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詩四首(一)
教學(xué)內(nèi)容:<輕肥><花非花>
教學(xué)目標:
1、了解白居易及其詩作。
2、學(xué)習(xí)白居易的新樂府詩的現(xiàn)實寫法,及其諷喻詩的社會批判性。
3、理解白居易的感傷詩中借朦朧的意象來傳達情感的方法。
4、學(xué)習(xí)白居易詩歌<輕肥>的諷刺的手法及,<花非花>博喻的手法。
教學(xué)重點:
理解白居易諷喻詩的諷刺的手法,及其正面描寫的手法。
教學(xué)難點:
理解白居易<花非花>所描繪的內(nèi)容及詩的朦朧美。
教學(xué)課時:一課時
一、作者介紹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原籍太原(今屬山西),祖上遷居下邦(今陜西渭南東北),生于新鄭(今屬河南)。貞元十六年(800)登進士第,歷任左拾遺、翰林學(xué)士。元和十年(815)因上書請急捕刺殺宰相武元衡的兇手,被貶為江州司馬。后歷任忠州、杭州、蘇州刺史,官終刑部尚書。晚年閑居洛陽,皈依佛教,自號“香山居士”,世稱白香山。
白居易是中唐新樂府詩歌創(chuàng)作的主要倡導(dǎo)者。受歷代樂府詩特別是杜甫樂府“即事名篇”影響,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與元九書》),創(chuàng)新樂府,指斥時弊,反映民瘼,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批判性。與元稹交厚,世稱“元白”。晚年居洛陽與劉禹錫唱和頗多,世稱“劉白”。一生有詩近3000首,自分為諷喻、閑適、感傷、雜律四類,其中諷喻詩以《新樂府》、《秦中吟》為代表,感傷詩以《長恨歌》、《琵琶行》為代表。
白居易詩善于敘述,語言明白曉暢,通俗易懂,開中晚唐淺俗詩風(fēng),影響深遠。
二、什么是新樂府詩,及其特點。
樂府:漢代專管音樂的官署名,樂府詩指兩漢至南北朝時為當時樂府機關(guān)采集編樂的歌詩,后指魏晉至唐代按樂府舊譜彼重填新辭以入樂以及后人仿效樂府古題而作的詩歌。
新樂府:由中唐白居易提出并創(chuàng)立,繼承漢樂府“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的傳統(tǒng),用新題寫時事,不依譜,不入樂,體制與古樂府不同。
三、師生共同研習(xí)課文
(一)<輕肥>
1.寫作背景簡介
此詩為詩人《秦中吟》十首組詩之七,約作于元和三、四年(808、809)。《秦中吟》自序云“貞元、元和之際,予在長安,聞見之問,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為《秦婦吟》!碧拼腥~以后宦官專權(quán)越來越嚴重,而且過著驕奢淫逸、豪華糜爛的生活。他們結(jié)成一團,操縱朝政,甚至敢于廢立皇帝;另一方面,天下民不聊生,苦難深重,元和三、四年,江南大旱,竟至民間有人人相食的慘狀。詩人將兩方面結(jié)合起來寫,深刻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矛盾,表現(xiàn)出對宦官驕橫跋扈的痛恨和對百姓苦難的同情。輕肥,用《論語雍也》句:“乘肥馬,衣輕裘”之意,喻指宦官的奢侈生活。
二、研究習(xí)題:
1、本詩如何從正面描寫宦官的?
開頭八句“意氣驕滿路,鞍馬光照塵。借問何為者?人稱是內(nèi)臣。朱紱皆大夫,紫綬或?qū)④姟?涓败娭醒,走馬去如云”為第一層,寫宦官們赴宴時驕橫跋扈之狀。首四句先寫宦官們令人驚異的驕橫情形:意氣之驕,竟能滿路,鞍馬之光,竟可照塵,而這一切均是宦官們所為!不能不令人驚異,從而引出“是內(nèi)臣”的回答;鹿俨贿^是皇帝的家奴,憑什么如此跋扈呢?原來這些宦官居然都穿著朱紱和紫綬,做了高官,大權(quán)在握,怎能不驕?
“軍中宴”的“軍”指保衛(wèi)皇帝的神策軍,宦官們?nèi)樟松癫哕姷能姍?quán),盛氣凌人, “夸赴”,寫出耀武揚威之態(tài);“走馬去如云”,寫出旁若無人的驕橫。而宦官不是一個兩個,“滿”、“照”、“皆”、“夸”、“如云”等字眼,告知人們這是一大幫,令人觸目驚心。這里語含諷刺,暴露了貞元、元和之際宦官、藩鎮(zhèn)、官員相互勾結(jié)的畸形的社會現(xiàn)實。
2、試分析作者如何描繪“軍中宴”?
接下來六句“樽罍溢九醞,水陸羅八珍。果擘洞庭橘,膾切天池鱗。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為第二層,寫軍中宴會的豪華場面。菜單是相當奢侈的:九醞、八珍、洞庭橘、天池鱗,均為天下美味,而“溢”、 “羅”、“擘”、“膾切”等詞,表現(xiàn)了宴會之奢靡!笆筹枴倍洌魬(yīng)首句,赴宴時已是“驕滿路”,如今酒酣足食,更是不可一世了。
3、《秦中吟》共十首,“一吟悲一事”集中暴露了官場的腐敗,權(quán)貴們的驕橫奢侈及其對勞苦民眾的多重欺壓,請結(jié)合本詩分析此特點。前文極力揭露宦官、權(quán)貴之間相互勾結(jié)、極度奢靡的生活,最后二句“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用重筆轉(zhuǎn)折,直賦其事,以慘不忍睹的血淋淋的現(xiàn)實進行對比,揭示了當時廣大人民的悲慘處境。
這一樂一悲,令人驚心動魄,這與杜甫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異曲同工
4、結(jié)尾作者用了怎樣的寫法。
本詩運用對比手法。詩人不作一句評說,不發(fā)一句議論,把兩種截然不同的現(xiàn)象并列寫出,讓讀者悟出應(yīng)有的結(jié)論,這比主觀議論更有說服力,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5、教師總結(jié):
本詩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批判性,對宦官的驕橫之態(tài)作了深刻的諷刺和揭露。
對比手法的使用。此詩寫宦官的驕橫之態(tài)并與江南天災(zāi)作比,表達詩人對官場奢侈生活的批判和對人民疾苦的同情。6、拓展練習(xí):對比閱讀。
了解《輕肥》與《賣炭翁》二詩的特色,加深對二詩的理解。
語言方面,相同的是二詩均是充滿了感情,作者以賦體直陳事實;不同的是《輕肥》詩中律句多,對偶句多,而《賣炭翁》間有散句和口語詞句
手法方面,相同的是二詩都用賦體,敘述詳細,描繪逼真;不同的是《輕肥》全詩采用了對比方法,主題明顯但不明說,而且對人物神態(tài)描寫相當傳神,如“夸赴軍中宴,走馬去如云”、“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寫宦官的驕橫之狀;《賣炭翁》開始小序中即提示主題,從“苦宮市也”略可一見。詩中對賣炭翁的外貌有描寫,還寫了賣炭翁的心理,如“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有對比手法,如“一車炭,千余斤”和“半匹紅綃一丈綾”,這些價值不等的對比,表現(xiàn)了宮市的殘酷掠奪。
(二)<花非花>
1、學(xué)生誦讀,理解本詩內(nèi)容。
2、本詩描繪了一種怎樣的事物?
白居易詩原本以通俗著稱,這首詩卻相當朦朧,作于何時,為何而作,均無從定論,它被自居易自編于集中“感傷”部分
這首詩詩意朦朧,詩取前三字為題,近乎“無題”詩。
首二句“花非花,霧非霧”,給人一種難以說清、捉摸不定之感,雖系否定,卻有著一個肯定的比喻:如花似霧。
“夜半來,天明去”,乍一看以為是記夢,但下句“來如春夢幾多時”,可見又不是記夢了,“夢”在這里也是一比!叭ニ瞥茻o覓處”,以“來”、“去”關(guān)聯(lián),生發(fā)出兩個新的比喻。“夜半來”者是春夢,春夢雖美卻十分短暫;“天明去”如朝霞,朝霞雖美卻易幻滅。
3、本詩技法探究:博喻。
博喻手法的使用。由一連串比喻構(gòu)成,環(huán)環(huán)相扣,如行云流水,自然成文。這種手法為博喻,主要表現(xiàn)為以多個鮮明的喻體表現(xiàn)一個并未說明的主體。
4、說說下列詩句中博喻手法的運用。
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負軛。
《古詩十九首》
借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fēng)雨,梅子黃時雨。
賀鑄《青玉案》教師提示:其一:用南箕、北斗、牽牛先進星象作比,喻“虛名復(fù)何益”。其二:用煙草、風(fēng)絮、梅雨等景象作比,喻“閑愁”。
5、此詩帶有朦朧色彩,你認為作者寫得是何物?
這首詩,有人以為是悼亡之作。白居易自編集時,將此詩編人“感傷”部分。這部分中另有兩首詩與此詩情調(diào)極為接近,一為《真娘墓》:“真娘墓,虎丘道;不識真娘鏡中面,惟見真娘墓頭草。霜摧桃李風(fēng)折蓮,真娘死時猶少年。脂膚荑手不堅固,世間尤物難留連。難留連,易消歇,塞北花,江南雪。”另一首是《簡簡吟》,其中有句:“二月繁霜殺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大都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碎”。二詩均為悼亡作品,末句的比喻,如“易消歇”的“塞北花”和“易散”的“彩云”,與《花非花》詩末的比喻如出一轍,音情逼真,都表現(xiàn)出一種對已經(jīng)消逝了的美好事物的追念與惋惜之情。《花非花》緊編在《簡簡吟》詩后,這也可能是作者想表達的一種意思吧?
也有人認為這首詩是感傷身世之作,白居易晚年家庭迭遭變故,對其打擊頗大,再加上其病眼幾至失明,故此詩寫其難言的傷痛。
四、總結(jié),布置課后作業(yè)。
[白居易詩四首 教案教學(xué)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