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紀錄幼師教育隨筆
04年我曾經(jīng)跟隨朱家雄教授一起研究了《解讀童心》的課題,研究的重點就是記錄孩子的行為,解讀行為背后孩子的經(jīng)驗,讓作為老師的自己學習去看懂孩子的學習,從而真正的走近孩子,實施適合每個孩子的教育。
那時的研究是在懵懵懂懂中邊實踐邊感悟邊整理,有了一些獲得但還是缺乏理論的支撐。而今,我翻看了一本《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個體學習與集體學習中的兒童》書籍,讓我深深的感受到那時的研究那時的記錄是多么有意義的一件事,是蘊含著豐厚內(nèi)涵值得教師好好探究的一門學問。
聯(lián)想到現(xiàn)在名師班里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何為名師?我想只有一個能真正理解兒童讀懂兒童的老師才能算得上是一位名師。那么怎樣才能“讀懂”呢?就像朱家雄教授在此書的序言中所指出的:孩子是本讀不懂得書,“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其意義并非是要客觀地、真實地去看清楚兒童在學些什么或者是如何在學習的……“看得見”依賴于記錄,這本書里的“記錄”并非一般意義上的記錄,即非看到什么記什么。這里的“記錄”意味著作者對所記錄的兒童的學習是經(jīng)由了選擇的過程,也經(jīng)由了意義賦予的過程,記錄就成里“紀錄”。紀錄是使學習過程的本質(zhì)和每個兒童使用的`學習策略看得見(盡管是局部的)……紀錄使解讀、重溫和評估可以隨時隨地地進行……紀錄可以從認識論的視角下學習……
“紀錄”常常是我們教師撰寫案例的一種手段,通過實錄兒童的活動過程,分析看到的兒童可能獲得的經(jīng)驗,思考自身的教育行為如何有效地推動兒童的發(fā)展。但是這樣的一個過程中我們應該關注到紀錄的過程是辨證的,以情感為紐帶,也是富有詩意的,紀錄不僅伴隨著知識建構(gòu)的過程,在一定意義上紀錄孕育了知識建構(gòu)。紀錄是一種敘述形式,既是每個人內(nèi)部的交流,也是人際之間的交流,因為紀錄為紀錄者和閱讀紀錄的人提供了反思和學習的機會。
“紀錄對于孩子來說有特別的價值,因為孩子們可以在描述的形式下,面對他們自己所做的一切,看到老師從他們的工作中提煉出的意義。在孩子的觀點中,這就意味著他們所作的是有價值有意義的。由此,他們從無名小卒的不被察覺狀態(tài)走出,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存在”,發(fā)現(xiàn)自己所說和所做的是重要的,被別人傾聽和欣賞:這就是價值!碧貏e喜歡這段話,做老師就應該把每個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去尊重去欣賞。書中提到“馬提古茲曾經(jīng)說,我們需要這樣的教師:有的時候是指導者,有的時候是設計者,有的時候是幕布是背景,有的時候是督促者。教師應該是既甜蜜又嚴格的,他是個電工,他分發(fā)顏料,他甚至是觀眾——有時觀看,有事鼓掌,有的時候保持沉默,充滿感情,有的時候提出質(zhì)疑,有時熱情鼓掌!
紀錄讓孩子的學習看得見,紀錄讓老師的學習看得見。
【重溫紀錄幼師教育隨筆】相關文章: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重溫“紀錄”06-29
善待孩子幼師教育隨筆10-10
保持微笑幼師教育隨筆06-21
幼師教育心得感悟隨筆08-23
重溫昨天的高一隨筆05-01
教育孩子要注意方法的幼師隨筆09-23
幼師教育心得隨筆(通用10篇)06-20
我只想讓您抱抱幼師教育隨筆03-20
他不哭了新手幼師教育隨筆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