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體窩與交叉前溝的解剖學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研究垂體窩與交叉前溝的解剖學關系,為侵襲性垂體腫瘤手術提供準確的解剖學測量數據。方法60例成人顱底標本以顱底蝶鞍區(qū)垂體窩中心為基點,測量距交叉前溝后緣中點、左視神經顱口外緣、右視神經顱口外緣的距離及垂體窩左右徑、前后徑、上下徑。結果基點距離交叉前溝后緣中點、左視神經顱口外緣、右視神經顱口外緣的距離分別為(9.62±0.36)mm、(21.12±3.08)mm、(21.34±3.12)mm;垂體窩左右徑、前后徑、上下徑分別為(13.92±1.96)mm、(10.36±2.12)mm、(10.36±2.12)mm。結論了解垂體窩與交叉前溝的解剖關系,為術中切取侵襲性垂體腫瘤提供準確定位,提高手術的安全性。
【關鍵詞】垂體窩;交叉前溝;垂體腫瘤
垂體窩位于蝶鞍體正中,容納腦垂體,成人垂體大小約為1.0cm×1.5cm×0.5cm,質量約為0.5~0.6g[1]。垂體腺瘤在組織學上屬于良性腫瘤,但有些垂體腺瘤呈侵襲性生長,侵犯周圍組織結構骨質、神經、硬膜、鞍上、鞍旁、腦組織等[2]。近年來,隨著顱底外科手術的廣泛開展,對顱內手術要求做到手術視野的最大程度暴露,病灶的完整切除以及最小損傷[3]。但垂體窩范圍較小,僅為12~15mm直徑的圓形區(qū)域[4],而垂體瘤手術特點是入路深、視野小,容易損傷垂體周圍神經、血管、骨膜等結構。走行交叉前溝的視交叉是最容易受到損傷的,目前臨床醫(yī)生對垂體窩和交叉前溝的關系缺乏準確的解剖數據,本研究對60例干燥成人顱底進行解剖觀察及測量,以便為臨床侵襲性垂體腫瘤手術提供準確的解剖學測量數據,現報道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蚌埠醫(yī)學院人體解剖學教研室提供60例干燥成人顱底標本,不分男女,顱底內面完全暴露。游標卡尺(精確度0.02mm)。1.2方法由同一人以顱中窩的垂體窩中點為測量的基點(O點),測量基點至交叉前溝后緣中點(B點)和左右視神經管顱內口外緣(A點和C點)的距離,并測量垂體窩左右徑、前后徑、上下徑,每個數據連續(xù)測量3次。1.3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
2結果
垂體窩正中心(O點)距離左右視神經顱內口外緣的距離分別為(21.12±3.08)mm、(21.34±3.12)mm;垂體窩正中心(O點)距離交叉前溝后緣中點的'距離(9.62±0.36)mm;垂體窩左右徑、前后徑、上下徑分別為(13.92±1.96)mm、(10.36±2.12)mm、(10.36±2.12)mm,見圖1。O:基點;A:左視神經顱內口外緣;B:交叉前溝后緣中點;C:右視神經顱內口外緣。
3討論
腦垂體位于顱中窩底蝶骨體上方,其中部凹陷為垂體窩,容納腦垂體[5],其周圍分布有視神經、下丘腦及一些重要腦神經等組織。垂體瘤是神經外科常見的良性腫瘤,由垂體前葉細胞分化異常引起,在顱內腫瘤中僅次于神經表皮性腫瘤和腦膜瘤,約占全部顱內腫瘤的10%[6]。垂體瘤大部分是良性腫瘤,然而侵襲性的惡性腫瘤目前發(fā)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并對垂體周圍的結構造成一定的侵襲和壓迫等損害,產生一系列的并發(fā)癥。由于交叉前溝距垂體近,而其中走形的視交叉是最容易受到惡性垂體腫瘤侵襲。目前惡性垂體腫瘤治療主要以手術為主,其中經鼻蝶入路為主要手術方式[7],但這種手術方式存在入路深、視野狹窄、看不清周圍的結構等缺點,因此,熟悉垂體窩以及與交叉前溝的解剖位置關系,對臨床惡性垂體腫瘤手術的操作定位及術后康復護理有重要意義。由本研究所測數據可知垂體窩的大小相對較小;距離視交叉前溝和周圍重要結構較近。圖1顯示垂體窩的前、后、下都由骨性組織構成,前面為鞍結節(jié),后面為鞍背,下面是垂體窩的底,且各個結構間的距離都特別近,若惡性垂體腫瘤特別大會導致周圍的腦組織和腦神經的損傷,同時也會產生一系列的并發(fā)癥,對診斷和治療產生一些困難和并發(fā)癥。鞍結節(jié)前上方有一橫行的交叉前溝,視交叉走形在其中,終止于兩側的視神經孔。垂體窩正中心(O點)距離交叉前溝后緣中點的距離僅(9.62±0.36)mm。有研究認為[8]發(fā)生在鞍區(qū)的垂體瘤會向鞍膈的上前方生長,導致對視交叉或視神經直接產生壓迫,此外,腫瘤壓迫視神經相關血管造成了視神經循環(huán)障礙,同樣也會造成患者視力障礙,嚴重會致盲。因此,了解垂體窩和交叉前溝的解剖關系,可有效降低垂體腫瘤手術操作過程中的風險,并可以根據產生的并發(fā)癥做出準確的診斷,提高手術的療效,減少術后并發(fā)癥,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代永慶,錢亦華,申向竹.鞍區(qū)腫瘤切除術經眶上外側入路與單側冠狀入口經額入路的對比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6,45(17):2402-2404.
。2]張猛,李維平.垂體瘤發(fā)病機制的分子學研究進展[J].中國神經腫瘤雜志,2010,8(4):282-286.
[3]孫寶賓,王錫海,顧建森,等.鼻內鏡下單鼻孔經鼻蝶垂體瘤切除術中鼻腔結構的保護[J].中國內鏡雜志,2015,21(1):62-64.
。4]先德海.以翼點中心部為基點顯示顱中窩結構的應用解剖學研究[J].瀘州醫(yī)學院學報,2011,34(6):657-758.
。5]潘昌遠,葉叔文,李來友,等.垂體轉移瘤的臨床與MRI表現[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09,19(2):139-141.
。6]方學文,趙建華,常順.神經內鏡下經單鼻孔蝶竇入路垂體瘤切除術的臨床效果分析[J].現代預防醫(yī)學,2014,21(14):2682.
[7]程友,李澤卿,張勇,等.經鼻蝶垂體瘤切除術后腦脊液鼻漏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2014,20(2):134-136.
[8]丁學華,王志潮,廖建春,等.內窺鏡下經鼻蝶切除垂體瘤鞍區(qū)應用解[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03,21(5):419-420.
【垂體窩與交叉前溝的解剖學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影像解剖學研究論文11-02
交叉網絡營銷論文11-07
蛋白水平對溝鯰影響研究論文11-05
小學生窩溝封閉感受作文04-19
院前急救學科建設研究論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