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xué)目標(biāo):
1.熟讀成誦。
2.掌握重點文言詞語含義。
3.把握本文主要寫法。
4.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xué)重點:
1.掌握重點文言詞語含義。
2.把握本文主要寫法。
教學(xué)難點: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xué)過程:
一、導(dǎo)入
屏示詩句。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吳桓贊)
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唐韋莊)
三吳行盡千山水,猶道桐廬景情美。(宋蘇軾)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灣清水一條琴。無聲詩興有聲畫,須在桐廬江上尋。(清劉嗣綰)
從這些詩句中我們看到詩人們對富春江的景色是極為推崇的,這節(jié)課,我們就走進(jìn)富春江,去欣賞一番。
二、介紹富春江
富春江,全長110公里,在浙江境內(nèi)。一頭連著素有“人間天堂”美譽的杭州西湖,一頭連著人稱“歸來不看岳”的安徽黃山。而富春江本身又是那么富有神奇的魅力,巧奪天工的自然景觀和那曠古悠遠(yuǎn)的歷史遺跡綴連成片,相映成輝,有人贊美富春江“攬?zhí)煜缕婢坝谝簧怼,這也許有些夸張,但人們稱她為中國的黃金旅游線卻并非過譽……
富春江,唐代許多大詩人都慕名來到這里,揮毫潑墨,留下了許多精美的詩作,后人把它叫做“唐詩之路”。
三、介紹作者及相關(guān)文學(xué)常識
1.體裁介紹
南朝時,我國文壇上盛行著一種講求辭藻、聲律、對偶的駢體文,這種文體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種形式主義的傾向。但這些駢體文中也不乏優(yōu)秀作品,《與朱元思書》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寫景小品文。
書:書信,一種文體
2.簡介作者
吳均(469--520),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粱文學(xué)家。出身貧寒,好學(xué),有俊才,通史學(xué),善詩文。其詩清新,且多反映社會現(xiàn)實之作。其文工于寫景,文辭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稱為“吳均體”。
《與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朱元思的書信節(jié)選,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四、朗讀
1.聽范讀,標(biāo)注生字字音。
2.教師明確讀音。
3.自由朗讀。
4.分組齊讀。
五、理順文章大意
1.借助工具書,結(jié)合課下注釋,獨立翻譯全文。
2.小組組內(nèi)交流,清除翻譯難點。
3.全班合作互助,翻譯全文。
參考:
沒有一絲兒風(fēng),煙霧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樣的顏色。(我的小船)隨著
江流飄飄蕩蕩,時而偏東,時而偏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來里(的水路上),奇山異水,獨一無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魚和細(xì)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還要快,那驚濤駭浪勢若奔馬。
江兩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長著蒼翠的樹,透出一派寒意。(重重疊疊的)山巒各仗著自己的地勢爭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誰爬得最高,伸得最遠(yuǎn),由此而形成無數(shù)的山峰。(山間)的泉水沖擊著巖石,發(fā)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兒彼此嚶嚶地叫著,十分和諧。蟬不停地叫著,猿不停地啼著?吹竭@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極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看到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務(wù)的人就會流連忘返。樹枝縱橫交錯擋住了上面的天空,雖在白晝,林間仍顯得昏暗。在枝條稀疏的地方,有時還能見到陽光。
六、整體感知
1、富春江的景色總體特點是什么?在文章中找到作者對其 特點進(jìn)行概括性描寫的句子。
明確:課文原句是“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2.第二段和第三段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明確:第二段寫水,突出異。第三段寫山,突出奇
3.本文的結(jié)構(gòu)是怎樣安排的?
明確:總分結(jié)構(gòu)。先總寫山水特點,后分寫異水和奇山。
七、作業(yè)
1.背誦課文的第一和第二段。
2.自主查找并積累描寫山水的詩詞名句。
第二課時
一、導(dǎo)入
背誦導(dǎo)入。
二、深入探究
合作討論:作者是怎樣體現(xiàn)水之“異”和山之“奇”的?
明確:
異水:
(1)抓住水的特點進(jìn)行描寫
水清--千丈見底,直視無礙
水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多角度描寫。
① 靜中有動,動靜結(jié)合,顯示出富春江水的秀麗之美和壯觀之美,突出地表現(xiàn)了一個“異”字。
② 正面、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
(3)運用比喻、夸張和對比的手法體現(xiàn)水的湍急。
奇山:
(1)抓住山的特點進(jìn)行描寫
山高林密,峰多幽靜
(2)多角度描寫。
① 動靜結(jié)合。
② 虛實結(jié)合。
視覺角度--高山寒樹,軒藐成峰
聽覺角度--泉水作響;好鳥成韻。蟬鳴不窮,猿叫無絕。
(3)運用擬人、對偶的修辭手法
①擬人: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fù)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②對偶: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三、體會作者情感
提問:本文表現(xiàn)作者怎樣的思想?
明確:表達(dá)作者對大自然的向往之情、贊美之情。
四、品味語言美。
1.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
明確:“共色”二字不光寫出了天和山的顏色,而且還包含著形體感:青青的山靄漸漸地溶入藍(lán)藍(lán)的天空,二者合為一體。境界闊大,令人神清氣爽。
2.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明確:“縹碧”不光寫出水的清澈,而且也寫出了水的深度,因為“縹”是蒼青色,如果不深,水是不會青得發(fā)暗的!扒д伞背小翱~”,“見底”承“碧”,用詞的精當(dāng)由此可見一斑。
3.游魚細(xì)石,直視無礙。
明確:魚在水中,非水清則不可見,何況是正在游動、倏忽而過的魚;石在水中,要看見實屬不易,更何況是“細(xì)石”。所以 “游”“細(xì)”二字,表面上看似平淡,但略加品味,即可看出用詞的分量。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明確:“箭”,本是名詞,作者把它動詞化,形容水流之急,顯得既形象又簡潔;“奔”,本是有生命的動作,作者用來形容無生命的浪,也顯得更有生氣。
5.夾岸高山,皆生寒樹。
明確:“夾岸”描述高山聳峙于富春江兩岸,這樣既交待了上文所云的急湍甚箭之因,也寫出了山峰壁立之狀。“寒樹”一方面點出了秋天的季節(jié)特征,樹葉凋零、一片蕭索的景象,另外也暗寓了山的高峻,給人一種高寒的感覺。
6.負(fù)勢競上,互相軒邈。
明確:不但寫出了山峰各依自己的地勢而形成的千奇百態(tài)之狀,而且還賦予它以人的心理:個個爭著往上,一個想比一個高遠(yuǎn)。寫出了山的生機(jī)、活力,擬人手法的運用,使山勢別具一格,個性分明。
7.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明確:這幾種聲響中,有無生命的泉水,也有有生命的蟬、鳥、猿;有昆蟲,有飛禽,也有走獸;有的反映出季節(jié)的典型特征,如蟬鳴;有的又為山林之間所獨有,如泉聲,如猿啼。因此可以說這些聲音既代表了山水中所有的音響,又反映出山水名區(qū)的典型特征。另外,作者描摹這些音響時,也能分辨出它們之間細(xì)微的區(qū)別,文筆顯得準(zhǔn)確、俊美而又簡潔。如形容水流聲是“泠泠”,鳥鳴聲是“嚶嚶”;寫蟬鳴、猿啼則是“千轉(zhuǎn)不窮…,百叫無絕”,著重描繪其音調(diào)多變和連綿不斷的音響特征。
小結(jié):本文的語言有一種音韻和諧美,整散相間,別具一番參差錯落的韻致。語言形象生動,寫景文字精當(dāng)凝練,有一種獨特的美。
五、拓展
積累古詩文中的“山水”
1. 千巖競秀,萬壑爭流。--(南朝)劉義慶
2. 林?jǐn)嗌礁m(xù),洲盡江復(fù)開。--(南朝)王融
3.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南朝)陶弘景
4. 青山行不盡,綠水去何長。--(唐)崔顥
5. 夕陽天外云歸盡,亂見青山無數(shù)峰。--(唐)楊凝
6. 黃河遠(yuǎn)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唐)王之煥
7.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fēng)云接地陰。--(唐)杜甫
8.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唐)韋應(yīng)物
9. 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渾在浪花中。--(宋)蘇軾
10.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宋)蘇軾
11. 午夜江聲推月上,浪花如雪寺門前。--(元)鄭元祜
12. 落日千帆低不度,驚濤一片雪山來。--(明)李攀龍
六、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完成練習(xí)題。
[《與朱元思書》教學(xué)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1.與朱元思書教案
3.與朱元思書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