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天堂日韩,中文字幕18页,天天伊人网,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古代詩歌意象鑒賞備考思路

發(fā)布時間:2017-10-13 編輯:互聯(lián)網 手機版

四川省安岳縣興隆中學 李志剛

第一部分 備考要點

㈠、明確考綱要求

㈡、把握高考詩歌鑒賞題的特點及其規(guī)律

㈢、使用恰當方法,合理備考

1、注重意象的積累

2、正確解讀意象

⑴、明確意象在詩詞中的作用

⑵、把握意象的常見類型

⑶、熟悉詩人處理意象的幾種常見方法

⑷、掌握一定的解讀技巧

3、強化練習,熟能生巧

第二部分 附錄

㈠、高考現(xiàn)場

㈡、仿真練習

㈢、常見意象拾零

第一部分 備考要點

詩歌是文學領域里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詩歌鑒賞不但能提高人們的文學審美情趣,而且能培養(yǎng)人們的良好文化涵養(yǎng),所以自1993年詩歌鑒賞在高考試題中出現(xiàn)以來,就深受廣大中學語文教師好評。但由于考生文化底蘊薄弱,詩歌鑒賞題的得分率一直偏低。尤其是2002年高考的詩歌鑒賞題打破以往客觀選擇題的命題方式,以主觀表述的形式考察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這種命題方式的轉變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詩歌鑒賞的難度。面對新的題型和要求,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圓滿完成詩歌鑒賞的答卷呢?根據平時的體會,在這里我就意象鑒賞方面的問題談一點膚淺的認識,希望能拋磚引玉。

(一)明確考綱要求

“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屬E級層面的要求。鑒賞評價,就是要求對閱讀材料進行鑒別、賞析、評說。它是中學語文閱讀能力中的最高一個層次,需要以識記、理解、分析綜合為基礎,還需要文學、文體以及其他許多知識和能力參與才能形成的一種專門能力。

(二)把握高考詩歌鑒賞題的特點及其規(guī)律

1、題型:在2002年以前,一直考的是四選一的單選題,兩個小題,占6分。2002年起,改為以主觀題的形式考查,分值不變。

2、范疇:可能考到的詩體有三類:絕句(唐宋為主)、律詩(唐宋為主)、詞中的小令(兩宋為主)。高考不大可能考長詩,因此,復習時應對短詩有所偏重。

(學生應注意認真閱讀高中語文第三冊P160《中國文學的鑒賞》、P24《談讀詩和趣味的培養(yǎng)》、第五冊P150《唐詩簡介》和讀本中的有關文章。)

(三)使用恰當方法,合理備考

1、注重意象的積累

意象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意象多半附著在詞或者短語上。一句詩可以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象,如:“孤舟--笠翁”,“樓船--夜雪--瓜洲渡”。也有一句詩只包含一個意象的,如:“北斗七星高”。意象有描寫性的(靜態(tài)的),如“孤舟”、“笠翁”;有敘述性的(動態(tài)的),如“云破”“月來”“花弄影”;有比喻性的,如“若問閑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也有象征性的,如屈原作品中的香草、美人。

增大意象的積累量,對于快速解讀詩詞的意象有著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其途徑有:

①注意教材中的詩詞意象積累。

②在課外閱讀與作業(yè)的過程中注意積累。

③教師可適當補充一些意象讓學生積累。(該部分內容見附錄之三。)

2、正確解讀意象

(1)明確意象在詩詞中的作用

在正確解讀之前,要讓學生明確詩歌意象在詩歌中具有哪些作用,如此,在解讀的過程中方能變盲目而為有的放矢。詩歌意象的作用與散文中的景物描寫的作用如出一轍,大體上有這些作用:

營造氛圍 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楓葉荻花秋瑟瑟”句,就營造出與朋友離別時的蕭瑟、落寞的氛圍。

借景抒情 這是詩歌慣用的“伎倆”,凡詩歌中有描寫的景物,一般都具有這一作用。

塑造背景或環(huán)境 這一作用與“營造氛圍”有相似之處,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過多個意象組合--意象群,為人物的活動提供背景或環(huán)境,這種作用在山水詩、邊塞詩中運用較多,如王昌齡的《從軍行》之“青海長云暗雪山”即是。

塑造意境 其與“塑造背景或環(huán)境”有所不同。意境是作者抽取自然景物中的多個特定景物以進行描繪而表現(xiàn)出來的境界和情調,它展現(xiàn)給讀者的是一幅立體感強的畫面,目的是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對于讀者而言,也只有“臨其境”或“入其境”才能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等都是意境深遠的詩句。

襯托人物節(jié)氣、品質或性格 這種作用在寫物詩中較為普遍,在表達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辭,如雪、竹、梅、松、鶴、荷、平仲、金風玉露等等,襯托人物品行高潔、性格堅毅、情感純潔等。

奠定情感基調 如柳永《雨霖鈴》開頭三句“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為全詞奠定了凄涼、傷感的基調。

以景襯境 這一作用在山水詩中運用最多,如以鬧景襯靜境--“竹喧歸浣女”,以動景襯靜境--“蓮動下漁舟”,以暖景襯冷境--“日色冷青松”,以亮景襯暗境--“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以滿景襯空境--“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以物語(或物態(tài))襯心境--“廢池喬木,猶厭言兵”,等等。

以景襯情 這種作用在詩歌中亦常出現(xiàn),其表現(xiàn)為詩人用意象顏色的濃淡襯托情意的濃淡,這種方法又往往與諧音雙關的表達技巧相關聯(lián)。如李白的《春思》中“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句,就是用桑草之“碧”“綠”襯托想思情濃,“絲”“枝”分別與“思”“知”諧音。還有用悲景襯悲情、用喜景襯喜情或用喜景襯悲情,如杜甫的《登高》一詩,是用悲景襯悲情,而其《絕句江碧鳥逾白》則是用喜景襯悲情)。當然,這些作用在詩歌中并不具備獨立性,一首詩歌中,所有的作用可能都兼而有之,這就要求在鑒賞時,不能顧此而失彼。

(2)把握意象的常見類型

詩歌的創(chuàng)作十分講究含蓄、凝練。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輸,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托物言志。這里的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現(xiàn)實生活的寫照,又是詩人審美創(chuàng)造的結晶和情感意念的載體。詩人的聰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創(chuàng)造一個或一群新奇的“意象”,來含蓄地抒發(fā)自己的情感。意象既可以是人物形象,也可是景象,或具有一定象征意義的事物。

①人物形象

古詩詞中人物形象可以是人物的一個神態(tài)、一個笑容、一個動作、一個微妙的心理變化,或一組人物的語言、聲音,或是一個典型的細節(jié)等。通過精當?shù)拿鑼,以簡練的筆法刻畫人物的形象,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如:

例1:“君家何處住? 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xiāng)。”(崔顥《長干曲》)--以自問自答的形式,描寫船家男女青年初次見面時情景?坍嬃艘粋熱情大方、聰明伶俐的少女形象。

例2:“百戰(zhàn)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shù)重圍。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李白《從軍行》)--有裝扮(鐵衣碎)描寫,有行動描寫,于敘事之中塑造了一個勇武過人、凜然可敬的英雄形象。

例3:蘇軾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分析人物形象:

周瑜  小喬初嫁 羽扇綸巾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雄姿英發(fā)

蘇軾  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一樽還酹江月 人生如夢

為什么詩人要想到周瑜呢?對比當中,感嘆自我

項目  年齡 生活 外貌  職位 際遇  基調

周瑜  34歲 幸福美滿 英俊儒雅  東吳都督 功成名就 感奮

蘇軾 47歲 屢遭不幸 早生華發(fā) 團練副使 功名未遂 感傷

②景觀場景

一般有:景象描寫,場面描寫,色彩描寫,等等。當然,詩中的景物也是人物(往往是詩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現(xiàn),它常常帶上了一定的主觀色彩。如: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詩歌細膩生動地描繪了春夜雨景,并以擬人化的手法,寫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悅之情躍然紙上。

③某些事物

指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為具體描寫對象,在形象描寫中賦予事物以人格化。從全詩來說,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寫來曲折地表現(xiàn)詩人的品格節(jié)操或思想感情。 如: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

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說,“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么?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對古典詩歌的鑒賞和評價。能力層級為E級。

【知識依托】古典詩歌的基本知識,古代有關文化常識,如首先要了解“折柳”是一種樂府曲調,也叫“折楊柳”,多寫傷懷離別之情。

【參考答案】“折柳”這首曲子寓有惜別懷遠之意。本詩抒寫了思鄉(xiāng)之情,而這種思鄉(xiāng)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錯解分析】 有些考生把“折柳”理解為一個動作,由此談細節(jié)描寫等,關鍵是不理解“折柳”是一種樂府曲調。

【方法技巧】 要理解題目中的“折柳”的含義,關鍵就要能理解“柳”的意象。在學生學過的課文中包括一些常見的古詩詞,比如,“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煥《涼州詞》)、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詩經采薇》)。還有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中有《折楊柳枝》,歌詞是:“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人!

由此我們可以理解到,古詩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義的。

“柳”的特定意象

一是抒寫離愁別恨。柔順婀娜、隨風擺動的“柳”和“留”諧音,另外古人還有折柳送行的習俗,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別--依依不舍”的層面上來。李商隱在《楊柳枝詞》中寫道:“含煙惹霧每依依,萬緒千條拂落暉。為報行人休盡折,半留相送半迎歸。”詩人詠柳而抒別情,筆下柳條亦多情依依,并由折柳相送而生出折柳“迎歸”的聯(lián)想。鄭谷《柳》中寫道:“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絮惹春風!贝猴L吹得柳枝擺動,柳絮翻飛,在詩人看來,這是柳樹理會了離人的情意,為了表示對離人的同情,才故意去招惹春風,引入注目的。慕幽《柳》中有“今古憑君一贈行,幾回折盡復重生”句,詩人在這里贊美柳條折盡以重生,自古至今綿延不絕,借以抒發(fā)悠悠不斷的離情。使人聯(lián)想到,離別的人一看見楊柳,就會想起離別時依依不舍的場面,就會浮現(xiàn)出贈柳惜別的情景,心中就會涌起一縷縷離愁。這樣,詩中“折柳”一詞所寓含的“惜別懷遠”之意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二是倔強的弱者形象。白居易在《有木詩八首》(其六)中寫道:“枝弱不勝雪。勢高常懼風。雪壓低還舉,風吹西復東。”楊柳的樣子弱不禁風,可是在作者眼中,它卻是一個頑強不屈的抗爭者,當風雪襲來時,它卻頑強地與之抗爭,仿佛一個性格倔強的弱者。對于弱者而言,楊柳的這種抗爭很有效,很有啟迪意義。

三是樸實無華的君子形象。劉禹錫在《楊柳枝詞》中寫道:“城中桃李須臾近,爭似垂楊無限時”,意即“城中艷開一時的桃花李花轉眼間就凋謝凈盡,怎似那倒垂的柳條能長時間的噴綠吐翠”,顯然“桃李”、“垂柳”都有比喻義,借以諷刺那些爭名奪利、風云一時的勢利小人,贊美那些不求聞達,樸實無華,又能長期造福于人的人。經過對比,“垂楊”樸實無華的君子形象便躍然紙上。

四是一時得意的勢利小人。曾鞏的《詠柳》詩是這樣寫的:“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币饧戳鴺潆s亂的枝條剛剛抽出,還沒有改變初生時的淺黃色,因為能夠倚恃東風便狂舞起來,只知用自己的飛絮遮蔽日月,卻不知天地間還有清霜存在。詩人用擬人手法,以諷刺的口吻詛咒“倚得東風勢便狂”的楊柳最終必將受到“清霜”的懲罰,F(xiàn)實生活中,類似這樣的勢利小人著實很多,一時得勢便忘乎所以。

④有關音樂曲調

古詩詞中常在語句里出現(xiàn)有些樂曲名稱,而這些樂曲又往往有特定的含義、情感或寓意,而這又對全詩的整體意象或情感表達有直接的作用。因此,了解這一些,對于欣賞古代詩詞有一定的意義,2002年高考試題即就此命題。

下面對古典詩詞中常見的曲調進行簡要說明。

楊柳曲--樂府曲調“楊柳枝”,有時也作“折楊柳”,主要寫軍旅生活,從梁、陳到唐代,多為傷別之詞,以懷念征人為多。如:“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保ㄍ踔疁o《涼州詞》)“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關山月--樂府曲調,多寫征戍離別之情。如:“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保ㄍ醪g《從軍行七首》之二)

霓裳羽衣曲--相傳是唐玄宗改編的樂舞曲,主要表現(xiàn)歌舞升平的景象。如:“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保ò拙右住堕L恨歌》)

后庭花--即玉樹后庭花,相傳是南朝后主所制的樂曲,為綺靡之音。如:“商女不知忘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保ǘ拍痢恫辞鼗础罚

行路難--古曲名,多言世路艱難及離別傷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風寒,橫笛遍吹《行路難》”(李益《從軍北征》)

古典詩詞的形象,是借助客觀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現(xiàn)出來的主觀的情感形象,我們姑且稱之為“意象”。只有抓住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體現(xiàn)的情調,意象的社會意義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鑒賞古代的詩詞作品。

(3)熟悉詩人處理意象的幾種常見方法

①在唐宋詩詞里,詩人常常用白云、青山、蒼天、空山等意象來表現(xiàn)一幅悠遠和清凈平淡的意境。如下列詩句: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崔灝《黃鶴樓》)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去,煙波江上使人愁。(同上)

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 (王維《送別》)

作者通過藝術手段,使得那種空虛沖淡的氛圍和人們的心境上的愉悅、明亮、淡雅、寂靜、素樸、純凈的心態(tài)結合起來,就組成了一種以悠遠渺茫為基調的意境。如,在崔灝的《黃鶴樓》里,作者那種隨遇而安,自由自在的生活態(tài)度和“千載空悠悠”的白云,形成了一種難以言說的藝術境界。

②用意象的并列和組合而不用動作和情節(jié)來揭示邏輯關系或者用幾組主謂詞組、動賓詞組的并列迭加,來體現(xiàn)詩歌的畫面感。能收到“大音稀聲,大象無形”,給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間的作用。如:

山下孤煙遠村,天邊獨樹高原。一瓢顏回陋巷,五柳先生對門。(王維 《田園樂七首》)

全詩無一動詞,純是空間意象的并列,但卻能造成一種疏淡和空朗的意境。正如薛雪的《一瓢詩話》所說:“作詩不用閑言助字,自然意象具足!

事實上,這類的例子很多,可以說不勝枚舉,又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杜甫《春日億李白》) 極蒲三春草,高樓萬里心 (賈至《岳陽樓宴》) 青山數(shù)行淚,滄海一窮鱗 (劉長卿《負譴后登干越亭》)等。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便是用景象的迭加造成的空白來達到“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梅堯臣語)。

③詩人常常用詩歌里的“山林”和“宮闕”的形象,來表現(xiàn)詩人的理想和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與沖突。

所謂“宮闕”也言“魏闕”,是朝廷的代稱,也是詩人受到當?shù)乐赜玫南笳。所謂“山林”則是指詩人在政治理想破滅或者是懷才不遇、報國無門時,作者心生怨憤而轉向歸隱山林息影草澤的形象的代稱。《莊子》的“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道出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身在江海隱遁,而心思魏闕之榮華”的矛盾心理。

李白的《南陵別兒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是當作者聽到自己被召見的消息時,那種神采飛揚的情態(tài)!伴e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即使是受到挫折也仍然夢想受到重用。仍然那么信心百倍“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杜甫“竊比稷與契”“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理想自是高遠,“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難道不是作者的政治理想嗎?

王維“忘身辭風闋,報國取龍庭”

詩歌里的大言無忌的狂士形象,正是詩人理想抱負的反映。

當理想和現(xiàn)實的沖突不可避免時,詩人就轉向山泉深林,要做一個隱士,或以著述為念了。

“奈何偶昌運,獨見遺草澤!泵虾迫辉凇渡街蟹甑朗吭乒芬浴斑z草澤”三個字,便將懷才不遇的悲憤之情表達的淋漓盡致!罢l憐越子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蓖蹙S在《洛陽女兒行》中以“自浣紗”貧賤女自比,無限傷痛。

④詩人常借助于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的形象來隱喻、傳達、透射出自己的情思理想、節(jié)操等。這在詠物詩里最為常見。

“竹蘭梅菊”的“四友”形象歷來為詩家所稱道!霸佄镌姟本褪堑湫。

宋代詩人林逋的詩作《山園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詩句寫盡了梅花的神清骨秀、端莊高潔、幽獨超逸的氣質,同時也表現(xiàn)了作者一塵不染和恬淡的情趣。詠物和抒懷達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

王維的《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痹娙嗽谝馀d清幽、心靈澄凈的狀態(tài)下和“竹林”“明月”所具有的清幽澄凈的特點相契合,傳達出抒情主人公追求沖淡平和、清幽絕俗的志趣品節(jié)的情趣。

事實上,古典詩歌里的“詠物抒懷”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詠物詩中,“形象”是作者的情感的寄托和外化。從形象中,我們完全可以品讀出作者的審美情趣。

(4)掌握一定的解讀技巧

從宏觀上把握詩的意境,感受詩的藝術形象。

意境是作品描寫某種事物所達到的藝術境界,是作家思想感情和生活圖景和諧統(tǒng)一的結果。例如1999年試題杜甫《漫成》:“江月去人只數(shù)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lián)拳靜,船尾跳魚撥刺鳴!比姺謩e寫了月燈鳥魚四景,這四景又組成了一個寧靜安謐的和平境界,透露出詩人對平靜、安寧生活的向往。抓住這個意境,并以此為指導來分析選項,就可以看出c項說“二、四兩句分別寫了江風吹打桅燈、大魚躍出水面的‘動’與一、三兩句的‘靜’對比鮮明”這一說法有誤。魚躍水面,撥刺有聲,確實是以動襯靜,但第二句卻不是如此,如果說“風燈”是“江風吹打桅燈”那,就說明江上有風,而且風還不小,那江水就會吹起波浪,水中的月亮還能這樣清晰嗎?沙頭的宿鷺還能這樣聯(lián)拳靜憩嗎?所以這樣理解就破壞了整個意境,是不對的,“風燈”應是防風之燈。

①充分利用選項。題目的選項有三項是正確的,為我們理解詩的意境提供了幫助,如1999年試題其余三項都從意境上進行了說明。

②仔細推敲關鍵詞句。如1998年試題《題李凝幽居》,我們就要抓住“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老僧一陣輕微的敲門聲,驚動了池邊的宿鳥,引起鳥兒一陣不安的躁動,更突現(xiàn)了環(huán)境的幽靜。

③充分運用聯(lián)想想象。如李清照的《如夢令》,我們可以想象主仆二人問答的情形,一個問得多情,一個答得淡漠,女主人一聽急了,連忙糾正:“不對呀,怎么會依舊呢?肯定是綠葉肥了,紅花瘦了!”一個愛花惜春的女主人公不是清晰地浮現(xiàn)在我們眼前了嗎?

④體會詩人此時此地的思想感情。詩人描寫的生活圖景與其思想感情是和諧統(tǒng)一的,描寫景物美好表現(xiàn)作者喜愛向往之情,否則就會“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了。賈島《題李凝幽居》贊賞幽靜的環(huán)境,就表達了對隱逸生活的向往;杜甫《漫成》描寫了月夜寧靜的美景,就表達了對平靜安寧生活的向往。

3、強化練習,熟能生巧。

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對學生進行訓練,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所積累的意象,體會詩歌的意境,形成一種解題技能。這樣既可達到熟悉并消化考點的目的,又能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真可謂一箭雙雕。

(練習設計見附錄一、二)

第二部分 附錄

(一)、高考現(xiàn)場

1、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后面的題目。(04年吉林 、黑龍江、四川、云南卷,6分)

木蘭花 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注] 縠皺:皺紗。此處比喻水的波紋。

這首詞的上半闕是如何描寫春色的?試對此進行分析。

2、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04年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西卷,6分)

                   秋 思 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王安石評論張籍詩歌的風格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痹囄鰪埣嗽妼懥松钪心膫“尋常”的細節(jié)?

3、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04年廣西、海南、西藏、陜西、內蒙古卷,6分)

   鷓鴣天   晏幾道

十里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驚夢覺,弄晴時。 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在這首詞中,作者為什么要描寫杜鵑的啼叫聲?

4、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04年青海卷,6分)

    江城子 五代歐陽炯

晚日金陵異草平,落霞明,水無情。六代繁華,暗逐逝波聲。空有始蘇臺上月,如西子鏡照江城。

[注]姑蘇臺:吳王夫差與寵妃西施長夜作樂之地,原址在蘇州市西南姑蘇山上。

這首詞明寫眼前實景,暗寓歷史滄桑。詞中“水無情”、“空有姑蘇臺上月”兩句含有深意。試結合全詩加以賞析。

5、讀下面的詩,完成①-②題。(04年北京卷,4分)

紅梅 蘇軾

怕愁貪睡獨開遲,自恐冰容不入時。故作小紅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隨春態(tài),酒暈無端上玉肌。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

[注] 詩老:指蘇拭的前輩詩人石曼卿。

①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荹 ]

A.“獨開遲”既點出了紅梅晚開,也賦予了她不與眾花爭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說自己真的擔心,而是含蓄地表達了不愿趨時的情感。

C.“尚余”句在寫紅梅“雪霜姿”的同時,也透露出一絲無奈。

D.“酒暈”旬是說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飲酒后臉上泛起的紅暈。

②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荹 ]

A.詩人使用擬人手法,以紅梅自況,表達了與桃杏-起裝點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紅梅“怕愁貪睡”,不肯隨“春”,故而未能及早開放。C.紅梅生機難抑,爛漫開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潔,自成一片春光。

D.面對百花盛開的“春態(tài)”,紅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節(jié)操。

6、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04年天津卷,6分)

聽蜀僧濬彈琴 李白

蜀僧抱綠綺①,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響入霜鐘③。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

注:① 綠綺:古代名琴。 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 霜鐘:《山海經中山經》載,豐山有九種,霜降而鳴。

詩的第二聯(lián)中“一揮手”和“萬壑松”分別表現(xiàn)了什么?

答:

7、閱讀下面的詩和對聯(lián),完成第16-18題。( 04年上海卷,8分)

赤壁 杜庠①

水軍東下本雄圖,千里長江隘舳艫②。諸葛心中空有漢,曹瞞③眼里已無吳, 兵銷炬影東風猛,夢斷簫聲夜月孤。過此不堪回首處,荒礬鷗鳥滿煙蕪。

[注]①杜庠:明朝詩人,曾任知縣,不久罷歸;不得志,放情詩酒。 ②舳艫;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樣子。 ③曹瞞:即曹操。

上聯(lián):客到黃州,或從夏口西來,武昌東去 下聯(lián):天生赤壁,不過周郎一炬,蘇子兩游

--郭朝祚題湖北黃岡東坡赤壁門樓

①詩的第二聯(lián)中“一揮手”和“萬壑松”分別表現(xiàn)了什么?

②對聯(lián)中的“周郎一炬”與上面詩歌中的“___________”一句同說一事;“蘇子兩游”與上面詩歌中的“____________”一句同說-事。(2分)

8、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04年廣東卷,6 分)

   江漢 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沖一腐儒。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淙招臄_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這是杜甫晚年客滯江漢時所寫的一首詩。詩中二三聯(lián)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風”幾個意象,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9、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04年福建卷,6分)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此詩無一“情”字,而無處不含“情”。請從三、四句中找出最能體現(xiàn)詩人感情的一個字,并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上,簡要分析詩人在這兩句詩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

10、閱讀下面一首唐詩,根據提示,賞析第四句。(04年湖南省卷,6分)

   聽鄰家吹笙 郎士元

  鳳吹聲如隔彩霞,不知墻外是誰家。重門深鎖無尋處,疑有碧桃千樹花。

這是一首頗具特色的聽笙詩。笙是一種由多根簧管組成的樂器,其形參差如鳳翼,其聲清亮如鳳鳴,故有“鳳吹”之稱。傳說仙人王子喬亦好吹笙作鳳鳴,此詩有以此相喻的意思。

第一句,寫宛如鳳鳴的笙曲似從天而降,極言其超凡絕俗!案舨氏肌比郑恢苯用枘◇下,而說笙聲來自彩霞之上,通過想象中的奏樂環(huán)境之美,烘托出笙樂的明麗絢爛。

第二句,緊承上句,寫詩人對笙聲實際來源的懸想揣問。笙聲奇妙,引得詩人尋聲暗問。這一句不僅點了題,同時也間接地表現(xiàn)了笙樂的吸引力。

第三句,承第二句而來,但詩情產生了跌宕。一墻之隔,竟無法逾越,咫尺天涯,頓生“天上人間”的悵惘和更加強烈的憧憬,從而激發(fā)更為絢麗的幻想。

第四句,

(二) 仿真練習

1、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題目。

金陵驛①  文天祥

草合離宮②轉夕暉,孤云飄泊復何依?山河風景元無異, 城郭人民半已非。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從今別卻江南路, 化作啼鵑帶血歸。

  [注]①該詩是天文祥抗元失敗被執(zhí),由廣州押赴燕京路過金陵時寫的。

、陔x宮:皇帝出巡時的住所,此處指代南宋王朝。

請具體分析作者通過哪些景物的描寫及典故的運用 !   

2、讀下面的詞、完成后面的問題。

昭君怨 鄭域     

道是花來春未,道是雪來香異。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籬茅舍,富貴正堂瓊榭。兩地不同栽,一般開。

這首詞上闋吟誦的具體內容是什么?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的?      

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咸陽城西樓晚眺 。ㄌ疲┰S諢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⑴簡答:頷聯(lián)寫云生日落,一陣涼風吹來,雨勢迫在眉睫,F(xiàn)在多用“山雨欲來風滿樓”這一名句比喻什么?                            

⑵簡答:頸聯(lián)兩句寫了作為何朝何代國都的咸陽的何種景象?        

4、閱讀下面這首七言絕句,完成1-2題。

夏 意 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注]蘇舜欽;北宋詩人,主張改革,被削籍為民,于蘇州修建滄浪亭,隱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時。

有人說這首詩題為“夏意”,全詩“無一句不切夏意”。第一句中的“夏”,點明時令,第二句中的____和第三句中的____不僅扣住詩題,更寫出了詩人生活環(huán)境的____的氣氛。優(yōu)美的意境,讀之仿佛微風拂面。(2分)

5、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6 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這首詩前兩句寫景,你能看出當時詩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樣的?

6、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后兩句歷來為人們稱道,這兩句描繪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又創(chuàng)設出一種怎樣的意境?表達出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7、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余干旅舍 劉長卿

搖落暮天迥,青楓霜葉稀。孤城向水閉,獨鳥背人飛。渡口月初上,鄰家漁未歸。鄉(xiāng)心正欲絕,何處搗寒衣。

本首詩描寫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

8、下面是王安石的一首詩,讀后回答問題:

夜 直

金爐香燼漏聲殘,翦翦輕風陣陣寒。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干。

注:“夜直”即所謂的“值夜班”,宋代制度,翰林學士每夜一人在翰林院里值班住宿。

簡析“春色惱人眠不得”中“春色”有何作用。

9、下面是白居易和元稹的一首詩,閱讀后請回答問題

望 驛 臺

靖安宅里當窗柳,望驛臺前撲地花。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附:元稹的《望驛臺》“可憐三月三旬足,悵望江邊望驛臺。料得孟光今日語,不曾春盡不歸來!笔窃≡谌吕锏淖詈笠惶鞛樗寄钇拮禹f叢而作。

問題:

參考高適的《除夜作》言“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說說本詩中“兩處春光同日盡”的“春光”的作用。

10、比較閱讀下列詩詞曲,回答問題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越調】天凈沙秋思)

掛絕壁松倒倚,落殘霞孤鶩齊飛。四圍不盡山,一望無窮水。散西風滿天秋意。夜靜云帆月影低,載我在瀟湘畫里。 (【雙調】沉醉東風秋景)

如果從作品的意境及作者表現(xiàn)的情感角度出發(fā),你更喜歡這兩首中的哪一首?為什么?

【附參考答案】

※※高考現(xiàn)場※※

1、答:春天美景富有層次感:首先看到了東風乍起,春波綠水,波面生紋,如細皺紗縠;然后是楊柳初醒,嫩綠淺碧,遙望一片青煙薄霧;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噴火蒸霞。春的風光正是這樣一層一層展開,故用了“漸覺”一語。

作者用一“鬧”字,不僅使人覺得杏花綻放得熱烈,甚至還讓人聯(lián)想到花叢中蜂蝶飛舞,春鳥和鳴,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色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2、詩中作者寫了這樣一個細節(jié):家書將要發(fā)出時,又覺得有話要說,故“又開封”。作者客居洛陽見秋風 起,從而引起對家鄉(xiāng)親人無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開信封補寫。

3、古人認為杜鵑的啼叫聲好像在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這首詞的主題是游子思鄉(xiāng),最適宜從描寫杜鵑的啼叫聲入手。

最后兩句是說: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決定回去的日期。表達了作者無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跡天涯有家難歸的感慨。

4、“水無情”明寫落日余輝中金陵城外長江浩蕩東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歷史無情地淘汰,他們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復返!翱沼小泵鲗懥比A已去,只剩月亮高掛,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轍之意。

本詞同第三冊李白的《越中覽古》的主旨相近,應不難作答。

5、①C ②A

6、第一問兩個要點。①贊揚的理由是,寫梅花、白蓮的詩能做到神似,表現(xiàn)了神韻、精神品格、內在特點;②批評的理由是,石曼卿《紅梅》詩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僅作了外形描寫。

第二問3個要點。①“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寫出了梅的清幽、高潔;②“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月風清欲墜時”,寫出了白蓮的素潔、清雅;③“認桃無綠葉,辯杏有青枝”,僅從“綠葉”、“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紅梅的特征,未見紅梅的精神品格。

7、(1)“一揮手”寫蜀僧彈琴的姿態(tài)(動作、技藝) “萬壑松”寫出了琴聲的音樂效果。

(2)① 寫出了曲終時的景色。 ② 寫出了作者沉醉于琴聲之中的狀態(tài),側面描寫了琴聲的魅力。

8、②兵銷炬影東風猛 夢斷簫聲夜月孤 ③從角度、內容、語言三方面綜合考慮。

9、“涼”!皼觥弊旨葘懱鞗觯謱懶木车墓录牛ɑ蛐臎觯。由床上之月寫到天上之月,過渡(頂針)巧妙;愁情、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孤寂(離愁別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10、寫詩人尋訪不得之后的想象;與首句呼應,仍然從奏樂環(huán)境著筆;通過花的繁盛爛漫,寫出樂聲的明麗、熱烈、歡快;一個“疑”字,寫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覺;以視覺意象寫聽覺感受(通感),別具一格。

※※仿真練習※※

1、答:通過離宮、夕暉、孤云等帶失落色彩的景物表達了作者孤獨惆悵的思想感情;通過“舊家燕子”的典故表達了作者對事物變遷的傷感;通過“杜鵑啼血”的典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的一片赤誠。(三個采分點)

2、是梅。兩個“道是”句寫花開的季節(jié)在冬春之際,花色如雪,香氣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種在農家院內。

3、 ①“山雨欲來風滿樓”現(xiàn)在多比喻重大事變即將發(fā)生前的緊張氣氛。②描寫作為秦漢兩代故都的咸陽,如今綠蕪遍地,黃葉滿林,蟲鳥凄鳴的蕭條景象。

4、第二句與第三句中“扣”住詩題“夏意”的應當是“石榴開遍”和“樹陰滿地”(一定要寫進“開遍”和“滿地”,因為這兩個詞才更“寫出了詩人生活環(huán)境的氣氛”,單寫進“石榴”、“樹陰”不能給全分。什么氣氛?“石榴開遍”,明麗、清新;“樹陰滿地”,幽靜;故填“清幽”最為妥帖。

5、當時詩人孤獨無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很凄涼。

6、意象: 春潮 雨 野渡 舟自橫   意境: 詩人通過這些意象,創(chuàng)設出一種孤寂、閑適的意境

感情: 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7、詩歌描寫了暮天、清楓、霜葉、孤城、獨鳥、渡口、月初上等意象。這些景象的作用有兩點:交代時令景象烘托渲染了郁郁的離情;暗示了作者的凄清悲愁的內心世界。

8、“春色惱人眠不得”寫作者在戶外面對美好的春色,激動不已。這里“春色”既是實指美妙的景色,更是指歷史上難得的君臣際遇,確實是難得的“春色”;這里的“惱人”是撩人,由于時值新春,再加上恰逢神宗即位他有了一展宏圖的機會。故無數(shù)往事、感慨事、緊要事涌上心頭,所以才會興奮的“眠不得”。

9、“春光”一語雙關,既指春天,同時也有美好的時光、美好的希望的意思!按汗馔毡M”也就是兩個人歡聚的希望落空了。這樣自然地導出了“居人思客客思家”,一種相思,兩處離愁。再加上這一天是春盡日,那么,這種相思的情愫就更難解了。

10、這是一道半開放性的題目,只要能自圓其說,無論你認為哪一首更好都可以。關鍵是要能比較準確的說出該首小令所寫出的意境及作者要表達的情感。答案參考:(1)相同點:兩首小令都運用白描手法,狀寫秋景。(2)第一首作者把秋天傍晚幾個特有的景物巧妙地組合起來,創(chuàng)造出蕭瑟蒼涼的意境,突出表現(xiàn)了羈旅愁緒。第二首小令作者寫在秋意里對洞庭瀟湘的觀感,氣象明朗開闊,意境宏偉,表現(xiàn)了開朗樂觀的情懷。

〖失誤及矯正〗比較評價題型容易出錯的現(xiàn)象有:在整體把握上顧此失彼,就其中一首詩大力評價;不注重題干中提示的比較角度;在表述上條理不清,層次不明,要點不全。

這種題型回答時要注意:首先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其次要結合題干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容、感情、藝術手法、寫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性。最后要注意點面結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另外,有時還要結合讀者的生活體驗和愛好來評價之。

(三)常見意象拾零

菊花 :菊花雖不能與國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與身價百倍的蘭花并論,但作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親睞,有人稱贊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痹娙艘燥嬄恫突ㄏ笳髯约浩沸械母呱泻图儩崱L迫嗽 毒栈ā罚骸扒飬怖@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北磉_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其他“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鄭思肖《寒菊》)、“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陽后菊花二首》)等詩句,都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這里的菊花無疑成為詩人一種人格的寫照。

梅花: 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后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與菊花一樣,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痹娙俗プ∶坊ㄗ钕乳_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

松  松樹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眾人謳歌的對象。李白《贈書侍御黃裳》:“愿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表f黃裳一向諂媚權貴,李白寫詩規(guī)勸他,希望他做一個正直的人。三國人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詩人以此句勉勵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樣堅貞,在任何情況下保持高潔的品質。

蓮: 由于“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借以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薄吧徸印奔础皯z子”,“青”即“清”。這里是實寫也是虛寫,語意雙關,采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晉《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膘F氣露珠隱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蓮葉可見但不甚分明,這也是利用諧音雙關的方法,寫出一個女子隱約地感到男方愛戀著自己。

梧桐: 梧桐則是凄涼悲傷的象征。如王昌齡《長信秋詞》:“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睂懙氖潜粍儕Z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涼寂寞的深宮里,形孤影單、臥聽宮漏的情景。詩歌的起首句以井邊葉黃的梧桐破題,烘托了一個蕭瑟冷寂的氛圍。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币晕嗤┤~落

[古代詩歌意象鑒賞備考思路]相關文章:

1.高考古代詩歌鑒賞教案

2.古代詩歌鑒賞的方法總結

3.古代詩歌鑒賞題解題技巧

4.古代詩歌鑒賞題及參考答案

5.高考古代詩歌鑒賞答題技巧

6.詩歌意象的寫作技巧

7.愛國古代詩歌

8.高一詩歌意象意境課件

9.意象月亮的現(xiàn)代詩歌

10.詩歌鑒賞形象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