,春天是一徑時而蒼白時而黑潤的小路,時而明朗時而陰晦的天上搖蕩著串串楊花;夏天是一條條耀眼而灼人的石凳,或陰涼而爬滿了青苔的石階,階下有果皮,階上有半張被坐皺的報紙;秋天是一座青銅的大鐘,在園子的西北角上曾丟棄著一座很大的銅鐘,銅鐘與這園子一般年紀,渾身掛滿綠銹,文字已不清晰;冬天,是林中空地上幾只羽毛蓬松的老麻雀。以心緒對應四季呢?晴天是臥病的季節(jié),否則人們不易發(fā)覺春天的殘忍與渴望;夏天,情人們應該在這個季節(jié)里失戀,不然就似乎對不起愛情;秋天是從外面買一棵盆花回家的時候,把花擱在闊別了的家中,并且打開窗戶把陽光也放進屋里,慢慢回憶慢慢整理一些發(fā)過霉的東西;冬天伴著火爐和書,一遍遍堅定不死的決心,寫一些并不發(fā)出的信。還可以用藝術形式對應四季,這樣春天就是一幅畫,夏天是一部長篇小說,秋天是一首短歌或詩,冬天是一群雕塑。以夢呢?以夢對應四季呢?春天是樹尖上的呼喊,夏天是呼喊中的細雨,秋天是細雨中的土地,冬天是干凈的土地上的一只孤零的煙斗。”

  高一語文優(yōu)秀教學設計 篇3

  一、教材分析

  《過秦論》是高中語文教材第二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節(jié)選自賈誼的《新書》,原著分為上、中、下三篇,這里選的是上篇。作者通過對秦王朝興起、強盛、衰亡過程的敘述,議論了秦王朝成敗的緣由,以借古諷今。

  通過單元提示,我們知道,《史記》和《漢書》等紀傳體史書的出現(xiàn),標志著我國歷史散文取得了空前偉大的成就。要通過本單元的學習進一步引導學生欣賞古典文學作品,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其中《過秦論》是本單元的重點課文,學習時,要把握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著重了解賈誼對秦王朝迅速滅亡的原因的分析,在朗讀和背誦過程中,注意掌握有關的文言文詞語和文言句式。

  二、分析學生

  我們的學生現(xiàn)在還延續(xù)初中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只滿足于盲目背誦,只顧掃清課本中的文字障礙,無法把課內(nèi)學到的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學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試前只是盲目機械地做題,考試時全憑主觀猜測,越是這樣越是缺乏興趣。針對這一現(xiàn)狀,本課教學將著眼于文學與歷史相融合,借文釋史,借史釋文,把語文與歷史學科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從歷史科的角度切人,以語文課本中所涉及的作品為基礎,來說說如何幫助學生實現(xiàn)文史互動,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三、教學目標

  1、歸納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

  2、理解文章結(jié)構(gòu)層次,探究文中“敘”與“論”的關系,體會本課敘事時極力鋪張渲染,議論時使用對比論證的寫作特點,學習事實論證、對比論證等論證方法。

  3、分析本文的語言特點:多重排比、夸張、對偶、對比、同義疊句的運用,使文章顯得氣勢非凡,而又耐人尋味。

  4、了解賈誼對秦王朝迅速滅亡原因的分析,了解借古諷今、實施仁政的意義。

  設計依據(jù):高一階段,學生文言知識體系尚待完善,對古代歷史散文接觸不多。因此,教學中要進一步增加文言知識積累,并通過朗讀指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欣賞古代歷史散文的能力,養(yǎng)成思辨的習慣。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為:

  1、識辨課文中通假字,活用詞,古今異義詞,掌握重要實詞、虛詞及多義詞,積累文言詞句知識。

  2、理解文章結(jié)構(gòu)層次及寫作意圖,賞析本文的語言特點。

  本課的教學難點為:

  注意對“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中心論點的正確理解。

  設計依據(jù):從學生文言知識薄弱的現(xiàn)狀出發(fā),與高考中文言知識比重比較大相結(jié)合,主要為學生閱讀其它的文言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教學方法

  1、提問討論法

  2、講練結(jié)合法

  3、范讀背誦法

  六、教學程序

  第二課時的要點是:解讀3、4兩段的文意,詳細深入理解文章結(jié)構(gòu)層次,在此基礎上掌握秦由盛而衰的原因,為準確理解本文主旨———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作準備。

  設計依據(jù):《過秦論》篇幅較長,文言知識較豐富,文章豐厚,因此我設計用三課時教學本文。

  七、教具安排

  用投影儀打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做到心中有數(shù);用錄音范讀課文,使學生受到情景教育,從內(nèi)心深處產(chǎn)生美感,激發(fā)學習興趣。

  設計依據(jù):體現(xiàn)教具的直觀性。

  八、教學過程

  1、對所學知識進行及時復習,以加深理解,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

  2、對3、4段的學習仍應結(jié)合本地區(qū)學生基礎較差的實際,著重從熟讀入手,落實字詞(尤其古文言教學更應如此),在此基礎上深化對教材內(nèi)容的理解。

  3、在復習鞏固與總結(jié)過程中,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和課文的完整性,切忌將文章講的支離破碎,影響其藝術美。

  九、板書設計

  ―――――始強(內(nèi)、外)

  【攻】 ―――――日強(締交結(jié)盟)

  ―――――極盛(廢道焚書)

  高一語文優(yōu)秀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體會詩歌主旨的多樣性。

  重點難點

  本詩的畫面感和抒情性的結(jié)合是教學中的重點。

  教學過程

  一、作者與寫作背景

  裴多菲是19世紀的匈牙利愛國詩人。他當過兵,作過流浪藝人。1849年7月在職和沙皇軍隊的一次戰(zhàn)斗中英勇犧牲,年僅26歲。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寫下了許多優(yōu)美的愛情詩。尤其是在1846年愛上森德萊尤麗亞以后,寫了不少優(yōu)美的愛情詩。1847年裴多裴與心愛的人結(jié)成伉儷。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可以看出愛情的表達。

  《自由》: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二、內(nèi)容大意

  全詩共五節(jié),采用的都是“我愿意……”開頭的格式。詩人把自己說成是“激流”“荒林”“廢墟”“云朵”“破旗”。把愛人比作小魚小鳥長春藤火焰夕陽構(gòu)成五個有層次的充滿活力的藝術畫面,蘊含了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

  三、鑒賞要點

  1、多樣解讀

  首先將其看作一首愛情詩,它抒發(fā)了對愛人深摯的戀情,歌頌了純潔而高尚的愛情;其次看作一首政治抒情詩,它委婉地表現(xiàn)出19世紀40年代匈牙利人民的解放斗爭事業(yè)。歌頌了為民族解放事業(yè)獻身的精神和執(zhí)著追求理想的精神。詩中的“我”可能指詩人自己,也可能指革命戰(zhàn)士們;“愛人”可以是詩人的愛侶,也可以是詩人追求的革命理想?梢愿鶕(jù)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

  2、意象的獨特性排列:

  本詩沒有空泛的說教,而是通過一系列鮮活意象的排列,遞進,營造了一個情感流動的回旋天地,層層遞進,使詩人情感富于變化,呈現(xiàn)出多側(cè)面多層次,產(chǎn)生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板書

  我愿是我的愛人是

  急流(崎嶇)小魚(魚水之情,是你的生命之源)

  荒林(狂風)小鳥(是你的可愛家園)

  廢墟(荒涼)常春藤(是你的一生依靠)

  草屋(打擊)火焰(是你的抒情小屋)

  云朵(破旗)夕陽(是你的,相依伙伴)

  在我的懷抱中接受我的關愛與呵護,我們相依相伴,我愿為你奉獻一切。

  注意修飾詞語的暗色調(diào),可體現(xiàn):

  1、生活的艱難

  2、男人的勇敢

  3、也可能是革命斗爭的艱難

  《籬笆那邊》

  自讀導言

  1.理解本詩中“草莓”和“上帝”指代的具體內(nèi)容及詩歌蘊涵的寓意。

  2.擴展閱讀:賞析芒克的詩《陽光中的向日葵》,理解詩中蘊涵的寓意。

  (解說:這是一首蘊涵著深刻寓意的哲理詩,理解詩歌的寓意是學習本詩的重點,也是難點。)

  自讀程序

  一、總體把握,理清思路

  討論:這首詩從表層意象看,寫了哪幾個層面?

  明確:兩個。一是小孩想摘草莓而又有所顧忌,另一個是上帝如果也是小孩,也會爬過籬笆去摘草莓。

  二、研讀全詩,討論以下問題

  1.詩中的草莓指代什么。

  明確:草莓指代世間美好的事物。思考這一問題應從草莓的特點入手。草莓色澤鮮艷,圓潤可愛,在外形上給人以美感;味道酸甜可口,是人們所喜愛的一種水果。

  2.“我”想不想爬過籬笆?為什么?

  明確:想。因為那兒“有草莓一棵”,而且“草莓,真甜!”

  3.“我”能不能爬過?為什么?

  明確:能。因為“如果我愿/我可以爬過”。

  4.那么,“我”愿不愿爬過?為什么?

  明確:不愿。因為“臟了圍裙/上帝一定要罵我!”

  5.上帝又指代什么?

  明確:上帝號令一切,具有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他是權(quán)威的代表,又是正統(tǒng)思想的化身。思考這一問題應從上帝特殊的身份入手。

  6.如何理解“我”“想爬過”、“能爬過”卻又因為怕臟了圍裙挨上帝的罵而不愿爬過?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你的感受。

  明確:“想爬過”“能爬過”,是“我”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和能力,而怕臟了圍裙挨罵則說明“我”在追求美好事物的過程中有種.種顧慮,擔心會遭受責備。歸根到底,這一切是“上帝”的行為約束、思想禁錮造成的。

  聯(lián)系實際示例:

  孩子本是純真無邪的,他們活潑好動,對一切美好的事物抱有強烈的好奇心,這其中蘊藏著多少創(chuàng)造的萌芽啊。但我們現(xiàn)存的教育制度,不允許孩子有任何不合常規(guī)的行為,用很多清規(guī)戒律來束縛他們的思想,壓制他們的個性,從而扼殺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解說:以上提供的只是示例,并非惟一的標準的答案。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深入思考討論,只要言之成理,教者即應加以肯定,答案不強求一致。)

  7.作者安排“上帝”這個形象有什么深刻的寓意?

  明確:由上面分析可知,“上帝”是權(quán)威的代表,是正統(tǒng)思想的化身,是別人思想的禁錮者;其實“上帝”又何嘗不是禁錮者呢?只要他愿意并且有決心拋開一切束縛,走下神壇,重新?lián)焓捌鸺冋,他也會按自己的本性自主行事,去追求心目中美好的東西。

  (解說:這一層次的理解是這首詩的深刻之處,學生不容易理解,如“上帝”也是被禁錮者這一點,教者要作適當?shù)奶崾尽?

  高一語文優(yōu)秀教學設計 篇5

  第一課時

  教師介紹朱自清的生活經(jīng)歷,期間穿插學生朗誦朱自清的散文名篇片段,包括《我是揚州人》、《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綠》、《白水祭》、《背影》、《悼亡妻》等。

  第二課時

  教師帶領同學概括文中出現(xiàn)景物的特點,分析寫作方法,體味文中的語言美。

  第三課時

  導入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共同感受了《荷塘月色》所帶給我們的美的享受。讓我們做這樣一個比喻,把全篇文章比做一片樹葉,那么,我們來說說看,是文章的哪些因素組成了它的葉脈?(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在黑板上畫圖)

  答:精美的語言、貼切的修辭、完整的結(jié)構(gòu)

  請看這幅簡單的葉片圖,我們發(fā)現(xiàn)了它并不完整,缺少的是什么呢?

  答:葉子的主脈,也就是文章的主干。

  文章的主干究竟是什么呢?帶著這個疑問,讓我們再次走進《荷塘月色》

  分析課文

  1請同學回答文中的景物可分成哪幾部分

  答:小路、月色下面的荷塘、荷塘上面的月色、荷塘四周

  2根據(jù)課文分析這幾處景物的特點(答案不必統(tǒng)一,能夠體會出作者努力營造的意境即可)

  答:小路——幽僻

  荷塘月色——恬淡、安靜、朦朧

  荷塘四周——熱鬧

  3請同學思考,在這或幽僻或朦朧或安靜或熱鬧的景色當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答:出門時——不平靜

  在小路上——得到自由,超脫

  欣賞荷塘月色——淡淡的喜悅和淡淡的哀愁

  聆聽荷塘四周的熱鬧——重歸失落

  惦記江南——無限向往

  走回家門——回到現(xiàn)實

  板書

  幽僻朦朧熱鬧

  不平靜自由淡淡的喜悅和哀愁失落向往回歸

  4經(jīng)過這些分析,請同學畫出作者的感情脈絡

  學生將黑板上標注出的感情基點連接成線

  5連上了這段線,葉子成為完整的葉子,文章也是一篇動人優(yōu)美的散文了。

  大家可以看出,文中的景物,已不是單純的作為景而出現(xiàn),它被作者的感情涂上了一層新的色彩,這也就是散文寫作的一個重要的.特點——一切景語皆情語。

  整體感知,體會升華

  請同學聽三段音樂,然后說出哪一段的感覺與《荷塘月色》的風格最接近。

  播放交響樂《命運》、琵琶曲《十面埋伏》、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祝》

  分析:雖然作者的心情主要基調(diào)是不平靜,但幽雅的荷塘與恬淡的月色緩解了他內(nèi)心的焦躁不安,《命運》的強大震撼與《十面埋伏》的緊張都不適合于作者此時的心境,只有悠揚柔美的《梁!纺軌虮磉_出作者心中的淡淡喜悅與淡淡的哀愁。

  對比閱讀,切實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事先將臺灣作家顏元叔的文章《荷塘風起》印發(fā)給學生,以備課上之用。)

  1.請同學們根據(jù)這兩篇文章,在頭腦中分別作兩幅畫,然后將心目中的圖畫描繪給同學聽。

  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可從色調(diào)、色彩、構(gòu)圖等多個方面作描繪,但要說出他們清幽與明麗的不同意境色彩來。

  2.請同學思考,為什么同樣的荷塘,卻能構(gòu)筑出截然不同的兩幅圖畫?

  答:《荷塘月色》清幽的意境,是由朱自清細膩的筆觸和豐富的感情相結(jié)合而產(chǎn)生的。而《荷塘風起》雖然也描寫了一個荷香芬芳、寧靜翠綠的世界但它是由陽光、荷葉、清風和“我”的情感水乳交融而形成的,所以這樣的意境更多的染上了陽光明麗的色彩。

  總結(jié)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我們可以看出,在散文家的筆下,景物因人的出現(xiàn)而變得充滿動人的色彩,在我們?nèi)粘5纳钪,是否也應用一種新的視角去審視身邊的景物,從而使它們煥發(fā)出個性化的魅力呢?讓我們一同來試試看,做到心中有愛,做到筆下有情,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高一語文優(yōu)秀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根據(jù)文體特點和語言特色進行誦讀。

  2.在反復誦讀中體會燭之武對國家強烈的責任意識。

  3.在把握詞義、句義的基礎上,體會燭之武的游說藝術。

  4.從字音、停頓、語氣語調(diào)、表情達意等方面總結(jié)文言文誦讀方法并在誦讀中體驗。

  教學預設

  一、引入

  ppt:春秋無義戰(zhàn)”

  1.師講述:春秋時期諸侯國為了獲得自己最大的利益,以強凌弱、攻伐攻伐兼并。這是一個戰(zhàn)爭頻繁的動亂年代。有一本書比較具體生動地記述了當時諸侯國之間的政治軍事斗爭,這就是《左傳》。(板書)

  2.生讀注釋,解釋“傳”的含義。

  二、誦讀

  1.大家都感覺文言文學習很困難,今天老師給大家一把解決這個問題的鑰匙,那就是:誦讀法。

  ppt:“先之以高聲朗誦,以昌其氣;繼之以密詠恬吟,以玩其味。二者并進,使古人之聲調(diào)拂拂然若與我喉舌相習!薄鴩都矣枴

  2.師引起開頭段,開頭主要是交代背景,敘述語句的朗讀中速,語調(diào)平緩,若一位老者在向你娓娓的敘述那段歷史。

  生齊讀:(教師點評,從字音、句讀、情感上引導)。

  3.檢查文言詞語落實

  ppt 1.詞類活用:晉軍函陵、越國以鄙遠、共其乏困、既東封鄭、闕秦以利晉

  2.古今詞義不同:東道主、行李、夫人

  3.特殊句式:夫晉,何厭之有?

  重點引導:“封”甲骨文封字,像用手培土植樹的樣子,其本義為培土植樹,又有聚土成墳的意思,引申為堆、冢之義。古人封土植樹的目的是為了劃分田界和疆域,所以封字還有疆界、界域之義。古代帝王把土地或爵位賜給臣子就叫做封,而諸侯或大夫所分得的土地就稱為封地、封邑。

  4.體味語氣

 。ǎ保┍容^閱讀:刪去 “虛詞”

 。ǎ玻┥磸妥杂勺x,特別要讀出“虛詞”的味道。

  (3)大家試著揣摩一下這三個說話時的語氣,結(jié)合句意,從這些虛詞中讀出了怎樣的情感與人物形象?(選擇幾個有體會的詞說說)

  參考交流:

  佚之狐:“矣”(心情沉重)“必”( 堅定、胸有成竹)

  鄭伯:“也”( 心平氣和、引咎自責、情真意切)“然”“焉”(語意轉(zhuǎn)折,以情感人)

  燭之武:“猶”“矣”“也”(壯志未酬的傷感、無奈、委屈、牢騷)

 。ǎ矗┰趯W生表達基礎上,教師可作點撥。

 。ǎ担┓纸巧x。

  三、品讀

  1.秦晉圍鄭,鄭國的形勢怎樣?(文本依據(jù))

  明確:危在旦夕,國運懸于一線。依據(jù):

  “圍鄭”“晉軍函陵,秦軍氾南”“夜縋而出”(解釋“縋”義)——進一步說明了鄭國形勢之嚴重。秦、晉已完全包圍了鄭國,連城門也打不開了。從側(cè)面襯托燭之武這一形象,突出他的勇敢。

  2.大軍兵臨城下,鄭國危若累卵。受命于危難之際的燭之武,不費一兵一卒,不動一刀一槍,卻使秦晉盟散約毀。那么,請問:那么燭之武是怎樣勸退了秦軍的呢?

  ppT 燭之武()退秦師,在()加上一個詞或短語。

  勇退、智退……(板書)

  3.活動:清代散文家魏禧少好《左傳》,他贊嘆“如此辭令,真無一字不妙,無一著不老靠圓密(穩(wěn)妥可靠,完備周密)”。請你結(jié)合具體詞句加以印證。

  4.示范品讀: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先由學生表達,教師適時補充。

  ppT批注:(1)站在秦的立場上,替秦的利害著想,自然會引起秦伯的好感,“既”點出鄭國自知會滅亡,顯現(xiàn)弱勢,使之解除戒意,從而為進一步打動秦伯提供了可能。(2)前面的敘述都是先說普,后說秦,而這里,說成“秦晉圍鄭”, 讓秦伯充當鄭國命運主宰者的角色,含有對秦伯的恭維之意。(3)“執(zhí)事”運用敬辭。(4) “若”一詞言外之意是:“亡鄭”于你并無益處。這是以退為進

  板書:以退為進措辭委婉

  5.布置學生自主學習任務,老師到學生中間去,隨時解答學生問題。

  6.交流:

  (1)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批注(1)“厚薄”對比,言亡鄭有害于秦,這不能不讓秦伯動心,秦國當然不會幫助晉國成就霸業(yè)而使自己的國力相對削弱。秦與晉的盟約關系動搖。(2)攻鄭與友鄭的利弊對舉,是以利益引誘秦伯了。(3)為秦穆公描繪了一幅美好的圖景:秦國的使者出入往來于鄭國,鄭國熱情款待,禮節(jié)周到,秦國可以把鄭國當作東方一個可靠的盟友,讓秦有利可圖,得到實惠,這有什么不好呢?(4)君知其難也”,替秦伯作了仔細的盤算,用語熨帖,令人心服。

  板書:利弊對舉 利益引誘

 。2)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批注:(1)進一步引史為鑒,說明晉國曾對秦國過河拆橋,忘恩負義。自然會使穆公頓生“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的感慨。(2)“且”:況且,遞進關系,層層遞進,“而”:表承接,強調(diào)時間之快,揭示晉的虛偽面目(也可以理解為“轉(zhuǎn)折”)。(3)“夫”,發(fā)語詞,“那”的意思,表達對晉貪得無厭的反感。(4)“既……又……”“肆”強調(diào)了晉的貪得無厭,唯:句首語氣詞,表示希望,誠懇地提請秦伯定奪。

  板書:引史為鑒 層層遞進 揭示虛偽

  小結(jié):剛才同學們都對文本做了自己的解讀,初步感悟了說辭的魅力。燭之武精妙的說辭和周密的言語策略語驚四座、言震天下,真可謂“一言之辯勝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蔽覀儊砜纯垂湃说脑u點。清金圣嘆說:“妙在其辭愈委婉,其說愈曉暢!鼻辶衷沏懺u論說:“燭之武為國起見,說秦之詞,句句悚動,有回天之力,其中無限層折,猶短兵接戰(zhàn),不慮秦伯不落其彀(gòu)中也。”

  當然,無論說辭多么精妙,無論言語策略多么周密,這一切都必須建立在實情至理的基礎上,惟有如此,才能使說辭具有更強的說服力,這一點,《燭之武退秦師》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典范。(板書:至情至理)

  7.朗讀指導,生齊讀。

  四、結(jié)語

  著名的中語特級教師韓軍說過:沒有文言,我們找不到回家的路。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我們了解不了,更談不上繼承我們的文化傳統(tǒng)并把它發(fā)揚光大。他強調(diào)中學生一定要多學一些文言文。對此我深信不疑。作為一名中國人,最主要的不是因為我們具有中國籍,更重要的是我們肩負著中國的文化傳承的使命,這包括繼承我們傳統(tǒng)的優(yōu)秀文化,開拓我們嶄新的未來文化。

  教學反思

  在當前的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文言文教學如燙手的山芋,摸涅不得。因為在文言文中承載著比較多的內(nèi)容,有語言文字,也有人文的,要想在一堂課內(nèi)很好的完成這些任務比較困難,而且有兩個問題必須引起重視:一是教師習慣于越“文”講“言”,強調(diào)各種古漢語語法規(guī)律,以為總結(jié)種種規(guī)律便能多快好省的學好文言文,忽視了對教學內(nèi)容的審美觀照;二是學生誦讀感悟文本的時間被教師疏解文言字詞句所擠占了。由于課堂教學“文”與“言”不能兼顧,以致教學效果嚴重削弱,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極為不利。

  有鑒于上述情況,如何實施文言文教學呢?我認為文言文教學既要教“言”,也要教“文”,言文兼顧。首先要注重文言文語言教學,著力于必要的文字梳解、語言品味,走出了“重文輕言”的誤區(qū);其次要促進學生積淀民族優(yōu)秀文化,要探究語言文字中的文化信息,挖掘教材文本中的文化因素并實現(xiàn)教學實施中的文化傳遞,走出“有言無文”的誤區(qū);最后要重視反復誦讀,模仿練讀,想象品讀,實現(xiàn) “文”“言”融合”。我認為張必錕先生提出的“一個轉(zhuǎn)變”和“一個轉(zhuǎn)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個轉(zhuǎn)變”是課堂教學要從教師講解為主轉(zhuǎn)變?yōu)橐詫W生練習誦讀為主;“一個轉(zhuǎn)移”是把立足點從講翻譯、談語法轉(zhuǎn)移到指導學生誦讀上來。通過誦讀以“文”引言,以言帶文,實現(xiàn)“文”“言”兩個要素的交融合一。海仙師姐評價我的上課風格是“男人天生的大氣和女人自然地細膩”,這或許就是我在文言文教學中所要追求的。

  當課堂進入品味燭之武最精彩的勸辭環(huán)節(jié)時,教室里的空氣凝滯了。在試講的幾節(jié)課中都在這時出現(xiàn)問題。這是為什么呢?我曾經(jīng)有過很多改變的策略:小組合作交流、標注關鍵詞,教師引導示范批注但這些做法基本是徒勞。華為師兄的一席話讓我驚醒:“教什么呢?指導意見說得很清楚,在朗讀中品味勸辭的魅力,因聲求氣是這一課要教的重點。品味不是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是呀,我居然沒有明白編者把這篇文章放在此處的意圖,連教的內(nèi)容都有問題,還談什么課堂效率呢?“因聲求氣”“以讀帶言”,朗讀才是實現(xiàn)文言交融的最佳途徑,如此精彩的勸辭脫離了朗讀,理性的品析顯得多么的枯燥乏味呀!

  師傅以他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指出文言文的處理要做到“文與言的相融相生,文與言的并舉”可以用“以文率言”“以言悟文”“因氣求聲”“以讀帶文”四種有效的方式。對于師傅的教誨我們要“牢記在腦海里,融化在血液里,落實在行動中”。

  高一語文優(yōu)秀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掌握、積累“師、傳、道、受、惑、賤、圣、愚、群、足、攻、經(jīng)”12個文言常用實詞;學習“之、其”兩個文言虛詞;學習、復習本文其他文言虛實詞;熟記受(授)、不(否)兩個通假字。

  2、學習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3、掌握有關“說”的文體知識。

  二、能力訓練目標:

  學習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三、德育教育目標:

  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yǎng)謙虛好學的風氣。

  教學設想

  一、本文是針砭時弊的作品,因而教師應對寫作緣由作簡單介紹,可用柳宗元當時說的話來說明。同時本單元有兩篇“說”文體的課文,因而就要聯(lián)系初中學過的課文,歸納“說”的文體知識。

  二、明確本文的教學重點:第二段用三種人進行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三、教給學習方法。除有關字詞句的學法外,把本文與《捕蛇者說》作比較,教給比較閱讀方法。

  四、引導學生注意文言實詞的單音詞和雙音詞、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一、本文的教學目的;二、作者介紹、解題;三、有關詞的讀音、單音詞和雙音詞、古今異義、重點文言虛實詞的意義和用法;四、分段;五、意動用法。

  教學過程

  一、討論本文的教學目的。

  二、預習檢查。

  三、導入新課。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從師的風尚,但是唐朝時候,人們卻以從師為恥。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說:“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界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可用投影形式將其原文介紹給學生)韓愈倡言師道,觸犯流俗、勇氣可貴。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著名的文章《師說》。(板書題目)

  四、作者介紹.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載道”、“文道結(jié)合”的觀點。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許多為人們所傳誦的優(yōu)秀散文。他的散文,題材廣泛,內(nèi)容深刻,形式多樣,語言質(zhì)樸,氣勢雄壯,因此后世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古文運動,實際是以復古為名的文風改革運動,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載道”、“文道結(jié)合”的觀點,主張學習先秦、兩漢“言之有物”、“言貴創(chuàng)新”的優(yōu)秀散文,堅決摒棄只講形式不重內(nèi)容華而不實的文風。本文第四段他贊揚李蟠“好古文”,就是指愛好他們倡導的那種古文。韓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響文壇,還熱情地鼓勵和指導后進寫作古文。經(jīng)過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終于把文體從六朝以來浮艷的的駢文中解放出來,奠定了唐宋實用散文的基礎。

  韓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許多為人們所傳誦的優(yōu)秀散文。他的散文,題材廣泛,內(nèi)容深刻,形式多樣,語言質(zhì)樸,氣勢雄壯,因此后世尊他為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之首。

  《師說》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歲時在長安任國子博士時寫的。柳宗元很推崇這篇文章,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說:“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端正容貌)而為師,世界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庇纱丝梢,《師說》是針對時弊而寫,作者在文中闡述了老師的作用和標準,從師學習的重要性和從師應持的態(tài)度,提倡能者為師,不恥下問,教學相長。這些精辟的見解突破了孔子學說的框框,具有進步意義。

  五、解題.

  “說”是一種議論文的文體,可以先敘后議,也可夾敘夾議!罢f”與“論”相比,隨便些。像《捕蛇者說》、《馬說》都屬“說”一類文體。“說”,古義為陳述和解說,因而對這類文體,都可按“解說……的道理”來理解!稁熣f》意思是解說關于“從師”的道理。當時社會風氣不重視從師之道,認為從師學習是可恥之事。韓愈寫這篇文章贈給他的學生李蟋,其目的就是抨擊時弊,宣揚從師的道理。

  六、指導自讀課文。

  要求學生借助提示、注釋、工具書,讀準字音,理解重點詞的意義和用法,讀懂課文。學生自學、質(zhì)疑,老師點撥指正。

  1.讀準下列一字多音或形近字的讀音:

  句讀dòu——讀書dú或不焉fǒu——不能bù

  經(jīng)傳zhuàn——傳道chuán聃dān——冉rǎn

  2.找出課文中合成的雙音詞:

  學者句讀百工六藝

  3.指出下列加點詞的古今義

  古之學者古:求學的人今:有專門學問的人

  句讀之不知古:句子停頓的地方今:看字發(fā)出聲音

  小學而大遺古:小的方面學習今:小學校

  4.討論重點文言詞的意義和用法

  (1)師

  課文中出現(xiàn)26次,它的含義和用法如下:

 、僮髅~,有三種情況

  A.作“老師”講古之學者必有師

  B.作“專門技藝人”講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

  C.作“姓”講孔子師郯子……師襄

  ②作動詞,有三種情況

  A.作“學習、效法”講

  吾師道也(“師道”,動賓關系)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B.作“從師”講

  或師焉,或不焉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道”,偏正關系)

  C.作“以……為師”講意動用法(下面專講)

  (2)之

  課文中出現(xiàn)25次,它的用法如下:

 、僮鞔~,有兩種情況

  A.指代人或事物擇師而教之

  B.連接定語和中心詞,表示統(tǒng)一關系,相當于“這類”、“這些”

  郯子之徒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

 、谧髦~,有四種情況

  A.放在定語與中心詞之間古之學者

  B.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師道之不復,可知矣

  C.表示賓語前置句讀之不知

  D.在動詞、形容詞或表示時間的詞后,湊足音節(jié),無意義

  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

 、垡郧皩W過的課文中還有三種情況

  A.作代詞,指代自己君將哀而生之乎

  B.作助詞表示定語后置蚓無爪牙之利

  C.作動詞,“到”、“往”吾欲之南海

  (3)其

  課文中出現(xiàn)17次,用法如下:

 、僮鞔~,有三種情況

  A.在主謂短語中作主語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那些)

  B.復指,作主語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他們)

  C.作定語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們的)

  ②作語氣副詞,有兩種情況

  A.表猜測圣人之所以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B.表感嘆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欽(多么)

  七、學習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意動用法是指名詞或形容詞活用作動詞。以形容詞最常見,其次是名詞,還有少數(shù)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意動用法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基本格式是:

  名、形(動)+賓=以+賓+為+名、形(動),例如:

  吾從而師之名詞以……為師

  漁人甚異之形容詞以……為奇異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形容詞以相師為恥

  八、布置作業(yè)。

  1.結(jié)合注釋理解詞句,讀懂課文。

  2.書面作業(yè):“練習”二——四題。

  3.預習思考題:

  (1)本文是怎樣論述中心論點的?

  (2)在第二段中作者怎樣運用正反對比論證方法?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繼續(xù)研習課文。

  1、討論分析、理解課文

 、俦疚牡闹行恼擖c是什么?

  討論后明確:“古之學者必有師”,這句開門見山,不僅起到點題作用,而且籠罩全文,概括了要論及的內(nèi)容、范圍。

 、诜治龅谝欢危鹤髡咴鯓訌睦碚撋蠈χ行恼擖c作初步論證的?

  討論后明確:第一層:提出中心論點;第二層:正面概論教師的職能;第三層:反面論述無師不能解惑,從理論上闡明從師的必要性;第四層:正面提出擇師標準;第五層:歸納上文,提出從師的原則: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鄯治龅诙

  A.說說這一段與第一段是怎樣聯(lián)系的?

  討論后明確:批判當時士大夫恥于從師的不良風氣,通過針砭時弊,從反面論證第一段所提出的中心論點。

  B.這一段的分論點是什么?

  討論后明確:第一句: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C.為了論證分論點,為了抨擊“恥學于師”的人,作者從哪三個方面進行了對比論證?

  討論后明確:

  a.縱比

  古之圣人:從師而問

  今之眾人:恥學于師

  作者的議論:圣益圣,愚益愚,其皆出于此乎?

  b.自比

  對其子:擇師而教

  對其身:恥學于師

  作者的議論: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c.橫比

  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士大夫:群聚而笑之

  作者的觀點:師道這不復,可知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④分析第三段

  A.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闡述了什么觀點?作出了什么論斷?

  討論后明確:用孔子的言和行兩方面的事例論證“圣人無常師”的論點,最后作教師備注者從孔子的事例中推斷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的結(jié)論。

  B.本段的分論點?所用的論證方法?

  討論后明確:圣人無常師。舉例論證。

 、莘治龅谒亩

  提問:a.作者為什么稱贊李蟠? b.這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討論后明確:a.作者贊揚李蟠,既是對他不從流俗的肯定,也是對士大夫們“不從師”的有力批判;既針砭時弊,又通過贊揚李蟠倡導從師。

  b.說明寫作本文的原因。

  2.欣賞品味

  問題:本文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討論后明確:

  (1)整句散句結(jié)合:整齊的排偶句和靈活的散句交錯運用,配合自然,錯落有致。

  (2)一個意思,多種句式。第二段結(jié)語一句比一句重。

  (3)頂真修辭手法的運用。如:“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二、課堂訓練。

  背誦全文

  三、布置作業(yè)。

  寫一篇《師說》讀后感,題目自擬,字數(shù)不限。

  高一語文優(yōu)秀教學設計 篇8

  教材分析:

  《秋水》是《莊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若對話的形式,討論了“價值判斷的無窮相對性”的問題。

  課文節(jié)選《秋水》開頭的一段,以河神見海神為喻,說明個人的見識有限,經(jīng)過比較,就會顯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驕傲自滿,就難免貽笑大方。這篇文章本是作為重點篇目入選高中教材,語文版初次把它編入初中教材里面,且編排在九年級(上)第六單元的第一課,可見其在課本中的重要位子。新課標對文言文的要求即是:能流利、準確、有節(jié)奏地朗讀,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內(nèi)容,把握文意、理解主旨,積累一定量的文言實詞和虛詞。因此課程目標如下。

  課程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 1、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2、學習對比的寫作方法。

  3、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式。

  (二)過程與方法

  1、制知識卡片積累文言字詞。

  2、背誦全文。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 理解課文闡發(fā)的人生哲理,力戒驕傲。

  教學設想:

  這篇課文篇幅短小,文字淺顯,學生在課上自讀、研討,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疑難處,教師適當講解、點撥。課文語脈清晰,層次清楚,前后形成鮮明對比,利于背誦。教學中可充分利用課文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的特點,指點背誦的方法。指導學生理解、積累和正確使用成語“望洋興嘆”“貽笑大方”并制作知識卡片。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語:

  著名學者南懷瑾這樣說:“儒家像糧食店,絕不能打倒,否則打倒了儒家,我們就沒飯吃,道家則是藥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會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動找上門去不可!

  千百年來,道家思想對亂世中飽經(jīng)創(chuàng)傷的心靈給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集大成者人物便是莊子,魯迅先生曾在《漢文學史綱要》中這樣評價過他:“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苯裉煳覀兙蛠砀惺芷湮恼瞒攘。

  二、介紹莊子.(師生共同完成)

  莊子名周,戰(zhàn)國時宋國蒙人,大體與孟軻同時或稍后。他繼承并發(fā)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稱“老莊”。

  莊子的思想屬主觀唯心主義體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對性,否定客觀事物的差別,在認識上走向相對主義。莊子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是一切順應自然。莊子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莊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構(gòu)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

  《秋水》是《莊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若對話的形式,討論了“價值判斷的無窮相對性”的問題。

  課文節(jié)選《秋水》開頭的一段,以河神見海神為喻,說明個人的見識有限,經(jīng)過比較,就會顯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驕傲自滿,就難免貽笑大方。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ㄒ唬┱w感知

  1.教師范讀或聽錄音朗讀。

  2.組織學生進行三次誦讀

  第一遍齊讀(要求正音、疏通句意)。

  學生簡述課文內(nèi)容,其他同學補充糾正。教師將暴露出來的問題寫在黑板上。

  (二)理解疑難詞句,學生質(zhì)疑,課堂討論,教師講解,學生制作卡片。

  1.通假

  不辯牛馬(辯,通“辨”)

  涇流之大(涇,通“徑”)

  2.古今異義

  至于:古義,到了。今義,表示達到某種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面目:古義,臉。今義,臉的形狀,相貌。

  大方:古義,深明大道的人,或轉(zhuǎn)通某種學問的人。今義:①不吝嗇;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氣。

  河:古義,特指黃河。今義,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3.詞性活用

  秋水時至(名詞做狀語,按時。)

  順流而東行(名詞做狀語,向東。)

  東面而視(名詞用為動詞,面對。)

  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形容詞為動詞,小看;輕視。)

  4.特殊句式

  聞道百(定語后置)

  以為莫己若(賓語前置)

  我之謂也(賓語前置)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被動句)

  4.成語

  望洋興嘆(望洋,仰視貌!巴蚺d嘆”“望水興嘆”屬生造。)

  見笑大方(貽笑大方,大方之家,方家。)

  (三)第二次誦讀,理清思路

  用原文回答下列問題(課后練習一)

  ①河伯在什么情況下欣然自喜?

 、诤硬疄楹巍笆夹涿婺,望洋向若而嘆”?

 、酆硬疄槭裁凑J為自己“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3.指導學生背誦課文,討論以下問題

  (1)全文可以分為幾個層次?大意各是什么?(以下開始板書)

  層意連接語

  第一層:黃河的寬闊;河伯的驕傲自滿于是焉

  第二層:北海的壯闊;河伯自愧弗如于是焉

  (2)河伯引“聞道百,以為莫己若”的作用是什么?

  批評自己“以天下之美盡在己”的狂妄自大。

  (3)河伯引“少仲尼之聞,輕伯夷之義”的作用是什么?

  批評自己的盲目崇拜。

 。ㄋ模⒗斫馑枷雰(nèi)容

  課堂討論:這則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啟發(fā)學生敞開思路,大膽發(fā)表看法。下述觀點都符合文意:

  A、人貴自知之明; B、謙受益,滿招損;

  C、自大由于無知; D、知恥近乎勇;

  E、克服主觀主義,防止片面性; F、有比較才能有鑒別。

 。ㄎ澹⒌谌檎b讀、指導背誦

  這篇課文結(jié)構(gòu)簡單,層次清楚,可采用關系法背誦。先劃分層次,概括層意。第一層上有兩句,第一句寫黃河的壯闊,第二句寫河伯驕傲自滿。兩句之間的連接語是“于焉”。

  第二層也是兩句,第一句寫北海的廣闊,第二句寫河伯自愧弗如,也用“于是焉”組合。利用關系法把握語言結(jié)構(gòu),有利于背誦。

  還可采用排詞法。課文用對比方法寫河伯認識的前后變化。可提取、排列兩相對照的詞語:河與海的比較,河伯認識的變化。

  課后練習還介紹了問題法。所提的三個問題恰好針對三個內(nèi)容要點,邏輯性強。運用此法掌握內(nèi)容梗概,利于背誦。

  課上背誦練習:

  個人默記一兩遍后,由老師帶領集體背誦。集體背誦好,互相提醒,腦記耳聽口誦,可加強記憶。

 。┩ㄟ^這篇課文,你認為莊子的文章有什么特點?

  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想象豐富,善用比喻,寓言富有創(chuàng)造性,善用對比。

  總結(jié)、擴展

  《秋水》我們學的只是開頭的一段!肚锼啡囊院硬秃H魧υ挼男问剑懻摗皟r值判斷的無窮相對性”的問題。莊子采用寓言形式,用河伯、海若的對話來討論玄妙的哲學問題。課文這一段河、海的對比,實際只是引出大小、多少、貴賤之類的看法,然后一層深一層地引到漫無邊際的認識海洋。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外閱讀《秋水》全文。

  另外,莊子作為我國古代八大笑星之一,他的很多言行都是很特立獨行的,大家可以多閱讀一些他的故事,這樣可以更深刻地體會他的哲學思想.

  四、布置作業(yè)

  1.制作詞語、句式卡片。

  2.筆譯全文。

  3.寫讀后感。

  板書設計

  秋水

  《莊子》

  黃河寬闊不辨牛馬北海壯閱不見水端

  ↓于是焉↓于是焉

  河伯自大欣然自喜望洋興嘆

  為盡在己――狂妄自大始吾弗信――盲目崇拜

【高一語文優(yōu)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優(yōu)秀教學設計01-21

高一語文《詩兩首》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11-18

《燕子》語文優(yōu)秀教學設計05-31

語文《白楊》優(yōu)秀教學設計07-10

《莫高窟》語文優(yōu)秀教學設計06-25

《語文活動》優(yōu)秀教學設計09-26

語文優(yōu)秀教學設計模板05-16

《白楊》語文優(yōu)秀教學設計05-20

《林!氛Z文優(yōu)秀教學設計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