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強
朱光潛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提出了“咬文嚼字”三個方面的語法意義,即改變句式造成句子意味的前后差異,變化繁簡造成句子意味的前后差異和“推敲”文眼帶來詩文意境的變化,但先生并沒有說煉字只此三條途徑,特別是關于調整語序會帶來的語義變化,朱文中沒有提及,筆者在此撿拾生活中的幾個例子略作分析。
上下班都要乘車,必經一所小學校的門前,近來注意到這所學校的大門上懸起了橫幅“發(fā)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發(fā)其微言大義,這條橫幅的兩句話可以這么理解:我們某某小學的全體教師要發(fā)揚科學精神;向廣大小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培養(yǎng)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幫助他們建立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和唯真理務求的科學思想。如此,則前句宣揚的是宗旨,后句陳述的是內容,不管宗旨也好,內容也好,皆與教師的主導作用密切相關,毋庸置疑,真正具有這種精神和從事這種工作的老師心地是高尚的,但是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其中如何得到體現呢?因此,不妨調整一下語序,前后倒置過來,姑且看作“傳播科學思想,發(fā)揚科學精神”,那么,我們又可以這么理解:我們某某學校的全體教師要向廣大小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培養(yǎng)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幫助他們建立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和唯真理務求的科學思想;讓他們繼承和發(fā)揚科學精神。如此,則學生是未來、是主體,學生是科學精神的載體和將來的傳播者,科學精神才真正會發(fā)揚光大。變動了一下語序而已,卻升華了反映在句中的教育者的思想境界和活動的意義。
再來看兩句為人父母者清晨時對子女的叮囑:“大風,今天早上起了……毛衣,要穿上……”,話語短促而激切,突出了“大風”和“毛衣”這一對中心語,意在強調天氣的變化和衣著的應跟,語調近乎命令,不失威嚴,但掛念和關愛盡在其中,叫子女無法拒絕--可以說有這兩個詞,其它的話都可以省略了。那么,按照平常的語序,換個說法:“今天早上起了大風……要穿上毛衣……”又會如何呢?鏗鏘的語氣盡失,語速變緩,似乎還沒出口就有怕遭抵觸的擔憂,自然少了關愛的成色,說服力銳減。
方言中的語序現象更為明顯。舉個簡單的例子,“借給我錢”在普通話里本是稀松平常的一句話,到了安慶地界,你會發(fā)現當地人說的是“給錢我借”,同樣是借錢,但前一句平和的態(tài)度在后一句中全然不見,變得直白、急迫,興許這是潦倒者急于擺脫窮困心情的真實寫照吧。
毋庸贅言,語序的變動,并不全有顛三倒四之嫌,但能活用妙用,自當別用洞天。
作者郵箱: cartlercn@yahoo.com.cn
[咬文嚼字話語序(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咬文嚼字教案
2.有關咬文嚼字教案
3.狗年吉祥話語
4.撩妹情話語錄
5.撩妹的情話語錄
6.經典情話語錄
7.狗年吉祥話語集錦
8.勵志話語小集錦
10.蠟筆小新話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