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瑢
整合,顧名思義,整理與合成,《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在第二部分課程目標中明確提出學生應該具有整合能力;也就是說學生通過三年學習,“要了解學習方法的多樣性,掌握學習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根據(jù)需要,采用適當?shù)姆椒ń鉀Q閱讀交流中的問題!惫P者在這里就來談談自己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整合能力的一些措施與體會。
1、注重聯(lián)系比較
筆者認為,學習過程就是學生主觀能動性得到最大發(fā)揮的過程,對現(xiàn)有知識和能力的整合也具有同樣的特點。所以改變被動的學習方式,積極進行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與比較是全面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第一步。那么怎樣開展這項工作呢?
首先,我們可以進行新舊兩種知識和技能的比較,在比較中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很多東西。比如說,我們知道字、詞、句一類的知識始終是語文學習的基礎,高中階段仍應常抓不懈;但同時,我們又不應滿足于為分析文章結(jié)構而進行的分層、歸納段意等工作,而應適應新課程需要,將后者納入“整體閱讀”的范疇中,并將其作為“鑒賞評價”的基礎。換句話說,理清思路不是目的,而是途徑,它的作用是幫助我們加深對文章的認識理解,為更深入的領悟做準備;這樣一來學生感到難于掌握的“鑒賞評價”也將顯得有章可循了。我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這樣的聯(lián)系比較,學生對“語文究竟要學些什么”會有準確的回答。
其次,我們還應該經(jīng)常進行書本知識和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和比較。語文是一門開放性學科,如果在課堂學習時有意識地加強課內(nèi)外知識的溝通,學生的興趣和潛能就能得到很好的激發(fā)。例如:在進行文言文的教學時,我們經(jīng)?吹饺嗣、地名、官職名一類的文化常識,比如說遇到“幕僚”、“團練副使”、“刺史”等職位時,如果能與當代生活相應概念聯(lián)系,學生就可以很清晰地了解以上常識。同樣,當我們看到一些常見文言實詞,如“斫”、“!、“湯”等時,將它們與學生熟知的方言“斫柴”、“義!、“湯罐”對應,學生就會感到這些詞的含義十分顯豁,隨之會積極地去探詢研究同類文言現(xiàn)象。
另外,我們?nèi)绻芙?jīng)常把語文與其他學科進行聯(lián)系比較,也能夠獲得觸類旁通的效果。比如,語文句意判斷中有“雙重否定即肯定”,類似數(shù)學中有負負得正;生物學中的克隆,物理學中的電磁感應,地理學中的環(huán)境保護,則都可以幫助學生進行科技說明文的解讀;至于了解歷史學中的相關人文知識,對文言人物傳記閱讀的促進作用就更明顯了。
2、構建知識框架
學生日常接受的知識往往是零碎的、不成體系的。雖然到了高中階段他們所擁有的知識總量已經(jīng)不少,但由于其零碎、沒有體系,如果不經(jīng)過有機地整合,在運用時往往搜索枯腸還會出現(xiàn)答非所問的情形,而事后分析題目時卻又覺得其考查難度并不高,此時的整合就尤其有必要。常見的錯誤有舊體詩與古體詩、通假字與異體字、表達方式與表達手法等等概念的混淆。要防止這些錯誤的出現(xiàn),我認為讓學生在具有一定知識儲備的前提下及時構建起規(guī)范的知識框架是十分有效的措施。在課堂教學中,我將構建知識框架作為理清解題思路的關鍵,經(jīng)常進行強調(diào)、明確,力圖使學生能夠整合出常見的知識體系。以表現(xiàn)手法與表達方式的區(qū)別為例,先請學生明確表現(xiàn)手法的概念,然后列舉已知的所有表現(xiàn)手法,再對它們進行歸類,形成抒情方式、修辭方法、構思技巧三大基本組成部分,然后對每一部分進行修正補充,當學生的頭腦中建立起表現(xiàn)手法的體系后,他們就會很輕松地把記敘、議論等表達方式的概念排除于其外,使答題切中要害。當然,我也多次告知學生,知識框架本身具有開放性,在學習過程中需要不斷充實更新;而框架的形成恰恰又能促進理性思維的訓練,所以我們應積極看待這項工作。
因此,知識框架的構建是一個呈螺旋式上升的、使學生獲益匪淺的整合過程。
3、積累技巧方法
整合能力的最高表現(xiàn)是“采用適當方法解決閱讀交流中的問題”,但在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誤以為語文的學習就是字、詞、句、篇知識的鞏固,所以他們覺得有一個好記性是成功的關鍵。事實證明,進入高中以后這種觀點是片面的。因為隨著學習領域的拓寬,光靠記憶而不懂變通已無法適應學科本身日新月異的變化。最明顯的一個佐證就是學生自以為完全掌握了課文,卻對相關的課外閱讀一籌莫展。我認為要使類似局面徹底改變,首先是要求師生一起從高中的第一堂語文課開始就轉(zhuǎn)變陳舊的觀念,摒棄“知識就是力量”的認識,樹立“能力才是力量”的理念;也即不是把課本當作學習的全部,而只看成編者提供的一個范例;學生的目標是把編者的意圖悟透。因此,老師要力求在每一堂課的教學中能至少傳授給學生一種技能,學生也要力爭在每一個范例的學習中至少得到一種方法。如學習舒婷的《致橡樹》,師生均要意識到了解一個特定時代的愛情觀并非學習目標,理解與掌握象征手法的特征和學會這種手法的運用才是根本目標,學習時突出了后者,教學意圖也就真正得到了落實。秉承觀念的轉(zhuǎn)變,再按照以下步驟實施,技巧方法的獲得也是垂手可得的。首先是在課堂練習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強化學生的審題能力,通過題干中關鍵詞的提取來領會題旨,揣摩出題意圖,做到“放矢”之前先“有的”。其次,告知學生一些典型的解題思路,全面考慮答題的角度、順序、要點、基本套路。例如學生經(jīng)常會接觸到鑒賞詩歌表達效果一類題型,教師就要及時歸納出答題方法傳授給學生:要知人論世,關注有關信息,從詩歌運用的技巧入手,聯(lián)系詩句內(nèi)容挖掘情感觀點,這樣才稱得上充分體會表達效果。如果師生能在各種題型的分析解答中都去探討基本解題思路,,并不斷強化鞏固它,經(jīng)過一個階段的積累,習慣就會成為自然。最后,我認為教師應強調(diào)的是文字的表達問題,準確全面地答題是相當困難的,教師能提供可參照的樣本、經(jīng)常使用的術語、基本穩(wěn)定的句式、挖掘隱性條件的方法,使學生在幾次模仿后順利地進行表達,這不失為明智之舉。
需要指出的是,整合能力的培養(yǎng)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所以我們不能將它與其它能力的培養(yǎng)隔離開來,而是應該使之始終成為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以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最終目標,真正貫徹新課程標準的精神。
作者郵箱: wuheidemeigancai@yahoo.com
[課堂教學話整合(網(wǎng)友來稿)]相關文章:
2.水果謎語答案整合
5.項目整合管理論文
9.小學課堂教學教案
10.化學課堂教學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