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想
安排一課時。
先進行朗誦訓練,請七位學生依次分別朗誦七部分內(nèi)容,要求準確且感情充沛。在基本掌握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抓住每部分的關鍵語句,來體會文章要表達的思想;明確本文不是單純的寫景狀物,而是要表達出作者對秋天深刻內(nèi)涵的認識。另外,還要引導學生學會掌握本文寫作手法豐富,修辭靈活多變的特點。整堂課以教師提問來帶領學生展開對文章的深層次的探討,學生參與討論和改寫,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一、課前準備。
1.學生通過查字典,掌握下列詞語:
干癟 憔悴 吞噬 殷實 歸宿 溫馨 寵愛 殷勤
諂媚 青睞 親昵 理睬 莠子 秕子 虬枝 凍煞
2.把本文出現(xiàn)的成語摘抄在筆記本上,并弄懂意思。
例如:五彩繽紛 憂心忡忡 勃勃生機 弱不禁風……
3,準備教具。師生各自拿來一些與秋天有關的東西,事先擺放在教室里。例如:香山紅葉標本、沒有成熟的水果、成熟了的谷穗、玉米、南瓜、蘋果……。
教師準備一幅法國名畫《拾穗者》的投影。準備一臺錄音機,在做改寫練習前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這些教具安排在講課過程中使用,目的是生動、活潑地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
二、可用下面的問題引導學生自讀課文,領會作者的透辟見解。
1,提問:本文為什么沒有寫其他秋月、秋雨、秋夜、秋聲等也與秋天有密切關系的事物?
提示:本文不是為寫景而寫景,而是要寫出秋的內(nèi)涵。
答案:(可以先不做解答,待最后闡明“秋魂”的實質時再明確結果。)
2.對“秋實”一段中“風吹雨打”、“光射日曬”的含義如何理解?
提示:不成長,談不上成熟。而成長的路上,陪伴你的肯定會有“風吹雨打”、“光射日曬”。有句歌詞唱得好:“別說風雨總無情,有多少小花開在風雨后。莫說人生路難行,條條道路都有人走!(請同學分別品嘗未成熟的酸蘋果或酸葡萄及熟透的水果,加強感受。)
答案:秋實代表成熟,這份成熟的獲得是經(jīng)過大自然的“風吹雨打”、“光射日曬”所帶來的。難道我們的人生不也是在這些挫折、磨練及恩賜、關懷下長大的嗎?正所謂“不經(jīng)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本文題記中所說的“成熟的頭腦”談的就是這層意思。
3.“秋色”、“秋味”這兩段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體會一下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提示:文體像童話,平和、委婉,有親和力。
答案:形式上有一種現(xiàn)場感,仿佛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們圍坐在一起討論問題,氣氛親切、和諧、活潑。引發(fā)人們思索:秋天并不是單調、肅殺的,而是色彩繽紛,多姿多彩的;秋天也并不是乏味、無聊的,它恰如人的一生,充滿了酸、甜、苦、辣。
4,“秋風”、“秋葉”兩段體現(xiàn)了什么人格化的精神實質?
提示:這兩段都用了“母親般的關懷”來描述秋風的“道是無情卻有情”,秋葉的“化做塵泥更護花”的博大胸懷和徹底奉獻精神。(在原文中有明顯的語言標志。)
答案:作者在這里要倡導的就是友善、關懷和助人為樂的精神。
5.“秋土”、“秋景”兩段中運用了對比手法,這對表達感情有什么作用?
提示:課文中運用對比手法,熱情地贊頌了秋土的真誠、公允,強調了一份耕耘收獲的道理;贊美了秋野的寬容、博大一多情不被無情惱。(展示《拾穗者》的圖畫)
答案:對比的效果鮮明,有利于表達強烈的感情,褒貶的色彩濃厚。
6.試將本段中“秋景”題目改為其他名字。
提示:“秋景”中主要的描寫對象是大地,而秋景應該是全面的,包括各種色彩、各種事物;既有地面的又有空間的,既有近景的又有遠景的,既有單個的又有整體的。
答案:綜上分析,本段標題可以改為“秋野”一秋天的原野,似乎更恰當。
7.試著模仿原文的寫作手法將“秋景”一段改為對秋天的整體描述。(課上口頭練習,課下完成在作業(yè)本上。)
提示:可以在練習之前放《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曲,突出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也應是歡樂的季節(jié),未必只有蕭瑟與肅殺;同時引導學生運用擬人、對比等手法描寫表象,挖掘內(nèi)涵。
8.聯(lián)系問題1和問題7,概括對“秋魂”主題的理解。
提示:“魂”在這里指的是一種精神,它包含了堅韌、豐富、深刻、真誠、公允、友善、寬容,助人為樂和甘愿奉獻這些人世間優(yōu)秀的品質。秋雨、秋月、秋夜、秋聲等不是不可以寫,是否要寫取決于能否寫出“秋魂”的實質。由此,再次明確本文不是一篇重在寫景的散文,作者抓住了秋天人格化的本性,運用反常之理,贊美秋之韻味,秋之精神。其思辯性、哲理性比較強。這也正是這篇文章與眾不同之處。
(章海蓉)
[秋魂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4.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5.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10.送東陽馬生序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