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漢川實驗中學王健龍
歇后語是我國民間流傳得最廣的傳統語言文化之一,是群眾在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現成語”,是人民智慧和藝術才華的結晶體。好的歇后語,往往形象生動,語意雙關,風趣詼諧,引人深思,,而且富有感情色彩,增添了文學語言的韻味,因而大受群眾歡迎。
我國的歇后語有悠久的歷史,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就有關它的記載和專論。唐代李義山在《雜纂》一書中,就收集精辟諧趣的歇后語七百多例。到了宋代,又有了較大的發(fā)展。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和王君玉兩人在《雜纂》的基礎上又作了大量的修訂補充,到了明、清時代,歇后語在藝術作品中大量出現。它成為文藝作品一支小小的彩翼,煥發(fā)著它的光華。
它作為一種民間文學,有其深厚的生活的基礎,它的最大特點,是用巧妙的手法,通過具體的形象,運用比喻夸張、對比等多種綜合的修辭手法,來表現抽象的思想,給人予鮮明的印象。它所運用的,所借喻的事物、典故,都是人們平常所見,所聞,所做,所熟悉的,又是人們常說的口頭語,簡練、通俗、詼諧,又富于節(jié)奏感,因而顯得清新、明快、幽默、含蓄,讀起來瑯瑯上口,聽了令人捧腹。
歇后語的表現形式,大致可分為喻意、諧音和借物隱語三大類。譬如喻意類,是借日常生活中某一生動的事和物,比喻一件事的真相,實質。如:“泥菩薩過河--自身難!,“棺材里的老鼠--吃死人”等。諧音類,一般是用一個通俗的事件,用諧音來傳情達其本意。這些句子很多又是雙關語的。如“孔夫子搬家--盡是書(輸)”“四兩的棉花--談(彈)不上”等。借物隱語類,就是出頭隱尾藏半句,它借記一件大家熟悉的事物現象,隱喻一個事理。上半句是前提,后半句是隱語。讓大家細細去體會。這類隱語有借動、植物的,有借自然現象的,也有借生理特點的。如“燈草打串--心連心”,“啞子吃黃蓮--有苦難言”等。
值得注意的是,歇后語雖為群眾喜聞樂見,但有些歇后語帶有封建意識,或者低級庸俗,應當摒棄不用。
作者郵箱: wjl_510@sina.com
[智慧的花朵--歇后語(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春天的花朵散文詩
8.晏子的處世智慧
9.懶惰的智慧教案
10.《懶惰的智慧》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