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消。多情卻被無情惱。
熙寧七年,蘇軾在杭州時,曾收一侍女,名朝云,時年十二,后收為妾,侍奉蘇軾二十三年,隨他顛沛流離、起起落落直至惠州。朝云美麗賢惠,長于歌舞,陪伴蘇軾度過了無數(shù)艱難,一道承受了無數(shù)打擊,是蘇軾至親至愛的患難伴侶。在惠州,一日,蘇軾與朝云閑坐,“時青女初至,落木蕭蕭,凄然有悲秋之意!庇谑,請朝云唱《蝶戀花》詞。朝云歌喉將口轉(zhuǎn),滿目噙淚,蘇軾問其緣故,答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也。”說罷不禁泫然流涕,不能成聲,自此終日惆悵,不久抱病而終。真是,一闋傷春曲,腸斷多情女。此后,蘇軾亦郁郁寡歡,終生不再聽人唱此詞。這首詞便是蘇軾詞作名篇《蝶戀花春景》。
這首詞無系年,據(jù)蘇詞專家唐玲玲先生考證,該詞當(dāng)作于熙寧九年在密州時。這首詞上闋重在傷春。眼前一片暮春景色。春花凋零,殘紅落地,青杏結(jié)子。春燕早已飛來,在綠水環(huán)繞的人家低飛。樹上柳絮飄飄,舉目之處,遍地芳草如茵。目睹的一切,只是正在逝去的春天的背影;心中喚起的,卻是年華流逝的惜春傷春之情。朝云唱此詞,至“枝上柳綿”句,感受甚深,情不能自抑,蘇軾笑曰:“吾正悲秋,而汝又傷春矣”。悲秋傷春同樣都反映出一種深沉的時間憂患的恐懼,聯(lián)系蘇軾作詞時的背景,可體會到蘇軾當(dāng)時壯志難酬,對時間流逝的嘆惋;聯(lián)系朝云唱此詞時的處境,蘇軾歷經(jīng)磨難,正如那殘紅飄絮,可想象朝云悲涼而至于絕望的心境。
下闋重在傷情。蘇軾巧妙地抓住生活中的一個細(xì)節(jié),創(chuàng)作了一幕富含理趣的悲喜劇!皦Α豹q隔也。墻內(nèi)佳人,墻外行人,一墻之隔。佳人笑語,行人動情。笑語者不知墻外有人,動情者但聞笑聲不見人。笑聲漸漸遠(yuǎn)逝,多情的行人卻憑空生出無限的煩惱。這種哀怨纏綿的情感,從作品表層看,似乎是描寫生活中邂逅的戀情;從深層次揣磨,卻是反應(yīng)了蘇軾密州生活時政治上抑郁的心境!俺止(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流露出蘇軾渴望朝廷理解的情結(jié),然而“浮世事,俱難必”,蘇軾與朝廷之間也是隔著一堵墻的。“佳人”之喻,不正有屈原“香草美人”的意味么?朝云的絕望也許正是這種隔而生出的悲劇。
[一闋傷春曲腸斷多情女--蘇軾《蝶戀花春景》解讀(教師中心稿)]相關(guān)文章:
7.柳永蝶戀花朗誦稿
8.蝶戀花晏殊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