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9篇【熱門】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目的:
1.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操作活動,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求知欲望。
2.引導幼兒獲得有關“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及思考、表達等能力。
準備:
1.知道產生影子所需要的條件,即物體擋住光就有了影子。
2.彩色紙剪的烏龜、金魚、風車、小鳥、電扇、打鼓的小熊、鐘等各種形象若干(如圖)。
3.白紙、手電筒、膠水、擦布若干。
附圖****************888
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
出示紙烏龜。昨天老師在手電筒和白紙的幫助下,讓紙烏龜在紙上跳起了舞。它究竟是怎么跳舞的呢?讓我們一起來試試看,好嗎?
二、引導幼兒操作
1.提供每個幼兒一支手電筒、一張白紙、一只紙烏龜、膠水等材料,啟發(fā)幼兒設法讓紙烏龜跳起舞來。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了解幼兒的探索情況,引導幼兒大膽想辦法解決問題。
3.組織幼兒交流討論。
、僬堄變喊炎约和娴姆椒、過程與鄰座同伴交流,并互相演示。
、谡垈別幼兒把自己的探索結果告訴大家,并演示過程。
③討論:為什么有的“烏龜”會跳舞,有的“烏龜”不會跳舞?(組織幼兒交流,在幼兒發(fā)表意見時,教師不要急于表態(tài),而是充分打開幼兒的思路,激發(fā)幼兒主動克服困難的愿望。)
④教師小結:要讓“烏龜”跳舞,烏龜的腿與紙之間必須有距離,也就是說只要把烏龜的身體粘在紙上即可,四肢不必粘上(如圖七)。
4.讓每個幼兒自己糾正錯誤并驗證,使其體驗成功的樂趣。
三、啟發(fā)幼兒進一步探索
1.是不是“烏龜”在跳舞(如圖八)?(是“烏龜”的`影子在跳舞。)
2.提供各種形象(如圖二~圖六),請幼兒任選一種材料,想一想這些物體的哪些部分適于活動,然后設法讓它們動起來。
3.幼兒探索,教師應允許幼兒失敗,鼓勵幼兒創(chuàng)新,并根據幼兒的探索情況予以及時的指導。如當幼兒未能讓“小熊”打起“鼓”來時,可啟發(fā)幼兒思考:“鼓槌”的角度折疊得是否合適?手電筒移動的角度、方向是否與“鼓槌”的活動有關?
4.交流與討論。
、僬堄變褐v述操作方法并示范,引導幼兒觀察這些物體是怎么活動的。
、谀銈儼l(fā)現了什么秘密?(手電筒左右移動時,影子也左右移動;手電筒上下移動時,影子也上下移動。)
、劢處熜〗Y:當手電筒移動時,光線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這時影子也會變化,這些小熊、金魚、風車等就會動得更加歡快,更加好看。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繼續(xù)觀察“光線位置變化,影子也隨之變化”的現象。
2.組織幼兒在區(qū)角活動中繼續(xù)探索有關內容,以保持幼兒濃厚的探索興趣。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知常見的可泡發(fā)的食品,有小變大的有趣現象。
2.愿意動手嘗試泡發(fā)食品。
活動準備:
木耳、茶葉、餅干、方便面、溫水、透明玻璃杯、攪拌棒等。
活動過程:
以變“魔術”的形式引發(fā)幼兒的好奇心。
1.小朋友,看這是什么?(手)對,老師的手能做很多事情,它還會變魔術,你們想看嗎?現在請你仔細看一二三變,看老師變出什么了?(活動前在大拇指上畫出小娃娃)好玩嗎?
2.老師還有一個本領,會把一樣的.東西變得不一樣,你們相信嗎?現在請你仔細看。
3.看老師的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木耳)它們兩個一樣嗎?現在老師要把這兩塊木耳分別放到兩個杯子里,然后在一個杯子里放上水,另一個杯子不放水,你們猜木耳會有什么變化?(幼兒回答)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木耳到底變成了什么樣子?
4.小朋友,我們看了木耳用水泡發(fā)后就會變大,這就叫泡發(fā)。在日常生活中還有什么東西經過泡發(fā)后會產生變化呢?(幼兒回答)
5.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東西,現在就請你們來試一試看看他們泡發(fā)后會有什么變化,我們還可以用攪拌棒來攪拌一下幫助它們泡發(fā)。
6.我們的實驗做完了,那個小朋友能告訴老師你泡發(fā)的是什么?它和沒泡的時候一樣嗎?它是怎樣變大的?剛才你攪拌的時候他們是什么樣子的?現在請你來學一學它攪拌時的樣子。
7.小朋友,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游戲的名字叫“變了變了”現在請小朋友當木耳和茶葉,開始的時候木耳和茶葉是什么樣子的?(小小的)老師開始加水了,現在木耳和茶葉怎樣了?(慢慢變大了,越來越大,變到最大)現在老師開始攪拌了(幼兒翩翩起舞)。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在社會不斷發(fā)展的今天,環(huán)保問題已成為全世界人民共同面臨的,需要重視的一個大問題。如何從小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已成為當前教學中不容忽視的問題。幼兒年齡小,如果以說教的形式向幼兒傳授相關知識,可能無法激起幼兒保護地球的情感。所以本次活動我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及理解能力出發(fā),運用錄像、圖片等直觀形象讓幼兒從視覺、聽覺等不同角度形象地感知地球知識,同時,讓幼兒深刻地感受到保護地球的重要性。
活動目的:
1、了解有關地球的簡單知識,知道地球是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的家園。
2、初步了解地球目前所遭受的人為破壞及其嚴重后果,知道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3、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激發(fā)對地球的熱愛之情和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
活動準備:
1、地球圖片,有關地球風光圖片。
2、環(huán)境污染圖片。
活動過程:
一、 認識地球,了解地球是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的家園
1、教師:小朋友,我們都生活在地球上,你們知道我們的地球長什么樣的嗎?
幼兒回答。
出示地球圖片,認識地球。
2、教師:除了我們人類,還有誰生活在地球上?
讓幼兒欣賞有關地球的風光圖片,感受地球媽媽的美麗,體會人類與動植物和諧相處,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
小結:地球是我們的家,也是動物和植物的家,我們要和諧相處,愛護動植物。
二 、 了解地球媽媽被破壞的`情況,知道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1、邊看圖片邊聽故事——地球媽媽生病了。
2、提問:地球媽媽受到了哪些破壞?
幼兒討論回答。
教師逐一出示環(huán)境污染圖片,并小結地球生病的原因,讓幼兒理解樹木的亂砍濫伐、水的污染、空氣的污染是地球媽媽生病的主要原因。
3、討論: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地球媽媽?
4、初步了解地球日及其意義。
教師:為了幫助地球媽媽,使地球媽媽的病能夠早日痊愈,人們把每年的4月22日定為地球日,告訴全世界的人都要愛護地球,保護地球。我們小朋友更要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保護好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
三、小結,對幼兒進行環(huán)保教育。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動植物也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我們要愛護我們的家園,保護環(huán)境,從小養(yǎng)成好習慣。
四、活動延伸
小朋友,請你把今天學到的東西告訴爸爸媽媽,并和爸媽一起做地球的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吧。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種子的幾種傳播方式,感知大自然事物間有趣又密切的關系。
2、積極參與觀察探索種子傳播方式的活動并產生較強的求知欲。
3、樂意與同伴共同討論、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知識。
4、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
重難點:幼兒能初步了解種子的幾種常見傳播方式。
活動準備:
1、幼兒收集的各種種子旅行的圖片。
2、各種實物:蒼耳、鳳仙花、蒲公英。
3、種子旅行的課件。
教學策略:集體交流、個別講述、分組討論、集體實驗、共同小結活動過程:
一、教師由故事導入(散文:頂棉筐的小姑娘媽媽送我們每人一把白色的小絨傘。她說:"孩子們,飛吧,在風婆婆的幫助下,飛到遙遠的地方,飛向四面八方,記住,凡是有泥土的地方,就是我們的家鄉(xiāng)……"于是,我們飛呀飛,飛過小河,越過山岡,在藍天下飛了好久。我們就各自落地生根長大,終于有一天,一個個也像趕集一樣,頂起了雪白的棉筐。
只聽,路邊的孩子們喊道:"看,多美的蒲公英啊!"他們吹呀吹呀,于是,我們又像當年媽媽送我們一樣,將我們的孩子送向四面八方。
)師:故事里講到了誰?它們用什么好辦法讓自己旅行?你們還知道哪些植物的旅行方法?(小結:這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幼兒從一個有趣的`故事中來激起他們對種子的傳播探索的興趣,從而導入活動有關種子的幾種傳播途徑,讓幼兒的思想上有個準備:接下來我們將要討論有關種子傳播的話題,這樣也能比較容易地進入活動。)二、幼兒看圖片,進行交流師:前幾天你們都帶來了許多有關植物旅行的圖片資料,下面我就把它們發(fā)給你們,看一看,和同伴們一起交流。(幼兒進行交流)向幼兒解釋何為"傳播"(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師:請你們來講一講你們都知道哪些植物的傳播的方式?
幼:鳳仙花是太陽曬了,自己一個人炸開來的。
師:這種傳播方式叫彈力傳播。豆莢也是靠這種方式來傳播的。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他們到底是怎樣傳播的。
。ɡ蠋熑〕鲆活w鳳仙花種子,演示。如果材料充足可以每位幼兒發(fā)一個,讓他們動手試一試。)師:下面我們來看一個短片,看一看彈力傳播的全過程。(觀看短片。)(小結:教師利用幼兒收集的各種圖片讓他們觀察,了解種子神奇的傳播途徑,并讓一些回家做過調查的孩子試著來講述,把自己了解的知識傳遞給其他幼兒。另外我們還搜索到了幾個有關種子傳播的短片,讓幼兒觀看,這樣就更直觀,更形象,更生動了。)三、幼兒利用實物,了解傳播方式師:除了彈力傳播外,你們還知道哪些傳播方式?
幼:蒲公英是靠風來傳播的。
(老師拿出實物,示范給幼兒看。讓他們觀察蒲公英的傳播過程。)每個幼兒手里拿一個蒲公英,用自己的嘴吹動蒲公英的種子,親自感受風力的傳播。(動物傳播,水力傳播,過程同上)四、老師小結今天我們了解了許多有關植物傳播的方式,有的是靠風來傳播的,我們叫它風力傳播,如:蒲公英。
有的是靠彈性傳播的,我們叫它彈力傳播或自身傳播,如:鳳仙花,豆莢。
有的是靠水來傳播的,我們叫它水力傳播,如:睡蓮,椰子。
還有的是靠動物來傳播的,如:蒼耳、龍葵。
教學反思:
喜歡花草樹木是幼兒的天性,幼兒愿意親近大自然,探索植物的奧秘。
生態(tài)各異的植物在我們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在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美化社會環(huán)境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設立這一主題,有利于萌發(fā)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增進幼兒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有利于幼兒觀察生活,在實際生活中發(fā)現美、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有利于激發(fā)幼兒對研究探索植物及其生長的興趣,從而獲得有關植物的知識經驗。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磁鐵,通過探索引導幼兒發(fā)現磁鐵能吸住鐵的東西。
2、學習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
3、學習仔細觀察磁性現象,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述探索的結果。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盤操作材料:內有磁鐵、鐵絲圖形針、螺絲帽、鑰匙、硬幣、木塊、布條、紙條、玻璃球、塑料玩具等。
2、自制小貓釣魚用的游戲材料。
活動過程:
1、出示操作材料,讓幼兒發(fā)現磁鐵,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
師:小朋友,請大家看一看,在你們面前的盤子里有些什么呀?
幼兒玩一玩盤子里的東西,然后相互說說自己的發(fā)現。
2、引導幼兒探索磁鐵的特性。
。1)師:是哪一塊東西能粘住別的東西?把它找出來。這塊能吸住別的東西的鐵塊,它的.名字叫磁鐵。
。2)讓幼兒操作盤內的材料,探索哪些東西是磁鐵的好朋友,幼兒嘗試分類把磁鐵的好朋友放入桌上的大盤子里,教師個別指導。
3、教師小結磁鐵的作用。并引導幼兒發(fā)現磁鐵的好朋友都是鐵做的,磁鐵能吸住鐵做的東西。
4、講述故事《小磁鐵去旅行》,初步了解磁鐵對人們生活的幫助。
5、游戲:小貓釣魚。讓幼兒再次對磁鐵作更深的了解。
師:今天我們來學小貓釣魚,看看誰釣的魚最多,呆會一起把魚送到貓媽媽的家里,結束游戲。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對皮球的動態(tài):蹦、滾、飛產生興趣。
2.理解空氣與皮球運動狀態(tài)的關系。
3.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誰住在皮球里》PPT。
2.充足氣的皮球兩個,氣針一枚。
活動過程
1.說說玩玩會蹦、會跳、會飛的皮球。
(1)教師和個別幼兒演示拍皮球、滾皮球、踢皮球的動作。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玩皮球嗎?誰來說說你平時會怎樣玩皮球呢?(拍)分別請幾個小朋友說說并演示皮球的不同玩法。
(2)啟發(fā)幼兒說出玩皮球時,皮球的運動方式(蹦跳、滾動、飛起來等)。
(3)請幼兒用肢體動作來表現皮球蹦跳、滾動、飛起來的狀態(tài)。
師:小朋友們,你們能用你們的身體來模仿皮球蹦跳、滾動、飛起來的動作嗎?讓我們一起來學學皮球運動的樣子。師:為什么皮球會蹦,會跳,會滾,皮球很硬,一定有什么東西在里面,是什么呢?(是氣),現在我也不知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究竟是誰住在皮球里?
2.欣賞故事《誰住在皮球里》。
(1)分圖講解,皮球里住著誰?
(2)讓幼兒知道皮球里的兔子,輪子、喜鵲是怎樣運動的?
3.了解是空氣住在皮球里。
(1)猜測、驗證皮球里的是空氣。教師用力擠壓皮球,并請幾名幼兒來幫忙。
師:皮球里到底住的是什么呢?有的小朋友說是兔子,有的小朋友說是氣體。到底是什么,我們怎么做才能知道呢?(把皮球里的東西放出來就知道了),保持一定距離朝向幼兒臉上,問幼兒感覺到了什么?
總結:剛剛我們放出來的就是空氣。
(2)足氣的皮球與癟氣球比較,理解空氣與皮球運動狀態(tài)的關系。
問:如果皮球里沒有空氣會怎樣?猜想。
教師出示癟的皮球,演示拍、滾、踢皮球,驗證猜想。
總結:原來皮球只有充滿了空氣,才能運動起來,他就像兔子那樣蹦,像輪子那樣滾,像喜鵲那樣飛起來?諝饪烧媪瞬黄!
4.再次欣賞《誰住在皮球里》這個故事,播放視頻。
故事看完了,皮球只有空氣的時候才可以蹦跳、滾動、飛起來。皮球需要空氣,我們人也離不開空氣,讓我們現在一起排好隊到外面呼吸新鮮空氣吧!
教學反思:
程序上出現錯誤,但幸好有圖片教具,后面的.提問環(huán)節(jié)達到預期效果。在剛講故事時孩子們提出的各種想法沒能很好的利用是一失誤。目標的定制對本版孩子稍淺了些,應可以在提問為什么兔子住在里面時還可增加除了兔子會跳還有誰會跳等,擴散孩子的思維,對孩子的認知效果更好些。在后面看書的環(huán)節(jié),前半部分還好,后半部分因沒能提前交代,孩子們在自己看書時直接看了下一篇的內容。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沒能鞏固加深,又是一失誤?傮w上本課時的目標預期效果都達到了。但在過程中對孩子沒出現的不在預期中的反應利用與操作得不是很好。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設計思路與設計意圖:
1、導入:比較大汽車與玩具小汽車的不同。讓幼兒知道大汽車縮小變成玩具汽車,初步感知“縮一縮”的方法。
2、說說生活中縮一縮后的物品發(fā)明。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發(fā)展思維活動。
3、了解縮一縮的發(fā)明,知道縮出的物品給生活帶來的新用途。
4、玩一玩縮一縮后的發(fā)明。激發(fā)幼兒發(fā)散思維,拓展對縮一縮的認識,豐富生活經驗。
5、幼兒嘗試用縮一縮的方法對身邊的事物進行創(chuàng)新發(fā)明,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新的興趣與在生活中的創(chuàng)新意識。
6、我也來縮一縮的游戲,了解身體也能縮一縮。
7、簡單了解動物、植物的縮一縮。
活動目標:
1、感知“縮一縮”是發(fā)明創(chuàng)新的`方法,體驗創(chuàng)造性想象的樂趣。
2、激發(fā)和培養(yǎng)幼兒關注生活的意識,了解“縮一縮”創(chuàng)新的方法給生活帶來的新用途。
3、初步學會運用“縮一縮”的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
活動重難點:引導幼兒運用縮一縮的方法進行發(fā)明創(chuàng)新。
活動準備:
1、課件;2、小汽車若干輛;3、各種用縮小方法發(fā)明的物品(小床、小房子等)
活動過程:
一、觀察玩具小汽車,比較大、小汽車的不同。讓幼兒知道大汽車縮小變小汽車,初步感知“縮一縮”的方法。
師:小朋友們看!老師這里有好幾輛汽車,看看這些汽車和我們爸爸媽媽開的汽車一樣嗎?(教師提出:那我們一起開著這些車一起去游玩吧!幼兒回答不行,教師提出為什么不行呢?幼兒回答出各種理由:是玩具、太小了等,)教師:對了,這些汽車是設計師叔叔把爸爸媽媽開的汽車縮小了發(fā)明出來的。
二、說說生活中縮一縮后的物品發(fā)明。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發(fā)展思維活動。
師:把能開的大汽車縮成了能玩的小汽車,小朋友就能有自己的汽車,太棒了!能縮小不光是汽車,生活中還有許多物品是在縮小后發(fā)明出來的,你能想到有什么嗎?
三、了解縮一縮的發(fā)明,知道縮出的物品給生活帶來的新用途。
師:小朋友想了很多用縮小的方法發(fā)明的物品,老師這里有幾件物品想請小朋友們來幫忙縮一縮,我們一起看看有什么?
出示課件(暖瓶、自行車、電腦、沙發(fā)、床)
師:請小朋友幫暖瓶來縮一縮會縮小成什么呢?(請四、五個幼兒回答)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是保溫瓶)暖瓶縮小成保溫瓶后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那些好處呢?(請三、四個幼兒回答,教師在說保溫瓶在外出時攜帶方便)
依次出示自行車、電腦、沙發(fā)、床請小朋友幫忙縮小并說出用途。
小結:自行車縮小成兒童自行車小朋友騎更方便;多組沙發(fā)縮小成單人沙發(fā)后、大床縮小成折疊床占的地方少;暖瓶縮小成保溫瓶后外出攜帶方便;縮一縮是把一件物品壓縮、縮小、折疊使他有新的用途。
四、玩一玩縮一縮后的發(fā)明。激發(fā)幼兒發(fā)散思維,拓展對縮一縮的認識,豐富生活經驗。
師:老師這還有許多縮小后的物品,請你們玩一玩,告訴大家這些物品是有什么縮小來的?
。1)幼兒自由探索發(fā)現被縮小的物品。
(2)現在小朋友們來告訴大家你找到的是什么物品呢?他是由什么物品縮小來的呢?
。3)那這些縮小后的物品給我們帶來了哪些用途呢?
師:縮小后的物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也帶了樂趣。
五、運用“縮一縮”的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發(fā)明。
師:在我們的這間教室的墻上桌子上的物品也能來縮一縮,你想來試一試嗎?那你想縮小哪一件物品呢?你會把他縮成什么樣子呢?縮小后會有什么好處呢?(請五、六個幼兒來說一下。)
六、游戲:我也來縮一縮
師:小朋友的縮小發(fā)明很好,那我們的身體能縮一縮嗎?,會縮成什么樣子呢?(縮腿、縮胳膊)我們縮成現在這個樣子可以干什么呢?可以去到什么樣的地方去呢?(桌子底下)
七、活動延伸:動物、植物的縮一縮
師:我們小朋友縮小后到哪里去了?(桌子底下)我們縮小后可以到矮矮的地方去,小朋友的身體都能縮一縮,那動物能不能縮呢?有什么動物能縮呢?(烏龜、刺猬),烏龜、刺猬縮一縮有什么用呢(保護自己)那植物能縮嗎?老師知道有一中植物能縮叫含羞草,一碰葉子就會縮起來。我們一起到大自然中找找還有什么能縮一縮吧。
活動反思:
優(yōu)點:
整個活動的環(huán)節(jié)設計緊扣活動目標,層層遞進,運用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做鋪墊開展活動,通過啟發(fā)感知、游戲、講述與操作讓幼兒參與整個過程。活動中投放具有趣味性的材料,讓幼兒思考、體驗。了解縮一縮是發(fā)明創(chuàng)新方法,感知縮一縮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好處,激發(fā)幼兒大膽去創(chuàng)新的愿望;顒又袆屿o結合,注意發(fā)揮了幼兒的主體性,引導幼兒主動去探索、發(fā)現,讓幼兒思維活躍,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品質。
不足:
縮一縮是新的發(fā)明創(chuàng)新的方法,幼兒的生活經驗與對生活的觀察活動很重要。需要在課前多做一些觀察活動準備,讓幼兒的生活經驗更豐富些,便于幼兒更好地發(fā)散思維,進行創(chuàng)新。在物品縮小講述中多讓幼兒說自己的想法,教師不要先說出答案,幼兒的創(chuàng)新答案往往出乎意料。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區(qū)分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并能進行分類。
2、通過情景游戲等活動,讓幼兒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系,并能想辦法解決問題。
3、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靈活性,發(fā)展幼兒動手能力,激發(fā)幼兒學習數學的欲望。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的結果。
5、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活動準備:1、已學會了各種圖形的特征。
2、自制的小兔子的家、小兔頭飾、音樂。
3、自制的"小路",上面鏤刻大小不同的圖形"土坑",將鏤刻下來的圖形做成鋪路的"石頭"。
活動重點:引導幼兒區(qū)分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并能進行分類。
活動難點:讓幼兒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系,并能想辦法解決問題。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件漂亮的.禮物。(出示小房子)提問:這是誰的家?
。ㄇ榫氨硌荩┙處煟"今天的天氣真好,小兔想要出去玩,可是剛出家門,就摔了一跤,小兔子只好一瘸一拐地回家了。"
二、區(qū)分區(qū)分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并能進行分類。
1、"石頭"的引出。
教師:
。1)小兔為什么會摔倒?
。2)這些坑是什么形狀?
(3)這么多不同形狀的坑,我們該怎么辦?
2、撿"石頭"、辨"石頭"。
教師:快睢,小路旁邊就有許多彩色的石頭,小朋友們可以撿一塊自己喜歡的,出發(fā)吧!
提問:誰來說說自己撿到的"石頭"是什么形狀?什么顏色的?
3、游戲"舉石頭"。
教師:小朋友們回答得真棒!讓我們來玩?zhèn)"舉石頭"的游戲吧。
交代游戲規(guī)則:請小朋友仔細聽老師的口令,并根據口令舉起相應的石頭。
教師小結:剛才的游戲,小朋友們表現特別棒?磥砟銈儗@些"石頭"的形狀都已經十分的了解。接下來,就去給小兔家鋪路吧。
三、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系,并能想辦法解決問題。
1、第一次鋪路。
教師提出操作要求:鋪的時候,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坑"的形狀,看看自己撿的"石頭"放到哪個坑才最合適?
教師:
。1)路鋪好了嗎?
。2)怎么啦?
教師:別著急,老師這兒還有兩筐"石頭",請小朋友們先排好隊,每人上來選一塊繼續(xù)去給小兔家鋪路。
2、第二次鋪路。
教師:
。1)這回路該鋪好了吧?
。2)又怎么啦?
。3)討論:"怎樣把這些石頭變大?"① 2人合作② 4人合作教師小結:剛剛小朋友們通過2人合作,4人合作變出了許多"大石頭",那么在這些"大石頭"中,究竟哪些會適合小路上的"坑"?老師這兒有幾幅"坑"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
。4)出示"坑"的圖片,提問:①這些"坑"是什么形狀?
、谠鯓硬拍芷闯鲞m合這些"坑"的"大石頭"? (幼兒動手拼一拼。)③請出兩組幼兒的作品,進行正反對比,幫助幼兒找到拼搭技巧。
教師:這兩塊"石頭"都是什么形狀?大小一樣嗎?又是怎樣拼在一起的?
教師小結:原來想要拼出適合這些"坑"的"大石頭",第一步:需要先找到大小、形狀一樣的兩塊"石頭"。第二步:則需要將一樣長的兩邊拼在一起。
、苡變涸俅尾僮。
教師:"大石頭"拼好了,我們去給小兔家鋪路。
3、第三次鋪路。
教師:成功了,小路鋪好了,真漂亮。小兔一定很喜歡,我們快把它請出來,"小兔子,快出來!"小兔:"謝謝,謝謝你們,我太喜歡這條五彩小路了。"教師:小兔子非常感謝我們,想邀請大家一起玩"踩石頭"的游戲。
游戲"踩石頭"。
交待游戲規(guī)則:當音樂響起的時候,小朋友們可以在路上自由的舞蹈,可是音樂一停,小朋友們要立刻踩在"石頭"上,并說出"石頭"的形狀。
四、結束部分。
小朋友們,剛才你們一定玩的很累了,小兔子說它也很累,想要回家,我們跟它說再見吧!
大班科學教案 篇9
教材與幼兒發(fā)展分析教材分析:
這是一節(jié)感受力傳遞的探索活動。多米諾骨牌理論,指在一個存在內部聯系中,一個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導致一連串的連鎖反應?陀^上,它是由點到面的一種運動過程,動作是一個接著一個的接力著,直到完成最后的終點動作。在操作、體驗中感知、了解一個最小的力量能夠引起小的變化,但是卻能所引發(fā)翻天覆地的變化。通過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嘗試探索、發(fā)現骨牌的玩法,在排排、玩玩中掌握骨牌距離,在玩的過程中體驗玩多米諾骨牌的樂趣。
幼兒發(fā)展分析:
大班幼兒喜歡操作類活動,思維活躍有想法。對于"好玩的多米諾骨牌"游戲有一些接觸,但是孩子們缺乏骨牌排練、組合的經驗和體驗,對于如何推倒第一塊骨牌使之發(fā)生連鎖反應還不能很好的理解。對于骨牌之間的排列形狀、距離等問題需要在不斷地探索中來尋找解決問題方法,從而激發(fā)孩子們發(fā)現、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幼兒不怕困難、耐心操作的科學品質。
提升點:
1.耐心操作多米諾骨牌。
2.探索排列的距離和角度,感知力的傳遞。
教學目標
1.能大膽探索多米諾骨牌的玩法,講述自己的發(fā)現。
2.通過玩多米諾骨牌,感知力的傳遞現象。
重點難點重點:知道多米諾骨牌的排列距離,喜歡玩骨牌。
難點:理解力的傳遞原理,在游戲中大膽探索多種玩法。
活動準備學具:
八小框多米諾骨牌;座位:椅子半圓形,后面四張桌子;教具:大記錄紙、筆;"多米諾骨牌"視頻。
活動內容與呈現方式(出示觀察多米諾骨牌圖片)提問:今天我?guī)硪恍┒嗝字Z骨牌,你們玩過嗎?(玩過、沒有玩過。)怎么玩?(排一排、搭一搭)大家去玩一玩,看看你們有什么樣的玩法。
1.第一次操作:幼兒自由玩多米諾骨牌,教師關注幼兒的玩法。
交流:你們是怎么玩的?教師記錄幼兒的玩法。
預設:幼兒排列骨牌豎排、橫排、堆疊、重合;有的推倒骨牌,有的`推不掉。
師:輕輕點一點第一張骨牌你發(fā)現了什么?
預設:1)一下子全倒下了,保持間距,直線玩法。
2)后面的沒有接著倒下,轉彎角度、排列方式。
3)一塊接著一塊倒下間距太大,轉彎角度太大。
4)缺乏細心,骨牌容易倒掉,沒有連起來。
2.交流、解決問題提問:那你們在玩的過程中還有什么新發(fā)現?
預設:1)骨牌與骨牌均勻、穩(wěn)定的排列,輕輕一點可以倒下。
2)相同數量的骨牌、不同的間距。
3)間距拉的很開,后面的骨牌不能跟隨倒下。
簡單的方法:倒了幾張牌?為什么后面的不倒?(解決牌之間的間距)同樣的方法:對比為什么有的倒的多,有的少呢?(解決擺的橫豎位置、間距)小結:在玩多米諾骨牌時,牌與牌之間要有一定的距離,輕輕點第一張牌時,后面的會一個接著一個倒下,這就是多米諾骨牌有趣的地方。
3.第二次操作提問:請你們再去玩一玩怎樣能讓更多的牌倒下?
觀察、交流:
1.你是怎樣讓更多的牌倒下的?
2.為什么點倒第一張牌后,后面的都會跟著倒下呢?
幼兒嘗試操作,了解骨牌連鎖反應,形成力的傳遞,PPT,感受多米諾骨牌原理。
小結:骨牌豎著時,重心較高,倒下時重心下降,在倒下過程中,把重力倒在第二、第三張一張接著一張的骨牌上,形成一種力的傳遞,所有的連鎖反應,就是多米諾骨牌效應。
其實,多米諾骨牌還可以有很多有趣的玩法。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小結:我們也發(fā)現原來玩骨牌需要細心,而且排的時候需要注意骨牌與骨牌之間的距離,保持均勻、穩(wěn)定就一定能成功。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力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認識日歷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他們在移動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紙桌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玩斜坡_大班科學教案07-07
大班科學教案:認識磁鐵_大班科學教案07-05
大班科學教案:好忙的蜘蛛_大班科學教案07-05
大班科學教案:種子變變變_大班科學教案06-30
大班科學教案:水珠寶寶_大班科學教案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