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志良
《狼》和《宋定伯捉鬼》再次收入初中語文新教材(第一冊),說明了這兩篇古代小說無論思想性還是藝術(shù)性,至少在當時確具有典型性,F(xiàn)兩篇課文都作了課內(nèi)自讀課,我覺得,老師在指導(dǎo)學(xué)生學(xué)習(xí)時重點應(yīng)放在小說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上。在掃清語言障礙的同時看看兩篇課文塑造的人物究竟有何相似之處,以互為映襯、相得益彰。
-ナ紫齲兩文都突出塑造了智勇雙全的正面人物形象。
-ハ瓤礎(chǔ)端味ú捉鬼》(選自《搜神記》,以下簡稱《宋》)中的宋定伯。他“夜行逢鬼”,卻不是魂不附體,而是坦然應(yīng)對。須知,在迷信盛行的東晉時代,人人都相信鬼、懼怕鬼,不怕鬼要有何等勇氣!更令人驚嘆的是,當鬼反問他是誰時,他竟“誑之”也是鬼,完全不把眼前的小鬼放在眼里。鬼想試探他,要“共遞相擔(dān)”,他明知是“鬼”計,也沒有退卻。當暴露出自身缺陷時,以“新死,故身重耳”,機智地繞過了鬼的疑慮,還巧妙地套出了鬼的忌諱,最后終于在宛市順利地制服了鬼。這樣,一個大智大勇的人物形象就赫然站在了我們的面前。學(xué)生只要真能把握住宋定伯這個人物形象,也自能把握小說“人能勝鬼”這個主題。
-ハ啾戎下,《狼》中的屠夫稍有遜色。他遇狼后先是“懼”,“以骨投之”。但我覺得這無損于屠夫智勇雙全的形象,倒讓讀者覺得小說更有真實感,“晚歸”卻遭遇了兩狼呀!當年武松過景陽岡也是開始不信有虎,但見真有虎的榜文,不是也想“發(fā)步再回酒店”嗎?何況,“以骨投之”,多少也有一點機智在里面,他哪知惡狼竟如此貪婪,非要他的命不可。蒲松齡塑造人物令人稱道的是:當屠夫投骨失效后,他拋棄了幻想,準備與狼決一死戰(zhàn)。然而他也沒有硬拼,而是充分利用外物,“奔倚”打麥場的柴堆下面,面對著兩狼,使之不能形成前后攻擊的局面,然后充分利用戰(zhàn)機,把兩只狼用刀砍死--屠夫這個大智大勇的形象到這里才算塑造圓滿。因此,《狼》文較《宋》文多了人物性格發(fā)展的復(fù)雜歷程,這也大概就是文學(xué)史家稱《聊齋志異》“把我國文言小說推到更高的階段”的緣由吧。
-プ苤,兩篇小說都通過智勇雙全人物形象的塑造,告訴我們:只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正義就肯定戰(zhàn)勝邪惡。邪不壓正,這是歷史向人們所昭示的規(guī)律。
-テ浯危作為寓言體小說,兩文都成功地塑造了反面(人物)形象。
-ス硨屠嵌枷笳髁巳死嗌緇嶂械男岸袷屏ΑF涔餐特點是:狡詐、貪婪、兇殘而又愚蠢!端巍肺闹械墓砺犓味úf“欲至宛市”,他也說“欲至宛市”,巧合乎?否!無非是想趁同行弄清宋定伯的真相,然后置他于死地。其接著提出的“共遞相擔(dān)”的建議也明顯在與“人”挑戰(zhàn)。但在人類正義力量面前,它又顯得十分幼稚、愚蠢,輕易地暴露了“惟不喜人唾”的生理弱點,而終被宋定伯將之化為一羊。與之相比,《狼》中的兩狼同樣狡詐。為什么要“綴行”屠夫“甚遠”?找機會唄。擇僻靜之處,待天再黑點,可利用“綴行”機會熟悉了解對手。而面對屠夫扔下的骨頭,他們一方面不客氣:吃;一方面“一狼得骨止而一狼仍從”:你屠夫休想借機溜掉!更讓人驚奇的是兩狼在柴堆前的表現(xiàn),它們心照不宣,配合得是何等默契:一狼“目似瞑,意暇甚”--麻痹、穩(wěn)住對方;“一狼徑去”--“徑去”,徑直地離開屠夫,再繞到屠夫背后的柴堆打洞,以造成前后夾擊之勢,何等狡猾,可謂用心良苦!然而,作品就是這樣通過反襯,有力地突出了“人”是大寫的“人”。在任何魑魅魍魎面前,人是永遠不可戰(zhàn)勝的。
-プ凵纖述,作為文言志怪小說,《狼》和《宋定伯捉鬼》在人物塑造上是異曲同工,交相輝映。毋庸諱言,《搜神記》作為我國古代志怪小說的代表作,《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較多地受了其影響。蒲松齡在《聊齋自志》中說得很清楚:“才非干寶,雅愛搜神;情類黃州,喜人談鬼。聞則命筆,遂以成編。”因此,《聊齋志異》與《搜神記》的淵源關(guān)系是不言而喻的。作為教學(xué),我們也應(yīng)有意識地將它們結(jié)合起來。通過比較學(xué)習(xí),將能收到更好的教學(xué)效果。
中國基礎(chǔ)教育21世紀
[大寫的人--《狼》與《宋定伯捉鬼》人物談]相關(guān)文章:
6.與春節(jié)有關(guān)的人物故事
7.木蘭詩的人物特點
8.宋詞的人生哲理
9.狼來了的人生哲理
10.最溫馨的人物剪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