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喪葬禮儀喪服都是白色的原因
百善孝為先,中國是一個傳統(tǒng)文化底蘊豐富的國家,而在這些禮儀當中,孝道是最為重視的。提到孝道就不得不說守孝。我們都知道守孝要穿喪服,那喪服是從何時起開始是白色的呢?小編在文中告訴你答案。
中國歷史上傳統(tǒng)喪服也用白色。在中國人的葬禮上,死者的親屬朋友通常還臂挽黑紗,胸襟上別著白色的小花,以此來表達對死去親人的哀悼和敬意。
白色,往往使人聯(lián)想起冰雪、白云,給人以明亮干凈、暢快、樸素、雅致與貞潔之感。在歐洲,白色總是象征著友誼與愛情的純潔無瑕。西方人舉行婚禮,新娘的婚紗必須是白色的。在中國,古代文人志士就常以素衣寄寓自己的清高,有身份的人通常著白色——《管子·幼官》:“九和時節(jié),君服白色!
奇怪的是,中國傳統(tǒng)喪服也用白色。在中國人的葬禮上,死者的親屬朋友通常還臂挽黑紗,胸襟上別著白色的小花,以此來表達對死去親人的哀悼和敬意。而世界上的大部分國家,喪服顏色通常為黑色,以黑色表示悲哀,以白色表示喜悅和快樂。民族間的差異如此不同,這是為什么呢?
中國喪服使用白色(素服,素衣、素裳、素冠等),是從周代開始的。周代產(chǎn)生了五服制度,即按服喪重輕、做工粗細、周期長短,分為五等: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在喪禮中要求喪服是白色,禁止穿黑色的衣服,戴黑色的帽子,稱“羔裘玄冠不以吊”(《論語·鄉(xiāng)黨》)!案狒谩,就是黑羊皮,毛皮向外。喪服顏色以白色為主,已成為定制。這種制度,一直延續(xù)到清代。清代的寡婦,著雖黑色衣裙,但在喪禮上仍需著白色喪服。
中國人的喪服“尚白”,基于傳統(tǒng)文化和心理意識方面的原因,主要是三個方面:
一、原始禁忌色彩的象征和寓意,反映的是民族文化心態(tài)。
中國文化的顏色象征,建立在中國早期的政治、文化和教育狀況基礎上,具有一定的政治化和神秘化傾向。我們的祖先因為弱小,無法抗拒猛獸的攻擊,白晝下他們的心理仍暴露無遺。面對成為猛獸犧牲品的危險,對白色有一種本能的恐懼。于是,白色在中國文化里就成了一種顏色禁忌。
《后漢書·東平憲王蒼傳》載:“乃閱陰太后舊時器服,愴然動容,乃命留五時衣各一襲!薄拔鍟r衣”,是將服飾定為五色,天子在一年中的不同時節(jié),分別穿著不同顏色的衣服。其顏色為:春青、夏朱、季夏黃、秋白、冬黑。
“五時衣”中的白色,對應的是秋季。秋季,是大自然的殺氣時節(jié)。喪服之白色,既是一種復古、憶祖的祭服服色,同時也是吊喪死者的兇煞服色。
隋、唐至宋,皇帝命百官也穿著“五時衣”服飾“迎氣五郊”。明、清時,“五時衣”流行于民間。而西方文化中,顏色象征意義少了一些神秘,白色象征意義主要來自白色本身,如下雪、白花等,白色只意蘊高雅純潔,黑色才是西方文化中的禁忌色,象征著死亡、災難。
二、崇尚先人
中國喪服“尚白”禮俗,體現(xiàn)了人們對祖先的“崇敬”!妒酚洝ざY書》云:“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無天地惡生?無先祖惡出?無君師惡治?三者偏亡,則無安人。故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大戴禮記·禮三本》也說:“禮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無天地焉生,無先祖焉出,無君師焉治,三者偏亡,無安之人。故禮上事天,下事地,中事先祖而寵君師,是禮之三本也。”
“尊先祖”,是“禮三本”之一。中國人最早的服裝原料取材于麻,中國之中原地區(qū)遠古不產(chǎn)棉布,除了從自然界獲取的動物毛皮、羽毛外,最先是以葛、麻、絲帛為服裝原料。清麻脫膠和絲帛漂練之后,自然呈現(xiàn)白色,白色自然成了中國人最早的服色。白色是祖先的發(fā)明,白色喪服則體現(xiàn)了對祖先的.崇敬。
三、表達虔誠
中國喪服以白色為主,還體現(xiàn)禮的“真誠性”。喪服的原料選擇原則,是崇尚原始、質(zhì)樸、自然!秲x禮·喪服》:“喪服,斬衰裳,苴绖杖”;“疏衰裳齊”;“不杖,麻屨者”;“大功布衰裳,牡麻绖纓,布帶,三月,受以小功衰,即葛”,“小功布衰裳,澡麻帶绖,五月者”,“緦麻,三月者”。
原料的粗糙程度,古人將之與喪禮的等級掛鉤。中國古人對五種喪服制作要求不同:斬衰是五服中等級最高的一種,上衰下裳都是最粗的麻布,只裁割而不緝邊,無修飾;齊衰僅次于斬衰,穿用粗麻布制成的衣,縫邊,所以稱齊衰;大功,穿用熟麻布做成的衣,麻布細于齊衰而粗于小功;小功,穿用細于大功的麻布制成的衣;緦麻是五服中最輕的一種,穿用細麻布制成的衣。越是與死者親近的人的喪服,后天的加工越簡單,以至于斬衰的原料是生麻布。
《史記·樂書第二》:“窮本知變,樂之情也;著誠去偽,禮之經(jīng)也!(唐)張守節(jié)正義:“著,明也。經(jīng),常也。著明誠信,違去詐偽,是禮之常行也!背P兄Y,在于誠,在于去偽。所以“布筵席,陳樽俎,列籩豆,以升降為禮者,禮之末節(jié)也,故有司掌之”(《史記·樂書第二》)。鄭玄注曰:“言禮樂之本由人君也。禮本著誠去偽,樂本窮本知變。”
白色選為喪服顏色的必然性,這些是很好地說明:“君子不以紺緅飾,紅紫不以為褻服”,原因就是后天顏色通常被認為是一種“偽”,為禮之末。以麻的本色(白色)為喪服顏色,體現(xiàn)的正是為禮之本的“著誠去偽”精神。而“披麻戴孝”,便成為廣泛的民俗。后來慢慢就演變成了今天的形式,全部使用白色。
拓展閱讀:
中國喪葬的禮儀有哪些
1、通知親友
如果死者家屬有人不在時,在場的人第一件要做的事是通知死者家屬。并通知一到二位能干的、與死者關系親密的好朋友。死者家屬及親密朋友應以電話通知近親戚,即使他們住地遠,也應以電話予以通知,但如果打電話花費太貴時,朋友及較遠遠親則可以用電報予以通知。
2、死亡證明書
死亡證明書應由負責照料死者的醫(yī)生填寫。如果是猝死或意外事件死亡,或在死時因某種原因沒有醫(yī)生在場時,則應由公醫(yī)檢驗,確定死亡原因,填寫死亡證明書。這種手續(xù)必須立即完成,因為其他一切事項均需等死亡證明書完成簽證之后才能開始進行。
3、發(fā)布訃告
訃告是死者所屬單位組織的治喪委員會或者家屬向親友或有關單位報喪時使用的通知或文書。訃告通常包括死者生前職銜、死亡時間、直系親屬名字、殯葬時間及地點等。
4、陪葬衣物
負責安排喪葬的人,應在死者家屬協(xié)助下,將死者陪葬的衣服準備好,供死者穿用,陪葬的服裝無嚴格的規(guī)定,可以穿死者生前喜歡的服裝,也可以穿死者生前在正式場合穿用的服裝。年輕女子死亡時多穿白色服裝,小孩子則著學生裝。結婚戒指一般都給死者帶著下葬,而其他首飾都取下,F(xiàn)在大家都習慣在殯儀館舉行吊唁儀式、開追悼會。死者的家屬也常常在這里接見前來吊唁的朋友。
5、收送花圈
參加吊唁和追悼會的人可以送花圈表示哀悼,花圈一般送到殯儀館。死者家屬可請一人專門負責花圈有關事宜,并記錄送花圈的人名和單位,以便日后表示謝意。如果訃告已寫明有“懇辭花圈”時,就不要送花圈了,另外贈送鮮花給失去親人的要好朋友,也很有意義。喪事過后若能經(jīng)常性地贈送一些鮮花,會使失去親人的人因你持久的同情而感到安慰。
6、吊唁
現(xiàn)代喪事吊唁儀式大多都在殯儀館舉行。死者家屬也在殯儀館接見前往吊唁的親友,這樣的話,主持喪事的人應在發(fā)布訃告時把家屬到達殯儀館接受親友前往吊唁慰問的時間予以公布。其他時間,人們想前往吊唁,但又覺得自己與喪家的關系不夠密切而不便打擾時,則到殯儀館會客間,在預先準備好的簽名簿上簽名后離開即可。
7、追悼會及其儀式
不論城市或鄉(xiāng)村,不論單位或民眾家庭,人死了,開追悼會來寄托哀思,是現(xiàn)在人們常用的應當提倡的一種新式喪禮。開追悼會既是悼念死者,也體現(xiàn)了社會文明,逐漸為人們所接受。
8、遺體告別儀式
近年來,除了那些極有成就的名人學者以開追悼會的形式向死者表示哀悼外,一般人死了都只進行遺體告別儀式。
9、送葬
死者所有的家屬得知殯葬時間,應即行參加送葬,如果訃聞寫明為“家奠”時,則死者的朋友可以不必送葬。除非死者家屬另有通知請求他們參加送葬。若訃告寫有殯葬時間,地點時,可認為是正式邀請參加送葬。是否愿意參加,一切由自己決定。當然,如果你是死者家中的?、或與死者家屬為密友,不參加送葬,就會被認為是無情無義了。
10、骨灰安放儀式
安放骨灰盒的禮儀,一般在墓地進行。墓地一般立有墓碑。墓碑的正面刻有墓中人的姓名、立碑人以及立碑時間。碑的背面不刻寫碑文。死者親屬肅立墓穴前,由承祀人(墓中人的子女)手捧骨灰盒緩緩放入墓穴。然后封穴蓋頂。封穴畢,在墓碑前的親屬獻上花圈、鮮果,并行禮致哀。
11、服孝
我國傳統(tǒng)的喪服禮制比較復雜,講究“穿白帶孝”,不同的親友穿不同的喪服,持服期也不等,F(xiàn)在喪禮、喪服大大簡化,大多數(shù)人都盡可能地設法節(jié)哀,并避免讓自己悲愁心情影響別人。而穿孝服則很容易讓人回想起過去。況且,穿孝服也常常妨礙著穿著者過正常的生活。
【中國喪葬禮儀喪服都是白色的原因】相關文章:
關于中國喪葬的禮儀06-12
中國喪葬禮儀揭秘10-14
淺談鹽川喪葬的禮儀03-28
香港喪葬禮儀08-26
喪葬禮儀與風俗禮儀有哪些06-12
中國禮儀以左為上的原因08-15
壯族的喪葬禮儀結婚必看06-15
古代喪葬禮儀文化常識04-05
現(xiàn)代文明喪葬禮儀解析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