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學設計(通用1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fā)展。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生物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 1
一、版本:
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1
二、設計內容:
第5章 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 第1節(jié)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第1課時——酶的作用)
三、設計理念
在實施新課程中,需要構建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教學策略。根據(jù)新課程理念,高中生物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等生物科學素養(yǎng)。使學生由以前的“學會”到“想學”再到“會學”,“引導──探究” 發(fā)現(xiàn)式教學法就是在這種理念下應運而生的,該教學法以問題解決為中心的學習方式。本節(jié)課以“引導──探究”科學發(fā)現(xiàn)的過程來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為設計理念。符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要求:“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該理念的運用有利于學生科學素養(yǎng)、協(xié)作精神的培養(yǎng),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發(fā)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它不僅重視知識的獲取,而且更加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及方法,更加突出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問題的推動下、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積極,真正體現(xiàn)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思想。
四、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 第1課時——酶的作用,主要探討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該內容以第4章第3節(jié)物質的跨膜運輸方式中的主動運輸需要消耗能量以及初中生物學“消化”為基礎。學習本節(jié)利于“細胞代謝的學習”,利于選修模塊中有關酶的應用、微生物發(fā)酵、蛋白質提取和分離等知識的學習。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說明酶在代謝中的作用 (Ⅰ)。
(2)技能目標:進行有關的實驗和探索,按所設計的實驗方案和步驟,正確完成相關的實驗操作。學會控制自變量,觀察和檢測因變量的變化,以及設置對照組和重復實驗(Ⅱ)。
。3)情感目標:
、僭u價自己的實驗結果,
、趨⑴c交流,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維護或修改自己的方案和意見。
3.過程與方法
通過“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實驗,感悟酶作為催化劑特點,及控制變量的方法。利用教材上形象、直觀的圖解和文字說明,讓學生明確催化劑可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
4.確定教學重、難點及解決方法 教學重點:酶的作用。
[解決方法]利用學生對無機催化劑的知識基礎切入,引入酶的學習。通過實驗、資料分析得出酶的作用。自然界中的生命現(xiàn)象都與酶的活動有關,活細胞內全部的生物化學反應都是在酶的催化下完成的。在人體內,大約每分鐘要發(fā)生幾百萬次的化學反應,這么多的化學反應之所以能在常溫、常壓下進行,完全是因為酶的作用,酶是一種什么樣的物質?在化學反應中是怎樣起作用的?顯然應是本節(jié)課內容的重點。
教學難點:
、倜附档突瘜W反應活化能的原理。
、诳刂谱兞康目茖W方法。
[解決方法]
①利用教材上形象,直觀的圖解和文字說明,讓學生明確催化劑可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
、谕ㄟ^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實驗,感悟酶作為催化劑特點,及控制變量的方法。活化能這個名詞在高中生物教材體系中是第一次出現(xiàn),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對這個名詞都很陌生。化學反應之所以能進行,就是達到反應所需的活化能。在酶的作用下,原來不能進行反應的物質發(fā)生了反應,是增加了反應物的自由能,還是降低了反應所需的活化能?通過實驗和類比,必需要讓學生理解。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 2
一、教材及學習任務分析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普通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生物必修模塊3第五章第二節(jié)的內容。它是本章第一節(jié)的知識延伸,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三大功能中最重要的一個功能。《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能量流動》揭示了能量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流動過程和特點。能量的流動在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不論從個體層面還是群體水平,都是存在的。我們學習時,一般在群體水平上研究,這種將群體看作是一個整天的方法在以后的學習中會經(jīng)常用到。
同時,在本節(jié)的學習過程中,我們需要掌握能量流動的概念以及能量流動的方式和過程。能過具象化的表示或闡述能量流動的流程。能夠概述能量流動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嘗試調查周圍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能量流動情況。
二、學習對象分析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是建立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基礎之上的,它體現(xiàn)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功能。同學們已經(jīng)學習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對生態(tài)系統(tǒng)有基本的了解,但是缺乏將個體看做一個整體進行系統(tǒng)性分析的能力,這樣會導致分析能量流動時以個體的視角審視,無法深刻領會能量流動的內涵。同時學生缺乏具象化思維能力,可能會無法分清能量流動的過程和方向。
三、教學目標的確立
知識目標
1、理解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的來源,流動渠道和研究目的。
2、概述能量流動的特點。
3、說出研究能量流動的實踐意義。
能力目標
1、使用數(shù)據(jù)分析能量流動的特點。
2、嘗試調查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流動情況。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處理相關數(shù)據(jù),計算能量利用效率。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關注農業(yè)發(fā)展和生態(tài)農業(yè)的`建設,形成生態(tài)學觀點。認同科學服務于社會觀點。
四、學習重點和難點
生態(tài)系統(tǒng)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五、學習研究目標
1.在群體水平上分析能量流動的過程。
2.闡述能量流動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
六、學習思路設計
本節(jié)教學可以從“問題探討”出發(fā),引發(fā)學生的討論,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從能量角度考慮,并提示學生“生命活動離不開能量,生物需要不段的獲取能量才能夠生存”。進一步引導學生“那么什么是能量呢?能量一般以什么樣的形式出現(xiàn)呢?不同的生物獲取能量的方式是如何的呢?”在一步步的引導中,學生能夠逐漸明確能量的存在形式,可以將抽象的“能量”概念具象為“食物,陽光”等實物。
然后再進一步的引導學生回答“是不是獲取了能量以后,所有的能量都被利用呢?能量是沿著什么線路進行流動的?”。其目的在于引起學生對能量流動的短暫性思考,鋪墊后面的知識內容。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之上,提出能量流動的概念。然后引導學生“我們如何研究能量流動最能夠直觀的表現(xiàn)能量流動的脈絡呢?”
七、學習準備
網(wǎng)絡資料的準備:制作能量流動的多媒體視頻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 3
教學設計思路:
在認識生物與非生物的基礎之上,通過展示圖片和實物觀察,引導學生說出生物的特征, 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表達、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微課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能夠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二、能力目標:
提高觀察能力、發(fā)散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三、情感目標:
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觀察生命活動的現(xiàn)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現(xiàn)象的分析和歸類是本節(jié)教學的難點。
課前準備:
1.活體生物如:盆載的植物體1-2種;
2.動物標本1-2件;
3.珊瑚;小機器人;有關的投影片等。
【教學過程】
1、對照課件,學生完善“觀察”的預習筆記。
2、投影情景圖片,啟發(fā)學生找出生物與非生物;投影各種動物、植物圖片,啟發(fā)學生歸納出生物與非生物的本質區(qū)別。
3、投影:植物的生命活動幻燈(需要水、礦物質,進行光合作用形成有機物);動物捕獲食物的生命活動幻燈。啟發(fā)學生歸納生物的特征之一: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
4、讓學生閉嘴捏鼻感受呼吸。投影幻燈:小鳥在呼吸;野牛在晨光中呼吸。啟發(fā)學生歸納生物的.特征之一:生物能進行呼吸。
5、投影幻燈:小狗排尿;“撒尿小孩”的銅像;落葉。啟發(fā)學生歸納生物的特征之一: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chǎn)生的廢物。
6、投影幻燈:獵豹追捕獵物;河鲀平靜、受驚嚇;含羞草;玉米細苗。啟發(fā)學生歸納生物的特征之一: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7、投影幻燈:紅狐的生長;胎兒的發(fā)育;菜豆的生長。啟發(fā)學生歸納生物的特征之一: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8、補充生物的其他特征。
9、歸納小結生物的共同特征。
10、課堂練習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 4
一、版本:
中圖版高中生物必修1
二、設計內容:
第三單元細胞的新陳代謝第二章細胞的能量的來源與轉變第2節(jié)酶在代謝中的作用(第1課時——酶的作用)
三、設計理念
新課程理念要求高中生物應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等生物科學素養(yǎng)。使學生從之前的“學會”到“想學”再到“會學”,在這樣理念的促進下,“引導──探究”發(fā)現(xiàn)式教學法應運而生。該理念的運用有利于學生科學素養(yǎng)、協(xié)作精神的培養(yǎng),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發(fā)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本節(jié)課的設計理念就是“引導──探究”式學習過程。它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取知識,而且更加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及方法,更加突出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問題的推動下、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真正體現(xiàn)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思想。
四、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第1課時——酶的作用,主要探討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該內容以第1章第3節(jié)物質的跨膜運輸方式中的主動運輸?shù)闹R為基礎。學習本節(jié)利于“細胞代謝的學習”,能夠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過程。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說明酶在代謝中的作用(Ⅰ)。
。2)技能目標:能夠完成相應的實驗設計,按所設計的實驗方案和步驟,正確完成相關的實驗操作。學會控制自變量,觀察和檢測因變量的變化,以及設置對照組和重復實驗(Ⅱ)。
(3)情感目標:
、僭u價自己的實驗結果,
、趨⑴c交流。
3.過程與方法
通過“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實驗,理解酶作為催化劑的特點,及控制變量的方法。利用PPT形象、直觀的圖解和文字說明,讓學生理解催化劑可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
4.確定教學重、難點及解決方法
教學重點:酶的作用。
[解決方法]利用學生對無機催化劑的知識基礎切入,引入酶的學習。通過生活資料分析得出酶的作用。我們熟悉的化學無機催化劑可以加快化學反應,但是需要高溫、高壓等條件。而在人體內,大約每分鐘要發(fā)生幾百萬次的化學反應,這么多的化學反應之所以能在常溫、常壓下進行,完全是因為酶的作用,酶是一種什么樣的物質?在化學反應中是怎樣起作用的?
教學難點:酶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原理。
[解決方法]
、倮肞PT上形象,直觀的圖解和文字說明,讓學生明確催化劑可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
、谕ㄟ^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實驗,感悟酶作為催化劑特點,及控制變量的`方法。
五、設計思路
利用學生對無機催化劑的知識基礎切入,引導學生進入新課學習。既然學生們知道無機催化劑的作用,就讓學生通過比較認識酶的催化作用與無機催化劑的差別。然后通過過氧化氫酶的實驗來讓學生理解探究實驗的設計原則、一般思路,得出的結果。教師利用PPT的方法直接給出更加形象生動,容易理解。要求學生記住探究實驗實驗原則:單一變量原則、對照原則、等量原則。以及自變量、因變量、無關變量、對照實驗等概念,再通過對實驗中自變量改變訓練學生在實驗設計中如何控制變量。
學生通過親身感知酶的作用,順理成章引入酶在化學反應中能夠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知識點。利用PPT中形象、直觀的圖解和文字說明以及繪制“沒有催化劑、無機催化劑、酶的催化效率曲線”的比較,進一步讓學生明確催化劑可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酶催化作用更加顯著)。
六、教學用具:
ppt幻燈片、實驗材料
七、教學過程遇到問題及解決方法:
1.學生對酶的概念掌握的不是很好,注意教學時讓學生抓住關鍵詞,如活細胞產(chǎn)生(交代來源)、具有催化功能(只有一個作用)、生物大分子(蛋白質或RNA)。
2.酶的催化特點:高效性、專一性和作用條件的溫和性。學生學習時,容易將第三個特點忘記,需要強調。
3.酶的作用機理是降低反應的活化能,學生接觸這個概念時,化學中活化能的概念還未給出,所以接受起來很困難。注意講授過程結合PPT上形象的漫畫圖及動態(tài)圖說明酶的作用機理。
4.過氧化氫酶實驗雖然簡單,但是卻能很好地證明酶的高效性,在講述實驗的過程中同時引入探究實驗的設計原則和一般方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探究實驗的實際應用案例。注意可以同時讓學生自己設計證明酶的專一性及作用條件的探究實驗,鍛煉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 5
一、酶的作用和本質
1、概念:酶通常是指由活細胞產(chǎn)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一類特殊的蛋白質,又稱為生物催化劑。(少數(shù)核酸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它們被稱為“核酶”)。
2、控制變量:
、偃藶楦淖兊淖兞糠Q作自變量。
、陔S自變量變化而變化的變量叫因變量
3、同無機催化劑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顯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4、大多數(shù)酶是蛋白質,少數(shù)是RNA。
二、酶的特性
酶的特性主要四點:
1、酶具有高效率的'催化能力;其效率是一般無機催化劑的10的7次冪~~10的13次冪。
2、酶具有專一性;(每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或一類化學反應。)
3、酶在生物體內參與每一次反應后,它本身的性質和數(shù)量都不會發(fā)生改變(與催化劑相似);
4、酶的作用條件較溫和。
(1)酶所催化的化學反應一般是在比較溫和的條件下進行的。
(2)在最適宜的溫度和PH條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溫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會明顯降低。一般來說,動物體內的酶最適溫度在35~40℃之間;植物體內的酶最適溫度在40~50℃之間;動物體內的酶最適PH大多在6.5~8.0之間,但也有例外,如胃蛋白酶的最適PH為1.5;植物體內的酶最適PH大多在4.5~6.5之間。
(3)過酸、過堿或溫度過高,會使酶的空間結構遭到破壞,使酶永久失活。0℃左右時,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間結構穩(wěn)定,在適宜的溫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
酶對化學反應的催化效率稱為酶活性。
5、活性可調節(jié)性。
6、有些酶的催化性與輔因子有關。
7、易變性:大多數(shù)酶都是蛋白質,因而會被高溫、強酸、強堿等破壞。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 6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
目前根據(jù)統(tǒng)計,人類因病死亡的總死亡率中,癌癥居第二位,且日趨年青化,專家預測我國癌癥死亡率將逐年上升。依據(jù)注重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的課程理念與課程標準制定的內容標準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本節(jié)課知識目標確定為:
知識目標:
1、說出癌細胞的主要特征
2、講出致癌因子
3、預防和減少癌癥發(fā)生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目標:本節(jié)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有密切聯(lián)系,癌癥的防治是社會關注的問題,因此,應突出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討論癌癥防治等情感教育目標。
二、 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jié)課的教學關鍵,是進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目標,實施的辦法可以通過名種教學活動來達到,讓學生親自體驗和感悟,可通過評價的激勵機制和導向來實現(xiàn)。為實現(xiàn)以上目的,教學設計采取如下方法進行:在課前1-2星期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主要內容有:
1、危害人體健康的疾病有哪些
2、調查生活周圍人群中癌癥患者及癌癥的種類及患者的生活習慣等
3、引起癌癥的因素有哪些
4、調查不同生活環(huán)境中(如工廠、化工廠、農村、城市)人群中癌癥發(fā)病率的調查,
5、如何預防癌癥
6、癌癥是不治之癥嗎
7、走訪抗癌英雄,了解抗癌事跡。要求學生記錄并統(tǒng)計調查結果,上課時結合課文內容進行討論、交流,加深認識,掌握知識目標的同時,達到情感教育目標。
三、教學程序:
程序 教師組織與指導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導言:目前威脅人類健康造成死亡的主要疾病有那些引導學生閱讀課文,了解什么叫癌細胞。 學生根據(jù)調查到的情況討論發(fā)言:
1、心血管病
2、癌癥
3、艾滋病
4、糖尿病
5、惡性的傳染病 等 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及對癌癥的關注。
探討癌細胞的概念特 征 組織學生對癌細胞與正常細胞的比較研究進行討論。 學生展示他們的調查成果。幻燈或投影展示癌細胞病理切片、圖片。分組討論得出癌細胞的主要特征:
1、無限增殖
2、形態(tài)結構發(fā)生顯著變化
3、容易在體內擴散 發(fā)揮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
討論致癌因子 組織學生分組匯報,引導學生從物理、化學、生物三方面對致癌因子分類。投影正常細胞和紫外線照射的色素細胞圖片,引導學生討論:
1 、曬太陽對體有什么好處
2、如何正確處理日光浴與預防紫外線過度輻射之間的聯(lián)系
3、為什么臭氧層破壞會導致皮膚癌患者增多引導學生對日光浴的利弊進行辯證思考,并引發(fā)學生關注臭氧空洞這全球性環(huán)境問題,同時引導學生了解為什么不提倡吸煙。
各小組調查代表展示他們的.調查成果、閱讀閱讀材料1、2、3討論得出致癌因子有:
1、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輻射,如紫外線、x射線等。
2、化學致癌因子有數(shù)千種,主要有:無機物如石棉、砷化物、鉻化物、鎘化物等;有機物如黃曲霉毒素、亞硝胺、聯(lián)苯胺、烯環(huán)烴等。
3、病毒致癌因子:如rous肉瘤病毒。
4、引導學生討論環(huán)境污染是導致癌癥的重要因素。 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認識和關注身邊的致癌因素。
致癌因子為什么會導致細胞癌變 讓學生閱讀課文、討論分析細胞癌變的原因,引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概念。
指出原環(huán)境中的致癌因子會損傷細胞中的遺傳物質,使細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fā)生突變導致正常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失控而變成癌細胞。 學生閱讀課文、進行討論分析交流。
培養(yǎng)學生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
怎樣預防癌癥 組織學生進行教材資料分析和討論:病從口入用于癌癥是否合適自己和家人的日常生活中 , 那些做法會增加患癌的機會 那些做法有利于預防癌癥 學生閱讀閱讀材料
4、討論、舉例課前調查到的不良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 讓學生通過活動討論,養(yǎng)成以健康的生活方式防癌的情感。
人類將徹底戰(zhàn)勝癌癥 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討論、分析:確信人類將徹戰(zhàn)勝癌癥。
學生閱讀、討論、分析得出結論。 落實科學、技術、社會相互關系的教育,進一步開闊學生的眼界。
課堂學習 引導學生討論拓展題 1和2。 學生討論分析、派代表發(fā)言。 用以評估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
高中生物細胞的癌變知識點歸納
細胞的癌變是指在生物體的發(fā)育中,有些細胞受到各種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的完成細胞分化,變成了不受機體控制的、能夠連續(xù)不斷的分裂的惡性增殖細胞。
癌細胞具有能夠無限增殖、形態(tài)結構發(fā)生了變化、癌細胞表面發(fā)生了變化的特征。
能使細胞發(fā)生癌變的致癌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學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輻射致癌;化學致癌因子:如苯、坤、煤焦油等;病毒致癌因子:能使細胞癌變的病毒叫腫瘤病毒或致癌病毒。
細胞癌變的機理是癌細胞是由于原癌基因激活,細胞發(fā)生轉化引起的。
預防細胞癌變的措施:避免接觸致癌因子;增強體質,保持心態(tài)健康,養(yǎng)成良好習慣,從多方面積極采取預防措施。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 7
一、教材分析
本課題在實驗前介紹了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學生對消化系統(tǒng)已經(jīng)有了感性認識,緊接著設計一個探究實驗。讓學生在親歷探究實驗的過程中,用控制變量法設計實驗來探究“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教材的設計遵循了從結構到功能、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guī)律。
本實驗是一個典型的探究案例,它隱含著生物科學家在研究過程中所持有的觀點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
二、學情分析
有利的一面:
學生通過生活體驗對牙齒與舌的功能有一些感性認識,知道唾液腺分泌唾液。
通過以前的學習,部分學生已領悟了用“控制變量法”設計對照實驗的方法。
七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對生命的奧秘有強烈的好奇心,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不利的一面:
1、實驗操作技能欠缺。
2、探究能力欠缺,體現(xiàn)在自主設計實驗方案還有一定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消化、物理性消化、化學性消化的含義。
(2)運用實驗法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并得出合理的結論。
能力目標:
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讓學生針對實際現(xiàn)象做出合理的解釋和驗證,以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決策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
(2)通過學生如實記錄、分析實驗結論,培養(yǎng)他們認真、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及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
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教學難點:
教師如何有效地組織、引導整個探究過程,并抓住時機訓練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觀念。
四、教法學法
教法
1、通過學生咀嚼饅頭的情境引入,從而提出探究問題。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作出假設。
2、從分別設計牙、舌以及唾液對饅頭的消化的單一變量對照到合并探究多個變量的對照。
3、采用自我反思,交互式評價方式分析實驗失敗原因,使學生深刻領悟探究方法的內涵。
學法
1、學生根據(jù)體驗饅頭味道的變化,自主提問,作出假設。自主設計實驗,通過實驗現(xiàn)象觀察得出相應結論。
2、自我反思,交互式評價方式分析實驗失敗原因,深刻領悟探究方法的內涵。
從而使啟發(fā)誘導式的教法與探究式的學法和諧共振。
五、教學流程
課前準備
鑒于學生動手操作機會少、能力弱。挑選部分學生實驗前簡短培訓,了解實驗原理,操作要領。在實驗中讓這部分學生去帶動其余學生,讓實驗落到實處。
情境引入
品嘗饅頭,要求進行較長時間咀嚼,感受饅頭味道的變化,從而提出問題,作出假設。
探究實驗
⑴提出問題:
饅頭是怎樣變甜的呢?
⑵作出假設:
饅頭在口腔中變甜與牙齒的咀嚼、舌頭的攪拌、唾液的作用有關。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在感性經(jīng)驗基礎上引導分析在口腔中使饅頭變甜的相關因素,然后做出合理的假設,不僅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活躍氣氛,更潛移默化地向學生滲透了科學做出假設的方法———即從已有的經(jīng)驗和知識中做出合理假設。
、侵贫ㄓ媱潱
a、提示:
、僭O計一組實驗,有的只探究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有的只探究唾液的.作用。
每個組選擇一個因素進行探究。
設計意圖:把難點進行分解。本探究涉及到兩個探究因素,讓學生同時對兩個探究因素設計對照試驗,有一定難度,讓每個組選擇一個因素探究,降低了難度,學生跳一跳是能摘到桃子的。
、诘矸凼丘z頭的主要成分。淀粉是沒有甜味的,淀粉分解后形成的麥芽糖是有甜味的。
、鄣矸塾龅庾兯{,但麥芽糖遇碘不會變藍。
④口腔的溫度大概是37℃。
b、思考:
、僭鯓幽M舌的攪拌、牙的咀嚼,唾液的參與以及口腔的溫度?
、谀氵x擇的是什么因素對淀粉的消化?實驗的變量是什么?怎樣確保只有變量不同,其它條件都相同?
、墼鯓訖z驗淀粉是否被消化?(學生說出方法后,教師建議:滴加4滴稀碘液后置于溫水中水浴加熱,觀察顏色的變化情況。)
設計意圖:這3個思考題是突破難點的關鍵,弄清了問題①③,不需要教師做任何強調,學生就能明白該實驗有的組要把饅頭切碎,要攪拌,以及整個實驗要保持在37℃下進行,滴加碘液等具體操作的原因;問題②是引導學生控制變量,順利設計對照實驗的核心問題,學生只要清楚了這個問題,設計出合理的方案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c、分組討論設計(要求圖示說明,圖示板演)
一大組:牙齒和舌頭作用實驗方案;
另一大組:唾液的作用實驗方案;
d、學生匯報,教師引導整合
為了讓學生突破難點順利掌握從探究一個因素上升到同時探究兩個因素的方法,我采用先易后難,先分解后整合的策略。具體過程為:教師根據(jù)學生板演圖,把兩組對照實驗中相同實驗組合為一體,適時點撥:為了提高效率我們可以把兩個因素放到一起同時進行探究,只要先把實驗組設計出來,各對照組只要變量與其不同,其它條件相同即可。由于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e、完善實驗設計
、葘嵤┯媱
⑸得出結論
、时磉_交流
小組匯報實驗完成情況,反思實驗失敗的原因,交互式評價。為進一步探究溫度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影響做下鋪墊。
進一步探究:
為什么強調在37℃條件下進行實驗?你能設計實驗來說明溫度對淀粉消化的影響嗎?
興趣小組展示課前做好的處于60℃條件下的實驗現(xiàn)象,從而使學生知道溫度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存在影響。
課堂小結
1、探究實驗的一般方法
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2、對照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
單一變量原則
3、唾液對淀粉有消化作用;舌攪拌與牙齒咀嚼對淀粉的消化有促進作用。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溫度影響。
課后反思
1、未雨綢繆,有的放矢。實驗的準備工作很重要,教師實際操作對實驗能達到的效果了然于心。
2、鑒于淀粉的分解過程無法直觀感受。將原實驗設計中后滴加稀碘液改成先滴,通過顏色由藍變淺藍、再變成黃色來感受淀粉分解的過程。
3、由考慮單一變量提升到同時考慮多個變量的探究。
4、增加溫度對唾液淀粉酶活性影響的實驗,拓展學生的思維。
但是,由于學生知識儲備的原因,在實驗操作上有些方面不規(guī)范。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 8
。ㄒ唬┙虒W目的:
1.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主要有二十多種,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B:識記)
2.組成生物體化學元素的重要作用(B:識記)
3.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和差異性(B:識記)
。ǘ┙虒W重點
1.組成生物體化學元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2.組成生物體化學元素的重要作用
(三)教學難點
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和差異性
。ㄋ模┙虒W用具
。ㄎ澹┙虒W方法:
對比、討論、講述、提問
。┙虒W設計
首先以對比的方法引導學生,針對教材中提供的動物(人)體與植物體組成元素的對比表進行對比,使討論提問有了基礎。從而引出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的教學。通過對比,使學生發(fā)現(xiàn)并且概括出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的特點:
、購臒o機的非生命環(huán)境中元素的組成與生物體元素組成的對比中,發(fā)現(xiàn)它們的統(tǒng)一性,了解生物體的元素組成特點;
②從動物體與植物體組成的元素對比中,發(fā)現(xiàn)不同類型的.生物體,元素的組成有區(qū)別;
③從生物體內不同元素的含量對比中,發(fā)現(xiàn)生物體元素組成的特點,以及這些特點與構成生物體的化合物、生物體特性的聯(lián)系。
玉米與人體的無機物的組成(質量分數(shù)/%)
元素O C H N Si K Ca P Mg S Cl Al Fe Mn Na Zn Rb玉米人
1.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主要有20多種,根據(jù)它們在生物體內的含量不同,可分為兩大類:
、俅罅吭卣忌矬w重的萬分之一以上,包括C、H、O、N、P、S、K、Ca、Mg等
②微量元素在生物體內含量很少,包括Fe、Mn、Zn、Cu、B、Mo等。
注意: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都是生物體生命活動所必需的,不同的生物,組成它們的化學元素種類大體相同,但各種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
例:組成細胞和生物體的化學元素中基本元素,最基本元素,主要元素分別是(B)。① C ②C、H、O、N ③C、H、O、N、P、S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按元素的生物學功能,大致可分為下列類型:
。1)構成原生質的基本元素:如C、H、O、N、P是構成核酸的主要元素;C、H、O、N、S是構成蛋白質的主要元素等。
。2)調節(jié)機體活動的元素:如離子態(tài)的Na+、K+、Ca2+、Mg2+、Cl、H+及其他離子OH、HCO3、SO42、HPO42等。
。3)與蛋白質結合的元素:如Fe(血紅蛋白、細胞色素、固氨酶等),Cu(血藍素、細胞色素氧化酶等),Mo(固氮酶),Co(構成維生素B12。在天然存在形式中,維生素B12可能是與肽或蛋白質相結合的),Zn(DNA聚合酶、RNA聚合酶),I(甲狀腺球蛋白。這是一種含碘蛋白質,是人體內的碘庫),Mn(精氨酸酶等多種酶)。
。4)微量調節(jié)元素:如B、Cr、Se、As、Ni等。這些元素是不可缺的,又是不可替代的。
2.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的重要作用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C是最基本的,其中C、H、O、N、P、S6種元素約占原生質總量的97%。大部分有機物是由上述6種元素組成的。
注意: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并不是全部形成各種化合物,而是有些參與構成化合物,有的以離子狀態(tài)調節(jié)機體的生理功能,還有的兼有多種功能。
在細胞內可找到至少62種元素,其中重要的有24種,這些元素按其在生物體內的含量不同可以分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這些化學元素的主要作用可總結為三個方面:構原(構成原生質)、組化(組成各種化合物)和影響(影響生物體的生命活動)。但不管含量的多少,這些必需元素在生物體內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沒有這些元素,生物體就不能表現(xiàn)出相應的生命活動,甚至呈現(xiàn)出一定的病癥(如教材中所舉例的B,植物體缺乏B,會導致花藥和花絲萎縮,花粉發(fā)育不良,影響花粉管的萌發(fā)和伸長)。從這個方面說,它們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基礎。
3.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和差異性
統(tǒng)一性是從化學元素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分布的種類比較確定的,差異性是從各種化學元素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分布的量的比較得出的。也就是說,組成生物體的20多種元素,在無機自然界中都能找到,沒有一種是生物界特有的,這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tǒng)一性。但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和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這又說明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又具有差異性。
例:生物體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生物體生命活動都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分別是(A)①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和各種化合物②新陳代謝③蛋白質和核酸④細胞分裂
A、②③①
B、④③①
C、②①③
D、②③④
(七)板書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1、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根據(jù)含量不同,分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C、H、O、N、P、S、K、Ca、Mg微量元素:Fe、Mn、Zn、Cu、B、Mo
2、重要作用:最基本元素:C基本元素:C、H、O、N主要元素:C、H、O、N、P、S作用:構成原生質、組成化合物、影響生物生命活動
3、統(tǒng)一性和差異性
。ò耍┙虒W建議和意見
授課速度不能太快,對某些班還要減慢速度。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 9
一、學情分析
我們的教學對象是高中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jīng)學了兩年的生物學,掌握了許多基本概念和知識。在本節(jié)課中,我們主要介紹酶在生物新陳代謝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生理特性,并強調教材對酶的本質和特性作出的重點介紹。本章節(jié)內容是高中生物教材中的重點難點之一,因為自然界中的所有生命現(xiàn)象都與酶的活動有關。通過對酶特性的探究和驗證,我們將培養(yǎng)學生建立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研究精神。
首先,在本課之前,學生已經(jīng)理解了酶的發(fā)展歷程、特性和作用等基礎知識,這些知識都與我們今天的學習密切相關。他們也一定程度上反饋了上次課堂的學習質量和學生的掌握情況,為接下來的教學提供了指導。其次,在生活中,許多學生常常使用添加了酶的洗衣粉等產(chǎn)品,他們會產(chǎn)生許多問題和疑惑,比如,添加了什么類型的酶?酶在洗衣粉中的工作方式是怎樣的?使用洗衣粉時需要注意什么?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提高了學習效果。教師也可以從這些問題入手,收集相關資料,增加信息量,提高課堂氛圍。另外,我們將介紹酶的生產(chǎn)應用,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視野,讓他們認識到生物學不僅是某種抽象技術、發(fā)現(xiàn)或者研究,而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科學,這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同時也為他們將來的就業(yè)提供額外選擇。
二、教學內容分析:
1、本節(jié)課的知識結構:
在本節(jié)課中,我們首先會回顧上次課所學的酶的本質和作用,并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在生活中,你們遇到過酶嗎?”接著,我們將展示一些關于酶在生活中應用的圖片,觀察學生的反應,并嘗試總結他們的猜測和想法。最后,我們將通過一些案例來說明酶具有哪些特性。
2、本節(jié)課的生物學概念:
1.酶的特性:酶具有與眾不同的特殊性質。
2.酶的專一性:酶對所作用的物質有嚴格的.選擇性,一種酶只能作用于一種物質或一類分子結構相似的物質,促使其進行一定的化學反應,產(chǎn)生一定的反應產(chǎn)物。
3.酶的高效性:與無機催化劑相比,酶具有更高效的催化能力。
4.酶的催化反應條件溫和:一般情況下,酶所催化的化學反應都在比較溫和的條件下進行,主要包括溫度和酸堿度等。
三、激發(fā)和維持學習動機
1、通過提出一些與學習看似無關,實則蘊含奧秘的問題,例如:“你們家用什么品牌的洗衣粉?你們最喜愛的牛仔褲是如何制成的?”在得到學生的回答后,教師應及時引導回到課題。
2、展示一些引人注目的圖片,例如面包、啤酒等。這些圖片能引起學生的無意識關注,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的有意識關注,以此增強課堂氛圍,提高學習效果。
3、教師應適當調整語言表達,盡可能使用學生能理解的專業(yè)術語,以便引起學生的注意。
4、可以嘗試讓學生查閱有關酶的資料,并進行綜合報告和展示。
四、落實教學目標
本課旨在深入研究生物學的第五章: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部分的第一節(jié):酶——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降低器。本課主要圍繞酶的特性展開,包括相關的知識點、案例分析、活動建議和細胞代謝。
具體內容標準:
-備注酶在生產(chǎn)生活中應用的信息,并進行分析,總結酶的特性;
-向學生介紹酶的特性,并提供實例;
-培養(yǎng)學生參與實驗活動的能力,提高其創(chuàng)造性和動手實踐能力。
五、教學目標
通過本節(jié)課程的學習,學生應達到以下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酶在細胞代謝中的特征
(2)熟練掌握酶的特性及相關例子;
2、能力目標:
(1)通過小組學習,培養(yǎng)學生交流協(xié)作的能力;
(2)試圖準確識別生活生產(chǎn)中運用酶的特性,并收集相關資料進行匯總,分析,總結;
(3)主動參與科學探究的虛擬實驗活動,掌握科學探究的程序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動手實踐能力。
3、情感目標:
(1)讓學生感受到酶在生活中的應用,了解它的多樣性和重要性,并注意在應用酶的過程中必須結合其特性。同時,應當樹立一個新的科學觀念:生物其實離我們很近,我們也可以像科學家一樣進行探究。
(2)通過學習酶的知識,讓學生了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并且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勇于質疑、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學習的科學探究精神。
六、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了解酶的三個特性,包括高效性、專一性和作用條件溫和等特點,并且學習與之相關的案例。
教學難點:
1.讓學生了解酶為什么如此“嬌氣”?
2.當酶遇到低溫時會失活嗎?為什么會這樣?
七、課前準備
1.教師應該在課前收集有關酶的應用實例和圖片等相關資料。
2.在課前,教師應該布置學生收集有關酶的資料,并對他們進行指導和幫助。
八、課時安排:
十分鐘
九、教學過程:
時間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的教學行為
學生的行為
教學技能
教學策略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 10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動物的攻擊行為和防御行為的概念和意義。
2、通過閱讀和討論,在學生了解動物攻擊行為和防御行為概念的基礎上設計一個觀察或實驗方案,培養(yǎng)其實驗能力。
3、通過引導學生將所學的動物的攻擊行為和防御行為方面的知識,用于觀察或實驗設計,教育學生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團隊精神。
二、重點、難點分析
1、本課的重點是動物攻擊行為和防御行為的概念。
本章的主要內容是介紹了六種主要的動物行為類型。其中,首先介紹了動物的攻擊行為和防御行為。同種動物個體之間爭奪生存空間和生活條件的斗爭產(chǎn)生攻擊行為;不同種動物之間保護自己、防御敵害的行為是防御行為。這是動物的最基本的生存行為方式,是本節(jié)的重點。
2、若不安排觀察動物的攻擊行為和防御行為,本課無難點。
在第一節(jié)介紹了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后,根據(jù)學校的條件和學生的情況適當安排一些觀察活動,則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動物攻擊行為和防御行為的概念,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也是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訓練。 如安排此項活動,則難點在于就近選擇適于進行觀察的動物;安排觀察的時間、地點和觀察方式;如何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觀察;怎樣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觀察活動和指導學生設計、制作觀察記錄表等。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本節(jié)課的參考課時為1課時
(二)教學過程
1、復習動物行為的概念,講評小組觀察計劃和實驗設計:
可以將學生小組所畫的`概念圖用投影片打在屏幕上,請該組學生介紹他們畫概念圖的思路,通過交流概念圖的繪制情況復習動物行為的概念。
對有些小組進行的觀察計劃或實驗設計進行講評,主要表揚小組對學習生物學的積極性,說明學習科學必須注重觀察和實驗,建議小組繼續(xù)完善本組的觀察計劃或實驗設計,并幫助小組盡量實施其計劃。
2、引入新課:
課前,盡量準備關于動物攻擊行為和防御行為的錄像片,如電影《生物的進化》中有兩只斗雞相互攻擊的生動鏡頭;中央電視臺播放的《動物世界》欄目中有許多動物攻擊與防御行為的節(jié)目,如“兔子”、“白犀!、“克什米爾赤鹿”等錄像片中都有精彩的鏡頭。上課時,先播放有關動物攻擊行為的錄像,再播放有關動物防御行為的錄像,用時3~5分鐘。請學生歸納這些行為,從而引出本節(jié)課題。
3、自學本課內容:
、贋g覽課文。
、趯游锏墓粜袨楹头烙袨檫M行對比,琢磨二者概念有哪些共同點和不同點;將書上介紹的動物的攻擊行為和防御行為與自己原有的認識作對比,想一想有什么不同之處,記下所想到的問題。
、勐笍氐亻喿x課文,仔細看彩圖,想一想能否舉出與書上例子不同的動物攻擊行為的例子;同樣仔細看書上三幅插圖,想一想能否舉出與書上例子不同的動物防御行為的例子,用自己的話歸納動物的攻擊行為和防御行為的概念。
4、小組討論:
①交流閱讀課文時想到的問題,對問題進行討論。
、谘a充動物攻擊行為和防御行為的例子,討論對動物攻擊行為和防御行為的概念的理解;討論動物的攻擊行為和防御行為對動物個體和種族的意義。
5、全班討論:
、僬埿〗M代表匯報小組討論的情況,介紹本組舉出的與書上例子不同的動物攻擊行為和防御行為的例子,著重說明本組對動物攻擊行為和防御行為的概念的理解。對學生代表的發(fā)言要認真聆聽,及時點評。
②教師引導學生概括本課的知識結構。
6、建議學生邊學習動物行為的類型,邊完善各組上節(jié)課進行的觀察或實驗設計,爭取將觀察或實驗設計付諸行動。
運用報刊上的新聞內容穿插講課或介紹最新生物成果,能活躍課堂氣氛。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 11
一、教學目標
細胞分化、癌變和衰老的知識。
二、教學重點
細胞分化的概念和意義;癌細胞形成的原因。
導入:近年來,關于細胞的分化、癌變和衰老的研究,已經(jīng)成為細胞生物學的重要課題。其中細胞的分化與生物發(fā)育有密切關系,細胞的癌變與當今世界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的癌癥有關,細胞衰老與人類及動植物的壽命有關。下面我們一起討論大家感興趣的話題--細胞的分化、癌變和衰老。
三、教學過程
。ㄒ唬┘毎姆只拍詈鸵饬x
提問:一般多細胞生物體發(fā)育起點是什么?(回答:受精卵。)
提問:受精卵進行分裂的方式是什么?(回答:有絲分裂。)
提問:有絲分裂后,親代和子代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是否相同?(回答:相同。)
提問:那么,什么是細胞分化呢?(要求學生舉例回答。)
提問:細胞分化在什么時候達到限度呢?(回答:胚胎期。)
提問:細胞分化的結果是什么?(回答:形成各種不同的細胞和組織)
(概括細胞分化的概念和意義,引出細胞的全能性。)
。ǘ┘毎娜苄
進述:觀察植物細胞培養(yǎng)完整植株示意圖。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由胡蘿卜韌皮部分離的細胞,在適宜條件下,經(jīng)過分裂和分化又能發(fā)育成新的植株,說明已經(jīng)分化的細胞仍然有發(fā)育的潛能,這就是細胞的全能性。
。ㄈ┘毎陌┳
講述:討論第二個問題——細胞的癌變,癌細胞幾乎人人都有,這并非危言聳聽,病理學家經(jīng)過大量尸體解剖和病理檢查后發(fā)現(xiàn),死亡原因雖然不同,但幾乎每個人的體內都能檢出癌細胞。只不過絕大多數(shù)人體內癌細胞很少,尚未形成癌腫。
提問:常聽說的癌癥有哪些?(回答:胃癌、肺癌、肝癌、乳腺癌、宮頸癌、大腸癌、白血病、食道癌、惡性淋巴瘤、卵巢癌…)
提問:癌癥的危害是什么?(回答:癌癥是一類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和健康的疾病。據(jù)最新的統(tǒng)計資料報道,我國每年新發(fā)現(xiàn)的腫瘤病人約100萬左右,在全球因為癌癥,每年奪去大約600萬人生命,并把1000萬人置于死亡邊緣。隨著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日益惡化,腫瘤的發(fā)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
提問:引起細胞癌變的致癌因子有哪些種類?(回答:物理的`電離輻射、x射線、紫外線,化學的砷、苯、煤焦油等,150多種腫瘤病毒。)
提問:癌細胞是如何形成的?(回答:在物理、化學或病毒等致癌因子的作用下,致癌基因被激活。)
總結癌細胞及其特征,人體細胞產(chǎn)生癌變的原因以及預防癌癥的三級防治措施。
。ㄋ模┘毎乃ダ希杭毎ダ系奶卣骱驮
學生閱讀"細胞的衰老"。
提問:人體頭發(fā)變白的原因是什么?(在學生各抒己見的基礎上,總結: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提問:那么如何使變白的頭發(fā)再變黑呢?(回答:提高酪氨酸酶的活性,染發(fā)等。)
講述:總結細胞衰老的特征以及細胞衰老的原因。就如何提高酶的活性以及染發(fā)對人體的危害等加以解釋。
小結:要求了解細胞分化的概念和意義以及細胞的全能性,了解什么是癌細胞、癌細胞的特征、引起細胞癌變的致癌因子和癌細胞形成的原因,以及癌癥的預防,了解細胞衰老的特征和細胞衰老的原因。真正明白細胞分化的概念和意義;癌細胞形成的原因。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 12
一、教學目標:
【知識】:簡述ATP的化學組成和特點
寫出ATP的分子簡式
解釋ATP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
二、教學重難點:
ATP化學組成的特點及其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ATP和ADP的相互轉化。
三、教學用具:
PPT幻燈片
四、課前準備:
讓學生到藥店了解ATP藥品的性狀、功效。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問題探討
提出問題:前面學習過的能源物質有那些?這些能源物質被細胞分解后,以什么形式提供為細胞提供能量呢?
問題探討:螢火蟲發(fā)光的生物學意義是什么?螢火蟲為什么能發(fā)光?一個關于ATP讓螢火蟲尾部重新發(fā)光的例子。引出ATP是直接能量物質。
回答問題(如糖類、葡萄糖、脂肪)
。ǘ〢TP分子簡介以及ATP和ADP的`轉化
展示ATP的分子結構式,講授ATP的分子簡式的寫法和含義。磷酸鍵水解放出的能量水平。
由ATP脫去最遠離A的磷酸放出能量引入,講述ADP可以和Pi結合,吸收能量,形成ATP的過程,用幻燈片或板書輔助。
ADP轉化為ATP所需要的能量的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 13
教學目的
知識目標:
1、理解感覺器官的概念和意義,以及耳的結構和功能。
2、了解近視和遠視,眼睛的衛(wèi)生保健知識,以及耳的結構和功能,聽覺的形成,耳的衛(wèi)生保健。
能力目標:培養(yǎng)預防近視沙眼中耳炎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yǎng)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眼的結構與視覺的形成,耳的結構與聽覺的形成。
難點:視覺的形成與視覺異常,聽覺的形成、耳的結構
教具準備
眼、耳結構的掛圖與視覺、聽覺形成的示意圖及凸透鏡成像實驗演示裝置等。
課時安排
本節(jié)內容分配為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感覺器官→眼的結構→凸透鏡成像實驗演示→視覺的形成→近視與遠視)
引入新課:從“任何反射的產(chǎn)生都開始于某感受器對刺激的感受”出發(fā),引出本節(jié)課題:感覺器官與人的視覺和聽覺。
主體內容:首先明確,特殊的感受器與其附屬結構所組成的器官稱為感覺器官,然后指出眼和耳是關系視覺與聽覺形成的感覺器官。再進一步指出,視覺對我們認識周圍事物是最為重要的功能,我們首先學習眼與視覺的知識。
提出:眼的'結構是功能的基礎,它的結構是怎樣的?讓學生們一面觀察見圖,一面互相觀察眼的外部結構,認識角膜、虹膜、瞳孔、鞏膜等可見部分的結構部位。接著出示見圖,并可配合模型由前向后,由外到內地簡要介紹眼球的解剖結構。以板書形式逐一歸納之,最后簡單介紹眼球附屬結構及功能。
接著指出,視覺形成的第一步是光線首先射入眼球,這一過程類似這樣一個實驗現(xiàn)象——演示透鏡成像實驗,學生們仔細觀察實驗過程。教師一方面簡單明確地介紹實驗裝置,一方面提示學生注意紙屏、凸鏡、蠟燭之間的距離與成像狀況的關系及透鏡凸度與成像狀況的關系。簡明記錄實驗結果。
要求學生觀察見圖,并聯(lián)系剛才的實驗現(xiàn)象。教師請學生回答:物像是怎樣在視網(wǎng)膜上形成的?然后一步步引出視覺產(chǎn)生的全過程,同時以板書形式歸納。
再提出:當物體遠近、大小變化時,如何使視網(wǎng)膜上的成像清晰?教師引導學生聯(lián)系眼球結構,認識到晶狀體曲度調節(jié)的意義,同時引出近視與遠視的現(xiàn)象及糾正的方法。
小結:簡要總結本節(jié)課知識要點。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 14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是高二級新開課程,依據(jù)高中新課程的教學要求,體現(xiàn)生物學科的探索性、實驗性的特點,使研究性學習課題滲透于課堂教學,我對本節(jié)內容進行了調整,第一課時學習酶的作用,實驗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學會控制自變量、因變量與無關變量,設置對照實驗和重復實驗;第二課時學習資料分析,關于酶本質的探索,通過實驗總結酶的高效性和專一性,處理相關習題;第三課時進行實驗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本課時要按新課程標準的思路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探究方法,領悟科學探究思想。對此學生不知如何探究,教師在處理這塊知識時也感到困難,好在教材中有思路提示,這樣就便于學生自主學習。也給了教師根據(jù)學生和本地實際選擇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便于教師更加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嘗試探究溫度與ph值對酶活性的影響。
2、能力目標:
(1)進行有關的實驗和探究,學會控制自變量,觀察和檢測因變量的變化,以及設置對照和重復實驗;
(2)在探究問題討論中,運用語言表達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3)通過探究,讓學生領悟科學探究思想,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實驗設計、觀察、分析、判斷、匯總的綜合素養(yǎng),提高學生生物學實驗設計的能力。
(4)在探究基礎上,繪制實驗圖像,從中培養(yǎng)學生通過實驗圖像定性分析實驗結果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探究活動,認識到科學探究是在不斷的觀察、實驗探索中前進的;
(2)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端正科學探究不僅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見中的合理成分,還要具有質疑、創(chuàng)新和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與態(tài)度。
(3)加深對合作學習的體會與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4)通過理解酶活性的影響因素來解決生產(chǎn)、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逐步形成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理念,增強sts意識。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探究性實驗進行的一般方法;
2、教學難點:如何進行實驗設計。
四、教學策略:
1、引課時直接進入探究內容,明確學習任務。
2、展示背景資料,確定探究主題
探究活動起始于問題的提出,我出示加酶洗衣粉洗衣小竅門,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溫度改變如何影響酶的活性?”立即把學生引入情景了,學生學習興趣非常濃厚,考查學生從生活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并激勵學生樹立從生活中收集知識信息的學習素養(yǎng)。通過提問使學生明確活動的目的,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
情境二給出的是人體消化系統(tǒng)結構示意圖,圖中有注解,學生通過觀察后,根據(jù)前二節(jié)所學理論知識回答問題“唾液淀粉酶與食物入胃后,是否還有活性?”學生回答后,確定探究問題“酸堿度改變如何影響酶的活性?”通過學生對示意圖解的觀察、分析和傾聽老師的講解,引導學生的學習激情,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
3、分析實驗材料,確立實驗意圖
教師出示實驗材料、試劑與器具,與學生一起分析材料、試劑和器具在本實驗中分別是做什么的,它們各有什么樣的特性和使用要求。然后把材料、試劑和器具依據(jù)實驗要求進行分類,哪些是用于探究t的,哪些是探究ph值的。為了使設計實驗和做實驗更有針對性,我在準備實驗材料時,做了限定,每個探究主題準備了三組實驗,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給的是淀粉酶,調解變量每組準備了五個貼了不同溫度標簽的燒杯,試管給了11個,也分別用標簽貼了a1a2b1b2c1c2d1d2e1e2,有一個試管沒有編號有兩個作用,一是加淀粉和碘液與其它實驗組進行顏色對比,另一個作用是個備用試管,為了使實驗科學準確,每組還準備了二個貼了標簽的量筒。ph值對酶活性的影響給的是肝臟研磨液和過氧化氫,給了蒸餾水,10%的鹽酸,1%的鹽酸,1%的`氫氧化鈉,10%的氫氧化鈉,五個貼了標簽的試管,七個貼了標簽的量筒,通過學生觀察這些材料和用具,教師再提出為什么準備這么多試管和量筒?為什么要貼號?學生思考后,心中就會對實驗設計有了大致的框架。這樣就使教學難點實驗設計得到突破。
4、設計實驗
不同小組學生選擇材料不同,設計實驗也不同,教師在提示清楚相關問題時,不能干涉太多,這一環(huán)節(jié)很費時間,我根據(jù)學生可能選擇的探究問題,給了三個提示性問題(①、你將怎樣控制自變量,觀察和檢測因變量?②、你將設定哪幾個溫度或ph值?怎樣控制?怎樣排除其它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干擾?③、根據(jù)實驗設計的等量、對照、單因子變量、可行性原則,完成實驗設計),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合理設計。在實踐中我認為應組織好學生討論,讓形成小組的實驗方案,教師不能給出現(xiàn)成的實驗方案,如果給一個現(xiàn)成的實驗方案,那將改變本節(jié)課的性質,不是探究實驗,而是成了驗證性實驗,并且也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參與到學生討論的過程中去,與每小組同學交流,及時發(fā)現(xiàn)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來學生再修改。不同的小組,設計所需的時間不同,快的小組方案可以用示物展臺展示,這樣就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高效學習。此環(huán)節(jié)從目的、材料選擇,裝置,過程,實驗結果預測都與學生活動相聯(lián)系,有利于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思維,突出學生是學習和教育的主體,培養(yǎng)學生高效學習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突破知識難點設計實驗的能力。教師引領,減少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的消耗,使學生減少盲目性,樹立自信,學習借鑒教師和本組其它成員的探究經(jīng)驗和方法,以實際行動啟發(fā)學生要資源共享。
5、進行實驗
學生在本環(huán)節(jié)按實驗方案進行操作,仔細觀察,認真記錄,相互協(xié)作。教師在行進中查看學生實驗的進展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做適當提示,并了解各小組實驗的探究進度。學生體驗實驗過程,培養(yǎng)自身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能力,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匯總實驗結果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與運算能力。教師參與到小組實驗結論的討論中去,及時了解各小組情況,確認差異,及時糾正錯誤,激勵參與,注重過程評價。
6、結果分析,全班交流。
每小組發(fā)言人用視頻展臺展示本組所選探究問題,實驗設計思路和本組探究能力表現(xiàn)評價表(見后續(xù)附表)。
學生學習與欣賞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及分享信任,分享實驗成果的樂趣。創(chuàng)造一種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的氛圍。訓練學生獲取、加工和表達信息的能力。讓學生獲得科學探究活動的經(jīng)驗,初步確立嚴謹?shù)淖黠L,敢于面對失敗,積極分析原因,尊重客觀事實。
7、得出結論,推廣應用
在此環(huán)節(jié)依據(jù)學生五組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描點法繪制成曲線圖得出結論,應用階段準備了二道如何利用酶的活性受溫度的影響的練習題,一道如何利用酶的活性受ph值影響的練習題,作業(yè)是學生自學課后sts部分知識,并寫小論文《如何保存酶制品》,和讓學生給加酶洗衣粉進行廣告設計,培養(yǎng)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訓練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通過學生對練習的表達與評價,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情況,并對下一步的教學做及時調整。同時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發(fā)展觀,為打造未來技術型社會創(chuàng)新型人才而努力。
五、教后反思
剖析成敗,尋求良方
1、使用課件創(chuàng)設實驗情景,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
用課件展示加酶洗衣粉的洗衣小竅門和人體消化系統(tǒng)結構示意圖,引導學生配合老師一起分析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激發(fā)學生提出問題:“溫度改變如何影響酶的活性?酸堿度改變如何影響酶的活性?”。課件背景用黑色象征探究活動就象在黑夜里長征,綻放的禮花象征著知識的瑰寶引導著探究的主體勇往直前。通過以上情景的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
2、提問與引導有度,培養(yǎng)與激發(fā)有節(jié)。
根據(jù)本地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準備實驗材料及器具,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分析實驗材料的基本特性,掌握實驗器具的使用與操作方法。使學生在短時間內熟悉實驗的目的和要求。教師還準備了一些與實驗相關的提示性問題,學生運用已學的理論知識,相互間分析、討論,充分發(fā)揮各自獨特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集體的力量完成這些問題,從而達到突破實驗設計這個教學難點的目的。理論要在實踐中檢驗,進入實驗階段,學生興趣更加濃厚,以此達到培養(yǎng)學生探究實驗動手、動腦的能力。通過學習資料,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提煉知識內涵的能力,在結果分析、交流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準確的語言表達的能力。
3、用心準備課堂預案,積極應對課堂挑戰(zhàn)。
設計實驗很費時間,教師不能著急,不能把自己設計好的方案給學生去做實驗,要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和完善實驗方案,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地實驗過程中探究到真知,并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糾正實驗方案和操作。同時,有的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可能會不止一次的出現(xiàn)錯誤,教師要有耐心,允許學生出現(xiàn)錯誤,教師要多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切不可因態(tài)度和語言的失誤挫傷學生的實驗情趣。還會有部分學生可能還不適應這種探究性學習方式,顯得無所適從,不能積極認真的參與到實驗的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注意對這部分學生的監(jiān)督和引導?傊45分鐘時間完成所有環(huán)節(jié)很緊湊,在時間的分配和把握上,對任課教師有很大的挑戰(zhàn),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各種情況,準備充分,積極應對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
4、教學失誤:
、、課堂容量過大,時間比較緊,對學困生表現(xiàn)出的問題,不能及時處理。以后開展探究課教學時,要更多地考慮到學習主體的不同層次。
、、探究活動結束后,要留給學生鞏固知識、強化應用的課后作業(yè),注重培養(yǎng)學生熟練掌握探究性學習和應用知識的能力,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成為未來技術型社會探究者的主體。
教學是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是一株常青樹,它的每一片新葉、鮮花和甜美的果實,都是在課改第一線的教師辛勤耕耘的結晶。我們會在這廣闊的舞臺,天然的實驗室,為新課程的實施繼續(xù)實踐。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 1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生能夠掌握本課所涉及的生物知識,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實驗方法等。
2.能力目標: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物問題,具備科學探究和實驗設計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對生物科學的興趣和熱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意識。
二、教學內容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為“細胞的結構和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細胞的基本概念和種類
2.細胞的結構與功能
3.細胞的運動和分裂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讓學生掌握細胞的基本概念和結構,并能夠正確理解細胞的功能。
2.教學難點:讓學生理解細胞的運動和分裂過程,掌握實驗方法和技巧。
四、教學方法
1.講授法:通過講解和演示,讓學生了解生物知識。
2.實驗法:通過實驗,讓學生親身體驗生物現(xiàn)象和實驗方法。
3.討論法:通過討論和交流,讓學生思考和解決生物問題。
五、教學過程
1.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提問和引入話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
2.講解環(huán)節(jié):通過講解和演示,讓學生了解細胞的基本概念、結構和功能。
3.實驗環(huán)節(jié):通過實驗,讓學生親身體驗細胞的運動和分裂過程,并掌握實驗方法和技巧。
4.討論環(huán)節(jié):通過討論和交流,讓學生思考和解決生物問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意識。
5.總結環(huán)節(jié):通過總結和評價,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理解。
六、教學評估
1.形成性評估:通過課堂討論、實驗報告等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估。
2.總結性評估:通過考試和綜合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估。
七、教學資源
1.教材:高中生物教材。
2.實驗器材:顯微鏡、培養(yǎng)皿、載玻片、熒光染料等。
3.多媒體設備:投影儀、電腦等。
八、教學反思
1.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參與和互動,讓學生積極思考和解決問題。
2.教學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實際,讓學生能夠體驗和感受生物科學的魅力。
3.教學方法要多樣化,結合講授、實驗、討論等多種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興趣。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08-09
高中生物教研教學設計02-20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集合05-11
熱高中生物教學設計05-16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范文12-29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15篇01-05
高中生物細胞的癌變教學設計04-26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精選16篇)05-11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方案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