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經(jīng)典美文(精選10篇)
隨著網(wǎng)絡(luò)文化的發(fā)展,美文的概念已經(jīng)不限定于某種文體,或某類內(nèi)容。網(wǎng)絡(luò)文化是一種開放、自由的文化,給美文的概念也賦予了更多的開放自由的元素,好散文是美文,好詩歌是美文,好小說是美文,好論文是美文,一條寫得好的手機短信,或一段能讓人會心而笑的笑話也是美文,用通俗的講法,寫的好的文章,就是美文。下面給大家分享中秋經(jīng)典美文,歡迎閱讀!
中秋經(jīng)典美文 篇1
本來舉杯邀月這只是文人的雅興,秋高氣爽,月色分外光明,更覺得有意思,特別定這日為佳節(jié),若在民間不見得有多大興味,大抵就是算帳要緊,月餅尚在其次。我回想鄉(xiāng)間一般對于月亮的意見,覺得這與文人學(xué)者的頗不相同。普通稱月曰月亮婆婆,中秋供素月餅水果及老南瓜,又涼水一碗,婦孺拜畢,以指蘸水涂目,祝曰眼目清涼。中秋的意義,在我個人看來,吃月餅之重要殆過于看月亮,而還帳又過于吃月餅,然則我誠猶未免為鄉(xiāng)人也。
諸位要問我為什么特別介紹今夜月,我大略的可以告訴你們的。我不單為今天是兔兒爺?shù)纳,不單為今天的月球與地球最近,我為的是從我們的遠祖起,每年在這一日留下些特別的感情,造成不可磨滅的事實。數(shù)千年來古人所瞻望所歌詠的就是這個月,而且這寒熱得宜,桂子香飄的時節(jié)看這圓月,不是昨天或明天的所能比,也不是上月和下月的所能比的。
中秋經(jīng)典美文 篇2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麗的時候。天氣正好不冷不熱,晝夜的長短也劃分得平勻。沒有冬季從蒙古吹來的黃風(fēng),也沒有伏天里挾著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藍,那么亮,好像是含著笑告訴北平的人們:在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會給你們什么威脅與損害的。西山北山的藍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還披上各色的霞帔。
同時,那文化過熟的北平人,從一入八月就準(zhǔn)備給親友們送節(jié)禮了。街上的鋪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種餡子的月餅,把自己打扮得像鮮艷的新娘子;就是那不賣禮品的鋪戶也要湊個熱鬧,掛起秋節(jié)大減價的綢條,迎接北平之秋。
北平之秋就是人間的天堂,也許比天堂更繁榮一點呢!
中秋經(jīng)典美文 篇3
每個人都有個故鄉(xiāng),人人的故鄉(xiāng)都有個月亮。人人都愛自己故鄉(xiāng)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個月亮,未免顯得有點孤單。因此,在中國古詩文中,月亮總有什么東西當(dāng)陪襯,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勝數(shù)。
我的故鄉(xiāng)是在山東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時候,從來沒有見過山,也不知山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個圓而粗的柱子吧,頂天立地,好不威風(fēng)。以后到了濟南,才見到山,恍然大悟:原來山是這個樣子呀!因此,我在故鄉(xiāng)里望月,從來不同山聯(lián)系。像蘇東坡說的“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完全是我無法想像的。
至于水,我的故鄉(xiāng)小村卻大大地有。幾個小葦坑占了小村一多半。在我這個小孩子眼中,雖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那樣有氣派,但也頗有一點煙波浩渺之勢。到了夏天,黃昏以后,我在坑邊的場院里躺在地上,數(shù)天上的星星。有時候在古柳下面點起篝火,然后上樹一搖,成群的知了飛落下來,比白天用嚼爛的麥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樂此不疲,天天盼望黃昏早早來臨。
到了更晚的時候,我走到坑邊,抬頭看到晴空一輪明月,清光四溢,與水里的那個月亮相映成趣。我當(dāng)時雖然還不懂什么叫詩興,但也顧而樂之,心中油然有什么東西在萌動。有時候在坑邊玩很久,才回家睡覺。在夢中見到兩個月亮疊在一起。清光更加晶瑩澄澈。第二天一早起來,到坑邊葦子叢里去撿鴨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閃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個蛋。此時更是樂不可支了。
我曾到過世界上將進三十個國家,我看過許許多多的月亮。在風(fēng)光旖旎的瑞士萊芒湖上,在平沙無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萬頃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過月亮。這些月亮應(yīng)該說都是美妙絕倫的,我都特別喜歡。
但是,月是故鄉(xiāng)明,看到他們,我立刻就想到我故鄉(xiāng)中那個葦坑上面和水中的那個小月亮。對比之下,無論如何我也感到,這些廣闊世界的大月亮,萬萬比不上我那心愛的小月亮。不管我離開我的故鄉(xiāng)多少萬里,我的心立刻就飛來了。
中秋經(jīng)典美文 篇4
八月節(jié),天上滿月,人間團圓,拜月,供“月光馬兒”和“兔兒爺”,雖然似乎是“媽媽經(jīng)”上的迷信事,但那情調(diào)是美好的。傳統(tǒng)風(fēng)俗中,有不少禮數(shù),多少都有一點迷信、神秘、朦朧的色彩,但又不純粹是迷信的東西,而往往形成千百年來人們生活中一點有情趣的點綴,有熱愛生活的美好愿望在里面。
如端午、中秋等等風(fēng)俗,似乎應(yīng)該和純屬迷信的東西區(qū)別開來!兜劬┚拔锫浴吩疲骸鞍嗽率迦占涝,其祭,果餅必圓,分瓜必牙錯……徹所供,散之家人必遍……女歸寧,是日必告返其夫家,曰團圓節(jié)也。”
中秋經(jīng)典美文 篇5
我小的時候,每于中秋夜,呆坐在樓窗外等看“月華”。若然天上有云霧繚繞,我就替“亮晶晶的月亮”擔(dān)擾。若然見了魚鱗似的云彩,我的小心就欣欣怡悅,默禱著月兒快些開花,因為我常聽人說只要有“瓦楞”云,就有月華;但在月光放彩以前,我母親早已逼我去上床,所以月華只是我腦筋里一個不曾實現(xiàn)的想象,直到如今。
現(xiàn)在天上砌滿了瓦楞云彩,霎時間引起了我早年許多有趣的記憶——但我的純潔的童心,如今哪里去了!
月光有一種神秘的引力。她能使海波咆哮,她能使悲緒生潮。月下的喟息可以結(jié)聚成山,月下的情淚可以培畤百畝的畹蘭,千莖的紫琳耿。我疑悲哀是人類先天的遺傳,否則,何以我們幾年不知悲感的時期,有時對著一瀉的清輝,也往往凄心滴淚呢?
但我今夜卻不曾流淚。不是無淚可滴,也不是文明教育將我最純潔的本能鋤凈,卻為是感覺了神圣的悲哀,將我理解的好奇心激動,想學(xué)契古特白登來解剖這神秘的“眸冷骨累”。冷的智永遠是熱的情的死仇。他們不能相容的。
但在這樣浪漫的月夜,要來練習(xí)冷酷的分析,似乎不近人情!所以我的心機一轉(zhuǎn),重復(fù)將鋒快的智力劇起,讓沉醉的情淚自然流轉(zhuǎn),聽他產(chǎn)生什么音樂,讓綣繾的詩魂漫自低回,看他尋出什么夢境。
明月正在云巖中間,周圍有一圈黃色的彩暈,一陣陣的輕靄,在她面前扯過。海上幾百道起伏的銀溝,一起在微叱凄其的音節(jié),此外不受清輝的波域,在暗中墳墳漲落,不知是怨是慕。
我一面將自己一部分的情感,看入自然界的現(xiàn)象,一面拿著紙筆,癡望著月彩,想從她明潔的輝光里,看出今夜地面上秋思的痕跡,希冀她們在我心里,凝成高潔情緒的菁華。因為她光明的捷足,今夜遍走天涯,人間的'恩怨,哪一件不經(jīng)過她的慧眼呢?
中秋經(jīng)典美文 篇6
當(dāng)月兒又要圓時,秋意也就更加的濃了,金風(fēng)送爽,誰的一聲:“立秋了,就要過秋節(jié)了哦——”那長長的一聲拖著地地道道鄉(xiāng)音的尾音。親切,綿柔,溫馨,倏然的一下就會把心兒拉近,無論你在何處在何方,心兒都會被溫暖被牽引著,人兒好似實實在在的踏上了鄉(xiāng)間的小路上。
若要在咱家鄉(xiāng),往往是那尾音還沒有落地,早被飄紅的楓葉染上了火熱,攜進了山崗小村莊后的小河旁隨著波光粼粼的河水一起歡唱著,向著遠方流淌著。
望著就將要圓起的月兒,從心底就會升起那陣陣童聲:念月了,念月了,一斗麥子一個了!念月餅了,好年景了!……這就是咱濰坊獨有的念月的習(xí)俗。往往是這樣的聲音一響,所有人的心兒頓時亮堂堂的,歡歡喜喜的,豐收的羅鼓就好似從心間響起來了。小時候每當(dāng)這樣的聲音響起,我就早坐不住了,扯著外婆的衣襟:姥姥,我們蒸月吧。
其實,八月十五念月蒸月,習(xí)俗已久,但這一習(xí)俗究其源于哪朝哪代,卻一時還無法得知,但從老一輩人哪里說起就很久遠的事了。而且至今仍在某些地方或村落仍沿襲著,給佳節(jié)平添了不少樂趣與美好的色彩。
說起念月就要從蒸月開始了,只要仲秋一臨近,家家戶戶就開始忙著蒸月,到不是為了自己吃,而是送人,送給親友。一般都是老年人蒸來送給晚輩的,奶奶送給孫兒輩的,外婆送給外甥,姨呀姑呀蒸來送給外甥呀侄子呀,由此體現(xiàn)出無限的親情與老輩人對小輩人的關(guān)愛。
所謂“蒸月”,就是蒸“棗餅子”,因其狀如圓月,又象征十五的月亮,說來月不過就是用面粉和棗蒸的。做法也不算難,但年輕人卻往往做的不如年紀(jì)大的人做的好。
我如今還依然清楚的記得外婆蒸月的情景,外婆做事總是干凈麻利的,她總是先將揉好的面趕成兩張大大的餅子,大的餅子直徑50厘米左右,小的10厘米左右,一般30厘米左右,厚度13厘米。這還是一旁在灶上燒火的小舅對我解說的呢。
外婆邊忙著活邊給我講故事,講嫦娥奔月的故事,才知道那嫦娥曾經(jīng)就住在我們這里,否則怎么會有寒娥塚呢,而且現(xiàn)今也依然有的呀,離我外婆家不算遠。
我同著小伙伴們早聽得入了迷呢,問這問那的,幸虧外婆知道的多,否則還被我們問住了。外婆邊講著故事,就已將餅子趕好了。然后,取一張餅子,在上面密密麻麻擺滿紅棗,再在上面覆蓋上一張同樣大小的餅子,形成一個圓棗餅,這就是“月”的雛形。
接下來,便開始裝點“月”。這也是我們小孩子們最喜歡的一個步驟呢,因為我們也可以互動的,就算是不能親手做也可以提要求的,一會要外婆捏只小兔子一會要外婆捏頭小花豬,小刺猬什么的。
裝點分為兩步:第一步是給“月”披上“云肩”,那樣子就似似女孩的披肩,詡詡有飄逸之感。也就是做一層和“月”一樣大小的帶花邊的薄面餅,緊粘在“月”表面;第二步就是捏塑裝飾物,就是用面做一些吉祥物造型,如西瓜桃梨、杏花菊花、靈活可愛的小兔憨態(tài)可掬的小豬和頑皮的小狗等,并多用紅棗點綴其間,似雪海中的紅梅嬌艷奪目,這樣下來一個“月”就做成了。
外婆做好“月”后,要將“月”先放在一旁先“醒”一個多小時,然后才把“月”逐一放到鍋內(nèi)蒸。很快隨著縷縷熱氣一股股濃郁的棗香味散了出來,早把我們一群孩子的饞蟲勾了出來了。一個個垂涎欲滴的圍在灶臺旁,歡呼著等待著。足足等足35分鐘,蒸制就完成了,此時,一個個精美、泛著亮光的“月”就出鍋了。
其時在蒸月的時候就足能感受出節(jié)日氣氛了,老人們在忙碌的時候,小孩子也在一旁也像我們一樣都不會閑著的,也學(xué)著捏幾個花瓣兒放上幾顆棗子,老人們雖然會輦孩子們上一邊去玩,同時又歡喜的說著孫兒們:“真是越幫越忙了呀。快去灶上看看水開了嗎!被蚩鋷拙鋵O女兒:“嫚兒,這個花兒捏的巧,大了會找個好婆家呢!
那一旁聽了去的小男孩兒就會嘻嘻的通著兩筒鼻涕說:“大了嫁俺當(dāng)媳婦吧,俺天天讓你給俺蒸‘月’吃呢!币蝗汉⒆雍屠先藗兟犃司蜁Z的炸開鍋一樣的笑著。
等那月蒸好后還是不舍得吃的,這家送那家送,走親訪友就開始了,我們一群小孩子就盼呀等呀,一天天數(shù)著,盼節(jié)日快快來到。好在圓圓的月亮下念月。
等呀盼呀,終于把月兒盼圓了,仲秋節(jié)傍晚,天剛剛暗下來,一輪明月徐徐升起了,大大的,圓圓的,亮堂堂的,一群孩子們就各自從家中出來,手捧著月念起了月:“念月了,念月了,一斗麥子一個了!念月餅了,好年景了!念煎餅了,騾子馬子一大天井了!”宛如一曲“中秋童聲大合唱”,又似一首鄉(xiāng)村純音樂,此起彼伏把節(jié)日的氣氛一次次推向高潮。
仲秋的月兒格外的圓也分外明亮,金風(fēng)送爽,瓜果飄香歡慶收獲,稻谷成熟歌唱豐年,我總是遙望著那圓圓的月兒,一眨也不眨眼的看呀看,大聲的念著月歡快的與伙伴們舞蹈著歌唱著,看著看著好似就看到嫦娥飛出了廣寒宮,飛回了人間,訴說一腔的念鄉(xiāng),舞蹈一曲的向往人間。
孩子們在村頭在巷子口,在樹下通過樹葉,望著圓圓的月兒用最洪亮的童聲大聲的念呀念,念完了月才肯將月分著吃,你分我一塊,我分你一塊,來不急吃急急的跑回家里給上了歲數(shù)的長輩們先吃一塊,自己才美美的吃呢。
每逢仲秋節(jié),若是哪位孩子剛好病著,不能出來玩耍念月,他的祖母或長輩就會把他摟在懷中念到: “月嬤嬤,本姓張,騎著驢,挎著筐,誰家孩子得了病,俺就給他開藥方,只要吃了俺的藥,管保叫你更旺祥!”說來也怪,第二天那孩子的病就好了,又歡快的去到處玩耍去補上昨晚沒有念的月。因為我的身體不太好,自幼就多病多災(zāi)的,每逢仲秋節(jié)外婆給我年年都要念上一念呢,如今我身體這樣好又如此的幸福,說不定與我外婆每逢十五為我念月的有關(guān)呢。
念月念月,念的月兒圓圓,念的家兒團團圓,念的人間處處一片翔和五鼓豐登。又到仲秋,情不自禁的想起了這念月的習(xí)俗,這是咱濰坊獨有的習(xí)俗,不能丟掉,要傳承下去。
月兒,又一次在心底念起,無限的幸福與溫馨,由心的祝愿著普天之下的人們:月圓人圓家庭團團圓圓,祝愿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
中秋經(jīng)典美文 篇7
圓月通過窗,用一半的溫柔照著一些人的團圓,或者,她也該用另一半的蒼涼點亮故鄉(xiāng)等待的篝火吧。
裊裊剪風(fēng),輕送花香。故鄉(xiāng)的月是格外的圓嗎?
在這樣的夜里,總是特別懷念故鄉(xiāng)的月,故鄉(xiāng)呼嘯的風(fēng)。月華清練,照著故鄉(xiāng)的路。你看,那隨風(fēng)飄散或直或彎的煙霧就是游子縷縷的鄉(xiāng)愁;一地的清輝,淺淺地照著一行又一行的文字,那里飽含思念,愛與牽掛。
屏息聆聽,那一首有關(guān)家鄉(xiāng)月的樂曲便洶涌而出。聽得出,思念,比弦長;心,恐已經(jīng)走進了遙遙的家門。穿過流水,穿越距離,你會看見,牽掛,始終別在媽媽的心上。
踏云嘯月,彼岸花會開,拽一絲祝福拋向滿月的夜空,這樣的飛舞,因心中有愛,有掛念而格外燦爛!隔日清晨,你會看見葉上的露珠承載著一滴晶瑩。那么美麗的凝聚,總是讓人不忍。因為,那是今夜的仰望感動了月,那是月的淚,比夜短,比心長。
今夜,望月,你會發(fā)現(xiàn):無論水遠山高,心與家的距離,永遠只有牽掛那么遠,那一條回家的路,永遠筆直而平坦。
那么,在今夜。讓我們靜靜地望著遠方。讓我們舉杯,對月,一飲而下。你會發(fā)現(xiàn),在舉杯放手之間,月華會照著你,我,他,還有家。
·望月·
月亮起來的時候我還醒著,我喜歡看月亮,就像喜歡看水一樣。月圓月缺,潮起潮落,有相關(guān),有默契。我始終認為,水與月本就是一種靈魂的相通,既遙遠,也近。
水中有月,月下有舟,舟中有莫愁。帶著琴弦弄月,聽有些凄切的蟬聲,有一種叫做希翼的翅膀,隱約煽動著水之漣漪,如同心里一圈又一圈的夢,做了醒,醒了再做。
遠遠地望,或者撫著樓臺的月華如水,很多塵世的喧囂便悄然退場了。這時候沒有喧囂,沒有忙碌,只有天空靜靜地綻放著一輪美麗,淡然而安靜。
喜歡這樣的夜晚站在樓臺,把著金樽望月,有時候想著一些不關(guān)己的故事,有時候思考這人生,這世界,這日月恬淡。月缺月華,安靜而高潔。其實,人有時候可以如這月一樣,可以慘淡凄冷,可以陰晴圓缺,但,一定要高貴。不是浮華,不是做作,是超然,是出世般的從容。
中秋經(jīng)典美文 篇8
我們這些孩子,什么都覺得新鮮,常常又什么都不覺滿足。中秋的夜里,我們在院子里盼著月亮,好久卻不見出來,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簾兒悶著,纏奶奶說故事。奶奶是會說故事的,說了一個,還要再說一個……奶奶突然說:
“月亮進來了!”
我們看時,那竹窗簾兒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沒聲地溜進來,出現(xiàn)在窗前的穿衣鏡上了:原來月亮是長了腿的,爬著那竹簾格兒,先是一個白道兒,再是半圓,漸漸地爬得高了,穿衣鏡上的圓便滿盈了。我們都高興起來,又都屏氣兒不出,生怕那是個塵影兒變的,會一口氣吹跑了呢。月亮還在竹簾兒上爬,那滿圓卻慢慢又虧了,末了,便全沒了蹤跡,只留下一個空鏡,一個失望。奶奶說:
“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們快出去尋月吧!
我們就都跑出門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個滿滿的圓了,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銀銀的,燈光也沒有這般兒亮的。院子的中央處,是那棵粗粗的桂樹,疏疏的枝,疏疏的葉,桂花還沒有開,卻有了累累的骨朵兒了。我們都走近去,不知道那個滿圓兒去哪兒了,卻疑心這骨朵兒是繁星兒變的;抬頭看著天空,星兒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許多。月亮正在頭頂,明顯大多了,也圓多了,清清晰晰看見里邊有了什么東西。
“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問。
“是樹,孩子!蹦棠陶f。
“什么樹呢?”
“桂樹!
我們都面面相覷了,倏忽間,哪兒好像有了一種氣息,就在我們身后裊裊,到了頭發(fā)梢兒上,添了一種淡淡的癢癢的感覺;似乎我們已在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們身后的這一棵了。
奶奶瞧著我們,就笑了:
“傻孩子,那里邊已經(jīng)有人呢!
“誰?”我們都吃驚了。
“嫦娥!蹦棠陶f。
“嫦娥是誰?”
“一個女子!
哦,一個女子。我想:月亮里,地該是銀鋪的,墻該是玉砌的,那么好個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有三妹漂亮嗎?”
“和三妹一樣漂亮的!
三妹就樂了:
“啊啊,月亮是屬于我的了!”
三妹是我們中最漂亮的,我們都羨慕起來;看著她的狂樣兒,心里卻有了一股嫉妒。我們便爭執(zhí)了起來,每個人都說月亮是屬于自己的。奶奶從屋里端了一壺甜酒出來,給我們每人倒了一小杯兒,說:
“孩子們,瞧瞧你們的酒杯,你們都有一個月亮哩!”
我們都看著那杯酒,果真里邊就浮起一個小小的月亮的滿圓。捧著,一動不動的,手剛一動,它便酥酥地顫,使人可憐兒的樣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個人的心里了。
奶奶說:“月亮是每個人的,它并沒走,你們再去找吧!
我們越發(fā)覺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來。妙極了,它真沒有走去,我們很快就在葡萄葉兒上,磁花盆兒上,爺爺?shù)南侨袃荷习l(fā)現(xiàn)了。我們來了興趣,竟尋出了院門。
院門外,便是一條小河。河水細細的,卻漫著一大片的凈沙;全沒白日那么的粗糙,燦燦地閃著銀光。我們從沙灘上跑過去,弟弟剛站到河的上灣,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這兒!”
妹妹幾乎同時在下灣喊道:“月亮在這兒!”
我兩處去看了,兩處的水里都有月亮;沿著河沿跑,而且哪一處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們都看著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見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會有的。噢,月亮竟是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我們坐在沙灘上,掬著沙兒,瞧那光輝,我說:
“你們說,月亮是個什么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說。
“月亮是個好。”妹妹說。
我同意他們的話。正像奶奶說的那樣:它是屬于我們的,每個人的。我們就又仰起頭來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覺得,我們有了月亮,那無邊無際的天空也是我們的了,那月亮不是我們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嗎?
大家都覺得滿足了,身子也來了困意,就坐在沙灘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會兒。
中秋經(jīng)典美文 篇9
中秋節(jié)又快到了,月餅蠢蠢欲動,又開始紛紛招搖上市。北京現(xiàn)在賣的月餅花樣翻新,但南風(fēng)北漸,大多是廣式或蘇式,以前老北京人專門買的京式月餅中,只剩下了自來紅自來白,冷落在柜臺的角落里,有一種叫做翻毛月餅的,更是已經(jīng)多年不見蹤影。
翻毛月餅類似現(xiàn)在的蘇式酥皮月餅,但那只是形似而并非神似。趙珩先生在《老饕漫筆》一書中,專門有對它的描述:“其大小如現(xiàn)在的玫瑰餅,周身通白,層層起酥,薄如粉箋,細如綿紙,從外到內(nèi)可以完全剝離開來,松軟無比,決無起酥不透的硬結(jié)。餡子是棗泥的,炒得絲毫沒有糊味兒,且甜淡相宜。翻毛月餅的皮子是淡而無味的,但與棗泥餡子同嚼,棗香與面香混為一體,糯軟香甜至極。它雖屬酥皮點心一類,但上下皆無烘烤過的痕跡!
這是我迄今看到過的對翻毛月餅最為細致而生動的描述了,最初看到這段文字時,立刻回到當(dāng)年中秋節(jié)吃翻毛月餅的情景。印象最深的是,那時候父親一只手托著翻毛月餅,另一只手放在這只手的下面,雙層保險,為的是不小心從上面那只手中掉下的月餅皮,好讓下面這只手接著,當(dāng)然,這可以見那時老輩人的小心節(jié)省,也足可見那時翻毛月餅的皮是何等的細、薄、脆,就如同含羞草一樣,稍稍一動,全身就簌簌往下掉皮。趙先生說的“薄如粉箋,細如綿紙”,真的一點不假。
只有曾經(jīng)吃過翻毛月餅的人,才會體味得到趙先生所說的皮子的特點,這是區(qū)別于蘇式月餅最重要之處。蘇式月餅的皮子也起酥,但那皮子是浸了油的,是加了甜味兒的。翻毛月餅的皮子沒有油,也不加糖,吃起來絕不油膩,入口即化,而且有一種任何餡也壓不過的月餅本身最重要的原料——面粉的原來味道,這是來自田間的味道,是月餅最初的本色,現(xiàn)在的月餅做得越來越花哨、越來越昂貴,已經(jīng)離本色越來越遠。由于皮子沒有油,翻毛月餅放幾天再吃,皮照樣的酥,蘇式月餅就不行,放幾天,皮就硬了。翻毛月餅皮子到底是怎樣做的,充滿謎一樣的迷惑和誘惑,只獻身,不現(xiàn)形,英雄莫問來處似的,只把余味留下,便瀟灑而去。好多年不見翻毛月餅賣了,也不知道現(xiàn)在這手藝傳下來沒有?
中秋經(jīng)典美文 篇10
家鄉(xiāng)有這樣一句俗語“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今晚,在這月圓之夜,夜明月當(dāng)空,清輝灑地,可謂稱得上一年中最為皎潔的夜晚。記憶里,今年的中秋節(jié)是來的最早的一次,雖說秋高氣爽,卻是酷暑難耐,恰巧碰上了立秋以來又一次高溫,還好節(jié)日的氣息沒有讓他們停下忙碌的腳步。
記得兒時,每逢中秋節(jié),挨家挨戶都會自己蒸月餅,在和好的白面里放上白糖,烙成圓餅狀,在用麻花一類的工具按上幾個圖案,最后放在鍋里面蒸,用大火連蒸半小時就可出鍋。待夜月樹梢時,先是放鞭炮,再拿出蒸好的月餅還有水果之類的東西分別放在三個圓盤里,供奉月亮。最后在院子里擺上一張桌子,一家人圍坐,吃著月餅,聽著奶奶說著他們那一輩的事情。那時候的生活拮據(jù)、清貧,買不起包裝的月餅。但是,簡單的蒸月餅過程卻是令人難忘的。還記得當(dāng)時,小朋友要自己親手做月餅,做自己想做的圖案,然后拿去村委會比賽。奶奶給我烙上圓圓的餅,我就自己想圖案,用小石頭做了一個海洋之家的畫面,拿去村委會比賽時,還評了一個二等獎。記得最深的是,當(dāng)時村長說我有愛心,就獎了我一個大大的玻璃球,里面是好多種小動物在動,那個玻璃球我到現(xiàn)在還保留著。
慢慢長大了,來到了媽媽所在的城市上學(xué),等到了中秋節(jié)時,爸媽單位會發(fā)月餅給我們吃。吃過晚飯,我們?nèi)乙黄鹑ス珗@里看燈展,只是再沒有了小時候的那種快樂。
今年畢業(yè),留在了南方,這是我來南方過的第一個中秋節(jié)。一大早,被樓下不斷的鞭炮聲吵醒。收拾完來到老師家過節(jié),飯菜準(zhǔn)備完畢,只見老師拿著月餅還有柚子下樓,對著老天行了三個禮,嘴里不停地說著團圓、順心一類的話語。我只知道要吃月餅,但是中秋節(jié)吃柚子,我還是第一次見。老師見我滿臉困惑,就對我說中秋節(jié),柚子在南方是必備品之一,因為柚子外形渾圓,象征團圓之意,而且柚子的“柚”與庇佑的“佑”同音,因為被認為有吉祥的含義,也是希望月亮庇佑全家平平安安。我理解了,看著老師一家人幫我夾菜,為我添飯,這種氛圍讓我好開心,找到了家的味道。
到了晚上,月亮格外的圓,讓我想起了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打開手機,朋友們的祝福短信一個接著一個,共同的一句“中秋節(jié)快樂”更是激起我想家的欲望。恰巧,見朋友發(fā)了這樣一句話,中秋節(jié)為什么要吃月餅?zāi)?另一朋友評論說“因為思念太苦了,所以要吃月餅甜一甜”。于是我拿出了一塊月餅對著月亮咬了一口,愿我的思念通過月亮傳遞到家人的心里。
【中秋經(jīng)典美文】相關(guān)文章:
經(jīng)典美文:中秋04-07
中秋的經(jīng)典美文04-23
中秋美文:中秋情04-08
中秋美文:中秋的月亮04-07
經(jīng)典美文《中秋祭》04-08
經(jīng)典美文:中秋祭04-07
中秋情思的美文04-07
月圓中秋的美文06-15
月色中秋美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