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閱讀:淺談為何經理人在民營企業(yè)里面難以生存
很多人都覺得,經理人加入民營企業(yè),設法對企業(yè)進行改革時,大部分都功虧一簣,往往不超過一年,經理人就被迫辭職,或者被直接解除職務。一方面我們在感慨我們的企業(yè)難以發(fā)展,另外一方面我們也為失敗的經理人們叫屈。
現在不想說到底是經理人做的對錯與否,也不去討論企業(yè)主應該怎么辦,我們先來把經理人加入民營企業(yè)后的相應變化做一下分析推演,查一查究竟,為什么經理人在民營企業(yè)里面難以生存。
●各部制衡的公司
一個企業(yè)組織,在發(fā)展過程當中,各方面力量會出現相應均衡,從老板到總經理到各部經理以及下面的主管,均相應的形成一個又一個利益團隊,即使沒有加入利益團隊的離散群體,也會在各利益團隊之間尋找中間點,設法讓自己獲得在企業(yè)發(fā)展里的一席之地,不管自己的意愿如何,每個人在這個沙盤里,都逐步的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及利益點。
如果利益團隊之間出現力量失衡,工程部門遠大于生產部門時,生產部門的權益會受到嚴重脅。出于部門自保,生產經理會向總經理提出,增加人手,提高生產部門生產積效。這個要求是合理的,當工程部門的實力大于生產部門時,生產部門的整體積效與工程部門對比,會出現嚴重的傾斜,從這方面來說,總經理會同意增加人手,以提高生產部門的積效,使得生產部門能夠提供出更好的生產服務來。而在為了提高生產積效的過程當中,隨著人手的增加,生產部門會逐步逐步的強大起來,在企業(yè)會議上的發(fā)言權也會相對應的逐步增加。
如生產部門積弱,生產經理已滿足于自我現狀,不想設法改變。那么生產部門下面的干部,會明里暗里支持生產經理加大加強自己部門的權勢,以取得下面干部應該有的權限。如果生產經理始終不予改變,那么生產經理下面的干部會出現流失狀態(tài),干部流失程度達到一定程度時,生產經理的自身位置難保,此時,生產經理將不得不采取必要措施,以加強自己的位置安全,生產部門就會出現實力回升,直到生產經理覺得安全為止。這種流失狀況不會始終發(fā)生,發(fā)生過一次時,會對生產經理造成極大的沖擊,事實上,生產經理并不希望出現第二次,如果出現第二次流失狀態(tài),那對生產經理的位置所造成的沖擊是很大的,這并不是生產經理所期望的格局;蛟S生產經理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做的,但事實上,生產經理唯一能夠做的,也就是這些。
假如銷售部門所接到的定單數遠超過目前企業(yè)的生產實力,那么生產部門就可以更好的進行人手補充,相對應的,發(fā)言權也會增加到與生產任務定單相匹配的地步,以滿足公司生產的需求。在這個時候,生產部門與工程部門會實現相對力量均衡,彼此相安無事。假如公司的生產定單數始終提不高,那么保持一個高積效的工程部門,對企業(yè)來說,是毫無必要的,時間一長,因為公司的整體發(fā)展均衡問題,對工程部門抽丁,以加強其他部門,或者干脆點,直接裁員,直到與生產部門達成一定條件的力量均衡為止。在這樣的情況下,工程與生產兩部門的積效相對匹配,公司的整體積效實現平衡。
同樣的,其他部門也會在這樣的過程當中,逐步逐步的調整,直到滿足公司現狀發(fā)展的積效均衡。在各部門均衡,上下均衡的情況下, 大家都能夠相安無事,彼此相互配合工作。
●一部獨大的公司
假如工程部門在強勢情況下,工程經理所構建的工程團體權利越來越穩(wěn)定,并出現對其他部門進行干涉的地步,一如目前的美國。那么此時會出現三種情況來。
1、各部聯合抵制,實現一種基本穩(wěn)定均衡。在這樣的情況下,其他部門出于自保因素,不得不聯合起來,以形成一個新的泛利益團隊,實現對工程部門的制衡,并限制工程部門的勢力擴大化。表現的形式主要有,在會議上出現聯合抵制情形,以及工作不配合情形。這種狀況的發(fā)生與延續(xù),純粹是看公司高層,如果公司高層覺得這種新均衡可以對公司發(fā)展起到促進作用,那么公司高層不會進行任何干預。如果公司高層覺得這種新均衡對公司的'下一步發(fā)展沒有什么利益點,那么對工程部門進行抽丁以及裁員則是勢在必行。
2、各部聯合抵制,依然無法實現均衡。在這樣的格局下,各部抵制力量無效,會出現大規(guī)模的人員流失,所造成的格局,對整個公司來說,已經到了無法繼續(xù)生產的邊緣。此時,不論工程部門權限如何大,公司高層會決定對工程部門動手,以恢復企業(yè)的正常生產,防止其他部門人員的繼續(xù)流失。在此情況下,工程部門將不得不弱化到公司高層認為的一種新平衡狀態(tài),這種新平衡狀態(tài),還要與其他部門的新聯合力量進行對比。
3、一部獨大,以成尾大之勢。這種格局經常性的會發(fā)生在業(yè)務部門,或者發(fā)生在業(yè)務部門的某一個業(yè)務員身上。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一獨大勢力,對公司所造成的實際狀況,已經是脅大于利益。假如該部憑著良心做事,則還好,公司能夠繼續(xù)生存發(fā)展下去。假如該部不愿意繼續(xù)效力,那么整個公司會出現裂解。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各公司高層都不愿意看到這樣的情況發(fā)生。
但很多實際情況卻是,公司已經到了這種地步,已經沒有辦法對該部實現有效制約。假如強行開始采取有效制約,那么該部會隨時裂解,或者說該業(yè)務員會隨時帶著業(yè)務定單與公司脫離關系,從而造成事實上的對公司的嚴重打擊。
在這樣的情況下,事實上高層并沒有多少回旋余地,能夠采取的只有殺還是不殺。殺還是不殺,要根據公司的外部情況而定。當公司的外部脅大時,公司高層一般采取不殺的方式,以保持現有的基本穩(wěn)定;當公司的外部脅消除,那么公司高層一般采取的方式就是殺,哪怕公司目前的利益嚴重受損,公司也會采取此種措施,以保護公司的狀況不再繼續(xù)惡化。
●經理人加入后的公司
當公司為了繼續(xù)生存繼續(xù)發(fā)展,為了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或者其他公司素養(yǎng)時,公司習慣性的會從外面招聘經理人,加入到本公司來,幫助公司實現管理提升、素養(yǎng)提升。在這樣的情況下,新經理人的加入,不管經理人的實力如何,不管經理人為公司效力的想法有多少,事實上,新經理人的加入,已經造成對原有均衡次序的沖擊。這種沖擊下的變化也得分成三種情況。
1、公司主體并不希望變化。
在這樣的情況下,新經理人的加入,實際上是對現有次序的破壞,各部之間習慣性的采取聯合措施,以抵制新經理人的勢力擴張。雖然公司高層大力支持,但如果得不到下面各部的有效支援,事實上無補與事。即使在公司高層的強力壓制下,各部勉強與新經理人配合工作,實際工作積效會大大降低,甚至出現比新經理人加入革新前,效率更低的狀況。
在新經理人改革后的幾個月里,因為積效持續(xù)走低,無法達到原有水平,加上公司各部對新經理人的抵制不配合,這樣的情況下,公司高層在現有的生產壓力下,不得不做出解除經理人職務還是繼續(xù)維持革新的決定。當外部壓力過大,內部生產需要提升的情況下,公司高層將不得不做出解除新經理人職務的決定。
在新經理人改革后的幾個月里,公司高層始終在做原有職員主體的工作,希望能夠通過一時的陣疼,以解決目前公司發(fā)展的極大瓶頸,那么這個時候,高司高層會做出對原有職員進行解除職務,堅持現有經理人改革的決定。
這樣的情況下,解除掉原有職員中的一個職員的職務時,會對其他不支持群體造成沖擊,這樣的情況下,也會出現三種情況。一種是與新經理人配合,設法尋求新的平衡;一種是甘地式的靜坐示,公司氛圍一落千丈,生產積效逐步衰減;一種則是李自成式的暴力抵抗,退出公司另起爐灶。但明顯的,公司高層只希望出現第一種情況,而不希望出現后兩種情況,公司高層在作出決定選擇以前,如果得知會出現后面兩種情況,或者說,已經發(fā)生后面兩種情況時,公司高層在這個情況下,往往會自動的保護公司老職員的利益,而非新經理人的利益。
2、公司小部不希望變化。
這樣的情況下,新經理人所面對的,往往會是改革后,出現各部積效差異很大的格局,而出現抵制部門的積效會遠低于以前,從而在環(huán)節(jié)上影響公司的整體積效。
這樣的情況下,公司高層往往會對個別小部采取高壓政策,以期望達到公司的整體積效。個別小部在高壓下將不得不提升本部的積效,至少是恢復到以前的狀態(tài)或者稍有提升,但無法達到新經理人要求的地步,從整個公司的整體而言,積效因為該短板的存在沒有辦法實現提升。
隨著公司高層與新經理人的持續(xù)配合,短板逐步逐步的會出現變化,最終達到公司的要求,這種格局是公司高層最樂意見到的。
而事實上,這種情況往往要經年累月才能夠實現,根本沒有辦法在短期內或者說在一年內實現改變。在薪酬、福利不變,工作量持續(xù)望上加的情況下,時間拖的越長,公司原有支持主體的支持力度會越低。當這個時間的延續(xù)達到公司主體不再支持,同情不支持者時,公司的整個環(huán)境將向公司主體不希望變化的情況演變。在一定的時間內沒有實現革新轉變的經理人,將不得不如面臨上面我們所討論的情況,同樣的,公司的高層也將不得不面對上面的必須做的選擇。
當公司的小部是公司內部的一些特定人選時,后面的演變格局的變化實際上對經理人更為不利,在公司高層很好的控制好特定人選時,僅僅是不支持而已,對整個進程的變化并沒有多少影響。而特定人選往往是公司里的一些特權階層,當演變的格局出現不利于特權階層時,所招致的抵制是相當強烈的,在抵制加劇時,公司高層不得不做出選擇時,經理人往往是失敗者。問題是,很多改革演變最需要動及的利益團體,偏偏是特定人選群體。
在公司小部不希望變化時,一方面取決于公司高層的支持力度的持久性,一方面取決于新經理人改革信心的持久性,一方面取決于不支持小部的原有權勢的厚與薄,期間如果有一個出現變故,那么整體就會出現不利于新經理人的變化格局,最終導致經理人失敗。
3、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
當上面三個都能夠實現的情況下, 我們還不得不面對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如果外部市場情況不變,那么新經理人革新將很好的延續(xù)下去。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當改革能夠得以持續(xù)演變,外部市場變化已經改變;公司高層的工作重心已經不在這里,或者說,公司高層認為改革已經初步達到效果,下面的繼續(xù)演變將是順水推舟的事情,從而將公司高層的工作中心轉移,導致經理人革新工作的外部環(huán)境出現變化。
第二種的情況最為普遍。公司高層往往為了擴展公司的發(fā)展,會急切的投入下一步計劃,在第一步轉變還沒有完全形成效果時,就把整個擔子轉交到經理人身上。在這樣的情況下,經理人原先所不需要承擔的人事方面的壓力會突然加大,以前不需要擔心的各部權責的制衡,會出現在經理人身上,使得經理人無法集中精力繼續(xù)持續(xù)的進行改革維護和推保,革新所出的效果自然始終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此種格局,經理人實際上成了一部獨大,各部聯合抵制的焦點。一多半經理人最終因為直接面對權責制衡,而敗下陣來,最終導致經理人的退場,改革失敗。
第一種情況比較少,但事實上是存在的,當經理人的持續(xù)改進正在進行中時,外部市場的劇烈變化,逼迫公司不得不轉型或者集中力量去做某方面事情,這個時候,經理人的持續(xù)改進計劃已經變得無關緊要,在此情況下,經理人即使能夠很好的處理掉與原有不滿職員之間的關系,也會因為自己已經無所事事,無法達到自己加盟的初衷,而不得不退切。
事實上,很多企業(yè),為了防止一部獨大尾大不掉的格局,往往采取增招經理人加盟這種途徑,一方面如果革新成功,對公司整體發(fā)展有著極大好處;最重要的一方面則是這種權利更迭的方式,會很好的對原有的一部獨大尾大不掉的格局,起到破壞作用,從而實現公司健康的長治久安發(fā)展姿態(tài)。
從公司方面來說,公司走上健康的良性循環(huán)發(fā)展之路,是最重要的,公司需要穩(wěn)步前進,又要防止公司裂變,還要防止公司內部一成不變逐步僵化。采取增招經理人的方式,則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尤其是防止公司裂變方面,功效最是顯著。
從經理人方面來說,在有效實施革新的情況下,還需要有意識的防止自己被邊緣化,需要有意識的防止以上的變化,避免讓自己成為無謂的矛盾焦點,最后還需要為公司實實在在的做出貢獻來,才能夠在新公司取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