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非
之所以強調(diào)要“老老實實地去寫”,并非我的學生品格不誠實,而是因為他們的文章太“花”。不知什么時候興起來的,剛剛高一的學生,文章開頭,二話不說,劈頭蓋腦就是一組排比句!或風花雪月,纏綿悱惻,或激情慷慨,熱淚翻滾……像我這樣進入老境的,看了就有點受不了,像是看到陌生人強行擠進門來獻花、送禮。這些學生的招式,如程咬金的三斧頭,一組排比句過去,其后也就沒有什么像樣的話了。--當然,這種過于急切的排比表達,也會讓教師像接連挨了三悶棍,昏頭暈腦之下,給出一個高分。
我們以往的經(jīng)驗,寫到需要的地方,為了增加議論的力度和表達的語氣,或是為了必要的抒情,可以在敘述中間或結(jié)束之處,適當?shù)厥褂门疟,表現(xiàn)自己的情緒,以給讀者留下較深的印象。為什么會出現(xiàn)濫用排比句的現(xiàn)象呢?“這是中考前老師教的”,學生說。因為考試作文,閱卷教師快速閱卷,不一定會看見“漂亮話”,那就得“把花戴在最顯眼的地方”,于是排比句的位置最終調(diào)往開頭,成了蒙人的“三板斧”了。又因為用了這種方法至少沒吃虧,甚或討了點便宜,于是競相仿效,流行開去。
還有一種“花”,是裝腔作勢說大話,背后好像也有老師的影子(我說這樣的話不怕得罪同行:應試教育的報應來了,當年用這類路子寫應試作文的一代學生,現(xiàn)在已經(jīng)站在講臺前了)。比如,有些老師為了讓學生文章“大氣”,不是鼓勵他們多讀書,攀登精神高地,不是引導學生質(zhì)樸為文,我口說我心,而是讓他們多背豪言壯語,以勢壓人。我每次在文章中看到“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都不以為然:學生不是會背“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一將成名萬骨枯”嗎?怎么就這么缺乏人文教養(yǎng),缺乏悲憫情懷?在高中生作文中,還經(jīng)?吹竭@樣一句豪言:“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起地球!”--不斷地看到學生發(fā)出這樣豪邁的呼喊,聽多了,也許你會慶幸:幸虧沒有誰能給他一個“支點”?墒乾F(xiàn)在我的問題是這樣的:他們?yōu)槭裁匆扒说厍颉保克麄儼训厍蚯似饋硎窍胱C明什么?證明他們野蠻嗎?證明他們有毀滅一切的力量嗎?我不明白,青年為什么如此不敬重地球?據(jù)說這句話最早是阿基米德說的,他惟恐世人認為他發(fā)現(xiàn)的杠桿原理不重要,于是一定要說得驚天動地,其實他才不會犯傻地去撬地球呢。
不好的文風也來自學習的環(huán)境。我在一所學校就看到張貼的“排比句”:“……給你一部歷史,讓你翻閱;給你一種文化,讓你感受;給你一些時間,讓你安排;給你一個舞臺,讓你表演;給你一些機會,讓你創(chuàng)造;給你一個期待,讓你自我成長……”因為處處可見,幾乎每名學生都熟悉這段話了,但是如果推演到“給你一個支點,讓你去撬起地球”,就能看出思維與文風方面的缺憾了:應當屬于學生的一切,包括時間,竟都是學校“給”的,而不屬于學生自己!--學生在這種文風的影響下,他動不動說要“撬地球”,他甚至對自己也不負責,也就很自然了。
有一次作文大賽頒獎大會,學生和作家交流,聽到有學生問作家黃蓓佳:“為什么你的作品文字總不太華麗?”--學生的提問令我驚異,沒想到一些同學習非成是,竟以為他們從老師那里學來的應試技巧不但可以打通高考之門,也能指導文學創(chuàng)作,認為“華麗”應當是文學追求,這就近乎荒唐了。黃蓓佳當時回答說,我只想讓讀者關注我要表達的意思,我不需要華麗的詞藻堆砌,否則我就不是黃蓓佳了。我注意到那位提問的學生仍然一臉困惑。的確,他已經(jīng)接受、并已成癮的東西是不會因為一位作家的意見而放棄的。
由于在考試作文評價中良好的文風并未顯優(yōu)勢,一些教師主張的簡約平易文風就很難推行。學生追求形式,往往東施效顰。比如,很多高初中學生的作文,雖然千字不足,卻是前有“題記”后有“后記”,語言花里胡梢,而且很多是模仿甚至抄來的!肮堋焙艽螅瑓s是虛張聲勢,正文一無可看,以丑為美,自得其樂。令人遺憾的是,這也來自一些教師的“指導”,其基本思路,可能也和“把花戴在最顯眼的地方”同出一轍。
如今的教育教學過于功利,沒有直接的“好處”,學生不屑于去做,教師也懶得教。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抒真情,說真話,質(zhì)樸為文,究竟是多難的一件事呢?我看是不為也,非不能也。遠的不說,就說語文教科書,成百篇文章,有哪一篇是教你學花架子、野路子的?
我同時認為,雖然青少年中任何風氣的形成都會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具體在文風問題上,作為語文教師自身的認識,往往特別重要。
[老老實實地去寫]相關文章:
2.怎么去寫入黨申請書
3.深情地歌頌青春
4.的地得微課課件
8.惋惜地要怎么造句
9.金色的草地課件
10.哭天搶地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