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不同年段音樂欣賞能力培養(yǎng)的有效探索論文
摘要:
小學生的音樂欣賞活動應結合不同年齡段的特點,遵循美學教育的規(guī)律,從感受和體會音樂本身的審美特性入手。本文運用行動研究法,結合音樂欣賞活動的感知欣賞——感情欣賞——理性欣賞三個階段,從不同年段學生的特點入手,探討各年段欣賞活動不同的教學側重點并提出了具體操作策略。
關鍵詞:
小學生;音樂欣賞能力;有效探索
注:本文曾獲2009年全國音樂教育論文評選一等獎傳統(tǒng)的音樂欣賞教學過分地注重專業(yè)技術教育,教學比較枯燥、單調。課堂上許多教師沒有將音樂與技能結合在一起,不是讓學生在感受、體驗的基礎上進行“雙基”的學習,而是一昧地讓學生死記硬背音樂記號與音樂術語,這種填鴨式的教學使得學生對于音樂欣賞課產(chǎn)生了極大的反感,本應該是一節(jié)享受的審美課卻演變成了痛苦的灌輸課。這樣的音樂欣賞課的形成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其一,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顯著差異,給教師的教學增加困難。學生因欣賞者水平差異而有層次上的差別。有的能一般地直接感知音響運動的變化,但還缺乏分辨美的能力。有的能用心靈感知作品的內涵,能初步地鑒別美。有的能從人文層次把握作品內蘊的含義,有較高的鑒別評價音樂及表演的能力。這種差異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
其二,教師對音樂欣賞教學的認識和能力相對缺乏。一些音樂教師認為素質教育就是“器樂進課堂”。教師們大都不愿在欣賞教學方面加大鉆研力度,很少做以欣賞為教學內容的公開課。
音樂欣賞教學首先是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一種感性認識,必須在有了感性認識的基礎之后,才能逐步進入更深層面的理性認識。欣賞音樂應根據(jù)音樂藝術的本質與特征,在不同的年齡段緊緊抓住感知欣賞——感情欣賞——理性欣賞三個階段展開教學。
從理論上講,把音樂欣賞分為以上三大階段,這既說明欣賞者的欣賞能力確實有水平的高低之分,又是為了在理論上闡述方便。而在音樂實踐活動中,我們是很難將這三個階段截然分清的,實際上它們常常相互交融、彼此滲透。所以在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條件下,我們將某個階段更為突出、更加有所側重,采用“螺旋上升式”的教學策略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
。ㄒ唬┑投危阂择雎牉橄葘,在音樂游戲中培養(yǎng)聽覺能力。
學會聆聽是進入音樂的唯一途徑,也是低段學生進入音樂欣賞課的“敲門磚”。因此引導學生學會聆聽是音樂欣賞能力的基石,也為其今后中、高年級段的欣賞埋下良好的伏筆。在低段的欣賞教學中,首先要激發(fā)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引導學生的聽覺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音樂的習慣,教授學生聆聽的方法,發(fā)展學生聆聽音樂的能力。對于低段學生聽音樂要求應以動起來聽為宜,音樂音響感知內容要明確,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體現(xiàn)低段學生的思維特點。
音樂游戲具有愉悅性和互動性,是低段學生喜愛的教學模式。但音樂欣賞教學畢竟不是唱游教學,這就要求教師掌握好尺度,不能喧賓奪主。在《星光恰恰恰》的欣賞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加深對“樂句”的理解,教師設計了一個“找朋友”的游戲,要求學生邊聽音樂邊律動,但必須在一個樂句結束時找到一個好朋友,并站在這個好朋友面前拍規(guī)定節(jié)奏。接著在音樂開始時跟在這個好朋友后面和他一起律動,由這個好朋友再在下一樂句結束時找到另一個好朋友拍規(guī)定節(jié)奏。依次類推,直到音樂結束。
這個游戲可以清楚地檢驗學生是否明白“樂句”的概念,第一次游戲時由教師與音樂素養(yǎng)較為薄弱的學生示范,先放慢速度哼唱旋律,提示學生注意聆聽音樂,有效指導學生關注“樂句”,以便幫助學生能在規(guī)定樂句內找到朋友。在第二輪的游戲中,首先邀請的是能力強的孩子當“領頭羊”,遵循“以強帶弱”的原則,讓學生在互助中體驗音樂的`樂句與美感。幾輪游戲下來,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已經(jīng)聽懂了“樂句”的概念。
(二)中段:以體驗為中心,在類比欣賞中重視情感能力。
中年級學生應結合音樂作品的欣賞,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識(如旋律進行的方式、特點和一般的表現(xiàn)意義),以進一步加強情感體驗的能力,加強對音樂形象的感受,進入比較深層的欣賞階段。在欣賞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注意傾聽或唱奏主題,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記憶力。通過辨別旋律(包括節(jié)奏)的重復、變化和對比,感受音樂的內容、情緒和感情的發(fā)展;通過聽辨音樂的對比和再現(xiàn),判斷音樂作品的段落結構。
以四年級《搖籃曲》為例,在導入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聆聽在一、二年級學唱過、欣賞過的搖籃曲,回憶是否熟悉?如果還記得住就一起來唱一唱。之后引出今天要欣賞的“搖籃曲”(勃拉姆斯),在多次不同方式聆聽、體驗的基礎上說一說這么多首搖籃曲(還包括舒伯特、東北民歌、流行樂版本等的搖籃曲)的音樂給你什么樣的感受?為什么會有這樣相同的感受?由此引發(fā)出相關音樂要素(速度、旋律、節(jié)奏等)的作用。在理解、感悟作品音樂特性的基礎上再由教師講述作曲家的一些小故事,更加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達到音樂意境的升華。
。ㄈ└叨危阂岳斫鉃槟繕,在理性分析中發(fā)展欣賞能力。
小學高段欣賞教學的重點可以在靜聽的基礎上,感受和聲在音樂作品中的表現(xiàn)效果,感受調式、調性在內的各種音樂表現(xiàn)手段的作用,不斷提高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和鑒賞能力,逐步加強對音樂作品的認識和理解。
每首流傳于世的音樂名作都蘊含著某個特定時期以及某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文化內涵,都有著深刻的時代烙印,而由于不同時代、國家和民族在音樂風格上有很大的差異,一首音樂作品又總是表達了作曲家本人對現(xiàn)實生活的感受和印象,引導學生適當?shù)亓私庖恍┯嘘P作曲家的生平與個性、作品的創(chuàng)作特征和時代背景,對于深入理解音樂作品和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在五年級肖邦的鋼琴獨奏曲《雨滴》一課中,教師通過這一作品讓學生走進肖邦,了解“鋼琴詩人”這一美譽的由來。在幾次反復的聆聽中,感受作曲家用左手持續(xù)低音和聲效果所表現(xiàn)的“雨滴”效果,指導學生從音樂的表現(xiàn)要素即音的高低長短、力度變化、旋律特點、結構發(fā)展進行分析。接著體驗用自己的聲音(即人聲)、用合唱的形式表現(xiàn)出的“雨滴”形象。中間以一段精彩的剪輯影片介紹“肖邦”的成長史,既給學生一段休息的時間,又恰倒好處利用時間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肖邦”。最后是加入打擊樂器伴奏的“雨滴”,結合前面的鋼琴、人聲用三種不同的方式共同演繹的“雨滴”……學生通過欣賞、分析音樂再回到欣賞的實踐,由感性體驗升華到理性分析,體現(xiàn)出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進入欣賞階段的理性鑒賞階段、“螺旋上升式”培養(yǎng)小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軌跡。
作為小學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的音樂欣賞活動,既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過程,也是其情感體驗的過程。因此,加強對不同年齡段小學生特點的認識、不同年齡段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目標、要求、內容的了解,將有助于課堂教學目標的制定,有助于教學方案的設計,有助于教學方法的選擇,有助于教學效果的反饋。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只有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才能有效地發(fā)展學生的音樂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音樂欣賞習慣,提高音樂感知能力和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北京師范大學公共課教材《心理學》。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5年。
【小學生不同年段音樂欣賞能力培養(yǎng)的有效探索論文】相關文章:
語文探索研究能力培養(yǎng)的論文07-04
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探索論文12-08
學生自學能力培養(yǎng)的探索論文12-02
高職學生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研究與探索論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