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教學下的初中生物的論文
一、雙語教學的實施方法
生物化學課程的雙語教學采取中文教材、中文授課、英文課件和英文課下閱讀的方式進行,這一方式是建立在專業(yè)需求和學生基礎之上的。本校的生物工程專業(yè)同時還要兼顧到生物知識在環(huán)境和紡織工業(yè)領域中的應用,國內外并無合適的專業(yè)教材以供使用,因此不得不采用國內通行的十一五教材而通過教學過程來達到教學需求。另外,本校是一個二本類大學,雖然在特色專業(yè)上處于國內外的領先水平,但是學生的基礎普遍較差,尤其是英語水平較低,其大學英語四六級通過率與成績遠遠不能與重點大學相比較。考慮到這一具體情況,為真正發(fā)揮雙語教學的優(yōu)勢,同時不造成學生在專業(yè)學習中的困難,教材與授課采用了中文。為了加強專業(yè)基礎知識點的學習并緊跟課程的國際研究,采用英文課件和英文專業(yè)研究文獻作為補充。從2002年開始即進行英文課件的建設工作,到2006年已經有了一整套完整的、獨立編撰的英文課件,這為雙語教學的進行提供了基礎,隨著教師專業(yè)隊伍的建設和精品課程建設的進行,課件不斷進行著細微的完善。英文支撐材料根據教學內容和課時進行安排,平均每個重點章節(jié)提供4篇左右的最新研究文獻,每4個學時左右安排一篇研究文獻,優(yōu)先選用綜述類文獻。在學生方面,要求完成文獻的深度閱讀并完成中文的內容精煉。為拓寬學生的閱讀面,中文報告中需要同時提供額外的最新研究成果。通過這種方式來保證學生真正學習課件之外的專業(yè)知識,除可以加強對生物化學課程的學習之外,還可以加深學生對生物工程專業(yè)知識體系的理解,并提升學生的專業(yè)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教師根據自身的研究方向和教學需求不斷更新參考文獻,既保證教學內容緊跟國際研究的最新方向和進展,也可促進教師的科研工作,實現以研究帶動教學和以教學促進科研的目的。
二、雙語教學的效果指標
雙語教學的效果采用課程成績作為主要指標。由于2006年之前專業(yè)建設尚未完善,因此之前的成績在一定程度上不具備參考意義,對開展雙語教學以來的生物化學課程成績進行了縱向分析。學生的專業(yè)學分績在體現雙語教學的效果上更加明顯。由于其他課程尚未進行精品課程的建設,因此生物化學課程的改革可以看作是成績提升的主要原因。生物化學課程開設于大二上學期,在此之前,僅有普通生物學和微生物學兩門生物專業(yè)課程,其他的生物專業(yè)課程均開設于生化之后,這說明雙語教學從整體上加強了專業(yè)學習效果。從逐漸減小的標準偏差上可以看到,雙語教學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提升是普遍的,并沒有拉大學生之間的差距。而正態(tài)分布上的顯著性也在逐漸升高,這也驗證了整體的學習效果提升。
三、雙語教學效果的影響因素
盡管學習中的影響因素有一定的不定性,但是結合實際教學行為,我們還是可以從學生學習成績的分析找出一些影響雙語教學效果的固定性因素。
1、學生專業(yè)基礎的`影響
從表一中可以看出,學生2013年的生化成績出現了大幅下降。由于培養(yǎng)計劃調整失誤,導致2013年的生物化學提前了一個學期,此時,學生的有機化學和微生物學課程尚未進行,這導致生物化學教學工作是在一個非常薄弱的基礎上進行的。但是學生的學習效果降低幅度過大,說明除了基礎課程的缺失外,雙語教學也明顯加劇了這一情況。根據對學生情況的具體分析和調查來看,這主要是因為沒有前設的基礎課程時,一些重要的專業(yè)名詞對學生而言非常生疏,使得課件和參考文獻的閱讀非常困難。前者使得學生在課堂上無法迅速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后者嚴重拖長了學生的閱讀、學習時間,拔高了生物化學的學習難度,從整體上影響了學習效果。從標準偏差來看,本學期的學生學習成績之間的差距也非常大,在正態(tài)分布上的顯著性也是最低的。這說明了雙語教學對學生的基礎要求是較高的,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雙語教學會嚴重影響其學習效果,加劇了兩極分化。
2、雙語教學開設時間的影響
整體上看,隨著雙語教學活動開設時間越長,學生的生化課程和專業(yè)課程學習效果也越好,這其中既有教師的因素,也有學生的因素。從教師方面來看,隨著雙語教學活動的進行,教師也更加了解學生的專業(yè)英語水平。教學工作也可進行針對性的改進,因此雙語教學活動也一直伴隨著課件的微調。當然,參考文獻的不斷更新對教師而言也是一個不斷學習整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知識面在不斷擴展、知識點的交聯程度在不斷提升,對生化課程教學的內涵理解也更加深入,教學效果也會越來越好。從學生方面來看,首先是認識上的提升。隨著雙語教學開展時間的不斷增加,學生對生物化學課程的重要性認識也在不斷提高。在雙語教學剛剛開始的幾年中,學生尚未認識到雙語教學中學習的難度、學習的自主性有深刻的認識,學習起來存在準備不足、認識不夠的情況。但是隨著年級間學生的交流和其他的課程建設措施的開展,學生在未進行生化學習之前就已經了解了該課程的教學方式,從而各自做了一些有針對性的準備。這其中包括:
(1)課件和參考文獻的傳閱精品課程網站上的課件和參考文獻下載頻率明顯增加。教師在課堂上已經提供了課件,下載次數的增加主要是由于還未學習該課程的學生為學習而進行的準備。這說明學生逐步認識到了生物化學課程學習的重要性。
(2)開放性實驗的參加生物化學的開放實驗比普通生物學和微生物學的要更難,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比例要更高,這導致學生在生物化學開放實驗中的參與度較低。然而,生化開放性實驗是真正體現了本專業(yè)的建設方向和專業(yè)內容的實驗,在整個教學體系中有重要的作用。隨著教學活動的進行,近兩年學生的參與度有了相當的提升,主要是一些低年級的學生在不斷加入,這說明學生對生化的重視程度也在提升。
3、學時的影響
除2013年由于培養(yǎng)計劃調整帶來的大幅成績波動外,其他時段的生物化學課程學習效果也出現了一定的起伏。盡管整體成績是在提升,但是偏差和顯著性卻有波動。結合培養(yǎng)計劃來看,我們認為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周學時和學期長度的波動。其中2008、2012和2014年與其他時間之間最大的不同在于這三個學年中,生物化學開設學期的周學時要低于其他學年,它們都少了六個周學時。折算起來,這也就意味著這三個學期比其他時間少了一門主干課和選修課。如果算上更長的學期時長,甚至可以認為這三個學期中少了兩門主干課。這意味著學生的學習任務比較輕松,從而普遍有較多的時間進行學習,這對學生學習難度更高的雙語課程更為有利。
4、學生人數的影響
由于培養(yǎng)計劃制定中的失誤,2014年的專業(yè)課程編排情況實際與2013年是一樣的,盡管周學時由于公共課的安排有所減少,但是這一情況不能看作是導致兩年教學活動巨大差別的主要原因。這兩屆學生之間的最大差別是在人數上,由于主要招生區(qū)域的變動,學生人數從2013年的56人下降到2014年的33人。人數的變化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課程教學結合實驗、開放性實驗,教師同學生接觸的平均時間增加了不止一倍。人數的減少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每個學生的情況都有了更充分的了解。這使得課間、實驗時都可對個別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單獨教學。雙語教學中,學生對專業(yè)名詞、科研文獻的編排理解各不相同,這也造成了每個學生所需要解答的內容也不盡相同。充分的接觸時間徹底解決了這一問題。教師在的解答在時間、內容上都可靈活掌握,學生學習起來也很輕松。同時,師生之間接觸的增加也使得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多的參考文獻,這也加強了雙語教學的效果。然而,僅僅2014年存在這種情況,下一屆學生的人數又回復到了一般水平,這對如何保持教學效果實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然,這一影響因素本質上來說也可部分歸結于學生具有更長的學習時間上,因此如何增加與學生的接觸,創(chuàng)造有效的學習時間,仍然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內容。
5、其他一些隨機性因素
在教學活動中,我們也注意到了一些其他的隨機因素,盡管這些因素對一般的教學行為都產生著相同的作用,但是由于雙語教學中面臨的時間、精力投入更大,這些因素對雙語教學的影響體現的更加明顯。第一個方面就是一些減少學習時間的隨機因素,這主要是由一些學生活動或者社會性活動帶來的,盡管在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上這些活動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我們也注意到它們有時會有一些負面影響,如何平衡好兩者之間的關系值得今后深入研究。第二個方面的因素就是一些社會性因素,這主要體現在學習與就業(yè)的關系上。由于就業(yè)壓力較大,學生在學習時對一些看似實用性較強的內容學習興趣更高,但是對一些理論性較強的內容興趣不大,這對雙語教學造成了較多的負面影響。這是因為雙語教學中使用到的參考文獻一般以較為前沿的研究內容為主,與就業(yè)需求有一定的距離。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注重闡述兩者之間的關系,從專業(yè)角度去消弭這一距離。
【實驗教學下的初中生物的論文】相關文章:
新時期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論文06-22
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措施探析論文06-22
課堂效率下的初中生物的論文05-24
實驗教學下大學物理論文06-22
探究性實驗教學初中生物的論文05-25
初中生物課的實驗教學分析論文06-22
初中生物學科實驗教學設計的思考論文06-30
關于實驗教學有效性初中生物論文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