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學校德育與心理教育結合模式新探論文
學校德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特教學校教育非常重視的一項工作。但是近些年來我們看到,雖然廣大德育教師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特教學校德育成果仍然不能令人滿意,某種程度上德育效果逐漸在弱化。與此同時,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也是全面發(fā)展教育的重要內容。正確認識并處理好德育與心理教育的關系,探索德育與心理教育有機結合的模式,對于增強特教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極為重要。
一、現行特教學校德育體系的缺陷
德育是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為理論基礎,按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受教育者實施道德品質的教育。德育包含了四個方面的內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
現行的從小學到大學的整個德育體系,主要是從德育目標出發(fā)建立起來的。這一體系存在著諸如德育起點的確定方式不夠恰當、德育目標簡單化和單一化、德育階段倒置化、德育方式相對簡單化等問題。這些問題在特教學校中同樣存在,且由于特校學生與社會接觸相對較少,德育教學過程中的外鑠化問題更加突出。
二、德育與心理教育的關系
心理教育是指依據心理活動的規(guī)律,采取各種方法和措施,有目的地培養(yǎng)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髙心理機能,充分發(fā)揮心理潛能,維護心理健康,進而促進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發(fā)展。心理教育包含各種優(yōu)良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心理咨詢或輔導、心理健康維護等方面的內容。
德育與心理教育是相互聯系的。良好品質的培養(yǎng)既是德育的內容,也是心理教育的內容;一方面心理教育構成學生道德發(fā)展的心理基礎,另一方面道德發(fā)展也有助于其健康人格的.社會化。
同時,德育與心理教育也是有所區(qū)別的。德育是用高尚的道德規(guī)范來進行教育,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并用它來分辨是非;而心理教育主要是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維護心理健康,發(fā)揮個人的潛能。
三、特教學校德育與心理教育的結合
(一)在德育工作中滲透心理教育,發(fā)揮其對德育的支持和補充作用
1.用心理教育緩解學生對德育的柢觸心理。
中高職聽障學生和普通青少年一樣處于青春期,處于從依賴到獨立自主的過渡階段,思想和行為帶有叛逆色彩,德育在他們眼中就是說教〇教師生硬地灌輸各種行為道德規(guī)范和進行思想教育,容易導致抵觸心理。而把心理教育滲透到德育工作中,就能更好把握聽障學生的心理需求和思想脈搏,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
2.用心理教育促進學生的道德內化。
德育的繢效取決于道德內化的程度,而學生的自我意識、情感和性格等心理素質是內化的決策機關和重要的調控器。高職階段的聽障學生,世界觀和價值觀已初步形成,對自身和事物有自己的認識和判斷,加上聽障所帶來的敏感、猜疑等心理特點,如果不能從他們的心理需求出發(fā),結果只能是學生表面服從而內心仍不接受。所以要靠心理機制的調節(jié)來完成將道德要求內化為個體品德和行為的過程。
3.用心理教育解決心理原因引發(fā)的德育問題。
有些聽障學生表現出來的不關心集體、小偷小摸、不遵守校紀校規(guī)等行為,表面看屬于思想道德不良,但深入分析就會發(fā)現,其中不少是心理原因導致的,如缺乏家庭溫暖、人際交往障礙等。采用心理教育的方法,不但不會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反而使其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接受了教育,解決了問題。
(二)在心理教育中滲透德育,發(fā)揮其對心理教育的導向、調節(jié)和促進作用
1.導向作用。我們現在所進行的是大德育視野中的心理教育,在價值取向上不能背離德育的方向。聽障學生在信息獲取和溝通交流方面受到一定的局限,認知上容易產生偏差,更需要德育的導向和指引。
2.心理調節(jié)作用。心理健康其實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而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也正是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念。個別聽障學生會為了要融入某一群體、獲得其認同而屈從于該群體的行為規(guī)范,出現偷竊等不良行為,這時就需要用正確的道德觀念抑制這些行為,同時鼓勵良好行為的表現,促進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形成。
3.心理促進作用?梢杂幸庾R地組織聽障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德育實踐活動,如社會實踐、文體活動、志愿者活動等。參與這些活動不僅能增強學生感性認識,考驗他們的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還能從實際遇到的問題中鍛煉他們的心理調適能力,這是單一心理輔導或咨詢所達不到的效果。
四、德育與心理教育的團體心理輔導結合模式
團體心理輔導,是利用團體的情境,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tài)度與行為方式,以發(fā)展良好的生活適應的助人過程[5]。團體心理輔導既是一種有效的心理教育方法,也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活動,在德育與心理教育的結合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長處。
特校學生普遍存在著生理或心理上的各種障礙或缺陷,他們有著類似的成長經歷,也有著和普通青少年一樣的愛與歸屬的需要,通過實施團體輔導,他們可以從同伴那兒得到支持和安全感,從而獲得安全的交流氛圍和自我探索、自我教育的機會。通過互相傾訴和交流,他們就會了解到很多同伴都有和自己類似的問題,從而減少孤單、不幸的感覺,也可以借助團體的力量,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強化自我反省意識。
如本校高職聽障學生感恩教育中的一堂課就作了如下安排:
1.破冰游戲,活躍課堂氣氛,快速集中學生注意力。
2.由動畫故事引出主題感恩,并分享感恩小故事,喚起學生共鳴,由此展開什么是感恩的討論,分小組發(fā)言,教師總結。
3.安排學生角色扮演,模擬生活中的一些場景,討論這樣的做法好不好,原因是什么。
4.告白,分別列舉父母對我們的關愛和我們對父母的關愛的具體表現,比較兩者之間數量的多少,探討原因。
5.集思廣益,生活中還有哪些值得感恩的事情,怎樣學會過感恩的生活。
6.回顧總結,以手語歌《感恩的心》結束。
實踐證明,團體輔導淡化了教師的教授功能,更多地發(fā)揮了引導、管理和調節(jié)的作用。團體輔導還特別強調聽障學生在參與過程中積極思考,用心體會,并分享感受。通過這樣的團體輔導活動,可以促使學生重新認識自己,加強對他人的關注,客觀評價身邊的人與事物,實現同伴間的互助,增加解決問題的經驗,也能培養(yǎng)社交能力,樹立團體意識,這些都是保證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道德內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團體心理輔導在特校學生德育工作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特教學校德育與心理教育結合模式新探論文】相關文章:
試析心理教育模式的建構與整合論文06-20
特教學校德育的管理論文05-28
酒店管理模式革新探析論文06-24
中小學心理教育模式探索論文06-20
聲樂學科理論的新探索教育論文07-04
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探析論文06-22
心理教育的論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