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閱讀和寫作教學
-----語文能力培養(yǎng)的有效措施
武漢市江夏一中 趙孝云
隨著語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教育越來越重要的課題。改革讀寫教學,培養(yǎng)語文能力,養(yǎng)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是中學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或者說總體目標。
一、把握閱讀教學
新課標認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經(jīng)驗的重要途徑”“閱讀優(yōu)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fā)展想像力和審美力”。新課標對學生的閱讀量作了較大的調整,要求學生每學期“課外閱讀文學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讀物,總量不少于150萬字”。改革閱讀教學就是要把握理解、鑒賞、觸發(fā)。理解有兩方面,一個是關于詞句的,一個是關于全文的。在理解基礎上的就是鑒賞,揣摩文中語句在特定語境中的深層意義。要求學生把我放入作品中,兩相比較,并能冷靜的思考。“詩要反復的吟,詞要低徊的誦,文要周回的默讀,小說要耐心的看”。引導學生注意用自己的體驗去欣賞作品。閱讀教學的最高層次就是觸發(fā),有作品感悟到其他的內容,讓學生從作品出發(fā),又從作品跳出來,有屬于學生自己的心得體會。閱讀中,理解是基礎,鑒賞是提高,觸發(fā)則是升華。理解的深度,鑒賞的水平,觸發(fā)的豐富程度,應作為新課標下檢驗學生閱讀能力強弱的具體標準。那么,在新課標下,我如何把握閱讀教學呢?
(一)倡導質疑閱讀
閱讀教學中學生的質疑,是一種有意識的發(fā)問、探究的心理狀態(tài)。質疑在閱讀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應該努力把學生從瑣碎的、不切合實際的習題中解放出來,使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主動發(fā)現(xiàn),主動探求。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閱讀教學應倡導學生質疑,對學生的質疑及時點拔。學生的質疑可能是幼稚的或是鉆牛角尖的,甚至是錯誤的。如學習《故都的秋》一文時,有位同學提出,郁達夫為什么認為秋是悲涼的,而毛澤東《沁園春長沙》中的秋卻是“萬類霜天競自由”?我引導學生聯(lián)系兩位作者的身份、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寫作的時代背景去討論,其他同學站出來展開了生與生、生與師的平等互動討論交流,順利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學生主動地對老師設問、對教材內容、對編者的意圖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與文本中的作者或文本作品中的人物對話,提出疑問,通過老師的引導,學生的討論、交流,解決了疑問,獲取了知識。學生一旦掌握了閱讀質疑技巧,質疑能力就會大大加強,對文章的體驗也隨之加深。質疑不是終結,學生的思維隨著質疑-----釋疑-----再質疑-----再釋疑,語文能力才能得以培養(yǎng)和提高。
(二)誘導情感閱讀
古人說“詩言志,詞言情”。其實,不管是古詩詞,還是現(xiàn)代文,絕大部分的文學作品都是作者感情的載體。要使學生品味多姿多彩的藝術形象和凝練生動的文學語言,就必須誘導情感因素的激發(fā)。閱讀教學應以情感去誘導情感!敖虒W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如學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文,我采用平等互動對話式教學,讓學生讀課文,談海倫凱勒是怎樣度過三天,讓學生視線進入到課文的每一個角落,讓學生暢談自己喜歡的課文中的內容,讓學生當老師,講解讀本中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文,讓學生與學生對話,讓學生與文本、與作者對話,讓學生個體與學生群體進行交流,串起課文內容,串起了學生豐富的讀、說、議、寫的活動。讓學生自主學習、相互討論、對話交流,老師精要地給予點評,自己設問,討論交流、解答疑難問題,形成了動人心弦的課堂交流。討論交流中學生不再是知識的接受者、被動的聽老師的指令、聽老師的講解的被動者,而是學習的主人,具有高度的自主性。
(三)指導生活閱讀
閱讀教學中很多的閱讀文章富有濃厚的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以及作者對所處時代的獨特感受,這些作品讓學生感到陌生。學生對這類文章的閱讀體驗就會停留于表面,甚至發(fā)生偏差。在閱讀教學中就應指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閱讀,學生只有了解了生活,才會理解文章,因為文章源自生活的。如在《故都之秋》的教學中,我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故都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將學生的思維觸角引向故都,讓學生去感受故都的“清、靜、悲涼”人文底蘊。學生在一種亢奮的狀態(tài)中走進文本,用清、靜、悲涼的恬靜洗滌內心的浮躁。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提高學生的語文信息處理能力,F(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日新月異,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信息無處不在。在這樣的現(xiàn)實下,只有具備較強的信息處理能力,才能較好地立足于日趨激烈的競爭社會。語文與生活是密切相關的。生活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講,也就是語文信息,多且雜。學生讀書寫文章,實質上就是一個信息的處理過程。這種信息處理能力提高了,語文能力才會水漲船高。同時,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為核心的現(xiàn)代信息社會中,知識也被認為是一種信息。從教學的角度來看,教學的過程就是促進信息資源的共享與增值。學生要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里對信息進行收集、辨別、儲存、運用,借助于現(xiàn)代教育技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體網(wǎng)絡提供了各種資源,能快捷地為學生提供各種信息,F(xiàn)代媒體廣泛運用于教學,為情感情境的創(chuàng)設提供了一個便利的平臺。在情緒高漲的時候引導學生進入課文,自然是水到渠成。在教學中,如能夠將網(wǎng)絡資源與學生的語文學習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必將大大提高學生的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并在處理的過程中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生活處處皆語文,增長見識和才干。
(四)引導個性閱讀
閱讀是復雜的心智活動,包括多種心理活動過程,如感知、記憶、思維、想象,還有興趣、情感、意志等,學生主體通過這些心智活動,可以與高尚的心靈對話,汲取人類精神文明的營養(yǎng)。由于學生的個人經(jīng)歷、認知水平、心理素質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學生閱讀同一文章的感受也會出現(xiàn)差異,這就是閱讀的個性化。它受到語文教育的人文性和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影響。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針對學生的這種差異性區(qū)別對待,善處個性,引導閱讀!罢Z言是人的個性賴以形成的最基本的因素”,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以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讓不同水平、不同愛好的學生都能發(fā)揮特長!把┤诨笫鞘裁础钡拇鸢覆辉偈俏ㄒ坏模耙磺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有棱有角,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注重個性,引導學生在自由的心境中感悟語文的美,去張揚人性的善,去探求人格的真,讓他們各自獨特的個性與閱讀文章得到融合。如在學習《米洛斯的維納斯》一文時,針對文中的她“為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即失去了雙臂反而使得維納斯更加秀麗迷人的觀點,誘導學生去討論、思考:如果完好無損呢?難道斷臂所形成的殘缺美比無損所具有的完整美更美好嗎?學生們討論,甚至辯論,見仁見智。老師、學生平等交流后理解深化了,學生認為正是由于雙臂的殘缺才給欣賞者提供了一個馳騁想象的空間。每個欣賞者可以憑自己的最美好的想象去為維納斯創(chuàng)造一雙秀美的玉臂。殘缺生發(fā)了無窮無盡的想象,有形的和無形的結合到了一起,虛實相生。
二、把握作文教學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它有著深遠的社會意義,是語文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最廣泛的應用,也是人文表達最直接的方式,相對于閱讀來講,它本身就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創(chuàng)造。把握作文教學,我立足于“開放”。
(一)開放學生思維
“文者,明道也;文者,表情也”。文章的目的不同,其風格、體裁也會相應的不同,現(xiàn)在寫作的目的卻背離了作文的原意,讓孩子為文而文,使寫作成為學生的負擔,成為他們丟之不去的包袱,這種心情下寫出來的文章只能是應付差事,影響了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阻礙了學生思維和個性的發(fā)展,更談不上培養(yǎng)語文能力。
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首先就要改變我們寫作的目的,開放學生作文思維,學生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什么時候寫就什么時候寫,只要寫得真、寫得實、寫得發(fā)乎情止乎禮,就沒有什么不可說、不可寫的。每個學生內心都有一塊明鏡,映照著生活的喜怒哀樂,只要他們把這塊鏡子擺出來,就是一篇絕佳的文章。教學中我有意淡化針對題目的具體指導,鼓勵學生放開手腳,開放思維,不拘一格地選擇恰當?shù)捏w裁,去反映生活,闡發(fā)議論,抒發(fā)情感。
當然,淡化對具體文題的“指導”,并不是要放棄寫作知識的傳授和寫作技巧的指導,讓學生的寫作盲目的從感性到感性。每次作文訓練,我都根據(jù)寫作目的命一組(至少兩題)題目,供學生選擇寫作,以求開放學生作文思維,或以某一事物為話題,用半命題或自擬題目的方式作文。如:
①當我受到( )的時候 (表揚、批評、誤解、挫折、歧視)
②走過( )的歲月 (童年、初中三年、令人難忘、不堪回首……)
③以“責任”為話題,自擬題目作文
④以“習慣”為話題,自擬題目作文
開放思維,使學生在寫作時有話可說,選擇自己最熟悉的素材,運用最恰當?shù)捏w裁,各揚其長。
(二)開放教師講評
由于每個人的經(jīng)歷、愛好不同,他們寫出來的文章必定也各有不同,有的側重抒情,有的側重敘事,有的擅長寫景,有的擅長狀物,有的以幽默為主,有的卻滿含深情,有的通篇俱佳偶有瑕疵,有的滿目狼籍一點閃光……我們常常習慣把那種有情的文章看成真實的好文章,對那種胡編一通的文章不屑一顧,其實這本身就是作文評價的誤區(qū),而正是這種誤區(qū)扼殺一代代創(chuàng)作天才。
作文完成后,開放講評是提高寫作能力的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對此,我采取了以下步驟:
①老師通覽習作,并摘記習作中選材、立意、結構、語言等方面的典型(特色及問題),取得講評的發(fā)言權。了解此次訓練目的是否達到。
②分發(fā)習作,讓學生自行修改并互批互評。(老師對學生有修改作文的專項練習,有評價作文的方法指導)。學生根據(jù)本次寫作要求,對照“高考作文評分標準”(人手一份),對作文進行認真的批改評分。在總批后簽名以示負責。
③在初評的基礎上,在全班廣泛交流閱讀(要求每人讀5篇以上)。在文后寫下“讀者留言”,以討論的方式交流閱讀心得,以集思廣益,博采眾長。
④推薦優(yōu)秀作品(或分數(shù)并不很高,但對照“發(fā)展等級”在某一方面很有特色的文章),在教室內的“習作園地”張貼,供大家學習、交流。
老師對以上環(huán)節(jié)跟蹤指導,對修改、評價中的問題及時引導解決,參與討論、交流的全過程。最后由老師對本次訓練作出講評。
好的作文是“改”出來的。學生在作文修改與講評交流的過程中明確優(yōu)劣得失,總結經(jīng)驗教訓,博采眾長,確實有效的提高了寫作能力。
開放講評,要引導學生對同一題材,從不同的角度,確定不同的中心;或者同一中心,從不同的方面去選擇不同的題材,力求選材新穎、與眾不同,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自主的選擇內容、真實的反映內心。教師評價時要看到學生的每一處閃光點,并且加以引導,真正做到學生的文章百花齊放、異彩紛呈。如寫朋友,讓學生們可以寫同齡人,可以寫長輩;可以寫景物,可以寫動物。只要能帶給朋友般的溫情,分享失意與得意的都應該算朋友。教師在講評時要從其優(yōu)勢入手,以贊揚為主,點燃星星之火。
(三)平等互動對話式師生交流
學生的寫作與教師的講評之后,難免會造成良莠不齊的現(xiàn)象,有時還可能使一些學生的文章定型化,沒有了發(fā)展的目標,所以教師與學生間的交流也必須有所發(fā)展,讓寫作變成心靈與心靈的交匯,感情與感情的碰撞。以前,我們是學生寫,教師講,而現(xiàn)在我們應該教師講學生也講;學生寫,教師也寫,真正使文章變成師生間的交流渠道。寫作教學更應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思維和情感教育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主動探索,積極思考、自覺實踐,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的動機,關注社會,關注人生,感悟生活,創(chuàng)造新知。作文來自學生就必須以學生的思維為主,不能用老師的觀點取而代之,教師只能是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理解學生的觀念,在此基礎上,添枝加葉;再次,學生基礎有限,教師必須能夠與學生合作完成文章。這種合作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合作,而是教師在理解了學生的觀念,讀懂了學生的心理,在學生的引發(fā)下有所感觸,并與學生交流,再讓學生從交流中獲得新知,改進作文的合作。教師只是作為一個參與者,而不是決定者出現(xiàn)的。教育是崇高的事業(yè),需要我們教師去奉獻,教育是務實的科學,需要我們教師去探究,教育是遺憾的藝術,需要我們教師去創(chuàng)新,教育是系統(tǒng)的工程,需要我們的教師、學生的共同參與。
總之,“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得獲取知識,科學的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進一步把握讀寫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
[把握閱讀和寫作教學(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1.教師閱讀教學教案
6.寫作教學課件
8.早教中心教學計劃
10.作文寫作教學課件