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農村中學文學社社員作文指導的一些思考
王紅君
把作文比做穿衣打扮可能比較貼近一般人的心理:誰都愿意費盡心思去求異創(chuàng)新,以引人注意?纱蠖鄶(shù)人在創(chuàng)作中的問題也出在這刻意求異上:過分的追求作文的形式而忽視文章最寶貴的一個要素--真實性。看多了農村學生的文章,你會發(fā)現(xiàn)一方面由于接觸的生活圈子小,他們文章中多的是內心情感的訴說,在語言上就表現(xiàn)為個人話語的泛濫;另一方面由于閱讀面的窄,他們的文章多的是機械的模仿,在形式上就表現(xiàn)為文學性的不足。究其原因,我想應歸咎到教師在作文指導時過分看重方法這個“末”,而輕視了個體的情感體驗這個“本”和忽視了課堂外多方影響這個“肥”上。我的意思是:要真正實現(xiàn)作文的突破,讓學生在老師的目光中擺脫個人的內心小圈子,登上文學的殿堂,就要重視課堂之外的引導。
那么,如何讓學生的作品既具有真實性又不失文學性呢?筆者以為,教師要著重引導學生保持個體的“獨立”性,從個性化寫作開始。
一.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閱讀是良好的開端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學生的大多數(shù)寫作經驗也來自于閱讀,因此,閱讀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在寫作中的思考力與創(chuàng)造力。
每一部(篇)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都是作者感情和個性的凝結。從題材的選擇、主題的提煉到體裁的運用,從對生活的思考方式到感情的表達習慣,從審美趣味到語言特色,無不顯示出各自的特點。學生結合自己的情感體驗,通過思考,就會發(fā)現(xiàn)作者的切身感受及其特殊的思維方式,進入作者的“個性”領域。在這個閱讀體驗的過程中,學生并不是一個毫無主見、沒有思想的人,他(她)一定會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和新奇獨到的見解,指導老師若不善于發(fā)現(xiàn)肯定和引導,就會有意無意地扼殺學生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那么,要想讓學生的作品保持真實性就無從談起了。
文學社的指導老師應該在閱讀指導中寬容的引導學生,讓他們依據自己的體驗去把握具有“模糊性”的文學語言,并對作品的“不確定性”與“空白點”有著自己的理解,而不應把自己的體驗與理解強加進去束縛甚至禁錮學生。比如,在引導社員閱讀沈從文先生的《邊城》時,許多社員來問我該小說的主旨,我沒有說,而是叫他們依著自己的理解去寫自己熟悉的鄉(xiāng)村。結果,許多社員并沒有著力去寫鄉(xiāng)村的淳樸,而是寫農村的浮躁、急功近利,或者落后、鄉(xiāng)鄰的互相拆臺,甚至是對城鄉(xiāng)發(fā)展機遇不公的憤懣,大部分作品都因為真實、貼近生活而大放異彩,一次性被市電視報采用了五篇
二.尊重學生在寫作中情感體驗的獨特性
寫作其實是一種情緒化的活動,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世界:人類要想充分地發(fā)展自己,必須首先發(fā)展每個個體的獨特性。要想讓“我”血肉豐滿地站出來,就必須盡可能的給“我”這個個體以自由,正象文藝理論家吳炫先生談先鋒派作家得失時總結的,西方是“已成為個體的體驗”即“人在基本的欲望滿足的情況下又生出各種奇怪的欲望”,我們只有把這種種真實的欲望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才有可能真正打動他們,作品也才能有生命力。對于學生心中的那些無論是喜悅之音、激昂之音、豪邁之音,還是痛苦之音、焦灼之音、叛逆之音,我們都應給予重視,并應該鼓勵他們將這些真實的聲音表現(xiàn)出來。
但是,我們又不能鼓勵學生只是一味的傾訴,那會讓學生誤以為作文只是心靈的呻吟。我們還應該教會學生“冷卻”,“冷卻”不僅可以讓作者站在一個較高的高度去審視情感,還可以把言說的自由留給讀者,讓作品永遠處在未完成的完成中。
在寫作中,我會要求學生學會在情感風暴刮過之后再動筆:狀物不能只為著使此物更象彼物--文學性就是象征性--作者眼里的景物應該是“一切景語皆情雨“,被注入情愫,筆下流淌的事物要處在“是”與“不是”之中,不能交給讀者一張照片;寫心靈感悟或是雜文隨筆,都應該是有感而發(fā),而不應是無病呻吟,更不應該是盲目跟風,一會兒學“韓寒”大罵教師與教育,一會兒又冒出了木子美式的駭俗,毫無自己的主見。
我們應該告訴學生,保全了自己的獨特性才能保全作品的真實性。
三.建立多樣化的教學模式
在作文指導中,我們首先必須認識到學習主體的個體差異性,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也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人,每個人都表現(xiàn)出不同的智力差異和寫作悟性。教師指導的最終目的是開發(fā)每一個學生的潛能,發(fā)展每一個學生的個性,針對不同的個體,我們應該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
在課內指導,我化用了段力佩先生提出的“讀讀議議練練講講”八字教學模式,即,專門開設閱讀課:組織社員在一起閱讀名著或自己喜愛的作家作品;定期召開閱讀心得交流會,引導社員各訴己見,談談自己對作家作品的看法;不定期交習作,并組織社員互相批閱指正;定期舉辦文學講座,豐富學生的寫作知識。
但我更看重課外的輔導。寫作是一門實踐性特別強的技藝,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就不能忽視課外實踐這個最好的方法。就象蘇霍姆林斯基一樣,要特別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和社會實踐,他一周兩次把學生帶到野外去,到“詞的源泉”去旅行,他把這稱為“藍天下的學!薄翱鞓返膶W校”。對生活的直接觀察充滿了情趣,它不僅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致,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獲得了美感經驗。在靜謐的野外,學生能非常真切的感受到沈從文的純真靈性,周作人的慵懶閑適,孫梨的清新淡雅,老舍的淳樸自然。
當學生真正將書中的知識與自己的真實情感融為一體時,在他筆下流淌的必定是靈動自然而充滿個性的文字。
[文學寫作的開端:個性化寫作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寫作教案設計
2.語文作文寫作教案
9.
10.寫作教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