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劍閣中學校 茍三才
《詩經(jīng)邶風靜女》,是《詩經(jīng)》中的名篇,合計僅三章,十二行,五十字。很短?墒牵瓦@樣一首簡短而淺顯的小詩,在教學中,竟引起了激烈的爭論。筆者在此一一舉出,以供大方之家評判。
一、“靜女”是否是“嫻靜的美女”?
教材注釋:“靜女:嫻靜的美女。”而“嫻”字,《漢語大詞典》是這樣解釋的:“文雅,優(yōu)美!睂Α皨轨o”一詞是這樣解釋的:“1、文雅,安詳。2、幽靜!庇谑牵瑢W生不依了:既然女孩先約“我”相會,“俟我于城隅”,而且“貽我彤管”,“自牧歸荑”,如此熱情、大方、主動,怎能算是嫻靜?再說她約我相見,卻“愛而不見”,害得我“搔首踟躕”,如此調(diào)皮,如此活潑,更不“嫻靜”了。由此可見,若將“靜女”解釋為“嫻靜的美女”,確有欠妥之處。
如此,便有人另尋破解之法,搬出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由程俊英編寫的《詩經(jīng)譯注》,對于“靜女其姝”一句,程先生這樣注釋:“‘靜’,‘靖’的假借字,善。馬瑞辰《通釋》‘《鄭詩》“莫不靜好”’,《大雅》‘籩豆靜佳’,皆以“靜”為‘靖’之假借。此詩‘靜女’亦當讀‘靖女’,謂‘善女’。‘姝’,美麗的樣子!彼麑υ摼涞陌自挿g是“善良的姑娘真美麗!睆拇颂幰嗫煽闯,“靜女”亦不能作“嫻靜的美女”。
程先生是大家,且言之有據(jù),自是有理。無奈我的學生,皆為初生之犢,自以為是者多,盡信書者少。他們認為,詩中男孩對女子一往情深,他反復念叨“靜女其姝”,“靜女其孌”。如癡如醉,其情可知。常言道“情人眼里出西施”。因此,他眼中的女孩子無論長相如何,都是無處不漂亮,無一不美好。何必要再強調(diào)她“嫻靜”、“善良”?如果是向姑娘唱情歌,表達愛慕之情,倒可能唱“善良的姑娘真漂亮”之類的話。再說,人之常情,男女相會,常親熱地稱呼對方的名字,如果這般直截了當?shù)胤Q贊對方,難免有當面奉承之嫌,這與詩中少年忠誠憨厚的性格不合。因此,有如文縐縐地“嫻靜的美女”或“善良的美女”,不如直接將其理解成女孩的芳名,“靜女她是美姑娘”,既合符少年的語氣,又恰如其分地表達出少年對姑娘的由衷之愛,豈不很好?
因此,靜女者,女孩之芳名也。
二、他們相會于何處?
這也值得一說?詩中明明是“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城隅也。
可是,這“城隅”,究竟在何處?
《說文解字》說“隅,陬(角落)也!薄陡呒墲h語大字典》解釋為“隅:角,角落。本義:山水彎曲邊角處。如:山隅;隅椒(山角與山頂);隅隈(角落和彎曲之處);隅陬(角落)。例:俟我于城隅。(《詩邶風靜女》)日出東南隅。(《樂府詩集陌上!罚笨梢姟坝纭笔恰敖锹洹敝,可是包括程俊英先生所編《詩經(jīng)譯注》在內(nèi)的許多資料書都將其解釋為“角樓”,程先生是這樣翻譯:“善良姑娘真美麗,等我城門角樓里!奔仁浅情T的角樓,當然不會是城墻的拐角處,而是城樓上。這樣學生又不依了:男女幽會,自然會找那種偏僻幽靜之所,絕不可能在大庭廣眾之下。即使現(xiàn)在這樣的社會,也不可能挑太顯露的場所,何況古代,怎么可能到那么惹人注目的城門樓上,去私會情人!因而,城隅,理所當然是城墻腳下幽靜偏僻的角落里。
三、“美人之貽”,就是“美人”贈送的?
課文第三章“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苯滩淖⑨屖恰懊廊耍红o女!背炭∮⑾壬凇对娊(jīng)譯注》中,也這樣譯:“不是嫩茅有多美,只因美人送得來!倍际前选懊廊恕迸c“靜女”等同起來。這樣對不對?我的學生認為,小伙子收到女孩放牧時采回的柔“荑”(嫩茅芽),欣喜若狂,愛不釋手:因為這茅芽“洵美且異”--實在美得不尋常。試想一根小小的柔“荑”有何美處?有多少價值?也值得如此激動?不過,男孩不這樣看,他說了:“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因為你(女)是我心上人送的東西,不論它價值幾何,都表達了她的一片心意啊。再說,任何東西,只要與心上人有關(guān),哪樣不珍貴無比?哪樣不漂亮無比?--此所謂愛屋及烏之情也。所以,此處的“美人之貽”,應該是“以其為人之貽,故美”之意,即“(不是你這茅芽很漂亮,可是,)因為是“她(人,即靜女)送給我的,所以我覺得非常漂亮(美)!庇纱苏f來,“美”當為意動用法,即“以之為美”,不能單純地理解為美人即是“靜女”。
以上三點,是我在教學中與學生探討的熱點,也是我對教材注釋不敢茍同之處,愿與各位同行商討,以求一得之解也。
作者郵箱: gousancai@163.com
[《靜女》靜女及其他--《靜女》教學偶記(網(wǎng)友來稿)]相關(guān)文章:
10.小學教學教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