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清明時節(jié)賦杏花的美文
楊花愛風吹,杏花喜雨弄!你想,江南三月,煙雨濛濛,杏花沾雨,碧瑩剔透,宛如娉婷少女,豆蔻梢頭,頰妝淺紅,眉凝春山,好不惹人愛憐!哦,那輕紅,那淡妝,是不是艷淚將鉛華洗去了呢?是不是唯恐胭脂污顏色呢?
自古以來,人們把杏看成吉祥之木,智慧之樹。不僅儒家喜愛,道家也重視。杏花不似梅花過于冷秀,不似桃花無比艷麗,不像牡丹雍容華貴,不同丁香空結雨中愁……她,濃淡適中,雅俗得體,疏密相間,錯落有致。合乎我國儒家的世界觀——中庸之道。昔孔夫子講學處,便環(huán)石壇而植杏!肚f子?漁夫》:“孔子游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孔夫子杏壇開課,有教無類。其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傳為佳話。后來,“杏壇”泛指教學授業(yè)的地方。眼前,好一片杏花煙雨江南春!常言道:“一年之計在于春”,東風應律,萬象欣榮,各大中小學里,也都呈現(xiàn)一派朝氣蓬勃的景象。正是:大地回春千樹綠,杏壇設教萬花紅啊!
歐陽修歌頌杏花道:“誰道梅花早,殘年豈是春!何如艷風日,獨自占芳辰!钡拇_,杏花在含苞待放時,嬌紅如妝,玉樹瓊花,胭脂點點,占盡春光!但隨著花瓣的伸展,色彩便由濃漸漸轉淡,“紅輕欲愁殺,粉薄似啼綃”,到謝落時就成純白一片了。這,是杏花的最大特點。給人們以“繁華過眼,終歸平淡”的啟示。這又與我國的道學教義相吻合。道家崇尚的是“清靜自然”、“返璞歸真”。如老子《道德經》第十九章寫道:“見素抱樸,少私寡欲”。所以,道家修煉之所,也常常植以杏樹凈化。
杏與桃一樣,生態(tài)適應性強,經濟效益好,從漢代以來就成了重要的.家常果樹品種,無論北方還是南方,無論規(guī)模生產還是庭園閑植,都極為普遍。更早在《山海經》中就有杏的記載。《齊民要術》中也有“杏可為油”、“杏子仁可為粥”的記載。杏仁還是一味極其重要的止咳平喘的中藥,幾乎各種止咳制劑中,都含有杏仁。
據(jù)說三國時期,東吳有個叫董奉的名醫(yī),為人善良。他治病施藥,分文不取,病家如酬謝他,即讓其種杏樹一二株于他房前屋后。數(shù)年后,蔚然成林,紅杏累累。董奉每年以此杏子換谷來接濟貧民百姓,于是“杏林”美名四傳,譽滿天下,醫(yī)林也就譽稱為杏林。
杏花,開放在三月的清風疏雨里,淡妝濃抹總相宜!一種小家碧玉的風姿,一派樸素而明麗的氣象……影醉游春客,香飄賣酒家!令人不禁想起杜牧那首膾炙人口的詩詞“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逼鋵,諺語說得好:谷雨要雨難得雨,清明要明難得明。也許,因為清明時節(jié)正是人間祭掃亡靈的日子,天空也揮淚化作綿綿不盡的春雨吧。民間還有“逆龍掛紙”的傳說:逆龍在每年清明節(jié)前后,都要去為它母親掃墓,每當這一天,逆龍經過處,風起云涌,雷雨交加,天昏地暗,草木也愀然生哀!我們中華民族是最崇尚孝道的民族,一句古代流傳至今的警句:“樹欲靜兮風不止,子欲養(yǎng)兮親不待”,千百年來,不知令多少人讀之黯然神傷,潸然淚下!也許,杜牧當時因節(jié)逢清明,觸景生悲,迫切想找個酒家借酒澆愁吧。小小牧童,隨即遙指杏花村?梢,那村落,那酒家,因杏花而聞名遐邇!如今“杏花村”知多少!據(jù)說遍及安徽、山西、河北、河南、山東、吉林、江蘇等省。天之南、地之北,都有她的芳枝倩影。
杏,這吉祥之木,這智慧之樹,這流芳之林,詩韻濃濃、胭脂淡淡,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給煙雨濛濛、萬紫千紅的陽春三月增添秀色!天地造化,其妙無窮,人稱松、竹、梅歲寒三友,便有桃、李、杏春暖一家,香飄紫陌紅塵,裝點三春佳氣!真是:湖山無限好,花木有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