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想母親的味道隨筆
米粉粑又叫餃子粑,或蒸米粑,是流行于贛北的一種民間小吃。制作米粉粑得用上好的晚稻米,浸泡后淘凈米糠、雜質(zhì),瀝干水,隔水蒸至大約七分熟,攤開冷卻后,磨成細(xì)細(xì)的粉末(現(xiàn)在基本上不用人工磨,而是用機器)。揉粑粉(同和面差不多)很有講究,比和面更費勁。得用滾沸的水摻入米粉中,用雙手反復(fù)揉搓,至水和粉完全融合,變成一個大大的粉團(tuán),軟硬適度不沾手才行。然后取一小團(tuán)粉在手心搓成圓形,按扁,雙手同時快捏成鍋狀!板仭痹奖,吃的時候口感越好。當(dāng)然,太薄了,容易破喲。這是一個技術(shù)活,比包餃子難多了。接著就是把事先準(zhǔn)備好的餡放進(jìn)“鍋”里,包成餃子形狀,個頭比餃子大。米粑餡隨個人喜好,無論酸辣,無論葷素皆可,不用像餃子餡那樣剁碎。最后一道工序則是把做好的米粉粑放在蒸籠里蒸熟。待火候一到,那剛出籠的米粉粑熱氣騰騰,晶瑩剔透,潔白似雪,芳香四溢,令人食指大開。輕輕咬一口,哇塞,太好吃了,簡直是世上少有的美味佳肴!
我的家鄉(xiāng)是鄱陽湖畔的魚米之鄉(xiāng),盛產(chǎn)大米。以米粉為原料的米粉粑自古至今在民間流傳,長盛不衰。逢年過節(jié)壽誕喜慶,家家戶戶均制作米粉粑以示慶賀,并用來款待賓客,祭祖拜神。我小時候盡管家境不是很富裕,但米粉粑卻沒有少吃。母親心靈手巧,能把清貧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逢年過節(jié)自不必說,連我們兄妹幾個每年的生日,都能吃上色鮮味美的米粉粑。沒有豬肉不要緊,到塘里撈一些蝦米,蘿卜蝦米做粑餡,異常鮮美;又泡上自家自留地里種的黃豆,制作出白嫩白嫩的豆腐,韭菜拌豆腐,又是一款美滋滋的粑餡;還有辣椒炒茄子,那種又香又辣的感覺,刺激得你的'味蕾舒服極了。每當(dāng)家里做米粉粑的時候,我總是興高采烈地給母親打下手。一邊看著母親不厭其煩、忙忙碌碌地做著每一道工序,一邊等待著米粉粑蒸出鍋那激動人心的時刻。饞蟲這時按耐不住了,在肚子里焦躁不安地蠕動。于是趁著包粑餡的便利,先嘗嘗蘿卜里的蝦米,再品品韭菜中的豆腐,嘴里不停地砸吧著:“好吃!好吃!”母親笑罵道:“饞貓!看你把餡都吃完了!”緊接著她便用筷子夾著一塊大大的豆腐往她自己嘴里送,“這豆腐是不是有點兒咸呢?”我不禁偷著樂。也許是我心不在焉,老想著吃,半天也包不成一個,樣子還挺難看。母親則像變戲法一般,一搓,一按,一捏,一團(tuán)粉在她手里像蝴蝶般飛舞著,旋轉(zhuǎn)著,霎時就成了一個有棱有角、模樣俊俏的餃子粑了。不多會兒,幾十個白白胖胖的米粉粑就整整齊齊地橫臥在蒸匝上。用大火蒸二十分鐘左右,揭開鍋蓋,一陣熱浪撲面而來。母親趕緊用手蘸著冷水,麻利地將米粉粑一個個撥動,以免互相粘連。這熱騰騰的米粑色澤像晶瑩透亮的白玉,質(zhì)地柔軟而富于韌性,濃香撲鼻,吃起來口感最好。待涼了以后,色香味都遜色許多。
自從上大學(xué)以后,就很少有機會吃到母親的米粉粑了。寒暑假回家,母親每次都特地為我制作,以解我的饞癮。在縣城工作的時候,那里也有制作米粉粑的風(fēng)俗,但味道與母親做的相去甚遠(yuǎn)。因為離家近,還偶爾回去打牙祭。有時母親把加工好的粑粉帶到縣城來,蒸好后分給住在附近的同事吃,同事對我母親的手藝總是嘖嘖稱贊。如今故鄉(xiāng)遠(yuǎn)在千里之外,難得回去一趟。每逢佳節(jié),總是情不自禁想起故鄉(xiāng)的米粉粑來。那一只只玲瓏剔透的米粉粑,散發(fā)著濃濃的故鄉(xiāng)的味道,包裹著深摯無私的母愛,蘊含著溫暖幸福的記憶。
【懷想母親的味道隨筆】相關(guān)文章:
懷想巴黎隨筆02-09
懷想母親作文07-04
雨的懷想教師隨筆06-12
月下懷想隨筆02-12
清明懷想-心情隨筆04-28
靜默懷想散文隨筆06-15
2018的懷想散文隨筆06-28
味道隨筆06-12
懷想母親的高二作文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