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導(dǎo)入】(2014江蘇卷)
休暇日訪王侍御不遇 韋應(yīng)物
九日驅(qū)馳一日閑,尋君不遇又空還。
怪來詩思清人骨,門對寒流雪滿山
訪隱者不遇成二絕(其二)
城郭休過識者稀,哀猿啼處有柴扉。
滄江白石樵漁路,日暮歸來雨滿衣。
(1)請簡要分析第一首詩中作者情緒的變化過程。(3分)
答案:乘興而往--悵惘不遇--欣賞嘆慕。
解析:“九日驅(qū)馳”是欣然前往的,“尋君不遇又空還”是悵惱的,友人“詩思清人骨”是值得欣賞的。認(rèn)真把握、解讀每句詩,情感的體悟應(yīng)該沒有什么問題。
(2)第二首詩中從哪些地方可看出“隱者”的身份?請簡要概括。(3分)
答案: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與漁樵為伍;居室簡陋。
解析:“城郭休過識者稀”,是言不要經(jīng)過城郭,因為認(rèn)識他的人少;“哀猿啼處”,是言他住在深山老林里,不然哪里來的“猿啼”;(此句有點深)“柴扉”,是言他家居簡陋;“漁樵路”,是言他過著漁樵生活,是隱也;“日暮歸來雨滿衣”,是言他完全與山相融也,亦隱也。
(3)請分別賞析兩首詩結(jié)句的表達(dá)效果。(5分)
答案:第一首詩的結(jié)句,通過描寫友人住處環(huán)境,揭示其詩歌獨特風(fēng)格的成因,并暗寓對友人品性的贊頌。第二首詩的結(jié)句,通過描寫詩人不遇隱者、日暮歸來而雨濕衣衫的情景,突出訪人的執(zhí)著和情懷的深摯(或:通過想象隱者日暮歸來而雨濕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文學(xué)作品的語言。首先理解兩句的基本含義,再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分析每句對詩歌主旨及結(jié)構(gòu)方面的作用。第一句與“怪來詩思清人骨”形成因果關(guān)系,也是詩人情感凝結(jié)處,第二句存在理解的多向性,可以從正面展現(xiàn)詩人自己的情態(tài),也可以從側(cè)面襯托隱者的生活狀態(tài)。
【再見李白】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其詩歌總體風(fēng)格豪放俊逸,清新飄逸,氣勢磅礴,大氣十足。既反映了時代的繁榮景象,也揭露了統(tǒng)治階級的荒淫和腐敗,表現(xiàn)出蔑視權(quán)貴,反抗傳統(tǒng)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并具有浪漫主義精神。
【作品背景】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由于 道士吳筠的推薦,李白奉詔來到京城長安。 他本想能夠施展才能,有所作為, 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詞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與權(quán)貴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寵臣高力士脫靴,得罪京城權(quán)貴,受到排擠,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賜金放還”!坝刹家露湎唷钡膲艋镁痛似茰。離開長安后,與杜甫、高適游山東,在兗(Yǎn)州話別,準(zhǔn)備南游吳越,臨行作本詩,借以表白心情。李白有“濟蒼生,安黎民”的遠(yuǎn)大抱負(fù),但每每受挫。李白詩中展示的精神翱翔,大多是建立在現(xiàn)實的苦悶之上。本篇作于李白在長安受到權(quán)貴排擠出京的第二年,借夢游表示自己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反抗。
【題解】殷璠《河岳英靈集》收此詩題為《夢游天姥山別東魯諸公》。后世版本或題為《夢游天姥吟留別諸公》,或作《夢游天姥吟留別》,或作《別東魯諸公》。天姥山;在今紹興新昌縣東五十里,東接天臺山。傳說曾有登此山者聽到天姥(老婦)歌謠之聲,故名。選自《李太白全集》。唐玄宗天寶三年(744),李太白在長安受到權(quán)貴的排擠,被放出京。745年,他將由東魯(山東)南游會稽(紹興,越州),寫了這首描繪夢中游歷天姥山的詩,留給在東魯?shù)呐笥,所以也題作《夢游天姥山別東魯諸公》。題目的斷句:夢游天姥/吟留別,根據(jù)題目明題材:贈別詩 也是一首紀(jì)游詩,也稱“游仙詩”!耙鳌北局敢髟,即作詩。以后作為一種詩體的名稱,內(nèi)容多有悲愁慨嘆之意,其形式較為自由,節(jié)奏多變,有四字、五字、七字等句式。留別:留戀作別(此處可否作偏義復(fù)詞理解,偏義于別?)此詩是一篇臨別贈友表心情之作,故題又為《別東魯諸公》。所以整個題目的意思就是用夢游天姥的詩向朋友話別。
【課文全解】?驼勫▂íng)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tāi)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注釋】【?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經(jīng)常出海的人談起瀛洲這個地方,都說大海煙波浩渺,瀛洲實在難以找到。瀛洲,古代傳說中的東海三座仙山之一(另兩座叫蓬萊和方丈)。煙濤,波濤渺茫,遠(yuǎn)看像煙霧籠罩的樣子。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確實,實在。【越人】指浙江一帶的人!久鳒纭亢雒骱霭!鞠蛱鞕M】直插天空。橫,直插!緞莅挝逶姥诔喑恰可絼莞哌^五岳,遮掩了赤城。拔,超出。五岳,指東岳泰山、西岳華(huà)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赤城,和下文的“天臺(tāi)”都是山名,在今浙江天臺北部!疽蝗f八千丈】一作“四萬八千丈”!緦Υ擞箹|南傾】對著天姥這座山,天臺山就好像要倒向它的東南一樣。意思是天臺山和天姥山相比,顯得低多了。
【譯文】海外來的客人談起瀛洲,(大海)煙波渺茫,(瀛洲)實在難以尋求。吳越一帶的人談起天姥山,在云霧忽明忽暗有時還能看見。天姥山仿佛連接著天遮斷了天空。山勢高峻超過五岳,遮掩過赤城山。天臺山雖高一萬(一萬為正確版本,四萬經(jīng)考證為誤傳)八千丈,對著天姥山,(卻矮小得)好像要向東南傾斜拜倒一樣。
【賞析】李白早年就有濟世安邦的遠(yuǎn)大抱負(fù),夢想著有朝一日得展才干。但當(dāng)時文人盛行的通過科舉登上仕途,這與他“不屈己,不干人”的性格,以及“一鳴驚人,一飛沖天”的宏愿都不相符合。他希望由布衣一躍而成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國各地,結(jié)交名流,以擴大聲譽。天寶元年,經(jīng)友人推薦,被唐玄宗召入長安。已經(jīng)42歲的李白以為大展抱負(fù)的機會來了,他喜悅地寫道:“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他也的確曾有過短暫的得意,然而,不久他就發(fā)現(xiàn)李隆基僅只把他當(dāng)作供己消遣的御用文人。李白一身傲骨,不肯與權(quán)貴同流合污,又因醉酒命玄宗的寵臣高力士脫靴,得罪了權(quán)貴,招致他們的排擠。甚至連玄宗也開始對他不滿,因而,他在長安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以“賜金還鄉(xiāng)”為名,逐出京城。在這短短的一年多時間里,李白親眼目睹了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的昏庸腐敗,宮廷生活的殘酷斗爭。李白離開長安后,先到洛陽與杜甫相會,結(jié)下深厚的友誼。隨后,二人又同游梁宋等地。這時,高適也來與他們相會。三人一同往山東游覽。到兗州不久,杜甫西入長安,李白南下吳越故地。李白離開東魯,南游吳越之際,寫下了這首“留別”詩 ,向親友們表明了自己蔑視權(quán)貴,傲岸不屈,與宮廷生活徹底絕裂的態(tài)度。
李白一生大半過著浪游的生活,寫下了不少游歷名山大川的詩篇,其中還有一些詩和他求仙學(xué)道的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他那種酷愛自由,追求解放的獨特性格,常常是借這類詩篇表現(xiàn)出來!秹粲翁炖岩髁魟e》就是這樣的代表作。詩歌開頭便從?秃驮饺说脑捳Z談起,“?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在海上歸人的話語中,瀛洲隔著茫茫大海,實在難以尋找,這樣便使人覺得瀛洲很虛無,難以追尋,但越人的口中說來卻又在云霞里時隱時現(xiàn)。一開頭,天姥山便有了神秘色彩。接下來作者極力描寫天姥山的高大:“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作者用夸張手法極言天臺的高,而又將天臺山與天姥山相比,更烘托出天姥山的高大,使人對天姥山油然而生敬意。天姥山原本是神話中的仙山,但作者卻寫來好像真有其山,使得夢有了現(xiàn)實的基礎(chǔ)。作者對高大神秘的天姥山的向往,本身就是對美好事物的熱情的向往和追求,文章在此便初顯了詩人的浪漫的主義氣質(zhì)。如果說這個夢可以看做是詩人前半生的生活的折射,那么,這里我們似乎可以看出詩人當(dāng)初隱居山林,想通過終南捷徑來走上仕途,曾經(jīng)對國家和政治前景抱有多么美好的愿望!
【原文】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àn)溪。謝公宿(sù)處今尚在,淥(lù)水蕩漾清猿啼。腳著(zhuó)謝公屐(jī),身登青云梯。
【注釋】【因之】因,依據(jù)。之,指代前邊越人的話。【鏡湖】又名鑒湖,在浙江紹興南面!矩撸╯hàn)溪】水名,在浙江嵊(shèng)州南面!局x公】指南朝詩人謝靈運。謝靈運喜歡游山。游天姥山時,他曾在剡溪這個地方住宿。【淥(lù)】清!厩濉窟@里是凄清的意思。【謝公屐(jī)】謝靈運穿的那種木屐!赌鲜分x靈運傳》記載:謝靈運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他備有一種特制的木屐,屐底裝有活動的齒,上山時去掉前齒,下山時去掉后齒。木屐,以木板作底,上面有帶子,形狀像拖鞋!厩嘣铺荨恐钢鄙显葡龅纳铰贰
【譯文】我根據(jù)越人說的話夢游到吳越,一天夜晚飛渡過明月映照下的鏡湖。鏡湖上的月光照著我的影子,一直伴隨我到了剡溪。謝靈運住的地方如今還在,清澈的湖水蕩漾,猿猴清啼。我腳上穿著謝公當(dāng)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賞析】詩人在夢中來到了天姥山,在夢里他來到了他所追求的美好的仙境:“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詩人于“夢”字上,置一“欲”字,是“想要,打算”,我們可以看出,這個“欲”字承上啟下領(lǐng)提下段“夢”中之事。這足以表明,李白本無此“夢”,這個“夢”不過是他的一個奢望,是他在清醒狀態(tài)下安排設(shè)計出來的“白日夢”,因此,它看似奇幻不測,實則有細(xì)致的理脈。天姥山的風(fēng)光明凈澄澈,溪水清澈,浩空明月,夜色如洗,湖面若鏡,這就是詩人心中的仙人世界,是一片凈土!爸x公宿處今尚在,綠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謝靈運是東晉山水詩人,他自恃有才,又是士族家庭出身,渴望能建功立業(yè),但是卻不得重用,他憂憤于心,于是寄情于山水,想在山水中去尋找自己的自由。李白在這里穿上了謝靈運的木屐,他也希望能在山水中去消除心中的憂傷。
【原文】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zhuǎn)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yǐn)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dàn)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注釋】【半壁見海日】上到半山腰就看到從海上升起的太陽!咎祀u】古代傳說,東南有桃都山,山上有棵大樹叫桃都,樹枝綿延三千里,樹上棲有天雞,每當(dāng)太陽初升,照到這棵樹上,天雞就叫起來,天下的雞也都跟著它叫!久曰ㄒ惺鲆殃裕╩íng)】迷戀著花,依靠著石,不覺天色已經(jīng)很晚了。暝,日落,天黑。【熊咆龍吟殷巖泉】熊在怒吼,龍在長鳴,巖中的泉水在震響!耙髱r泉”即“巖泉殷”。殷,這里用作使動詞,震響!纠跎盍仲怏@層巔】使深林戰(zhàn)栗,使層巔震驚。栗、驚,使動用法!厩嗲唷亢诔脸恋摹!惧e!坎ɡ似鸱臉幼!玖腥薄恐搁W電。
【譯文】(上到)半山腰就看見了從海上升起的太陽,在半空中傳來天雞報曉的叫聲。無數(shù)山巖重疊,道路盤旋彎曲,方向不定,迷戀著花,依倚著石頭,不覺天色已經(jīng)晚了。熊在怒吼,龍在長鳴,巖中的泉水在震響,使森林戰(zhàn)栗,使山峰驚顫。云層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動蕩生起了煙霧。電光閃閃,雷聲轟鳴,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賞析】“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闭驹诟呱街畮p,看見東海的紅日在半山涌現(xiàn),傳說中的天雞在空中啼叫。夢境是這樣的美麗而真實,詩人的夢五彩繽紛,幻想的色彩越來越濃。接下來,詩人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似真似幻,光怪陸離的神仙世界!扒r萬轉(zhuǎn)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痹谇Щ厝f轉(zhuǎn)的山石間,道路彎曲沒有方向,詩人沉醉在這種仙境的美麗中,卻也的不知走往何處的迷茫。
然而在這樣一個美麗的仙境,卻開始出現(xiàn)了一些不和諧的東西。“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毙茉谂叵,龍在吟嘯,這些聲音不再如天雞聲那般讓人覺得清朗美麗,山石,泉水,深林都在這種恐怖陰森的聲音中發(fā)抖,在美麗的仙境也會有這些威懾,何嘗不似人間?天氣急劇變化,青青的云天像要下雨了,蒙蒙的水面煙霧繚繞,仙境也不是永遠(yuǎn)的晴空如洗,一樣有陰晴,作者不希望夢中的仙境會是這樣,因此,夢境又在作者的筆下發(fā)生了變化。
【原文】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fēng)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注釋】【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開】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洞天,仙人居住的洞府。扉,門扇。訇然,形容聲音很大!厩嘹ず剖帯壳嘹ぃ柑炜。浩蕩,廣闊遠(yuǎn)大的樣子。【金銀臺】金銀鑄成的宮闕,指神仙居住的地方。【云之君】云里的神仙。
【譯文】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洞中蔚藍(lán)的天空廣闊無際,看不到盡頭,日月照耀著金銀做的宮闕。用彩虹做衣裳,將風(fēng)作為馬來乘,云中的神仙們紛紛下來。
【賞析】“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迸Z雷電大作,山巒崩裂,轟隆一聲,通向神仙洞府的石門打開了,在一望無邊、青色透明的天空里,顯現(xiàn)出日月照耀著的金銀樓閣。在天門打開以前,詩人極力鋪敘昏暗恍惚的色彩和驚天動地的響聲,而天門打以后,景象又是一片光輝燦爛,壯麗非凡?吹竭@種壯麗的景象,詩人心中無疑是喜悅和興奮的,他在等待著將要出現(xiàn)的場景。接著神仙出場了:“霓為衣兮風(fēng)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⒐纳恹[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痹S多神仙出來,穿著彩虹做的衣裳,以風(fēng)為馬,老虎奏樂,鸞鳳拉車。仙境的場景是這樣的壯麗,然而,我們不得不看到,詩人在這種繁華之前,只是一個旁觀者,只是一個過客,所有的熱鬧與他無關(guān),仙人眾多,華衣彩服,但是,卻只是一個夢幻,看到這種繁華又能怎么樣,面對這種美景,詩人只能旁觀,無從參與。
【原文】虎鼓瑟兮鸞(luán)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jiē)。惟覺(jué)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注釋】【鸞回車】鸞鳥駕著車。鸞,傳說中的如鳳凰一類的神鳥。回,旋轉(zhuǎn),運轉(zhuǎn)!净小炕腥,猛然!居X時】醒時!臼騺碇疅熛肌縿偛艍糁兴姷臒熿F云霞消失了。向來,原來。煙霞,指前面所寫的仙境。
【譯文】老虎彈奏著琴瑟,鸞鳥駕著車。仙人們成群結(jié)隊密密如麻。忽然(我)魂魄驚動,猛然驚醒,不禁長聲嘆息。醒來時只有身邊的枕席,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云霞全都消失了。
【賞析】對神仙世界,對理想的憧憬轉(zhuǎn)眼間便化為烏有。這和詩人朝中做官時所處的環(huán)境是何等的相似,滿朝百官,唐皇貴妃需要的,不是他來治國安邦,不要他的理政才華,他們要的只是一個能記錄太平盛世,能為他們唱吟風(fēng)月的御用文人。朝中一載,詩人恍然驚覺,他不屬于那個看上去繁華昌盛的朝庭。這種情感同樣體現(xiàn)在夢境中,看到了仙家盛景,詩人沒有像在別的詩作中那樣,極力表現(xiàn)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所作所為。緊接下來就是“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毙捏@夢醒一聲長嘆,枕席依舊,剛才的煙霧云霞哪里去了?那個神仙的美好世界,朝中一載的富貴生活,不過是一場求仙訪道的夢幻。
【原文】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qí)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注釋】【東流水】像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fù)返。【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暫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間,等到要行走的時候就騎上它去訪問名山。白鹿,傳說神仙或隱士多騎白鹿。須,等待!敬菝颊垩康皖^彎腰摧眉,即低眉。
【譯文】人世間的歡樂也是像夢中的幻境這樣,自古以來萬事都像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fù)返。告別諸位朋友遠(yuǎn)去(東魯)啊,什么時候才能回來?暫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間,等到要遠(yuǎn)行時就騎上它訪名山。豈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權(quán)貴,使我不能舒心暢意,笑逐顏開!
【賞析】李白在詩歌中張揚個性,表現(xiàn)自我,然后在這首詩里,詩人卻只是寫了一場自己無法參加盛會,在極其熱鬧的場景后,我們卻似乎可以看到詩人內(nèi)心的孤寂和失落。這種落寞之情讓詩人寫出了“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這樣的句子。夢醒后,詩人轉(zhuǎn)入現(xiàn)實,夢幻中的天姥山不是詩人該去的所在,追求那樣的行樂,不過是如同東流之水,作者下定決心,從此后,要離開那個不屬于自己的地方,放棄那個美麗的夢幻,還是去流連于名山大川,將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山水之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即然那個仙家之所,帝王之鄉(xiāng)不屬于自己,那么為什么要屈膝逢迎,降低人格,放棄自由,去討好那些權(quán)貴們?詩人在感嘆人生無常之后,雖然表現(xiàn)出了消極的一面,但是他并沒有放棄自己的立場去與當(dāng)朝權(quán)貴同流合污。離開也是一種無聲的反抗,游覽名山大川的目的便在于遠(yuǎn)離權(quán)貴。詩人在詩中表現(xiàn)出了對權(quán)貴的蔑視,表現(xiàn)出了一個封建士大夫階層文人的反抗精神,正直不阿,潔身自好,也表現(xiàn)出了作為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本色的清高孤傲,豪放狷狂。
【高考文言虛詞再復(fù)習(xí)之因】
罔不因勢象形。(《核舟記》)介詞,依照,根據(jù)。
譯文:無不是就著材料原來的形狀模擬各種事物的形象。
2、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動詞,沿襲,繼續(xù)。
譯文:常受外國軍隊的侵犯,加上內(nèi)部又有饑荒。
3、于今無會因。(《孔雀東南飛》)副詞,原因,緣由,機緣。
譯文:從此沒有再見面的機會了。
4、相如因持璧卻立……(《廉頗藺相如列傳》)副詞,于是,就;因而。
譯文:藺相如于是捧著璧退了幾步站住,背靠著柱子。
5、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方有人見之。 介詞,因為,由于。
譯文:由于(因為)建造玉清宮,砍伐山中的樹木,獲得建造的材料,砍伐地方(面積),人人都見得到。
不如因而厚遇之。(《鴻門宴》)介詞,趁著,趁此。
譯文:不如趁此機會好好地對待他。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燭之武退秦師》)介詞。依靠,憑借。
譯文:依靠別人的力量做了國君卻損害他,是不仁義的。
故事因于世,而備適于事(《五蠹》)動詞,根據(jù)
因招樊噲出(《鴻門宴》)副詞,于是,就;因而。
譯文:于是招樊噲出來。
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諫太宗十思書》) 介詞,因為,由于。
譯:施加恩澤,就要考慮不要因為一時高興秗>譯:施加恩澤,就要考慮不要因為一時高興而賞罰不當(dāng)。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廉頗藺相如列傳》) 介詞,通過,經(jīng)由。
譯:通過賓客到藺相如門前謝罪。
12、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傳》)介詞。依靠,憑借。
譯文:又憑借豐厚的錢財賄賂(在懷王手下)當(dāng)權(quán)的大臣靳尚。
13、因擊沛公于坐。(《鴻門宴》)介詞,趁著,趁此。
譯文:順著把劉邦擊倒在座位上,殺掉他。
14、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過秦論》)介詞。依靠,憑借。
譯文:秦國趁著勝利的機會,宰割天下的土地,分裂各國的河山。
15、故凡舉事必循法以動,變法者因時而化。介詞,依照,根據(jù)。
譯文:所以凡是要做事就一定要遵循法令制度來行動,改革制度的人要根據(jù)時勢而變通!
16、蒙故業(yè),因遺策。(《過秦論》)動詞,沿襲,繼續(xù)。
譯文:繼承祖上的事業(yè),沿襲既定的政策。
17、善戰(zhàn)者因其勢而利導(dǎo)之。介詞,依照,根據(jù)。
譯文:善于打戰(zhàn)的人會根據(jù)形勢把戰(zhàn)爭朝著有利的方向引導(dǎo)。
【高考文言虛詞再復(fù)習(xí)之以】
娘以指扣門扉(《項脊軒志》)介詞,表示工具。譯為:拿,用,憑著。
譯:你母親用手指敲著房門
2、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涉江》)動詞 ,用,任用。
譯文:忠臣不一定被任用啊,賢者不一定被推薦。
3、皆以美于徐公!多u忌諷齊王納諫》動詞 以為 認(rèn)為 作為
譯文:都認(rèn)為我比徐公美。
4、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作語助,表示時間、方位和范圍。
譯文:當(dāng)時社會長期太平無事,從王侯到下邊的官吏,沒有誰不過度奢侈的。
5、逆以煎我懷!犊兹笘|南飛》助詞,作語氣助詞,起調(diào)整音節(jié)的作用。
譯:違背我的心意讓我心中煎熬。
6、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歸去來兮辭》 連詞,表修飾關(guān)系,譯為“地”或不譯
譯:樹木欣欣向榮,泉水緩緩流動。
7、不賂者以賂者喪(《六國論》)連詞,表示因果關(guān)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
譯文:不賄賂秦國的國家因為有賄賂秦國的國家而滅亡。
8、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六國論》)連詞,表示目的關(guān)系,后一動作行為往往是前一動作行為的目的或結(jié)果?勺g"而""來""用來""以致"等。
譯文:(真可悲嘆。∮羞@樣的有利形勢)卻被秦國積久的威勢所脅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滅亡。
9、當(dāng)求數(shù)頃之田,于伊、潁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與汝子(《祭十二郎文》)連詞,表示目的關(guān)系,后一動作行為往往是前一動作行為的目的或結(jié)果?勺g"而""來""用來""以致"等。
譯文:還是回到老家去置辦幾頃地,度過我的余年。教養(yǎng)我的兒子和你的兒子,希望他們成才。
10、余與四人擁火以入。(《游褒禪山記》 連詞,表示承接關(guān)系,前一動作行為往往是后一動作行為的手段或方式?勺g為"而"或省去。
譯:我與四個人打著火把走進(jìn)去。
忽魂悸以魄動。(《夢游天姥吟留別》)連詞,表示并列或遞進(jìn)關(guān)系?勺g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譯文:猛然間(我)心驚膽顫,神志恍惚,一驚而起,不禁長聲嘆息。
12、余船以次俱進(jìn)。(《赤壁之戰(zhàn)》)介詞,表示依據(jù)。譯為:按照,依照,根據(jù)。
譯文:其余船只都依次前進(jìn)。
1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介詞,表示原因。譯為:因為,由于。
譯:不因為物(財物、外物)的豐富、富有而驕傲和狂喜;也不因為個人的失意潦倒而悲傷。
14、果予以未時還家,而汝以辰時氣絕。介詞,表示時間、處所。譯為:于,在,從。
譯文:果然我在未時回到家,而你在辰時已經(jīng)斷氣了。
15、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過秦論》)介詞,表示所處置的對象。譯為:把。
譯:在南面攻取了百越的地面,把那里設(shè)置為桂林郡和象郡。
16、以勇氣聞于諸侯。(《廉頗藺相如列傳》)介詞,表示憑借。譯為:憑,靠。
譯文:于是廉頗憑他的勇猛善戰(zhàn)而聞名于諸侯各國。
17、無以,則王乎?通假,通“已”,止。
譯文:(如果)一定要說,那么還是說說行王道的事吧。
18、古人秉燭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名詞。譯為:緣由,原因。
譯文:古代的人秉燭夜游,的確是有原因的啊。
19、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以:方位)(《廉頗藺相如列傳》)作語助,表示時間、方位和范圍。
譯文:指點著說要把從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劃歸趙國。
20、五畝之宅,樹之以桑(《寡人之于國也》)介詞,表示工具。譯為:拿,用,憑著。
譯:五畝的田地,用桑樹栽上樹的話……
21、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連詞,表示因果關(guān)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
譯:是因為他們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廣泛,沒有不探究、思考到的。
22、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廉頗藺相如列傳》)連詞,表示目的關(guān)系,后一動作行為往往是前一動作行為的目的或結(jié)果。可譯"而""來""用來""以致"等。
譯文:就請允許我立太子為王,以便斷絕秦國要挾趙國的念頭。
23、樊噲側(cè)其盾以撞。(《鴻門宴》)連詞,表示承接關(guān)系,前一動作行為往往是后一動作行為的手段或方式?勺g為"而"或省去。
譯文:樊噲側(cè)舉盾牌一撞。
24、夫夷以近,則游者眾。(《游褒禪山記》)連詞,表示并列或遞進(jìn)關(guān)系?勺g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譯:那(路)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來游覽的人便多。
25、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游褒禪山記》)連詞,表示因果關(guān)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
譯文:距離那禪院東邊五里,是人們所說的華陽洞,因為它在華山南面而這樣命名。
26、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頗藺相如列傳》)介詞,表示原因。譯為:因為,由于。
譯文:難道趙王會因為一塊璧的緣故而欺騙秦國嗎?
27、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余年。(《信陵君竊符救趙》)連詞,表示因果關(guān)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
譯文:這時候,諸侯由于公子的賢能,又有很多食客,十幾年不敢興兵謀取魏國。
28、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屈原列傳》)介詞,表示原因。譯為:因為,由于。
譯文:懷王因為不知道什么樣是忠臣,所以在內(nèi)被鄭袖蠱惑,在外被張儀欺騙。
29、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璧之下。(《石鐘山記》)介詞,表示工具。譯為:拿,用,憑著。
譯文:士大夫終究不愿夜晚乘著小船?吭趹已陆^壁下面。
30、操當(dāng)以肅還付鄉(xiāng)黨。(《赤壁之戰(zhàn)》)介詞,表示所處置的對象。譯為:把。
譯文:現(xiàn)在我魯肅迎順曹操,曹操想必會把我送還鄉(xiāng)里。
31、以八月十三斬于市。介詞,表示時間、處所。譯為:于,在,從。
譯文:在八月十三日這天,在刑場上被害。
32、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陳情表》介詞,表示憑借。譯為:憑,靠。
譯:我想圣朝是用孝道來治理天下的。
33、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項脊軒志》) 介詞,表示憑借。譯為:憑,靠。
譯:時間長了,能憑借走路的腳步聲辨別是誰。
34、戒奢以儉!吨G太宗十思疏》 介詞,表示工具。譯為:拿,用,憑著。
譯:用節(jié)儉來戒掉奢侈。
35、固以怪之矣。通假,通“已”,已經(jīng)。
譯文:(有士兵買魚回來煮著吃,發(fā)現(xiàn)魚肚子里有絹信)本來就覺得這件事夠怪的了。
【復(fù)音詞】
1.以為,認(rèn)為,把……當(dāng)作或看作。
①虎視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
譯文:老虎看到它是一個龐然大物,認(rèn)為是神靈。
②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譯文:醫(yī)生愛給沒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的“病”做為自己的功勞!
2、把……作為或制成
①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過秦論》
譯:在南面攻取了百越的地面,把那里設(shè)置為桂林郡和象郡。
②鑄以為金人十二。(《過秦論》
譯文:用來鑄成十二個金人。
3、"以是"、"是以",相當(dāng)"因此",引出事理發(fā)展或推斷的結(jié)果。
①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鐘山記》)
譯:我因此寫下了這篇記,是因為感嘆酈道元(記敘)的(過分)簡單,并且嘲笑李勃的鄙陋。
②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復(fù)返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譯:公子去了,我卻不給您臨別贈言,因此我知公子心里怪我,定會回來的。” ...
4、有以、無以:“有什么辦法用來……”“沒有什么辦法用來……”
①項王未有以應(yīng)。
譯:項王沒有話來回答,便說:坐。
②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秳駥W(xué)》
譯: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dá)到千里之遠(yuǎn);不積累細(xì)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
③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蛾惽楸怼
譯:臣下我如果沒有祖母,沒有什么辦法活到今天,祖母如果沒有我的照料,也無法度過她的余生。
④王語暴以好樂,暴未有以對也(《莊暴見孟子》)
譯文:(我朝見大王)大王和我談?wù)撓埠靡魳返氖,我沒有話應(yīng)答。
懷古詠史詩是詩人在讀史或覽古時,有感于歷史上的人、事、物、象,在登高望遠(yuǎn)、詠嘆史實、懷念古跡中引發(fā)對國家時運、自己身世的興衰感慨,托古諷今、寄托哀感之詩。
【懷古詠史詩特點】
。ㄒ唬 形式標(biāo)志。標(biāo)題有古跡、古人名,或有“詠”“懷古”“詠懷”等字眼。
。ǘ 表現(xiàn)手法。常用典故、寫景、對比、襯托、抑揚、諷刺等。
。ㄈ 結(jié)構(gòu)內(nèi)容。臨古地--思古人--憶其事--抒己志,寫眼前衰敗、荒涼、蕭條,也寫歷史事件經(jīng)過,抒發(fā)感慨。
【懷古詠史詩思想內(nèi)容歸納】懷古詩常觸及詩人心靈最深處,具有很高鑒賞價值。思想內(nèi)容有如下幾方面:
(一)懷人傷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作者身世際遇與古人有相似性,觸發(fā)點在古人,落腳點在自己。分兩種。
1、 同病相憐型
自己和古人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體現(xiàn)自己不得意,感慨身世,觀照自我,抒發(fā)自己渴望建功立業(yè)、感傷懷才不遇(懷古傷己)的心境。
【例如】《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創(chuàng)作背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妒裣唷芬辉,依照仇兆鰲注,斷為公元760年(唐肅宗上元元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時作”。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杜甫結(jié)束了為時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肅省成縣)的顛沛流離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資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成都是當(dāng)年蜀漢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諸葛亮廟,稱武侯祠。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他探訪了諸葛武侯祠,寫下了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絕唱。蜀漢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任命諸葛亮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漢國的丞相,詩題“蜀相”,寫的就是諸葛亮。杜甫雖然懷有“致君堯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負(fù)無法施展。他寫《蜀相》這首詩時,安史之亂還沒有平息。他目睹國勢艱危,生靈涂炭,而自身又請纓無路,報國無門,因此對開創(chuàng)基業(yè)、挽救時局的諸葛亮,無限仰慕,備加敬重。
【詩歌鑒賞】古典詩歌中常以問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這首詩的首聯(lián)也是如此!柏┫囔籼煤翁帉?錦官城外柏森森!币粏栆淮,一開始就形成濃重的感情氛圍,籠罩全篇。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題意,語意親切而又飽含崇敬!昂翁帉ぁ,不疑而問,加強語勢,并非到哪里去尋找的意思。諸葛亮在歷史上頗受人民愛戴,尤其在四川成都,祭祀他的廟宇很容易找到!皩ぁ弊种钤谟谒坍嫵鲈娙四亲纺较荣t的執(zhí)著感情和虔誠造謁的悠悠我思。下句“錦官城外柏森森”,指出詩人憑吊的是成都郊外的武侯祠。這里柏樹成蔭,高大茂密,呈現(xiàn)出一派靜謐肅穆的氣氛。柏樹生命長久,常年不凋,高大挺拔,有象征意義,常被用作祠廟中的觀賞樹木。作者抓住武侯祠的這一景物,展現(xiàn)出柏樹那偉岸、蔥郁、蒼勁、樸質(zhì)的形象特征,使人聯(lián)想到諸葛亮的精神,不禁肅然起敬。接著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是茵茵春草,鋪展到石階之下,映現(xiàn)出一片綠色;幾只黃鶯,在林葉之間穿行,發(fā)出宛轉(zhuǎn)清脆的叫聲。
第二聯(lián)“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所描繪的這些景物,色彩鮮明,音韻瀏亮,靜動相襯,恬淡自然,無限美妙地表現(xiàn)出武侯祠內(nèi)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來了,祖國中興的希望卻非常渺茫。想到這里,詩人不免又產(chǎn)生了一種哀愁惆悵的感覺,因此說是“自春色”、“空好音”。“自”和“空”互文,刻畫出一種靜態(tài)和靜境。詩人將自己的主觀情意滲進(jìn)了客觀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內(nèi)心的憂傷從景物描寫中傳達(dá)出來,反映出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透過這種愛國思想的折射,詩人眼中的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三聯(lián)濃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諸葛亮的一生。上句寫出山之前,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隆中對策,指出諸葛亮在當(dāng)時就能預(yù)見魏蜀吳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勢,并為劉備制定了一整套統(tǒng)一國家之策,足見其濟世雄才。下句寫出山之后,諸葛亮輔助劉備開創(chuàng)蜀漢、匡扶劉禪,頌揚他為國嘔心瀝血的耿耿忠心。兩句十四個字,將人們帶到戰(zhàn)亂不已的三國時代,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下,刻畫出一位忠君愛國、濟世扶危的賢相形象。懷古為了傷今。此時,安史之亂尚未平定,國家分崩離析,人民流離失所,使詩人憂心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賢相匡扶社稷,整頓乾坤,恢復(fù)國家的和平統(tǒng)一。正是這種憂國思想凝聚成詩人對諸葛亮的敬慕之情;在這一歷史人物身上,詩人寄托自己對國家命運的美好憧憬。
詩的最后一聯(lián)“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詠嘆了諸葛亮病死軍中功業(yè)未成的歷史不幸。諸葛亮赍志以歿的悲劇性結(jié)局無疑又是一曲生命的贊歌,他以行動實踐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誓言,使這位古代杰出政治家的精神境界得到了進(jìn)一步的升華,產(chǎn)生使人奮發(fā)興起的力量。
這首詩分兩部分,前四句憑吊丞相祠堂,從景物描寫中感懷現(xiàn)實,透露出詩人憂國憂民之心;后四句詠嘆丞相才德,從歷史追憶中緬懷先賢,又蘊含著詩人對祖國命運的許多期盼與憧憬。全詩蘊藉深厚,寄托遙深,造成深沉悲涼的意境。概言之,這首七律話語奇簡,但容量頗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訴盡諸葛亮生平,將名垂千古的諸葛亮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后代的愛國志士及普通讀者一吟誦這首詩時,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特別是一讀到“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二句時,不禁黯然淚下。
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設(shè)問自答,以實寫虛,情景交融,敘議結(jié)合,結(jié)構(gòu)起承轉(zhuǎn)合、層次波瀾,又有煉字琢句、音調(diào)和諧的語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嘆,余味不絕。人稱杜詩“沉郁頓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
2、對比失落型
有的著眼個人境遇變化,借古人古事感慨自己。古人一展抱負(fù),建功立業(yè),得遂心愿,自己卻被朝廷冷落,不能才盡其用,郁郁寡歡乃至消極遁世或者激憤。
【例如】《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fēng)大散關(guān)。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創(chuàng)作背景】此詩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這時陸游退居于山陰家中,已是六十二歲的老人。從淳熙七年起,他罷官已六年,掛著一個空銜在故鄉(xiāng)蟄居。直到作此詩時,才以朝奉大夫、權(quán)知嚴(yán)州軍州事起用。因此,詩的內(nèi)容兼有追懷往事和重新立誓報國的兩重感情。
【詩歌鑒賞】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壯年時期的豪情壯志和戰(zhàn)斗生活情景,其中頷聯(lián)擷取了兩個最能體現(xiàn)“氣如山”的畫面來表現(xiàn),不用一個動詞,卻境界全出,飽含著濃厚的邊地氣氛和高昂的戰(zhàn)斗情緒。又妙在對仗工整,頓挫鏗鏘,且一氣貫注,組接無痕,以其雄放豪邁的氣勢成為千古傳誦的名聯(lián)。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碑(dāng)英雄無用武之地時,他會回到金戈鐵馬的記憶里去的。想當(dāng)年,詩人北望中原,收復(fù)失地的壯心豪氣,有如山涌,何等氣魄!詩人何曾想過殺敵報國之路竟會如此艱難?以為我本無私,傾力報國,那么國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壞以至于屢遭罷黜?詩人開篇一自問,問出多少郁憤?
后四句抒發(fā)壯心未遂、時光虛擲、功業(yè)難成的悲憤之氣,但悲憤而不感傷頹廢。尾聯(lián)以諸葛亮自比,不滿和悲嘆之情交織在-起,展現(xiàn)了詩人復(fù)雜的內(nèi)心世界。
再看尾聯(lián)。亦用典明志。諸葛亮堅持北伐,雖“出師一表真名世”,但終歸名滿天宇,“千載誰堪伯仲間”。追慕先賢的業(yè)績,表明自己的愛國熱情至老不移,渴望效仿諸葛亮,施展抱負(fù)。
回看整首詩歌,可見句句是憤,字字是憤。以憤而為詩,詩便盡是憤。[3] [8]
“樓船”二句,寫宋兵在東南和西北抗擊金兵進(jìn)犯事,也概括詩人過去游蹤所至。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顏亮南侵,宋軍在瓜洲一帶拒守,后金兵潰退。上句指此。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陸游正在南鄭參加王炎軍幕事,詩人與王炎積極籌劃進(jìn)兵長安,曾強渡渭水,與金兵在大散關(guān)發(fā)生遭遇戰(zhàn)。下句指此。這兩句概括的輝煌的過去恰與“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鮮明對比!傲紩r恐作他年恨,大散關(guān)頭又一秋!毕虢袢栈謴(fù)中原之機不再,詩人之心何啻于泣血?從詩藝角度看,這兩句詩也足見陸游浩蕩詩才!皹谴保ㄐ蹅サ膽(zhàn)艦)與“夜雪”,“鐵馬”與“秋風(fēng)”,意象兩兩相合,便有兩幅開闊、壯盛的戰(zhàn)場畫卷。意象選取甚為干凈、典型。[9]
“塞上長城”句,詩人用典明志。南朝時劉宋名將檀道濟曾自稱為“萬里長城”;实垡獨⑺,他說:“自毀汝萬里長城!标懹我源俗栽S,可見其少時之磅礴大氣,捍衛(wèi)國家,揚威邊地,舍我其誰?然而,如今呢?詩人壯志未酬的苦悶全懸于一個“空”字。大志落空,奮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攬鏡自照,卻是衰鬢先斑,皓首皤皤!兩相比照,何等悲愴?再想,這一結(jié)局,非我不盡志所致,非我不盡力所致,而是小人誤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悲愴便為郁憤。[9] 再看尾聯(lián)。亦用典明志。諸葛堅持北伐,雖“出師一表真名世”,但終歸名滿天宇,“千載誰堪伯仲間”。千載而下,有誰可與相提并論呢?很明顯,詩人用典意在貶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復(fù)中原之志亦將“名世”。詩人在現(xiàn)實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將渴求慰藉的靈魂放到未來,這自然是無奈之舉。而詩人一腔郁憤也就只好傾泄于這無奈了。 通過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賢的業(yè)績,表明自己的愛國熱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諸葛亮,施展抱負(fù)。回看整首詩歌,可見句句是憤,字字是憤。以憤而為詩,詩便盡是憤。
二、懷古傷今
古代詩人大多為寒士,濟天下拯黎民的念頭使他們更多關(guān)注國家政治、社會生活。詩人們常借古跡、古事來表達(dá)對現(xiàn)實的關(guān)切、熱情、不滿、警戒。懷古觸點在古,但實際上表現(xiàn)為對現(xiàn)實的強烈關(guān)注,F(xiàn)實不合理想模式時就是懷古最有理由時。分以下幾類:
1. 昔盛今衰型
既然是懷古詠史,現(xiàn)實不盡人意難免使詩人觸景生情,抒發(fā)盛衰感傷,思古幽情;抒發(fā)物換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這類詩作或抒發(fā)昔盛今衰感慨,暗含對現(xiàn)實不滿甚至批判,多借古諷今;或憂國傷時,揭露統(tǒng)治者昏庸腐朽,同情下層人民疾苦,擔(dān)憂國家民族前途命運。
六朝古都曾經(jīng)繁華一時,金陵是古代詩人們感情的集射地,觸發(fā)了無數(shù)詩人懷古幽情,金陵懷古幾乎成為詠史詩一個專題。
【例如】越中覽古 李白
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家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創(chuàng)作背景】此詩是詩人游覽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紹興),有感于其地在古代歷史上所發(fā)生過的著名事件而寫下的。在春秋時代,吳越兩國爭霸南方,成為世仇。越王勾踐于公元前四九四年,被吳王夫差打敗,回到國內(nèi),臥薪嘗膽,誓報此仇。公元前四七三年,他果然把吳國滅了。詩寫的就是這件事。
【詩歌鑒賞】這是一首懷古之作,所寫的歷史事件是春秋時期吳越爭霸。詩歌不是歷史小說,絕句又不同于長篇古詩,所以詩人只能選取這一歷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來寫。他選取的不是這場斗爭的漫長過程中的某一片斷,而是在吳敗越勝,越王班師回國以后的兩個鏡頭。首句點明題意,說明所懷古跡的具體內(nèi)容。二、三兩句分寫戰(zhàn)士還家、勾踐還宮的情況。消滅了敵人,雪了恥,戰(zhàn)士都凱旋了;由于戰(zhàn)事已經(jīng)結(jié)束,大家都受到了賞賜,所以不穿鐵甲,而穿錦衣。只“盡錦衣”三字,就將越王及其戰(zhàn)士得意歸來,充滿了勝利者的喜悅和驕傲的神情烘托了出來。越王回國以后,躊躇滿志,不但耀武揚威,而且荒淫逸樂起來,于是,花朵兒一般的美人,就占滿了宮殿,擁簇著他,侍候著他!按旱睢钡摹按骸弊,應(yīng)上“如花”,并描摹美好的時光和景象,不一定是指春天。只寫這一點,就把越王將過去的臥薪嘗膽的往事丟得干干凈凈表達(dá)得非常充分了。都城中到處是錦衣戰(zhàn)士,宮殿上站滿了如花宮女。這是多么繁盛、美好、熱鬧、歡樂,然而結(jié)句突然一轉(zhuǎn),將上面所寫的一切一筆勾消。過去曾經(jīng)存在過的勝利、威武、富貴、榮華,現(xiàn)在都沒有了,人們所能看到的,只是幾只鷓鴣在王城故址上飛來飛去罷了。這一句寫人事的變化,盛衰的無常,以慨嘆出之。過去的統(tǒng)治者莫不希望他們的富貴榮華是子孫萬世之業(yè),而詩篇卻如實地指出了這種希望的破滅,這就是它的積極意義。
詩篇將昔時的繁盛和今日的凄涼,通過具體的景物,作了鮮明的對比,使讀者感受特別深切。一般地說,直接描寫某種環(huán)境,是比較難于突出的,而通過對比,則獲致的效果往往能夠大大地加強。所以,通過熱鬧的場面來描寫凄涼,就更覺凄涼之可嘆。如此詩前面所寫過去的繁華與后面所寫現(xiàn)在的冷落,對照極為強烈,前面寫得愈著力,后面轉(zhuǎn)得也就愈有力。為了充分地表達(dá)主題思想,詩人對這篇詩的藝術(shù)結(jié)構(gòu)也作出了不同于一般七絕的安排。一般的七絕,轉(zhuǎn)折點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它的前三句卻一氣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轉(zhuǎn)到反面,就顯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這種寫法,不是筆力雄健的詩人,是難以揮灑自如的。
李白另有一首懷古詩《蘇臺覽古》可資比較:“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碧K臺即姑蘇臺,是春秋時代吳王夫差游樂的地方,故址在今江蘇省蘇州市。此詩一上來就寫吳苑的殘破,蘇臺的荒涼,而人事的變化,興廢的無常,自在其中。后面緊接以楊柳在春天又發(fā)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舊,歲歲常新,以“新”與“舊”,不變的景物與變化的人事,作鮮明的對照,更加深了憑吊古跡的感慨。一句之中,以兩種不同的事物來對比,寫出古今盛衰之感,用意遣詞,精煉而又自然。次句接寫當(dāng)前景色。青青新柳之外,還有一些女子在唱著菱歌,無限的春光之中,回蕩著歌聲的旋律。楊柳又換新葉,船娘閑唱菱歌,舊苑荒臺,依然彌漫著無邊春色,而昔日的帝王宮殿,美女笙歌,卻一切都已化為烏有。所以后兩句便點出,只有懸掛在從西方流來的大江上的那輪明月,是亙古不變的;只有她,才照見過吳宮的繁華,看見過象夫差、西施這樣的當(dāng)時人物,可以作歷史的見證人罷了。
此兩詩都是覽古之作,主題相同,題材近似,但越中一首,著重在明寫昔日之繁華,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結(jié)句寫今日之荒涼抹殺之,轉(zhuǎn)出主意。蘇臺一首則著重寫今日之荒涼,以暗示昔日之繁華,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來襯托變幻無常的人事,見出今昔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現(xiàn)手段又各自不同。從這里也可以看出詩人變化多端的藝術(shù)技巧。
物是人非型
昔日風(fēng)景依舊,只是朱顏已改。物是人非給人帶來幻夢感覺,讓人作冷靜思考。
【例如】《揚州慢》
淳熙丙申正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壁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fēng)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⑦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作者簡介】姜夔(1155?-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波陽)人。父知漢陽縣,夔幼隨宦,往來沔、鄂幾二十年。淳熙間,客湖南,蕭德操愛其詞,妻以兄子,因寓湖州,自號白石道人。會上書乞正太常雅樂,得免解,訖不第,以布衣終。他的詞屬婉約派,風(fēng)格清峻,音調(diào)諧婉,多寫愛情,或自傷身世。有《白石詞》、《白石道人詩》傳世。
【創(chuàng)作背景】揚州于宋高宗在位期間,曾兩次遭到金兵的侵?jǐn)_。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大舉南侵,攻破揚州、建康、臨安等城,燒殺擄掠。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兵又大舉進(jìn)犯淮南地區(qū),烽火連年,揚州自然受到影響。詩人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這一天,即金兵第二次南侵后的第十五年,路過揚州,目睹了戰(zhàn)爭洗劫后揚州的蕭條殘破景象,撫今追昔,寫下了這首詞,以寄托對揚州昔日繁華景象的懷念和對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反映了南宋時人民遭受的戰(zhàn)爭災(zāi)難。詞前的小序?qū)懽鲿r間、地點及寫作背景均作了交待。
【詩歌鑒賞】揚州自隋唐以來,即處于大運河和長江航運的樞紐地位,也是對外貿(mào)易港口之一,商業(yè)發(fā)達(dá),市肆繁華。唐末著名詩人杜牧曾為淮南節(jié)度府掌書記,淮南道的治所設(shè)在揚州。他在這里寫的關(guān)于揚州的詩篇,給姜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宋朝在這一帶設(shè)淮南東路和淮南西路,揚州是淮南東路的治所。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大舉南侵,攻破揚州、建康(今南京)、臨安(今杭州)等城,燒殺擄掠,此后仍然不斷地發(fā)動對南宋的進(jìn)攻。紹興三十一年(1161),隆興二年(1164),金兵又大舉進(jìn)犯淮南地區(qū),烽火連年,揚州自然受到影響。淳熙三年(1176)冬至這一天,在一場大雪之后,姜夔路過揚州。他說:“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繁華的城市已變?yōu)橐黄瑪嗑j垣。姜夔看到山河殘破,不禁產(chǎn)生了《詩經(jīng)黍離》所反映的情感。他自比為周代的大夫,在西周顛覆之后,看見宗廟宮室的廢墟上長滿了莊稼,心里感到悲痛。
姜夔在小序中說:“予懷愴然,感慨今昔”。今,指眼前的揚州;昔,指杜牧筆下的揚州。姜夔用對比、襯托的方法,描繪出揚州的荒涼景象。揚州,唐城有兩部分:子城(即內(nèi)城)是官署區(qū),在蜀崗上;羅城(即外城)是住宅區(qū)和商業(yè)區(qū),在蜀崗下。兩城毗連。杜牧《揚州》詩說:“街垂于步柳,霞映兩重城。天碧臺閣麗,風(fēng)涼歌管清!薄额}揚州禪智寺》詩說:“暮靄生深樹,斜陽下小樓。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庇帧顿泟e》詩說:“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fēng)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边@座富庶的城市,樓閣林立,絲管紛紛,但到姜夔前來游歷時已經(jīng)面目全非。上闋說:“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被醋,指淮南東路。竹西,指竹西亭,在蜀崗上禪智寺附近。詞中首先指出揚州是淮南的著名都城,而竹西亭又是景色宜人的去處,襯托出姜夔在開始的旅程中駐馬暫停,本來是抱著很大的希望來觀賞古城的。但實際情況卻是:“過春風(fēng)十里,盡薺麥青青。”當(dāng)年垂柳夾道、春風(fēng)彌漫的十里街衢,如今卻是一片自生的薺菜和野麥,青色無限。這又襯托出,這里的居民大都在戰(zhàn)亂中死亡或逃散,幾乎看不到人們活動的跡象。
這是什么緣故呢?“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薄昂R”,指金朝的騎兵!案Q江”,指兩次打到長江北岸。從此以后,揚州也只剩下荒廢的池塘和高聳的古樹,而劫后幸存的人們至今感到憤恨,不愿再提起這種殘暴的戰(zhàn)爭。姜夔有這樣的體驗;凡是有創(chuàng)鉅痛甚的經(jīng)歷的人,常常不愿意提起這種經(jīng)歷,因為怕引起痛苦的回憶,自己的心靈重新受到一次折磨!蔼q厭言兵”,表示對這種戰(zhàn)爭的極端憎惡,這一句話刻劃出創(chuàng)鉅痛深的人們的復(fù)雜心理狀態(tài)。至此,我們也才知道揚州還有幸存的居民,當(dāng)姜夔和他們談話時,他們作出了上述痛苦的表情。景況如此蕭條,而暮色又悄悄降臨!皾u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鼻褰,指發(fā)音凄涼的號角。戍樓上號角吹出的使人感到陣陣寒意的聲浪,震蕩著空城。號角的聲音更顯出這座空城的可怕的寂靜。作者的痛苦心情層層增添,達(dá)到了高潮。
下闋說:“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倍爬杉粗付拍痢=缯J(rèn)為他具有極高的鑒賞能力和寫作技巧。但料想他如今重來,看到古城的滄桑變化,也必定大吃一驚。這幾句襯托出,揚州所遭受的破壞遠(yuǎn)遠(yuǎn)超出姜夔的意料,因而在精神上受到強烈刺激,心潮起伏,難以平靜下來!翱v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鄙弦拍痢顿泟e》詩中有“豆蔻梢頭二月初”之語,以初春枝頭的豆蔻花比喻美麗的少女。杜牧的另一首《遣懷》詩說:“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xì)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鼻鄻牵讣损^。杜牧的這兩首詩是寫他在揚州的荒唐生活的,F(xiàn)在有些詞學(xué)家指出,姜夔在這里所說的“豆蔻詞工,青樓夢好”,是指杜牧的才華和作詩的表達(dá)能力而言。姜夔對這時復(fù)雜的情感,自己認(rèn)為已經(jīng)不能表達(dá)了,即使杜牧重來,也難以為他表達(dá)出來。姜夔雖然沒有親身經(jīng)歷這場災(zāi)難,但心情同樣是創(chuàng)鉅痛深的。夜晚,姜夔在月光下徘徊!岸臉蛉栽,波心蕩,冷月無聲!倍臉蛞惨娪诙拍痢都膿P州韓綽判官》詩:“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倍臉颍瑯蛎。當(dāng)年的明月夜,有多少人在橋上賞月,不時聽到美人吹簫的聲音,而今橋仍然存在,水中微波正環(huán)繞著月影蕩漾,但冰冷的月亮卻默默無聲。還有誰來欣賞月光!多么寂寞的月亮!“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可憐橋邊的紅芍藥,仍然每年盛開,還有誰來欣賞呢?多么寂寞的芍藥!物尚如此,人何以堪,悲痛的心情又達(dá)到一個高潮。
本詞層次清晰,語意含蓄,言有盡而意無窮。既控訴了金朝統(tǒng)治者發(fā)動掠奪戰(zhàn)爭所造成的災(zāi)難,又對南宋王朝的偏安政策有所譴責(zé),它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3..理性反思
前兩類詩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發(fā)一己之感慨;此一種,作者跳出來,站在歷史的高度,獨抒機杼,表達(dá)自己對歷史事實的獨特觀點,啟迪世人。這些詩作大多是作者在懷古詠史的同時,融進(jìn)了的自己切實的生活感受和獨特的生活體驗,具有強烈個人意識。
1、借古諷今,別有寄托:借古諷今,勸誡今人不要一味貪圖享樂/過度奢侈/窮兵黷武,以免重蹈歷史覆轍(借古諷今)。
如:王安石金陵懷古詞《桂枝香》“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fēng)、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緒。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芳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鄙掀浴暗桥R送目”四字領(lǐng)起,層層表現(xiàn)了“故國晚秋”中江山風(fēng)物的勝概。下片則以“念往昔、繁華競逐”一句轉(zhuǎn)入懷古,感嘆六朝皆因荒樂而相繼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傷時之意,實際上是借歷史警誡當(dāng)朝統(tǒng)治者不要一味貪圖享受而重蹈歷史之覆轍。
2、理性分析,冷靜剖析歷史:表達(dá)自己對歷史事實的獨特觀點,啟迪世人。
如:唐代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rèn)前朝。東風(fēng)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边@首詩作變換視角,譏諷周瑜成功的僥幸。詩的開頭二句,借物起興,慨嘆前朝人物事跡,后二句議論:赤壁大戰(zhàn),周瑜火攻,倘無東風(fēng),東吳早滅,二喬將被虜去,歷史就要改觀。詩的構(gòu)思極為精巧,議論新穎獨特,發(fā)人所未發(fā),一反眾口一辭的論調(diào)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
【詠史懷古詩的高考常見內(nèi)容及情感】
【例如】(2011新課標(biāo)卷)春日秦國懷古 周 樸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涇水縈紆③傍遠(yuǎn)村。
牛馬放多春草盡,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積雪蒼山晚,煙伴殘陽綠樹昏。
數(shù)里黃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樸(?~878):字太樸,吳興(今屬浙江)人。②消魂:這里形容極其哀愁。③涇水:渭水支流,在今陜西省中部,古屬秦國?M紆:旋繞曲折。
8.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解析】本題意在考查鑒賞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從題目看本詩是一首懷古詩,映入眼簾的是“荒郊”“破古碑”“積雪”“殘陽”“黃沙路”,構(gòu)成了一幅催人淚下的破敗荒涼圖,結(jié)句的“不堪回首思秦原”顯然是對古盛今衰的慨嘆。
參考答案:表現(xiàn)了懷古傷今之情。詩人春日眺望涇水之濱,不見春草,只見古碑,行客之路盡是黃沙,想當(dāng)年秦國何等強盛,看如今唐王朝國勢日衰,眼前一片荒涼,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你認(rèn)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是如何處理情景關(guān)系的?
【解析】本題意在考查鑒賞詩歌的表達(dá)技巧的能力。這首詩運用了觸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詩人由眼前的“荒郊”“破古碑”“積雪”“殘陽”“黃沙路”頓生一種傷今哀情,將這種古盛今衰的慨嘆融入眼前的景物描寫之中。由眼前破敗荒涼的景物寄托一種深深的對現(xiàn)實的慨嘆。
參考答案:①觸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寫哀景抒哀情。
例如:(2009安徽卷)小重山端午 [元]舒由頁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細(xì)纏五色臂絲①長?浙皭潱l復(fù)吊沅湘②! ⊥履摿。千年忠義氣,日星光!峨x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zhuǎn)午陰涼。
注:①五色臂絲:荊楚風(fēng)俗,端午節(jié)以五彩絲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羅江。
(1)從全詞看,“空惆悵”和“無人解”分別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這首詞最突出的表現(xiàn)手法是什么?請分別結(jié)合上闋和下闋作簡要分析。
【答案】1)空惆悵:慨嘆世人忙于節(jié)日的喜慶,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節(jié)厚重的歷史內(nèi)涵;表達(dá)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之情。
無人解:抒發(fā)了作者不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懷,也表達(dá)了對屈原忠義氣節(jié)的崇敬。【解析】本詞涉及的歷史人物是屈原,端午節(jié)是紀(jì)念屈原的節(jié)日。“誰復(fù)吊沅湘”是“空惆悵”的原因,聯(lián)系到前面眾人的喜慶就可以作答!盁o人解”要抓住“《離騷》讀罷總堪傷”來分析,可以看出詞人的孤寂和對屈原的崇敬。
(2)手法:對比。簡析:上闋中眾人的繁忙喜慶和作者的獨自惆悵形成對比;下闋中世俗對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讀《離騷》的深切感傷形成對比。
(答“反襯”,且簡析合理也可)【解析】要注意是“最突出的表現(xiàn)手法”,可以回答對比或反襯,并要結(jié)合具體的內(nèi)容作簡要分析。
例如:(2008江蘇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登金陵鳳凰臺
李 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別概括這首詩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的內(nèi)容,并說說其中寄寓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慨。(4分)
(2)“總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種修辭手法?尾聯(lián)表達(dá)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1)頷聯(lián)寫六朝古都的歷史遺跡,頸聯(lián)寫金陵美麗的自然風(fēng)物;寄寓人事滄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興廢的感慨。
(2)比喻。①憂君王為奸邪所蒙蔽,憂奸邪為非作歹;②憂賢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憂國憂君憂民。
【解析】(1)頷聯(lián)“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抓住關(guān)鍵詞“吳宮、晉代”,可知寫的是南京作為六朝古都時的情況。頸聯(lián)“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抓住關(guān)鍵詞“山、青天、水、白鷺洲”可知寫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顯而易見,古今對比,抒發(fā)作者古今興亡盛衰之感。
(2)結(jié)合作者經(jīng)歷及詩歌內(nèi)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辭手法,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長安,自己不得見長安,自然不會被統(tǒng)治者所重用。
【錯因】詩歌大意未能讀懂,專業(yè)術(shù)語未能很好的掌握和使用。
例如:(2007湖北卷)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華清宮 吳融
四郎飛雪晴去端,
惟此宮中落便干。
綠樹碧檐相掩映,
無人知道外邊寒。
過華清宮 李約
君王游樂萬機輕,
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輦升天人已盡,
故宮惟有樹長生。
(1)兩首詩描寫了不同時期的華清宮,請指出二者主要運用了哪種相同的表現(xiàn)手法,并作簡要說明。
(2)兩首詩各表達(dá)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1)兩首詩都應(yīng)用了對比(或?qū)φ、映襯)手法 第一首宮內(nèi)宮外(或空間)對比:宮外飛血陰云,分外寒冷;宮內(nèi)綠樹成陰,溫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時間)對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雜樹叢生,宮殿荒涼。 (2)第一首詩通過寫景狀物,鞭撻無視人民疾苦、沉湎于享樂的統(tǒng)治者。第二首詩通過詠史抒懷,諷刺統(tǒng)治者荒淫誤國,感嘆王朝的興衰。
內(nèi)容特點:1、表達(dá)像古人那樣建立功業(yè)志向,抒發(fā)對古人的緬懷之情;2、抒發(fā)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對現(xiàn)實的不滿甚至批判,多借古諷今;3、憂國傷時,揭露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層人民的疾苦,但由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4、悲嘆年華消逝,壯志難酬。5、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歸納歷史規(guī)律等,
【附錄習(xí)題】例如:(2009重慶卷)閱讀下面的曲詞,回答問題
【折桂令】問秦淮 孔尚任
問秦淮舊日窗寮,破紙迎風(fēng),壞檻當(dāng)潮,目斷魂消。當(dāng)年粉黛,何處笙蕭?罷燈船端陽不鬧,收酒旗重九無聊。白鳥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
(1)“當(dāng)年粉黛,何處笙簫?”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2)“白鳥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色?表達(dá)了什么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案】
(1)借代,反問。
(2)通過“白鳥”“綠水”“嫩黃花”“新紅葉”等描繪了初秋景色。又通過“飄飄”“滔滔”“有些蝶飛”“無個人瞧”等表達(dá)了因昔盛今衰引發(fā)的冷寂落寞之情。
【解析】(1)“粉黛”運用借代,由婦女化妝用的白粉和青黑色的顏料代指婦女。“何處笙簫?”運用了反問。
分析題干可知要回答兩方面的問題,描寫什么樣的景色,表達(dá)什么樣的感情。題干中的“什么樣”就要求要結(jié)合具體的物象來回答。景色就要抓住“白鳥”“綠水”“嫩黃花”“新紅葉”是初秋景色。而“飄飄”“滔滔”“有些蝶飛”“無個人瞧”又表達(dá)了一種冷寂落寞之情。
例如:(2007江西卷)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金陵晚望 金陵圖
高蟾 韋莊
曾伴浮云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 誰謂傷心畫不成? 畫人心逐世人情。
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滿古城。
【注】高蟾、韋莊,均為晚唐詩人。
(1)這兩首詩都寫到了“傷心”,詩人為什么傷心?
(2)兩位詩人一位說“一片傷心畫不成”,一位說“誰謂傷心畫不成”。請結(jié)合詩歌對此作簡要分析。
【答案】
(1)詩人為唐朝的衰敗而傷心。
(2)這兩首詩從不同的角度,表達(dá)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詩作者通過晚望金陵,從“落日”“秋聲”等意象中,生出一片傷心之情,詩人認(rèn)為這種深重的傷心,世上的畫家是看不出來的。韋詩作者通過觀看金陵圖,認(rèn)為畫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現(xiàn)出對國事衰敗的傷痛之情,所以說,傷心是難畫成的。
例如:(2006湖北卷)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丹陽送韋參軍
嚴(yán) 維
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別
韓 琮
綠暗紅稀出鳳城①,暮去樓閣古今情。
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
【注】①鳳城:京城。
(1)兩首送別詩都寫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請作簡要說明。
(2)《暮春浐水送別》是怎樣融情于景的?請作簡要賞析。
【答案】
(1)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離別的惆悵和友情的悠長;下首借“宮前水”的不斷流淌來抒發(fā)對人生、歷史以及社會的感慨。
(2)這首詩將友情、世情等濃縮為“古今情”,融入由“綠暗”、“暮云”、“宮前水”等意象組成的一幅感傷,畫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藝術(shù)特色。
【解析】本題考查詩歌鑒賞能力,這是一道比較鑒賞的題目,首先應(yīng)該僅僅抓住各自的詩意的不同,把兩首詩的相同與不同之處找出來,然后根據(jù)問題回答。
【高考文言文翻譯基礎(chǔ)知識之詞類活用:名詞作狀語】
【定義】在文言文某些特殊的語言環(huán)境中,名詞放在動詞的前面,詞類活用在古漢語中是很普遍的現(xiàn)象,名詞活用作狀語便是其中之一。一般地說,在古文中,一個名詞的后面緊跟著的是一個動詞,構(gòu)成的不是主謂關(guān)系,就應(yīng)該考慮那其中是否有名詞活用作狀語的情況了。它不是動作行為的施事者,而是對動作行為起著直接的修辭限制作用,從而擔(dān)負(fù)起形容詞、副詞的語法功能,充當(dāng)了動詞謂語的狀語。
【表比喻】
名詞狀語起比喻作用,表示動作行為的特征或狀態(tài),可譯為“像……那樣”。
【高考例題】(2013廣東卷)茍不以鹽自活,一旦蜂聚為盜,則為患深矣。【譯文】如果(他們)不靠(販賣)私鹽來養(yǎng)活自己,一旦像蜜蜂一樣聚集做盜賊,那危害就大了。【分析】:蜂聚:像蜜蜂一樣聚集
【高考例題】(2010全國卷)天既訖汝元命,我朝實代之。汝爝( [jué] 火把,小火)火馀燼,敢與日月爭明邪!
【譯文】上天已經(jīng)要終結(jié)你們元朝的命,我們明朝確實要取代你們。你們(元朝)就像火把將要燒完,怎么敢和太陽月亮(一樣的明朝)爭奪光明呢!【分析】:爝火:像火把一樣。
【高考例題】(2002上海卷)峰極危者,必躍而居其顛;洞極遂者,必猿掛蛇行,窮其旁出之竇。
【分析】:該句中的“猿掛蛇行”應(yīng)譯為“像猿一樣懸掛,像蛇一樣爬行”。
2、表動作處所、時間
這類名詞狀語由方位名詞充當(dāng),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處所,可譯為“在(從)……”。
【高考例題】(2014湖南卷)(3)木處而顛,土處而病也!咀g文】在樹上居住會跌落,在洞穴里居住會生病!痉治觥磕荆涸跇渖希粒涸诙囱ɡ铩
【高考例題】(2013新課標(biāo))家居,非事未嘗入州城。語及時事,輒顰蹙不答。【譯文】在家閑居,無事從不到州城去。說道當(dāng)時政事,總是皺著眉頭不回答!痉治觥浚杭遥涸诩。
【高考例題】(2005重慶卷)可晨馳至富家,發(fā)櫝出券歸其主。【譯文】侯可一大早騎馬直奔富人家,打開木匣拿出田契歸還他的主人。【分析】:此句中的“晨”是名詞用作狀語,可譯為“在早晨”“一大早”。
3、表動作趨向
這類名詞狀語也由方位名詞充當(dāng),表示動作行為的趨向,可譯為“向(往)……”。
【高考例題】(2012福建卷)其水下飛潮音巖,引以給庖。
【譯文】天池的水向下飛瀉到潮音巖,(人們)接引(它)來供給廚房。
4、表動作行為所憑借的工具或所采取的方式依據(jù)
這類名詞狀語的譯法,只要在名詞前加上介詞“用”或“按”等即可。
【高考例題】( 2010年浙江卷)吾為德請,財何為也?
【譯文】我為德行而請命,拿錢財干什么?【分析】:財:用錢財。
5.表動作行為的頻率
這類狀語也由表時間名詞充當(dāng),譯義可在時間名詞加上一個“每”字即可。
【高考例題】(2013安徽卷)越中無足與語,至生來,令我日聞所不聞!咀g文】南越國中沒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談,直到你來,讓我每天都能聽到過去從未聽到過的道理。
【高考例題】(2008全國1)日待哺于東南之轉(zhuǎn)餉,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譯文】每天等著吃從東南地區(qū)運來的軍糧,浙地人民已經(jīng)困乏,要解救這一患難不如屯田。
6.表對人的態(tài)度
這類用法的名詞狀語所表示的是主語對賓語所持的態(tài)度,可譯為“像對待……那樣”或“當(dāng)作……一樣”。
【高考例題】(2010山東卷)入嵩山,復(fù)遇故童子時所見道人。乞其術(shù),師事之。
【譯文】申甫進(jìn)入(隱居)嵩山,又遇到了過去小孩子時見到的道人,(向他)請求(學(xué)習(xí))那本領(lǐng),用對待師長的禮節(jié)侍奉他!痉治觥浚骸皬(fù)”,“故”,“乞”名詞用作動詞,“師”名詞作狀語。
【高考例題】(2008全國1)兄為君則君之,己為君則兄之可也。
【譯文】兄長為國君時就用國君禮對待他,自己為國君時用兄長禮對待他就可以了。
7.表動作進(jìn)行方式
【高考例題】(2014湖北卷)2)民無道,眾辱我,君乃釋之,何輕我至是耶?(3分)
【譯文】老百姓不講道理,當(dāng)眾侮辱我,你竟然釋放了他們,為什么輕視我到這般地步呢?【分析】眾:當(dāng)眾。
【高考例題】(2012重慶卷)①公忿忿面數(shù)之曰:“汝食朝廷祿,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餓虎口耶?”
【譯文】王公生氣地當(dāng)面斥責(zé)他說:“你吃著朝廷的俸祿,管的什么事, 忍心將百姓丟棄到餓虎的口里嗎?”
【分析】面:當(dāng)面。名詞作狀語。
彭寶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